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干旱区绿洲灌溉条件下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新疆轮台县为例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延成
阿里木江·卡斯木
+1 位作者
祖拜旦·阿克木
买尔孜牙·吾买尔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5-1014,共10页
基于RS、GIS、景观生态学等方法,以新疆典型干旱区轮台县为研究区,利用1997年、2007年、2017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定量分析轮台县20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估算原理,定量分析轮台县生态服务功能ES...
基于RS、GIS、景观生态学等方法,以新疆典型干旱区轮台县为研究区,利用1997年、2007年、2017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定量分析轮台县20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估算原理,定量分析轮台县生态服务功能ESV的年际变化,探讨ESV在景观格局演变下的损益和响应,来反映生态输水对塔河沿岸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轮台县以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林地与草地的大量增加为主,同时耕地、水域、建设用地以及冰川的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相对于整个县域面积依然相对较小;各斑块类型景观格局指数和整体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空间格局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未利用地对景观整体的控制性减弱,土地利用均匀性和多样性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变化显著,散布并列指数先略有下降后明显增加;轮台县20年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ESV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ESV总量不断增大;轮台县ESV的增益集中在林地的增加上,占总增益的65.9%,轮台县ESV的损益集中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入上,说明林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地的减少是轮台县ESV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体现典型水源灌溉对轮台县生态的影响,为干旱区生态系统改善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服务价值
轮台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MCR模型的乌鲁木齐市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
8
2
作者
哈力木拉提·阿布来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祖拜旦·阿克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114,共9页
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斑块显现景观破碎化现象。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以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根据斑块重要性(dPC)指数提取生态...
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斑块显现景观破碎化现象。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以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根据斑块重要性(dPC)指数提取生态源地,并根据研究区实际状况构建综合阻力面,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法识别乌鲁木齐市生态廊道。结果表明:MSPA景观类型中,核心区的面积最大,在研究区西南部和中东部较多;通过计算dPC指数,提取研究区内10块生态用地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同时识别9条重要廊道以及45条一般廊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北部;根据源地分布特点,优化生态廊道以后新增了7个规划源地、10条一般廊道,生成了1个踏脚石,以解决研究区西南部和中东部之间的断层现象,从而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使整个研究区的景观连通性明显提升,有利于推动乌鲁木齐市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景观连通性
生态网络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区生态网络构建——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
被引量:
9
3
作者
祖拜旦·阿克木
阿里木江·卡斯木
+1 位作者
陈探
刘玉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2-1249,共8页
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利用2015 Landsat,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将绿地景观划分为7种类型;然后从MSPA景观类型中提取对生态网络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区和桥接区进行连接度评价,根据结果选取"源地";采用最小路径方法...
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利用2015 Landsat,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将绿地景观划分为7种类型;然后从MSPA景观类型中提取对生态网络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区和桥接区进行连接度评价,根据结果选取"源地";采用最小路径方法建立研究区的潜在生态廊道。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生态网络是由26条潜在廊道组成,廊道大多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潜在廊道数目较少。该成果可为干旱区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景观连通性
最小路径方法
生态网络
吐鲁番市高昌区
原文传递
题名
干旱区绿洲灌溉条件下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新疆轮台县为例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延成
阿里木江·卡斯木
祖拜旦·阿克木
买尔孜牙·吾买尔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5-101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37,41361043)资助
文摘
基于RS、GIS、景观生态学等方法,以新疆典型干旱区轮台县为研究区,利用1997年、2007年、2017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定量分析轮台县20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估算原理,定量分析轮台县生态服务功能ESV的年际变化,探讨ESV在景观格局演变下的损益和响应,来反映生态输水对塔河沿岸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轮台县以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林地与草地的大量增加为主,同时耕地、水域、建设用地以及冰川的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相对于整个县域面积依然相对较小;各斑块类型景观格局指数和整体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空间格局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未利用地对景观整体的控制性减弱,土地利用均匀性和多样性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变化显著,散布并列指数先略有下降后明显增加;轮台县20年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ESV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ESV总量不断增大;轮台县ESV的增益集中在林地的增加上,占总增益的65.9%,轮台县ESV的损益集中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入上,说明林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地的减少是轮台县ESV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体现典型水源灌溉对轮台县生态的影响,为干旱区生态系统改善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服务价值
轮台县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Luntai County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P90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MCR模型的乌鲁木齐市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
8
2
作者
哈力木拉提·阿布来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祖拜旦·阿克木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11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带一路’新疆段城镇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41661037)。
文摘
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斑块显现景观破碎化现象。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以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根据斑块重要性(dPC)指数提取生态源地,并根据研究区实际状况构建综合阻力面,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法识别乌鲁木齐市生态廊道。结果表明:MSPA景观类型中,核心区的面积最大,在研究区西南部和中东部较多;通过计算dPC指数,提取研究区内10块生态用地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同时识别9条重要廊道以及45条一般廊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北部;根据源地分布特点,优化生态廊道以后新增了7个规划源地、10条一般廊道,生成了1个踏脚石,以解决研究区西南部和中东部之间的断层现象,从而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使整个研究区的景观连通性明显提升,有利于推动乌鲁木齐市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景观连通性
生态网络
乌鲁木齐市
Keywords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landscape connectivity
ecological network
Urumqi
分类号
K92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区生态网络构建——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
被引量:
9
3
作者
祖拜旦·阿克木
阿里木江·卡斯木
陈探
刘玉贞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出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2-124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37,41361043)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XSY201702008)资助
文摘
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利用2015 Landsat,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将绿地景观划分为7种类型;然后从MSPA景观类型中提取对生态网络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区和桥接区进行连接度评价,根据结果选取"源地";采用最小路径方法建立研究区的潜在生态廊道。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生态网络是由26条潜在廊道组成,廊道大多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潜在廊道数目较少。该成果可为干旱区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景观连通性
最小路径方法
生态网络
吐鲁番市高昌区
Keywords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SPA)
landscape connectivity
least-cost path
ecologicalnetwork
Gaochang District
Turpan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干旱区绿洲灌溉条件下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新疆轮台县为例
杨延成
阿里木江·卡斯木
祖拜旦·阿克木
买尔孜牙·吾买尔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MCR模型的乌鲁木齐市生态网络构建
哈力木拉提·阿布来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祖拜旦·阿克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干旱区生态网络构建——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
祖拜旦·阿克木
阿里木江·卡斯木
陈探
刘玉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