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仰的炼金之旅——泰山石敢当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文化资本的转化路径浅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祭雪松 《人文天下》 2015年第24期22-26,共5页
2003年,我国以缔约国的身份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直至今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历经十余载。这十余年间,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一方面鲜活地展现着这一社会背景独特的时... 2003年,我国以缔约国的身份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直至今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历经十余载。这十余年间,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一方面鲜活地展现着这一社会背景独特的时代特色,另一方面也试图反哺社会,探索为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仅作为高古的文化而被束之高阁,更应在当下生存语境中不断探寻立身之根、惠泽社会之路,从而形成良性的“保护——传承”之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路径 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背景 经济转型期 转化 资本 山石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法与国家法保护的张力与互动研究——以大足宝顶香会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祭雪松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文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顶香会为调查对象,具体分析了国家法和民间法在其保护过程中的作用,即国家法和民间法分别体现了国家和民间精神意志,二者的张力和互动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产性保护... 本文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顶香会为调查对象,具体分析了国家法和民间法在其保护过程中的作用,即国家法和民间法分别体现了国家和民间精神意志,二者的张力和互动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产性保护政策是架构二者互动桥梁的政策性举措,与此同时,把握二者的张力和互动关系更将有利于生产性保护政策的贯彻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法 民间法 宝顶香会 生产性保护
下载PDF
大足石雕社会性传承主体研究
3
作者 祭雪松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雕的传承群体为调查对象,运用参与观察、访谈等田野调查方法,并查阅《大足石刻铭文录》《石刻考古录》等文献,在对大足石雕技艺传承现状和传承群体生存现状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足石雕... 本文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雕的传承群体为调查对象,运用参与观察、访谈等田野调查方法,并查阅《大足石刻铭文录》《石刻考古录》等文献,在对大足石雕技艺传承现状和传承群体生存现状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足石雕技艺传承和保护困境进行了反思。本文认为,大足石雕传承群体生存困境,实质是文化与权力的二次建构,以及这种双重建构加之于同一对象的矛盾性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群体
下载PDF
以文化遗产的视角解读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中的长城形象
4
作者 祭雪松 《人文天下》 2015年第12期26-30,共5页
近年来,“长城”不断出现在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作品中。本文选取文化遗产视角,通过整合当代美术批评领域和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对长城的解读和表现方式,进而分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进入当代艺术创作的原因,探讨当代观念艺术中长城的... 近年来,“长城”不断出现在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作品中。本文选取文化遗产视角,通过整合当代美术批评领域和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对长城的解读和表现方式,进而分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进入当代艺术创作的原因,探讨当代观念艺术中长城的表现手法背后的遗产理论依据,以新的角度进入当代艺术创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艺术作品 长城 中国 解读 形象 艺术创作 表现手法
下载PDF
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新元 祭雪松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4期49-49,共1页
谢赫作为南朝时期重要的绘画理论家,首次提出了"六法"论,对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早期启蒙作用。文章认为,"气韵生动"为谢赫"六法"的精神内核,是绘画创作者的性情传递到画面的桥梁。
关键词 六法 气韵生动 谢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