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洛阳龙门石窟
- 1
-
-
作者
禅父
-
出处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6年第7期58-59,共2页
-
文摘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 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
-
关键词
龙门石窟
洛阳市
龙门二十品
佛像
石刻艺术
宾阳洞
石窟题记
洞窟
开凿
迁都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雪域高原上的“艺术圣地”——布达拉宫
- 2
-
-
作者
禅父
-
出处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6年第4期58-59,共2页
-
文摘
耸立在西藏拉萨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 被誉为高原圣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宫内拥有无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布达拉宫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高达117米。它全部是石木结构, 下宽上窄,馏金瓦盖顶,结构严谨。人们走过拉萨河大桥,高耸山顶的布达拉宫雄姿就映入眼帘。朱红色的宫墙,金碧辉煌的宫顶,在蓝天雪山的陪衬下,显得格外壮丽。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于今已有 1400多年的历史。据说。
-
关键词
布达拉宫
西藏
五世达赖喇嘛
珍贵文物
宫殿
雪域高原
殿堂
灵塔
宫内
佛像
-
分类号
G624.4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当代草圣——林散之
- 3
-
-
作者
禅父
-
出处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5年第9期51-51,共1页
-
文摘
林散之(1898-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林散之号三痴之“三痴”,也即痴诗、痴书、痴画,“散之”或由“三痴”谐音而来。先生诗、书、画俱佳,正像黄宾虹所说:“诗书画合一,不朽也。”
-
关键词
安徽
当代
黄宾虹
书法家
草圣
乌江
老人
别号
谐音
原名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王珣与《伯远贴》
- 4
-
-
作者
禅父
-
出处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5年第7期53-53,共1页
-
文摘
《伯远帖》,行书纸本,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其纸墨精良, 至今依然古色照人。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 王殉书。公元1746年, 乾隆得到了王殉的《伯远帖》,连同他已有的唐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以及米芾临王献之的《中秋帖》,藏于养心殿书斋,并命名书斋为“三希堂”,也就是三件希世珍宝的意思。
-
关键词
王羲之
养心殿
王献之
书斋
米芾
乾隆
真迹
古色
行书
纸墨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与数字、时间有关的表示方法
- 5
-
-
作者
禅父
-
出处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5年第11期55-55,共1页
-
文摘
关于数字的用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关规定近年来几经调整,目前最新确定的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使用中应以新规定为准,勿以旧规范作为标准用法。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政府部门公布试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1993年7月又形成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修订本·征求意见稿)。最后,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由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批准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
-
关键词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国家标准
表示方法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语言文字工作
国家技术监督局
新规定
政府部门
修订本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