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7
1
作者 祝跃明 金中高 +1 位作者 姚振威 周林江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8-59,4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的CT和MRI表现,结合文献报道总结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6例病灶分布较为分散,呈圆形或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3例,...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的CT和MRI表现,结合文献报道总结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6例病灶分布较为分散,呈圆形或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3例,最小为4.1cm×4.3cm×2.2cm,最大病灶呈类圆形,约7.1cm直径。CT呈高密度2例,低密度1例。MRI上T1WI低信号4例、等信号2例,T2WI上呈等信号2例、不均匀高信号4例。病灶内见出血2例、出现坏死囊变2例,见血管流空现象5例、脑膜尾征2例、周围见轻度水肿1例,中度水肿3例,重度水肿2例。CT和MRI增强后均强化显著,其中不均匀强化4例,较均匀强化2例。颅骨骨质破坏1例,呈虫蚀状改变。肿瘤均有较明显占位效应。进行了MRV、MRA成像各1例,能显示肿瘤所致之周围血管及静脉窦之改变。结论颅内HPC与脑膜瘤的鉴别较为困难,CT和MRI结合有助于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MRA和MRV能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情况,对临床决定手术方式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颅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血供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祝跃明 何剑 +1 位作者 金中高 吴晓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1期978-980,共3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3D-MS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血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1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行3D-MSCTA重建。结果:12例中...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3D-MS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血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1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行3D-MSCTA重建。结果:12例中,肿瘤起源于空肠、回肠者10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系膜1例。CT增强扫描病灶均呈明显强化,3D-MSCTA均清晰显示了增粗的肿瘤供血血管。结论:小肠间质瘤为富血供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肠注气CT成像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祝跃明 金中高 +3 位作者 顾晓丽 徐炜 何剑 田萍 《胃肠病学》 2007年第4期204-208,共5页
背景:小肠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肠疾病诊断的难度。目的:探讨小肠注气CT成像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行小肠注气CT成像。小肠插管至十二指肠末端,缓慢注入气体约1000~1500ml,使... 背景:小肠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肠疾病诊断的难度。目的:探讨小肠注气CT成像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行小肠注气CT成像。小肠插管至十二指肠末端,缓慢注入气体约1000~1500ml,使小肠充气,肌肉注射654-220mg。行多层螺旋CT(MSCT)快速薄层扫描,螺距15∶16,层厚1mm。行三维图像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CT血管成像(CTA)和透明法。对照组94例行常规CT检查,比较两组的病灶发现率。结果:注气CT成像组发现小肠肿瘤38例(间质瘤13例,腺癌14例,淋巴瘤5例,其他肿瘤6例),血管性病变4例,炎性病变5例,梗阻性病变8例,其他病变3例,病灶发现率为39.5%。对照组发现病灶11例,病灶发现率为11.7%。结论:小肠注气CT成像和三维图像重建能提高小肠腔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异,增加小肠疾病检测的敏感性,特别有助于小肠肿瘤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肠疾病 低密度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癌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祝跃明 金中高 +2 位作者 宣浩波 何剑 徐炜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 MSCT)血管成像(CTA)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上的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其中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0例。采用层厚1 mm、螺距0.9375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用CT自带软件Vitrea 2三...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 MSCT)血管成像(CTA)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上的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其中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0例。采用层厚1 mm、螺距0.9375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用CT自带软件Vitrea 2三维重组软件,重组方法包括CTA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遮盖表面显示(SSD)、容积再现(VR)。结果:18例中央型肺癌中,全部肿块均可见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1 例见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和肿瘤性肋间动脉同时供血。10例周围型肺癌中有5例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2例同时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和肿瘤性肋间动脉供血,5例找不到明确的供血血管。28 例肺癌病例中,肺血管有形态改变者23 例,中央型肺癌15例,周围型肺癌8例。其中鼠尾征10例,血管受压及狭窄者12例。上腔静脉狭窄或阻塞3例。结论:MSCT血管成像对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及肿块区肺血管的侵犯情况有极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造影术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祝跃明 金中高 +4 位作者 吴晓 顾晓丽 张亮亮 田萍 何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MSCTA)诊断脾动脉瘤(SAA)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AA的16-MSCTA表现。后处理均采用容积再现法(VR)、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以V...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MSCTA)诊断脾动脉瘤(SAA)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AA的16-MSCTA表现。后处理均采用容积再现法(VR)、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以VR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它重组方法作为补充。结果:17例SAA41个瘤体中,25个位于脾门,15个伴瘤体钙化。单发7例和多发10例。VR、SSD、MIP、MPR及CPR均能显示SAA,以VR显示最佳。结论:16-MSCTA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准确地显示脾动脉瘤的存在及病理改变,是诊断和随访脾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 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16层螺旋CT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祝跃明 倪兆民 徐炜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区域动脉灌注 (RAI)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价值的评估。方法 :15 3例为CT所证实的ANP的病例分为两组 ,RAI治疗组 84例 ,综合治疗对照组 69例。RAI治疗后 1个月内至少复查CT 1次 ,分析动脉灌注前后CT征象的变化及临床表现并... 目的 :区域动脉灌注 (RAI)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价值的评估。方法 :15 3例为CT所证实的ANP的病例分为两组 ,RAI治疗组 84例 ,综合治疗对照组 69例。RAI治疗后 1个月内至少复查CT 1次 ,分析动脉灌注前后CT征象的变化及临床表现并且和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CT显示胰腺肿胀、胰周渗出、胰腺坏死等主要CT征象 ,RAI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发感染率及病死率分别为 11.90 %及 7.14 %。结论 :RAI是急性胰腺炎的新疗法 ,早期的RAI治疗可降低ANP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是综合治疗的补充及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 治疗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CT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腔外型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7
作者 祝跃明 徐炜 +3 位作者 金中高 董吉顺 平金良 吴晓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1期1556-1556,共1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诊断 胃间质瘤 腔外型 胃肠道间质瘤 螺旋CT表现 诊断正确率 间叶组织 临床症状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病理对照分析
8
作者 祝跃明 徐炜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8期621-621,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CT 病理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31
9
作者 金中高 徐炜 +6 位作者 何剑 顾晓丽 祝跃明 吴晓 陈文华 张亮亮 宣浩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s23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23例中,肿瘤发生于胃12例,空、回肠7例,十二指肠2例,食道和小肠系膜各1例。良性...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s23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23例中,肿瘤发生于胃12例,空、回肠7例,十二指肠2例,食道和小肠系膜各1例。良性间质瘤5例,交界性2例,恶性间质瘤16例。良性平均直径3.6cm,交界性平均直径4.4cm,恶性者平均直径6.7cm。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呈均匀等密度7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央低密度区15例;混杂密度1例。增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6例;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可见散在囊状坏死17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GISTs检查的最佳选择,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多层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MSCTA)寻找肿瘤血管及其他血管变化,显著提高了GISTs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GISTs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重建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梅锦荣 李雄峰 +1 位作者 祝跃明 罗斌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根据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探讨骨折分型对手术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6例,男95例,女31例;年龄23~58岁,平均33.5岁。所有患者行螺旋CT扫描重建图像,提出分型方法。其中中央压缩型13例,劈裂型8... 目的:根据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探讨骨折分型对手术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6例,男95例,女31例;年龄23~58岁,平均33.5岁。所有患者行螺旋CT扫描重建图像,提出分型方法。其中中央压缩型13例,劈裂型8例,劈裂压缩型79例,粉碎型(性)26例。并根据骨折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骨折固定方法。结果:126例患者经0.5~4年,平均1.2年的随访。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对手术前后进行评分统计。手术前后疼痛、主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能正确的指导手术入路、复位和内固定的选择,并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H7N9型禽流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新峰 胡春洪 +3 位作者 祝跃明 赵育英 丁琴妹 熊敏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H7N9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临床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咳痰为首发症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8例中,5例表... 目的探讨H7N9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临床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咳痰为首发症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8例中,5例表现为肺实变影,间质性改变1例,磨玻璃改变2例。两肺多叶、多段受累,可勾勒出肺段轮廓,未见病变跨越肺叶征象。病变具有游走性,进展期实变影出现或增多;病灶吸收缓慢,可出现肺纤维化。8例均见不同程度胸膜反应,3例可见胸腔积液;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但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H7N9人禽流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剑 沈健 +1 位作者 周玮 祝跃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CT和MRI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搜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其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9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上腹部MRI平扫及...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CT和MRI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搜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其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9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9例脾脏体积不同程度增大,2例为单发病灶,病灶较大,边界清楚;其余7例为多发病灶,为多发类圆形小结节状,边界欠清。病灶CT平扫呈现低密度,MRI 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结节病灶内见散在细小T2低信号影,呈现"雀斑"样。DWI病灶呈现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在CT和MRI上均呈现缓慢向心性强化。组织学上病灶由迷路样互相吻合的血管性腔隙构成,胞质内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肿瘤呈现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抗原双重表达。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学能够较准确反映其病理学特点,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窦岸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玮 祝跃明 +1 位作者 苏忠周 潘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改良翼点入路11例,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12例。19例病灶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前采用γ刀治疗。结果 CSH均为单发病灶,体积较大,呈球状或卧葫芦状跨蝶鞍生长。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1HMRS均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其中6例出现Lip峰。23例肿块中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17例,症状无明显改善4例,术后出现新神经症状2例,经3周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或恢复。针对5例次全切或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进行γ刀治疗后,4例残余肿块缩小,1例肿块无明显变化。结论 CSH具有一定MRI特征,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和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对肝转移瘤检出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钱海峰 祝跃明 +3 位作者 吴晓 李凤琪 宣浩波 沈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比较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容积动态多时相扫描(LAVA)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对肝转移瘤(≤3 cm)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MR资料,所用序列包括T1WI、T2WI,3D-LAVA增强MRI和b值为500 s/mm2的DWI。... 目的比较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容积动态多时相扫描(LAVA)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对肝转移瘤(≤3 cm)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MR资料,所用序列包括T1WI、T2WI,3D-LAVA增强MRI和b值为500 s/mm2的DWI。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并进行比较:A组(T1WI、T2WI和LAVA增强MRI),B组(T1WI、T2WI和DWI)。对于所有肝转移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每组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确定39个肝转移灶,A组的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7.4%、88.2%、0.856和0.944,B组分别为82.1%、91.2%、0.733和0.834,其中,A组的AUC(P=0.040)和Youden指数(P=0.043)均明显大于B组。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在检出小转移灶方面较DWI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转移瘤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检出
下载PDF
肾上腺损伤的CT诊断 被引量:12
15
作者 金中高 祝跃明 +5 位作者 吴晓 陈文华 张亮亮 顾晓丽 田萍 何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9例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7例(右侧6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2例。肾上腺损伤肿胀型2例,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肾上...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9例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7例(右侧6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2例。肾上腺损伤肿胀型2例,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肾上腺血肿形成7例。肾周脂肪内出现条纹状出血影6例;膈脚增粗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8例。结论CT,尤其是多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病理解剖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损伤 CT
下载PDF
颅骨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远洪 张兆祥 +2 位作者 金中高 祝跃明 姚振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6-788,共3页
表皮样囊肿发生于颅骨较为少见,本文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表皮样囊肿,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颅骨 表皮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剑 祝跃明 +1 位作者 周玮 沈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7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1例作常规螺旋CT平扫,6例作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7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1例作常规螺旋CT平扫,6例作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4例;CT扫描均表现为薄壁囊性肿物,病灶呈现类圆形,边界光滑。3例囊腺癌中,1例伴有细小囊壁钙化,1例伴有囊内出血,3例伴有壁粗大结节;4例囊腺瘤中,4例囊液密度均匀,2例壁结节细小。病灶囊壁及壁结节平扫平均CT值36HU;增强后囊壁及壁结节持续强化,动脉期平均48HU,门静期平均66HU,延时期平均71HU。结论: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该病有很高价值,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准确、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瘤 囊腺癌 肝脏 胆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健 潘锋 +2 位作者 黄小燕 祝跃明 顾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04-280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在T1WI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低信号,T2WI及FLAIR表现为条纹样间...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在T1WI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低信号,T2WI及FLAIR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内均可见轻度条索样强化,并可见病灶内有血管穿行。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性表现,除了典型的"条纹征"之外,增强后的"血管穿越征"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瘤 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 被引量:8
19
作者 泮旭铭 田萍 +1 位作者 祝跃明 金中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6例均为单侧。病灶密度均较均匀,其中无明显坏死及钙化。位于肌锥内外弥漫生长3例,并见其包绕眼球生...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6例均为单侧。病灶密度均较均匀,其中无明显坏死及钙化。位于肌锥内外弥漫生长3例,并见其包绕眼球生长呈铸型改变,与周围眼外肌、眼环分界不清,但眼环完整无局限性增厚;位于肌锥外泪腺区呈孤立状结节2例,病灶边界清晰,泪腺窝无明显扩大;位于结膜延眼睑蔓延1例。眼眶内脂肪间隙均清晰。增强后均呈轻、中等度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眼眶淋巴瘤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认识其改变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眼眶 CT
下载PDF
小儿肠套和X线空气整复
20
作者 祝跃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1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X线表现、病因初探、空气整复效果。材料与方法 :搜集近五年经空气整复证实的肠套叠患儿 332例 ,回顾分析 332例肠套叠的主要临床X线表现。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失败 2 9例均经手术复位 ,其中复杂型 2 3例。结论 :认为...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X线表现、病因初探、空气整复效果。材料与方法 :搜集近五年经空气整复证实的肠套叠患儿 332例 ,回顾分析 332例肠套叠的主要临床X线表现。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失败 2 9例均经手术复位 ,其中复杂型 2 3例。结论 :认为小儿肠套的发病时间、肠套部位、肠套性质、复位方法和肠套的复位率有明确的关系 ,特别是发病时间和复位方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及时诊断加上有效的复位方法是小儿肠套复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X线 空气整复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