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纪念性建筑活态保护策略研究——以向警予故居为例
1
作者 祝笋 潘猛猛 《城市建筑》 2024年第9期29-33,共5页
武汉近代建筑整体空间融合了西方外来建筑文化、人文地理、地域文化等建筑风格,通过对武汉市纪念性空间、纪念性建筑等进行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测绘建模、文献分析等方式,分析其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对其提出活态保护策略... 武汉近代建筑整体空间融合了西方外来建筑文化、人文地理、地域文化等建筑风格,通过对武汉市纪念性空间、纪念性建筑等进行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测绘建模、文献分析等方式,分析其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对其提出活态保护策略,最后从制定完整性保护策略、完善活态保护理念的构建,加强沟通工作、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升全民动态的保护意识三个方面来探讨武汉市纪念性建筑的保护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实现再利用,亦对武汉市其他类似遗产空间的延续与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性建筑 纪念性空间 活态保护策略
下载PDF
综合医院平疫结合设计研究——以武汉市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祝笋 邹时尧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期23-25,共3页
2020年初,一场没有征兆的疫情突然席卷全球,一时间对全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我国部分医院出现医疗物资储备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院传染病科室的治疗能力不足、医院平疫... 2020年初,一场没有征兆的疫情突然席卷全球,一时间对全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我国部分医院出现医疗物资储备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院传染病科室的治疗能力不足、医院平疫结合转换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以武汉市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的设计为例,主要从功能、流线、配套设施三个方面来分析综合医院平时和疫时快速转换的设计策略,希望可以为未来新建的综合医院引入平疫结合的理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综合医院 平疫结合 医疗工艺 功能流线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武汉里分社区脆弱性评估及韧性提升对策研究——以保元里、汉润里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祝笋 田晟 《华中建筑》 2023年第3期27-31,共5页
该文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里分社区脆弱性的研究,构建里分社区脆弱性评估框架,旨在消除短板效应。以武汉市美术馆周边两个里分社区为例,剖析里分社区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脆弱性,提出导控性里分社区韧性提升策略。整体提升社区在面... 该文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里分社区脆弱性的研究,构建里分社区脆弱性评估框架,旨在消除短板效应。以武汉市美术馆周边两个里分社区为例,剖析里分社区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脆弱性,提出导控性里分社区韧性提升策略。整体提升社区在面对突发卫生问题或自然灾害时减灾、应灾能力,以期对其他里分社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评估框架 社区韧性 提升对策 里分社区
下载PDF
建筑构成学理论引导下的里分保护更新研究——以汉口三德里为例
4
作者 祝笋 肖博威 陈玉洁 《华中建筑》 2023年第9期138-142,共5页
针对城市历史建筑类型中的里分保护更新面临的新问题与需求,从建筑构成学角度提出适用于里分更新的构成逻辑体系,从内部功能空间和外立面角度系统梳理建筑构成学理论下的里分保护更新方式,以武汉市三德里片区的保护更新为实例,尝试将构... 针对城市历史建筑类型中的里分保护更新面临的新问题与需求,从建筑构成学角度提出适用于里分更新的构成逻辑体系,从内部功能空间和外立面角度系统梳理建筑构成学理论下的里分保护更新方式,以武汉市三德里片区的保护更新为实例,尝试将构成学相关理论要点运用到设计程序中,从实践的角度剖析里分更新营造的具体做法,为里分保护更新工作提供新的设计方法与工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分更新 建筑构成学 空间构成 立面构成
下载PDF
文物建筑原状不详部位修缮设计研究——以卫氏宗祠为例
5
作者 王晓 陈操 +2 位作者 祝笋 侯登 谢玉娟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期181-183,共3页
如何对文物建筑中已损毁且原状不详的部位进行修缮,是许多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设计的困惑,文章以严重损毁的卫氏宗祠为例研究此问题。首先介绍了该宗祠修缮前的损毁基本状况,列出已损毁且原状不详部位的清单;然后分析了对这些部位进行修缮... 如何对文物建筑中已损毁且原状不详的部位进行修缮,是许多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设计的困惑,文章以严重损毁的卫氏宗祠为例研究此问题。首先介绍了该宗祠修缮前的损毁基本状况,列出已损毁且原状不详部位的清单;然后分析了对这些部位进行修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研究了对这些部位进行修缮的原状依据,讨论了其中无原状依据部位的修缮设计方法,对此类修缮设计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修缮设计 原状不详 卫氏宗祠
下载PDF
保护类古村落“中微环境”更新中的历史风貌问题研究:以湖北为例
6
作者 陈操 祝笋 +1 位作者 张金海 王晓 《华中建筑》 2023年第5期110-114,共5页
该文旨在研究保护类古村落人居环境改善与历史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首先,梳理、分析了保护类古村“中微历史环境”的保护原则;然后,依据取样法筛选了古村调查样本,对湖北代表性保护类古村落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 该文旨在研究保护类古村落人居环境改善与历史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首先,梳理、分析了保护类古村“中微历史环境”的保护原则;然后,依据取样法筛选了古村调查样本,对湖北代表性保护类古村落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保护类古村落“中微环境”更新中的历史风貌保护的对策:明确古村历史环境本体及其要素的概念、遵循分类保护的原则、制定相关技术规定、修改或补充相关法规。文中提出部分概念及原则,应该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可为相关法规修订提供部分技术支撑,利于遏制保护类古村“中微环境”历史风貌不断破坏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名村 文物保护 中微环境 历史风貌
下载PDF
茶叶之路建筑遗产的形成与保护 被引量:6
7
作者 祝笋 《华中建筑》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在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以"文化路线"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各国产生广泛联系,至今仍影响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当首推"茶"。由此产生了茶叶贸易和与之关联的运输线路"茶叶之路"。该文在大量考察和调研的... 在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以"文化路线"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各国产生广泛联系,至今仍影响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当首推"茶"。由此产生了茶叶贸易和与之关联的运输线路"茶叶之路"。该文在大量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对"文化线路"的评判标准,对茶叶之路的分布线路、沿途城镇村落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湖北省境内茶路沿线的城镇、村落、民居、茶坊、茶行、茶馆、茶庄、茶厂、会馆、驿站、宗教建筑等的建筑形式、类型和功能展开系统的研究,以期从全新视角展示这条贯穿亚欧大陆文化线路上的建筑遗产;同时,站在文化发展和文物保护的角度,对看似分散、而内涵关联的建筑遗产提供整体保护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路线 茶叶之路 建筑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城市触媒理论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襄阳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祝笋 陈梦莹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9期146-148,共3页
在城市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逐渐暴露出活力缺失、业态发展不均衡等不同程度的问题。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襄阳城历史上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典型性是其历史格局的特点之一,但如今在城市风貌的延续、文化的发扬、经济发展... 在城市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逐渐暴露出活力缺失、业态发展不均衡等不同程度的问题。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襄阳城历史上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典型性是其历史格局的特点之一,但如今在城市风貌的延续、文化的发扬、经济发展等方面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了实现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针对其正在面临的街区衰败问题,文章将根据城市触媒理论原理,从空间,功能和文化三种角度选择并分析触媒元素,探讨塑造触媒元素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触媒 保护与更新
下载PDF
美丽乡村背景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思考--以湖北中村村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祝笋 付皓 《华中建筑》 2020年第6期68-71,共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美丽乡村规划时期,乡村建设成为关系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一。作为农村生活的重要场所,村庄居住环境不仅是当地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它的建成成果也能反映出时代的新需求。该文基于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研究视角,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美丽乡村规划时期,乡村建设成为关系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一。作为农村生活的重要场所,村庄居住环境不仅是当地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它的建成成果也能反映出时代的新需求。该文基于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研究视角,将鄂西北地区中村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实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乡村战略选择,以探讨山地村庄居住环境的适宜营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 乡村建设 中村村
下载PDF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梁架构件起源与发展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祝笋 陈志宏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7期31-34,共4页
文章通过对我国木构建筑中柱础、擎檐柱、壁柱、斗拱、釭5种梁架重要构件起源与发展进行探讨,揭示了新石器至隋唐时期我国木建筑梁架构件演变逻辑和发展规律,为我国早期木构建筑营造研究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木构建筑 梁架构件 新石器时期 隋唐时期
下载PDF
武汉市“詹天佑”故居修缮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笋 《华中建筑》 2012年第9期169-174,共6页
詹天佑故居系詹天佑在武汉任职时亲自设计建造,系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该文以武汉市"詹天佑"故居修缮工程为例,通过对其修缮的有利条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对该建筑的维修技术和材料进行探讨,得到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修缮做法和实例... 詹天佑故居系詹天佑在武汉任职时亲自设计建造,系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该文以武汉市"詹天佑"故居修缮工程为例,通过对其修缮的有利条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对该建筑的维修技术和材料进行探讨,得到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修缮做法和实例,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损害主要原因。同时也为近现代建筑保护修缮寻找一种新办法,消除其影响建筑结构的主要病害,延长使用寿命。以期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程结合科研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天佑故居 修缮设计 保护研究
下载PDF
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以武汉市博学中学旧址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笋 沈梦丹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1期93-94,共2页
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主要应用于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实施后将对其所涉及的文物本体及风貌产生的相关影响。文章基于武汉四中游泳馆改建工程(涉及博学中学旧址)文物影响评估实际案例分析和对现有资料的总结归纳,以文物建筑保护为... 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主要应用于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实施后将对其所涉及的文物本体及风貌产生的相关影响。文章基于武汉四中游泳馆改建工程(涉及博学中学旧址)文物影响评估实际案例分析和对现有资料的总结归纳,以文物建筑保护为出发点,以实现文物保护与项目建设共赢为目标,探索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的意义与设计流程,并总结评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文物影响评估编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建设 文物影响评估 研究方法 博学中学旧址
下载PDF
文物建筑保护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以西大街耶稣圣心堂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笋 袁赵蔓 《华中建筑》 2022年第4期33-38,共6页
随着国家对文物建筑的日益重视,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问题愈发明显,各方原因已对部分建筑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坏。但伴随数字化技术的革新,文物建筑的保护也步入信息化时代。该文以西大街耶稣圣心堂为研究对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移动端设... 随着国家对文物建筑的日益重视,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问题愈发明显,各方原因已对部分建筑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坏。但伴随数字化技术的革新,文物建筑的保护也步入信息化时代。该文以西大街耶稣圣心堂为研究对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移动端设备中集中展示其维修保护方案设计,形成可视化数据库,展示修复效果的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方便建筑的后期利用与管理,借此探寻该技术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优势,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方法提供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文物建筑保护 可视化数据库 圣心堂
下载PDF
革命旧址建筑形态特征修缮设计研究--以武汉市八七会议会址修缮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祝笋 张雨萌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1期140-143,共4页
革命旧址建筑是我国独有的遗产类型建筑,无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信息和曲折历程。该文以武汉市八七会议会址为革命旧址建筑的研究对象,对其色彩、形体、体量、材质、空间流线设计进行研究,探析革命旧址建筑的形态特... 革命旧址建筑是我国独有的遗产类型建筑,无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信息和曲折历程。该文以武汉市八七会议会址为革命旧址建筑的研究对象,对其色彩、形体、体量、材质、空间流线设计进行研究,探析革命旧址建筑的形态特征修缮设计手法,旨在为红色革命旧址建筑的保护修缮与再利用提供可实践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旧址建筑 八七会议会址 形态特征 修缮设计利用
下载PDF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研究——以法国领事馆旧址为例
15
作者 祝笋 陈建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8期183-185,共3页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目前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在城市更新与旧城风貌保护的拉锯中首当其冲,成为城市肌理损毁的重要见证。文章以武汉市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法国领事馆旧址为例,立足于...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目前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在城市更新与旧城风貌保护的拉锯中首当其冲,成为城市肌理损毁的重要见证。文章以武汉市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法国领事馆旧址为例,立足于相关背景及建筑概况,明晰了建筑的保护价值,对法国领事馆旧址做了建筑修缮与环境保护的整体性设计,以期为此类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 法国领事馆 保护 修缮
下载PDF
儒释道哲学观影响下的民间宗祠装饰--以鄂西北民间宗祠为例
16
作者 祝笋 高俊杰 《华中建筑》 2020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民间宗祠是中国宗法社会体系下村落中特殊的礼制建筑,它集合了所有族人的心血,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加以装饰。鄂西北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区位,使鄂西北民间宗祠建筑拥有更复杂的文化基础和地域特色,不同哲学要素的影响也让鄂西北... 民间宗祠是中国宗法社会体系下村落中特殊的礼制建筑,它集合了所有族人的心血,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加以装饰。鄂西北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区位,使鄂西北民间宗祠建筑拥有更复杂的文化基础和地域特色,不同哲学要素的影响也让鄂西北民间宗祠的装饰更能凸显多元化的特征。该文通过田野调查及对现有资料的总结归纳,探讨宗祠装饰的基本特征,描述鄂西北民间宗祠的装饰特点,并从中发现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哲学观对宗祠装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北 民间宗祠 装饰 哲学
下载PDF
襄阳习氏宗祠建筑特色研究
17
作者 祝笋 陈君莉 《华中建筑》 2019年第4期120-124,共5页
祠堂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传统而严肃的礼制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宗族祠堂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传递了古代儒学伦理中一直延续至今的家族观念。该文通过对湖北省襄阳市习氏祠堂的分析研究,介绍了习氏祠堂的地... 祠堂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传统而严肃的礼制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宗族祠堂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传递了古代儒学伦理中一直延续至今的家族观念。该文通过对湖北省襄阳市习氏祠堂的分析研究,介绍了习氏祠堂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祠堂修建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选址和布局、空间环境、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建筑特色,剖析习氏宗祠的文化内涵,为地域性、文化性等方向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实际案例,增加了在祠堂建筑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氏宗祠 建筑空间 建筑装饰
下载PDF
武当山紫霄大殿营造研究
18
作者 祝笋 《古建园林技术》 2009年第3期8-14,共7页
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是14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一件大事,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建筑方面。皇帝动用国家资源修建庙观,并非出自道教信仰。朱棣崇尚佛教,对佛经有很深的造诣,曾亲自注释《金刚经》。修建武当山... 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是14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一件大事,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建筑方面。皇帝动用国家资源修建庙观,并非出自道教信仰。朱棣崇尚佛教,对佛经有很深的造诣,曾亲自注释《金刚经》。修建武当山庙观的目的,主要是鼓吹“天人合一”,影射自己是真武神下凡,为武力夺取皇位制造合法借口。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和皇帝好大喜功的性格,特别是修建目的带有明显的帝王封禅和流芳后世的色彩。因此,建筑要求修得高大、坚固,是当时的国家标准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 大殿 建筑要求 《金刚经》 世界范围 科学技术 政治经济 国家资源
下载PDF
武汉市“八七”会议会址修缮设计研究
19
作者 祝笋 《华中建筑》 2012年第5期134-139,共6页
该文在大量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叙述了对"八七"会议会址损坏比较严重的及时修复与加固的过程;目的在于消除其影响建筑结构的主要病害,延长使用寿命,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该保护修缮工作,注重文物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艺术性... 该文在大量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叙述了对"八七"会议会址损坏比较严重的及时修复与加固的过程;目的在于消除其影响建筑结构的主要病害,延长使用寿命,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该保护修缮工作,注重文物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艺术性,并严格遵循真实性、可读性、可识别、可逆性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七”会议 保护修缮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唐崖土司城规划与建筑特色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晓 祝笋 《三峡论坛》 2014年第4期59-62,共4页
唐崖土司城是鄂西地区重要的土司城遗址。经分析发现,其选址结合了军事防御需要与汉民族风水理念,并参照了汉族王城的规划理念,主要建筑也表现出中原汉文化与土家族地方文化融合的特征;城墙、道路、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出适合... 唐崖土司城是鄂西地区重要的土司城遗址。经分析发现,其选址结合了军事防御需要与汉民族风水理念,并参照了汉族王城的规划理念,主要建筑也表现出中原汉文化与土家族地方文化融合的特征;城墙、道路、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出适合当时当地人力物力条件的技术特征;墓葬建筑文化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崖土司城 土家族 建筑遗址 遗产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