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祝腊香 庞洪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5在我院治疗的NVA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IS分为NVAFIS组(n=...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5在我院治疗的NVA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IS分为NVAFIS组(n=14)和NVAF组(n=79),将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时超声、ECG、血脂、凝血功能、炎性因子等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VAF患者发生I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VAF组比较,NVAFIS组患者60岁以上多见(71.4%),抗凝治疗比例低(28.6%),合并高血压(57.1%)或糖尿病(28.6%)比例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NVAFIS组患者LAD水平、血脂中TC水平显著高于NVAF组,但凝血功能中INR显著低于NVAF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超过60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LAD增大,TC水平升高是NVAFI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凝治疗,INR正常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超过60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LAD增大,TC水平升高是引起NVAFI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缺血性脑卒中 回顾性分析 对照研究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祝腊香 费世早 +1 位作者 陈观保 庞洪波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 自由基
下载PDF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祝腊香 陈观保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9期771-772,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脑供血不足患者和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50例进行颈动脉系统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并测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0mm占24%... 目的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脑供血不足患者和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50例进行颈动脉系统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并测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0mm占24%,颈动脉狭窄率为24%,颅内血流异常率81.48%,颅内血管狭窄率为29.62%;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0%,6.00%,9.67%,6.45%。脑梗死对照组分别为50.00%,44.00%,88.88%,48.14%。对照组与脑供血不足组和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颅内外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康复治疗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雪芹 邱爽 +5 位作者 方源 赵琴 王其勋 曹克勇 方芬 祝腊香 《当代医学》 2017年第5期73-7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12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未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C组及D组,其中A组及C组在患者生命...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12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未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C组及D组,其中A组及C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每日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体位排痰引流、体位适应性训练等系统康复治疗,B组及D组仅给予内科支持治疗,各30例。2周后予以评定,比较A/B,C/D 4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呼吸指数,抗生素应用剂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同时对C组及D组患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最高FiO_2、最低PaO_2进行比较。结果与A,B,D组相比,C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10.00%)最高,呼吸功能指数(0.61±0.31)%]最高,APACHE II(15.09±5.17)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D组相比,C组病患Pa O2较低(95.55±12.46)mm Hg,辅助通气时长明显偏低(17.46±5.28)h,Fi O2值明显偏高(20.39±4.28)%,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治疗,可全面提升患者呼吸功能,确保呼吸顺畅,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部感染 早期康复 疗效
下载PDF
维生素D、淋巴细胞亚群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庄翠侠 季学磊 +3 位作者 祝腊香 杨俊平 陈燕 王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斑块与维生素D水平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测定41例住院的T2DM患者一般临床和生化指标、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颈动脉彩超测量有无颈动脉斑块形...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斑块与维生素D水平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测定41例住院的T2DM患者一般临床和生化指标、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颈动脉彩超测量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并根据有无斑块分为斑块组(24例)和对照组(17例)。结果: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总25(OH)D水平和CD3^(+)CD4^(+)T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25(OH)D水平(OR=1.176,95%CI:1.011~1.368)及CD3^(+)CD4^(+)T细胞比例低(OR=1.129,95%CI:1.007~1.266)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总25(OH)D水平低是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2型糖尿病 淋巴细胞 25羟维生素D3
下载PDF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男性老年人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曹克勇 李雪芹 +1 位作者 祝腊香 邱爽 《中国康复》 2016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健康男性老年人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健男性老年人90例,根据训练强度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强度(A组)、中强度(B组)和高强度(C组),每组30例。参照3组受试者在症状限制性心电运动试验结...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健康男性老年人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健男性老年人90例,根据训练强度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强度(A组)、中强度(B组)和高强度(C组),每组30例。参照3组受试者在症状限制性心电运动试验结果中所取得的最高心率制订运动强度,A组采取50%最高心率为靶心率的运动强度,B组采取70%最高心率为靶心率的运动强度,C组采取90%最高心率为靶心率的运动强度;3组受试者均采用医用跑台(随时监测心率)跑步的运动方式进行训练;3组受试者在靶心率时的运动时间均为每次30min,每周训练≥3次,训练6个月。记录3组受试者训练前、训练后骨密度(BMD)、腰臀比(WHR)和体脂率(BFR),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训练6个月后,3组BMD水平较训练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B、C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但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3组WHR、BFR较训练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B、C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但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均能显著改善男性老年人骨密度和体成分,且中强度训练与高强度训练对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建议男性老年人采用中强度有氧运动来提升骨密度和改善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强度 有氧运动 骨密度 体成分
下载PDF
以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腹主动脉闭塞1例报告
7
作者 王磊 陶涛 +5 位作者 金炜 费世早 祝腊香 李俊 庞洪波 陈观保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2,共1页
急性腹主动脉闭塞(AOAA)常表现为两下肢缺血和肾脏缺血,以脊髓病变首发症状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53岁。因“突发双下肢无力19h”于2010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于19h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无力,伴疼痛、麻木及腰部酸... 急性腹主动脉闭塞(AOAA)常表现为两下肢缺血和肾脏缺血,以脊髓病变首发症状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53岁。因“突发双下肢无力19h”于2010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于19h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无力,伴疼痛、麻木及腰部酸胀感,小便费力;次日晨起不能行走,遂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曾出现双下肢无力伴疼痛,后自行好转。有活动后胸闷、心悸病史,自诉曾行心脏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查体:BP180/80mmHg(1mmHg=0.133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主动脉闭塞 首发症状 脊髓损害 双下肢无力 血管造影检查 BP180 肾脏缺血 下肢缺血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清IL-6、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祝腊香 庞洪波 李雪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颈动脉超声法将106例经头部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斑块易损组和斑块稳定组,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测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颈动脉超声法将106例经头部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斑块易损组和斑块稳定组,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测量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水平。结果 106例ACI患者中,83例检出斑块,检出率为78.3%。83例患者斑块多分布于左颈总动脉,其次为左颈动脉分叉处及右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易损组血清hs-CRP、IL-6浓度依次为(7.7±3.8)μg/ml、(97.6±20.4)pg/ml,显著高于斑块稳定组和无斑块组(P均<0.05)。结论血清hs-CRP、IL-6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关系密切,对评估病情与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高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斑块稳定性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1
9
作者 祝腊香 储照虎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3-506,共4页
除降脂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广泛的多效性。文章对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多效性进行了综合和归纳。
关键词 羟基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 脑血管障碍 脑缺血 内皮细胞 神经保护药
原文传递
基于少数类样本合成过抽样技术算法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10
作者 庄翠侠 杨俊平 +4 位作者 王妍 刘思园 姜莉晴 季学磊 祝腊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52-955,959,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少数类样本合成过抽样技术(SMOTE)算法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少数类样本合成过抽样技术(SMOTE)算法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70)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35)。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居住地、婚姻状态、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饮酒史、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空腹血糖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SMOTE算法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警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婚姻状态、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及合并DR是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原始预警模Logit(P_(1))H-L检验结果(决定系数R^(2)=0.352,P=0.328),提示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基于SMOTE算法的预警模型Logit(P_(2))H-L检验结果(决定系数R^(2)=0.371,P=0.635),提示基于SMOTE算法的预警模型拟合度良好。原始预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基于SMOTE算法的预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结论年龄、病程、婚姻状态、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及合并DR是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基于SMOTE算法的预警模型能够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进行准确预测,可帮助临床制定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少数类样本合成过抽样技术算法 预警模型
下载PDF
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曹克勇 祝腊香 +5 位作者 王其勋 王颍 赵琴 郝萍 朱曼蕾 李雪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运动想象组(A组)、镜像疗法组(B组)和综合治疗组(C组),每组患者30例。所有患...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运动想象组(A组)、镜像疗法组(B组)和综合治疗组(C组),每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B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C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和镜像疗法,3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8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B组患者的FMA、UEFT、MBI评分均优于A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C组患者的FMA[(30.03±4.06)分和(42.67±3.54)分]、UEFT[(58.03±3.76)分和(65.17±2.78)分]、MBI评分[(59.57±3.34)分和(66.93±3.35)分]均优于A组和B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镜像疗法优于运动想象疗法,但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则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