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春韭绿
- 1
-
-
作者
祝俊生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江淮法治》
2023年第4期63-63,共1页
-
文摘
微信同学群里添了几张韭菜照片,绿油油的,兰花草似的,养眼之极。这是一个在凤阳工作的老同学,游玩了韭山洞,吃了当地的野韭菜,拍了照片在群里晒,令人心向往之。眼下,春韭正当时。我也在家愁不住了,外出路踏青寻韭。倘祥于乡村的广大天地之间,令人兴致盎然。
-
关键词
野韭菜
兴致盎然
天地之间
心向往之
韭山洞
令人
兰花草
-
分类号
S6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应考作文要注意思维速度训练
- 2
-
-
作者
祝俊生
-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黄山中学
-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年第A06期154-154,141,共2页
-
文摘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堂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担负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指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重任,是其他语文活动无法代替的。因此,加强作文训练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对新课标中的"适应实际需要"这一目标理解不全面,以致作文训练中出现了重表达、重技巧,而忽视速度的现象。如何理解"适应实际需要"这一目标呢?对写作而言,至少包含二层意思,一是对写作时间的要求,二是对写作内容和技巧的要求。
-
关键词
作文训练
语文活动
速度训练
快速作文
识字能力
写作时间
写作内容
写作素材
写作材料
命题要求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高考话题作文设计及构思点拨
- 3
-
-
作者
祝俊生
-
机构
安徽巢湖市黄山中学 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2004年第6期19-19,共1页
-
文摘
[文题设计一]日本的北海道生产一种味道鲜美的鳗鱼,许多渔民都以捕捞此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水区,要不了半天就会死亡。奇怪的是有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原来老渔民是在整舱的鳗鱼中,放了几条叫狗鱼的杂鱼。狗鱼非但不是鳗鱼的同类,还是出名的“对头”。几条狗鱼遇到大批的对手,便四处乱窜。
-
关键词
高考话题作文
文体
生活中
鳗鱼
日本
网络文化
狗鱼
对手
渔民
青少年学生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岁末清供
- 4
-
-
作者
祝俊生
-
出处
《江淮法治》
2015年第4期60-61,共2页
-
文摘
这些年,心静多了,喜欢养起花来了,春天一盆茶花,夏天一盆栀子,秋天一盆海棠,冬天一盆水仙。
岁末了,有机会进城,我会挤出时间去一趟花鸟市场,买一盆水仙回来,放到办公桌前,清水供着,在一个青花瓷圆盘里,素素的,正是冬日闲坐,水仙可亲。我忽然想到一个词,岁末清供。
-
关键词
水仙
办公桌
青花瓷
茶花
栀子
海棠
-
分类号
S682.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秋风起,稻子黄
- 5
-
-
作者
祝俊生
-
出处
《江淮法治》
2014年第20期61-61,共1页
-
文摘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尽开颜。白露鸿雁又北归.秋分稻子香满田。
尽管今年的雨水多。但是老天爷还是给力,老农出身的岳父说,今年是个丰收年。我站在三楼的走廊里.眼睛不止一次往付家冲的稻田望去.秋风起了,艳阳照了,连片的稻田由青变绿,由绿变黄,厚厚的一层啊,像给原野铺上一层毯子,白鹭苗条的身姿驻足在天边的水边,倏地飞来飞去。
-
关键词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分类号
I2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闲冬
- 6
-
-
作者
祝俊生
-
机构
巢湖市黄山中学
-
出处
《教育文汇》
2013年第2期47-47,共1页
-
文摘
冬日,不少树上的叶子几乎都掉光了,光秃秃的,看上去瘦骨嶙峋;小虫们不再哼着小曲,不知躲到何处去了;旷野里,黑土皱巴巴的,但见成片的大白菜在疯长……
-
关键词
《闲冬》
散文
文学
祝俊生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去胡适故乡寻兰花
- 7
-
-
作者
祝俊生
-
机构
安徽巢湖
-
出处
《教育文汇》
2009年第5期45-45,共1页
-
文摘
其山清以旷,其水环以幽,人在徽州最能感受到山水萦绕的美好。“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村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宋代诗人杨万里所描述的情景,正是中国现代文化巨人胡适先生家乡上庄的写照。
-
关键词
胡适
兰花
故乡
宋代诗人
文化巨人
中国现代
杨万里
山水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S682.3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争把长条绊得人——咏柳诗话
- 8
-
-
作者
祝俊生
-
机构
安徽巢湖 中学教师
-
出处
《教育文汇》
2003年第4期48-48,共1页
-
文摘
自汉代起,我国民间便有折柳送别之习俗。为何折柳送别,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古时候柳树多种在大路两旁,长条低垂,有依依恋人之感。二说“柳”与“留”同音,折柳有留下之意。三说柳条柔软蔓长,可拴住人的心儿。下面采撷几首咏柳诗,与君共赏。“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这是南朝萧绎的《绿柳》诗,写得较早,描绘出柳树刚刚抽叶飞花时的美景,着眼于花、叶、色,突出一个“绿”字,颇有诗意。
-
关键词
咏柳诗
文学评论
主题
托物言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古诗词中名词语排列例析
- 9
-
-
作者
祝俊生
-
机构
安徽
-
出处
《初中生必读》
2003年第Z2期28-,共1页
-
文摘
古诗词中,经常看到句子根本不出现谓语词,而仅仅是排列几个名词性短语。这些句子不是谓语省略句,而是作者的匠心安排,以展示某种景物,表达某种情思,渲染某种气氛或点明地点、时间及时令。这些诗家词客深谙宋玉的“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艺术观点。下面例析之。
-
关键词
古诗词
名词语
朱雀桥
乌衣巷
《乌衣巷》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为有源头活水来——闲话生活与语文
- 10
-
-
作者
祝俊生
-
机构
巢湖市黄山中学
-
出处
《安徽教育论坛》
2002年第4期26-26,共1页
-
文摘
著名的《语文学习》杂志封面,长期印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见解之精辟,令人敬佩。
-
关键词
语文学习
生活
语文教学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