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菜籽油酶法脱胶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毛程鑫 李桂华 +3 位作者 薛武军 孙勤 康雪梅 祝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79,共5页
研究磷脂酶对菜籽油脱胶及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碱比(V/V)1:4.5,加酶量88 m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磷含量可由原来的406.66 mg/kg降... 研究磷脂酶对菜籽油脱胶及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碱比(V/V)1:4.5,加酶量88 m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磷含量可由原来的406.66 mg/kg降到3.42 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菜籽毛油与脱胶油的甘油酯含量,脱胶油的甘油酯中甘一酯的含量变化不太明显,甘二酯的质量分数从毛油的2.50%增加到6.51%,而甘三酯的质量分数从96.08%降到90.46%。Rancimat法测定氧化稳定性后发现,脱胶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由毛油的5.37 h增加到6.10 h,表明酶法脱胶后的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菜籽毛油;同时对水化脱胶磷脂与酶法脱胶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进行对比分析,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0.71%和65.76%,酶法脱胶的酶解率达6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酶法脱胶 甘油酯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GC/MS联用法测定煎炸油中挥发性组分 被引量:4
2
作者 康雪梅 李桂华 +1 位作者 祝品 毛程鑫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140,共5页
研究了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了煎炸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在萃取温度为70℃、平衡时间为30 min、解析时间为4 min的条件下,对煎炸油和未煎炸植物油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油在煎炸3 h时就含有大量的反式烯醛、... 研究了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了煎炸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在萃取温度为70℃、平衡时间为30 min、解析时间为4 min的条件下,对煎炸油和未煎炸植物油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油在煎炸3 h时就含有大量的反式烯醛、烷烃类挥发性成分;在煎炸15 h后产生了小分子的脂肪酸,其中最典型物质为占总挥发性成分的20%以上的反,反-2,4-葵二烯醛,其在新鲜植物油中不含或含量极少,而在煎炸初期,其生成量就高出原料的50多倍,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最终趋于平缓,但仍远远高于原料,因此可以通过反,反-2,4-葵二烯醛的含量来鉴别煎炸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固相微萃取 GC/MS反 反-2 4-葵二烯醛
下载PDF
葵花籽油在油条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康雪梅 李桂华 +2 位作者 刘斌 祝品 毛程鑫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28,47,共5页
以富含油酸、亚油酸的葵花籽油为原料,探讨葵花籽油在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葵花籽油在190±5℃煎炸24 h,酸值(KOH)由0.26 mg/g增加至0.89 mg/g,过氧化值由4.40mmol/kg上升为8.20 mmol/kg,羰基值由8.39 meq/kg上升至74.47... 以富含油酸、亚油酸的葵花籽油为原料,探讨葵花籽油在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葵花籽油在190±5℃煎炸24 h,酸值(KOH)由0.26 mg/g增加至0.89 mg/g,过氧化值由4.40mmol/kg上升为8.20 mmol/kg,羰基值由8.39 meq/kg上升至74.47 meq/kg,丙二醛的含量由0.25mg/100 g上升至2.07 mg/100 g,总反式酸含量由0.45%增加至1.40%,维生素E含量由39.52mg/100 g下降为14.23 mg/100 g,极性组分由3.80%升至35.30%,煎炸12 h羰基值为44.44meq/kg,18 h极性组分含量为26.70%,指标含量已接近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指标》相关规定标准。因此,葵花籽油不宜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煎炸食品,且煎炸时间不宜超过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煎炸 品质变化 反式脂肪酸 极性组分
下载PDF
羟基化大豆磷脂酰化改性的研究
4
作者 祝品 李桂华 +1 位作者 康雪梅 毛程鑫 《粮油食品科技》 2015年第3期40-44,共5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酰化试剂,对羟基化大豆磷脂进行酰化改性。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酰化试剂加入量对羟酰化改性大豆磷脂酰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最终确定了羟基化大豆磷脂酰化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酰化试剂,对羟基化大豆磷脂进行酰化改性。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酰化试剂加入量对羟酰化改性大豆磷脂酰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最终确定了羟基化大豆磷脂酰化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55℃、顺丁烯二酸酐加入量为4%时,改性后大豆磷脂的酰化率为61.60%。采用红外图谱分析得出改性后的磷脂有酰胺基的生成,通过乳化稳定性实验得出羟酰化中和后磷脂的乳化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化磷脂 酰化 酰化率 乳化稳定性
下载PDF
常吃六种食物保护血管健康
5
作者 祝品 《农家致富》 2020年第15期60-60,共1页
人体的血管就像下水管道,时间长了容易积聚垃圾,需要定时清理。国外心脏病专家总结出有“血管清洁工”之称的六种食物,人们平时可以适当食用。豆类红豆、白豆、黑豆和鹰嘴豆等各种豆类都是较好的可溶性纤维食物来源。纤维可以有效促进... 人体的血管就像下水管道,时间长了容易积聚垃圾,需要定时清理。国外心脏病专家总结出有“血管清洁工”之称的六种食物,人们平时可以适当食用。豆类红豆、白豆、黑豆和鹰嘴豆等各种豆类都是较好的可溶性纤维食物来源。纤维可以有效促进胆固醇向体外排泄,在这一过程中,肝脏必须消耗更多的胆固醇以产生更多的胆汁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随之降低。研究表明,每天食用半杯煮熟的豆子可使LDL平均降低8%。其中,鹰嘴豆在降低LDL水平方面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心脏病专家 可溶性纤维 下水管道 食物来源 胆汁盐 有效促进 豆类
下载PDF
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毛程鑫 李桂华 +2 位作者 李普选 祝品 康雪梅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实验在分析测定牡丹籽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00%。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含量分别为23.92%、27.58%、40.50%;采用棒状薄层色谱... 实验在分析测定牡丹籽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00%。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含量分别为23.92%、27.58%、40.50%;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得牡丹籽油中除游离脂肪酸外,含有95.89%的甘三酯和4.11%的甘二酯;猪胰脂酶水解分析牡丹籽油的Sn-2脂肪酸组成,结合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牡丹籽油甘三酯组成。牡丹籽油中主要是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甘三酯,其中三不饱和脂肪酸甘三酯的含量达到71.00%以上,一饱和二不饱和脂肪酸甘三酯含量大于15.00%;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籽油中维生素E总含量为0.56 mg/g;Rancimat法测定的氧化稳定性结果为110℃,2.85 h。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理化特性 脂肪酸组成 维生素E 氧化稳定性
原文传递
物理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祝品 李桂华 +2 位作者 赵芳 王向云 康雪梅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3,共5页
以n-3和n-6型多不饱和油脂——亚麻籽毛油和葡萄籽毛油为原料,探讨了物理精炼对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的脱酸效果、氧化程度、反式脂肪酸产生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在真空残压≤50 Pa、220℃条件下脱酸,精炼4 h后,经脱胶脱色的亚麻籽油酸价为... 以n-3和n-6型多不饱和油脂——亚麻籽毛油和葡萄籽毛油为原料,探讨了物理精炼对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的脱酸效果、氧化程度、反式脂肪酸产生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在真空残压≤50 Pa、220℃条件下脱酸,精炼4 h后,经脱胶脱色的亚麻籽油酸价为0.67 mg/g,过氧化值为4.25 mmol/kg,茴香胺值为105.32,反式脂肪酸含量为3.62%,生育酚为28.05 mg/100 g;而脱胶脱色的葡萄籽油酸价为0.49 mg/g,过氧化值为2.27 mmol/kg,茴香胺值为21.66,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27%,生育酚为26.23 mg/100 g.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物理精炼,亚麻籽油氧化裂变程度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速率均比葡萄籽油高,这说明多不饱和油脂的不饱和度越高、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物理精炼工艺脱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葡萄籽油 物理精炼 裂变 反式脂肪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