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潘天寿书法艺术看民族精神之特征
1
作者 祝遂之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174-175,共2页
潘天寿先生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他的书法气魄沉雄,丰姿挺劲,一如他的绘画,具有独创的精神。我觉得潘先生的书法很特别,很有个性,与他的画风很一致,都是在经意之中表现了一种高品位的自然。他在诗、书、画、印中的... 潘天寿先生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他的书法气魄沉雄,丰姿挺劲,一如他的绘画,具有独创的精神。我觉得潘先生的书法很特别,很有个性,与他的画风很一致,都是在经意之中表现了一种高品位的自然。他在诗、书、画、印中的配合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近人无出其右。潘天寿先生青年时期因受清季碑学书风的影响,对汉碑《石门颂》、魏碑《二爨》等碑研习较多,由此奠定了他奇肆书风的格局。潘天寿先生后来在指导后辈学习书法时经常说要从汉碑入手。我体会他的意思是汉碑高古,上接先秦篆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书风 石门颂 艺术教育史 潘先生 碑学 汉碑 书学 沙孟海 陆维钊
下载PDF
陈忠康书法创作笔谈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剑丹 金鉴才 +4 位作者 祝遂之 戴家妙 蔡树农 胡小军 李彤 《书画世界》 1999年第4期25-31,共7页
林剑丹(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全国展评委)忠康书法以二王为底,上溯秦汉,下逮宋元明清,其优点在于他平常虽也在写徐谓、傅山、倪元璐、何绍基等家的字,但没有把格调降下来,依然还是二王的气息。这在同辈人中是出类拔萃的。一分汗水,一分收... 林剑丹(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全国展评委)忠康书法以二王为底,上溯秦汉,下逮宋元明清,其优点在于他平常虽也在写徐谓、傅山、倪元璐、何绍基等家的字,但没有把格调降下来,依然还是二王的气息。这在同辈人中是出类拔萃的。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是下了比别人更多的苦功。他在浙美读书时,无论唐楷、魏碑,还是阁帖,无一不临,而且他是活学活用,能抓住传统中的最精华部分。二是心态好。他虽有足疾,但从不自暴自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浙江省 书法家 书法艺术 作品 何绍基 宋元明清 二王 倪元璐 沙孟海
下载PDF
执守与拓展——关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祝遂之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15,共4页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已有五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人们自然会更加强烈怀念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方介堪等老一辈的教育家,他们为中国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事业的起航,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没有他们,
关键词 书法教育 中国当代 中国美术学院 教育事业 潘天寿 沙孟海 教育家 方介堪
原文传递
从沙先生论碑版刻手问题想起 被引量:1
4
作者 祝遂之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90,共3页
沙先生几篇有关碑版的写手与刻手问题的文字发表后,引起书法界同人的重视。特别是一九八七年在中日书法讨论会宣读的一篇《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手与刻手问题》,更受中日两国书法界的激赏。这篇报告,简要明快地阐明碑版刻手大有优劣之分,... 沙先生几篇有关碑版的写手与刻手问题的文字发表后,引起书法界同人的重视。特别是一九八七年在中日书法讨论会宣读的一篇《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手与刻手问题》,更受中日两国书法界的激赏。这篇报告,简要明快地阐明碑版刻手大有优劣之分,书法经过刀刻后,能否百分之百保持作者的真面,实在是个大问题。沙先生报告中最突出的一句话:“刻手好,东魏时代会出现赵孟頫。刻手不好,兰亭也会变成爨宝子。”可说是历来书论中的“名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版 书论 宝子 赵孟 刻帖 一九 艺丛 祝遂之 题刻 巧拙
原文传递
六届全国篆刻展寄言
5
作者 祝遂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7-67,共1页
二○〇八年,是奥运年。全世界的人民都在高度关注,这是中华民族的崛起。自然,作为本届奥运会标志的“中国印”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印”,得到了前所去有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局面。六届篆刻展... 二○〇八年,是奥运年。全世界的人民都在高度关注,这是中华民族的崛起。自然,作为本届奥运会标志的“中国印”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印”,得到了前所去有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局面。六届篆刻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中国印 奥运会标志 寄言 传统文化精华 前所 创作队伍 学术研究 躁狂 文化核心
原文传递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历史沿革
6
作者 祝遂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6,共5页
汉以后,为了适应政治的需要,官方大都设置类似于“书学博士”的职务来倡导书法。但过去书学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官僚,以小学(文字学)为主,偏于实用目的,一般的平民无法享受如此高等的教育。并且,儒家文化的基本性格是以追求通才为目标,... 汉以后,为了适应政治的需要,官方大都设置类似于“书学博士”的职务来倡导书法。但过去书学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官僚,以小学(文字学)为主,偏于实用目的,一般的平民无法享受如此高等的教育。并且,儒家文化的基本性格是以追求通才为目标,古代知识分子很少以炫耀一技一艺为能,因而,书法是融于古代士人生活之中的一种素养,而非专门地作为艺术或技艺来对待的。且过去书法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私淑、塾学、师授三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中国美院 中国美术学院 书法专业 陆维钊 章祖安
原文传递
叶一苇先生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
7
作者 祝遂之 《书法》 2007年第2期40-41,共2页
二○○六年十二月七日,浙江省第二届篆刻大展在武义叶一苇艺术馆开幕。同时,还为晚年回武义老家定居的著名篆刻家叶一苇先生举行了艺术研讨会以及庆祝叶一苇先生九十华诞宴会。现将叶一苇先生艺术研讨会的发言摘要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关键词 叶一苇 研讨会 先生 武义 艺术
原文传递
沙孟海艺事述略及其他
8
作者 祝遂之 《书法》 2004年第2期42-44,共3页
一九○〇年六月,沙孟海先生出生于浙江省鄞县塘溪乡沙村一个中医的家庭。父亲业余兼工书画篆刻。沙孟海先生童年即熟习篆法,十八岁作客邻村,亲友请他篆书《李氏祠堂记》屏风,居然默篆终篇。宁波读书时,有一同学见告,“老城隍庙有你一堂... 一九○〇年六月,沙孟海先生出生于浙江省鄞县塘溪乡沙村一个中医的家庭。父亲业余兼工书画篆刻。沙孟海先生童年即熟习篆法,十八岁作客邻村,亲友请他篆书《李氏祠堂记》屏风,居然默篆终篇。宁波读书时,有一同学见告,“老城隍庙有你一堂篆书屏,挂着求售,我看是假的”。他闻讯走看,果然是“冒牌”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孟海 篆书 沙村 述略 艺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