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边界性质的界定及其对高原东南缘扩展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贵灵 祝成宇 +1 位作者 王国灿 张攀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1-299,共19页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地貌结构是高原隆升深部动力过程与高原扩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存在受下地壳流驱动的渐变模型和受宽约50~200km的雅砻-玉龙断裂系控制的陡变模型2种不同认识。文中基于30m分辨率的SRTM数据进行数字高程分析,利用高程和水...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地貌结构是高原隆升深部动力过程与高原扩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存在受下地壳流驱动的渐变模型和受宽约50~200km的雅砻-玉龙断裂系控制的陡变模型2种不同认识。文中基于30m分辨率的SRTM数据进行数字高程分析,利用高程和水系参数对研究区地貌加以提取和分析,结合野外地貌和构造调研的结果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对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块中部构造地貌细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边界具有明显的台阶式构造地貌结构,不同台阶梯度带受不同时期发育的NE-SW向断裂控制。其中一级边界位于木里-玉龙断裂,控制了平均海拔4 200m的高原面的东南边界,是渐新世—中新世早期构造抬升的结果;二级边界受中新世中期逆冲活动的金河-箐河断裂控制,其构成丽江—盐源一带海拔中等(约3 000m)、相对低起伏区域的东南边界。高原东南边界的台阶式构造地貌结构反映了高原向SE的前展式逆冲扩展。这种扩展模式并不支持下地壳管道流连续变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川滇地块 台阶式构造地貌 木里-玉龙断裂 金河-箐河断裂
下载PDF
陕南西乡寒武纪梅树村期的马哈螺类化石 被引量:5
2
作者 邵铁全 王琪 +8 位作者 刘云焕 唐汉华 李源 郑攀林 祝成宇 刘福田 秦娟 贺华华 刘思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9-338,共10页
根据陕西西乡梅树村期西乡生物群中获得的64枚马哈螺类化石个体的壳形和纹饰特征类型,确认该类化石有6个属,同时对其中3个属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并建立了西乡中间锥新种Mediata xixiangensis sp.nov.。文中还对马哈螺类化石个体的不同... 根据陕西西乡梅树村期西乡生物群中获得的64枚马哈螺类化石个体的壳形和纹饰特征类型,确认该类化石有6个属,同时对其中3个属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并建立了西乡中间锥新种Mediata xixiangensis sp.nov.。文中还对马哈螺类化石个体的不同部位进行了能谱分析和个体长宽高的测量统计,结果显示马哈螺类的壳质成分是磷酸钙,含少量氟和铝元素。马哈螺类的个体均较小,不超过1 mm,其中长度一般为300—700μm,宽度为250—550μm,厚度为200—300μm。上述研究对今后世界范围内寻找和研究此类化石,尤其对单板类的起源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哈螺类 西乡生物群 梅树村期 陕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