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遵义地区3种野生食用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庆峰 张旭 +1 位作者 祝伦伟 付少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保护和开发野生食用菌资源,采用孢子释放法和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贵州遵义地区的3种野生食用菌进行菌株分离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生物学地位。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鉴定,X-01号为真菌界(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 为保护和开发野生食用菌资源,采用孢子释放法和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贵州遵义地区的3种野生食用菌进行菌株分离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生物学地位。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鉴定,X-01号为真菌界(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d-cales),粉褶菌科(Rhodophyllaceae)粉褶菌属(Rhodophyllus),晶盖粉褶蕈[Entoloma clypeatum(L)Quel];X-02号为真菌界,担子菌亚门,无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iomycetidae),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多孔菌属(Polyporus),漏斗大孔菌[Favolus arcularius (Batsch:Fr.)Ames];X-03号为真菌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o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孢子释放法 组织分离法 菌株鉴定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辅助的酸辣花蛤酱研制开发 被引量:2
2
作者 祝伦伟 刘波 +5 位作者 朱文慧 步营 李学鹏 张秀清 刘贺 于志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5,62,共5页
以花蛤、糟辣椒为主要原料,选择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制开发一款酸辣花蛤酱,并采用电子鼻技术进行风味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上添加花蛤21%、杏鲍菇25%、糟辣椒4%和菜籽油18%为酸辣花蛤酱的最佳工艺配方。成品具有花... 以花蛤、糟辣椒为主要原料,选择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制开发一款酸辣花蛤酱,并采用电子鼻技术进行风味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上添加花蛤21%、杏鲍菇25%、糟辣椒4%和菜籽油18%为酸辣花蛤酱的最佳工艺配方。成品具有花蛤的鲜香味,颜色红润,酸辣可口,组织状态良好。采用电子鼻分析发现其挥发性成分包含氮氧类、甲基类、芳香类等化合物,各组的风味有差别,证明电子鼻技术能有效应用于酸辣花蛤酱特征风味的分析,辅助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蛤 糟辣椒 即食海鲜酱 电子鼻
下载PDF
不同烹饪方式对海鲈鱼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步营 李月 +5 位作者 朱文慧 祝伦伟 刘瑛楠 李学鹏 郭晓华 季广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探讨烹饪方式对海鲈鱼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研究了蒸、煮、烤3种不同烹饪方式对海鲈鱼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烤3种烹饪方式对L*值无显著影响,对a*值有显著影响(P<0.05)。与蒸制和烤制相比,煮制的海鲈... 为探讨烹饪方式对海鲈鱼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研究了蒸、煮、烤3种不同烹饪方式对海鲈鱼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烤3种烹饪方式对L*值无显著影响,对a*值有显著影响(P<0.05)。与蒸制和烤制相比,煮制的海鲈鱼b*值有显著变化(P<0.05)。烹饪方式对海鲈鱼的弹性和回复性无显著影响,对其硬度和咀嚼性有显著影响(P<0.05),煮制时硬度和咀嚼性数值较大。与蒸制和烤制相比,煮制的海鲈鱼粘聚性显著增大(P<0.05)。电子鼻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烹饪方式海鲈鱼制品的风味。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表明,从生的海鲈鱼样品中鉴定出23种挥发性化合物,在蒸、煮、烤3种烹饪方式处理的海鲈鱼样品中,检测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分别为7种、18种和23种,主要由醛类、烃类、醇类和苯类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鱼 烹饪 质构 风味
下载PDF
蓝蛤蒸煮液与酶解液的风味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步营 祝伦伟 +5 位作者 何玮 朱文慧 李学鹏 励建荣 刘贺 于志国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261,234,共10页
本文以蓝蛤蒸煮液和酶解液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调味基料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呈味特性分析,并评价了其对花蛤酱的风味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蓝蛤酶解液中的总游离氨基酸(11685 mg/100 mL)明显高于蓝蛤蒸煮液(2498 mg/100 mL),且蓝蛤酶解液和... 本文以蓝蛤蒸煮液和酶解液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调味基料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呈味特性分析,并评价了其对花蛤酱的风味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蓝蛤酶解液中的总游离氨基酸(11685 mg/100 mL)明显高于蓝蛤蒸煮液(2498 mg/100 mL),且蓝蛤酶解液和蓝蛤蒸煮液中呈鲜味特性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650 mg/100 mL和697 mg/100 mL,由此可知酶解液中呈味氨基酸的滋味贡献度要大于蒸煮液。电子鼻传感器对各组样品的响应值存在差异,其中传感器W5S(对氮氧化合物灵敏)的响应值最大,利用线性判别法可完全将各组样品区分开。气相色谱-质谱结果表明3组花蛤酱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7种,其中主要的风味物质是醛类和醇类物质,添加蒸煮液组(CG)、添加酶解液组(HG)和空白组(BG)的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31.73%、32.39%和18.48%,而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2.90%、15.43%和11.16%。综上分析可知,蓝蛤酶解液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并可丰富和提升食品的风味品质,具有作为新型天然调味料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酶解液 蒸煮液 呈味特性 风味改善
下载PDF
蓝蛤酶解液美拉德反应工艺优化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步营 韩梦琳 +4 位作者 祝伦伟 朱文慧 李学鹏 位正鹏 励建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7,共8页
以蓝蛤超高压酶解液为原料,研究了温度、时间以及pH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并对美拉德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探究了反应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最大,并且电子鼻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最佳反应条件为... 以蓝蛤超高压酶解液为原料,研究了温度、时间以及pH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并对美拉德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探究了反应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最大,并且电子鼻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时间90 min、初始pH 7.0。此外,通过HS-SPME-GC-MS法测定美拉德反应前后酶解液的气味发生变化,具有腥味特征的醛类明显降低,而具有肉香味的呋喃和含硫化合物含量增加。结论:蓝蛤超高压酶解液经过美拉德反应可以明显改善其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酶解 美拉德反应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发酵时间对乌虾酱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栾宏伟 朱文慧 +4 位作者 祝伦伟 步营 李学鹏 励建荣 季广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5-81,87,共8页
本研究以发酵1~3年乌虾酱为原料,通过对其氨基酸态氮和多肽含量对比分析,借助电子鼻、电子舌以及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对乌虾酱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延长,虾酱中的氨基酸态氮和多肽... 本研究以发酵1~3年乌虾酱为原料,通过对其氨基酸态氮和多肽含量对比分析,借助电子鼻、电子舌以及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对乌虾酱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延长,虾酱中的氨基酸态氮和多肽含量均呈增长趋势,发酵1、2年与3年虾酱氨基酸态氮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281、1.351和1.614 g/100 g;多肽含量由0.655 g/100 g(1年)增加到0.814 g/100 g(3年);发酵1~3年乌虾酱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42种,46种和42种,随发酵时间延长,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而除吡嗪类和呋喃类以外的含硫含氮化合物以及苯环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减少。电子舌结果显示发酵3年时的虾酱口感优良,鲜味突出,明显优于发酵前期的产品。综上表明乌虾酱发酵3年时口感更为协调,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虾酱 电子鼻 电子舌 气相质谱联用 风味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蓝蛤提取液核酸类物质及其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步营 李月 +5 位作者 祝伦伟 朱文慧 刘瑛楠 李学鹏 王玉亭 于志国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2,共6页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蓝蛤提取液核酸类物质及其风味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60 ℃、70 ℃、80 ℃、90 ℃和100 ℃)、超声和超高压对蓝蛤提取液氨基酸态氮含量、电子鼻电子舌评价、核酸含量、核苷酸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蓝蛤提取液核酸类物质及其风味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60 ℃、70 ℃、80 ℃、90 ℃和100 ℃)、超声和超高压对蓝蛤提取液氨基酸态氮含量、电子鼻电子舌评价、核酸含量、核苷酸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时蓝蛤提取液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电子鼻结果显示各处理组提取液挥发性风味差异明显。电子舌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得到的蓝蛤提取液味觉差异主要体现在苦味、丰度和鲜味。不同处理方式下蓝蛤提取液的核酸和核苷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表明,60 ℃、70 ℃、80 ℃、90 ℃和100 ℃热处理得到的蓝蛤提取液中分别鉴定出25种、24种、26种、28种和28种挥发性化合物,超声和超高压处理得到的蓝蛤提取液中分别鉴定出28种和12种挥发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热处理 超声 超高压 风味
下载PDF
杂色蛤真空低温油炸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步营 徐文婷 +5 位作者 祝伦伟 朱文慧 刘贺 赵梦雨 励建荣 于志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153,共10页
为优化真空低温油炸杂色蛤的工艺,以含油量、脆度、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权重法确定3个指标的权重,并计算3个指标的综合评分,采用响应面试验对油炸温度、油炸时间、脱油频率进行工艺优化,并通过测定色泽、失重率、收缩率、... 为优化真空低温油炸杂色蛤的工艺,以含油量、脆度、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权重法确定3个指标的权重,并计算3个指标的综合评分,采用响应面试验对油炸温度、油炸时间、脱油频率进行工艺优化,并通过测定色泽、失重率、收缩率、含油量、含水量和感官评分指标对比传统油炸和真空低温油炸杂色蛤品质。结果表明:油炸时间13 min、油炸温度90℃、脱油频率75 Hz为较佳参数,此条件下杂色蛤的综合评分为90.92,与模型预测值拟合度较好。与传统油炸杂色蛤相比,真空低温油炸杂色蛤收缩率、含油量和含水量较低,外观饱满,色泽均匀,呈现亮金黄色,感官评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蛤 真空低温油炸 响应面优化 含油量 脆度 品质评价
下载PDF
不同热杀菌条件对酸辣花蛤酱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步营 祝伦伟 +4 位作者 朱文慧 李学鹏 励建荣 刘贺 于志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106,115,共7页
研究了不同杀菌条件对酸辣花蛤酱感官风味品质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杀菌条件将酸辣花蛤酱分为4组:A组(未杀菌)、B组(90℃/30min)、C组(110℃/20min)、D组(115℃/15min),通过菌落总数的测定判定各组杀菌效果。采用色差仪测定色泽变化,借助... 研究了不同杀菌条件对酸辣花蛤酱感官风味品质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杀菌条件将酸辣花蛤酱分为4组:A组(未杀菌)、B组(90℃/30min)、C组(110℃/20min)、D组(115℃/15min),通过菌落总数的测定判定各组杀菌效果。采用色差仪测定色泽变化,借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结合电子鼻技术测定风味物质,以此探究不同杀菌条件对酸辣花蛤酱感官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10℃/20min杀菌条件是酸辣花蛤酱的最佳杀菌条件,此条件下酸辣花蛤酱的杀菌效果较好,色泽变化小且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损失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蛤酱 色泽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对蓝蛤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步营 刘瑛楠 +5 位作者 于玲 祝伦伟 朱文慧 李学鹏 励建荣 于建洋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0,共6页
研究美拉德反应对常压和超高压蓝蛤酶解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蓝蛤酶解液相比,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组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67.8%~75.8%增加到81.2%~83.4%;加热和MR均能显著增强蓝蛤酶解液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MR反应后,超... 研究美拉德反应对常压和超高压蓝蛤酶解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蓝蛤酶解液相比,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组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67.8%~75.8%增加到81.2%~83.4%;加热和MR均能显著增强蓝蛤酶解液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MR反应后,超高压耦合酶解液及常压酶解液的MRPs的Fe^(3+)还原力显著增强,Fe^(2+)螯合活性显著提升,羟自由基清除效果显著升高。美拉德反应可以显著提升蓝蛤酶解液的抗氧化能力,且超高压酶解液经美拉德反应后的抗氧化能力优于常压酶解液。因此,蓝蛤美拉德反应产物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酶解液 超高压 美拉德反应产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雷 郭萍 +2 位作者 祝伦伟 马杰 陈春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7期230-231,234,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毕节市充分利用好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贵州毕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