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念庵的“学三变”与“三游记” 被引量:5
1
作者 福田殖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4期22-28,共7页
(一) 罗念庵(1504—1564)名洪先,字达夫,号念庵,谥号文恭(江西吉水人)。奉王阳明的学问为圣学,同王学三派的人们保持了广泛而密切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自然念庵的思想是通过对先行思想的继承和融合而形成和完成的,从中可以看... (一) 罗念庵(1504—1564)名洪先,字达夫,号念庵,谥号文恭(江西吉水人)。奉王阳明的学问为圣学,同王学三派的人们保持了广泛而密切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自然念庵的思想是通过对先行思想的继承和融合而形成和完成的,从中可以看出其思想的苦恼和迂迴曲折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罗念庵思想形成过程,考察即便单纯作为游记也很出色的三游记,以昭示罗念庵思想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记 归寂 主静 谥号 王龙溪 王阳明 形成过程 良知现成 思想形成 境界
下载PDF
王龙溪与聂双江——《致知议略》中的良知论争
2
作者 福田殖 胡嘉明 关春红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3期6-12,共7页
在阳明后学当中,围绕"良知"命题之辩驳向来不绝。王龙溪与聂双江在《致知议略》中对"良知"之究竟义展开反复论争,成为王门的重要议题。王龙溪肯定"良知现成",从变化生成之"动"的立场对"良... 在阳明后学当中,围绕"良知"命题之辩驳向来不绝。王龙溪与聂双江在《致知议略》中对"良知"之究竟义展开反复论争,成为王门的重要议题。王龙溪肯定"良知现成",从变化生成之"动"的立场对"良知"作以理解,阐明人须"反诸一念良知",返归于跃动之生命实相与本来;而聂双江则直言"良知归寂",从"未发之中"之"静"的角度,指出须于"绝对的孤独中"直觉内心,在静坐瞑想中追求宇宙生命与实践伦理的统一。王龙溪与聂双江对于"良知"之论争作为王门的重要议题,既充分彰显出"良知"问题的张力,也实然推动了阳明后学中关于"良知"义理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龙溪 聂双江 动静良知
下载PDF
活跃于变革期(幕末维新)的日本儒者--楠本端山、硕水兄弟
3
作者 福田殖 孙佳立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7,共5页
从幕末到明治期间,虽然是朱子学的活跃时期,但是儒学却处于解体之中,"如何应对这种危局"成为日本知识分子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山崎暗斋学派的朱子学者,楠本端山(1828—1883)和楠本硕水(1833—1916)兄弟几乎很少被人提及... 从幕末到明治期间,虽然是朱子学的活跃时期,但是儒学却处于解体之中,"如何应对这种危局"成为日本知识分子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山崎暗斋学派的朱子学者,楠本端山(1828—1883)和楠本硕水(1833—1916)兄弟几乎很少被人提及。然而,楠本端山的学问以深潜缜密、体认自得而被视为当时朱子学者中的佼佼者;楠本硕水在山崎暗斋学派的朱子学者中却以重名分而为世人所称道。楠本俩兄弟以儒学者的身份活跃在幕末维新时期的历史舞台上,那么,他们是如何应对儒学与时代的这种变局的?对此进行检讨,可以说对于认识处在剧烈振荡时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儒学者的时代观,解读日本遭遇危机时的民族性格,以及探索变革时期日本思想文化的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末维新 山崎暗斋学派 儒学者 楠本端山 楠本硕水
原文传递
关于宋明道学诗的二三问题
4
作者 福田殖 陈敦平 《金山》 2007年第6期50-51,共2页
中国十三世纪的南宋末人、一生隐居不仕的严羽,留下了予后世很大影响的涉及诗学理论的书籍《沧浪诗话》。该书划分为《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项,其内容有诗歌创作理论、诗体的变迁、作诗的法则。
关键词 《沧浪诗话》 严羽 诗学理论 诗法 诗歌创作 诗评 宋诗 南宋末 江西诗派 《五经正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