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坚强固定及功能锻炼在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中的前瞻性研究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5
1
作者 禹宝庆 邱广义 +5 位作者 吴岳嵩 侯铁胜 张春才 张少成 王文良 年申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826-82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折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坚强固定,并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间歇被动活动和关节间歇主动活动。结果:通过与长期关节制动相比,术后早期活动膝关节的患者,其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前者。...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折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坚强固定,并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间歇被动活动和关节间歇主动活动。结果:通过与长期关节制动相比,术后早期活动膝关节的患者,其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前者。结论: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基础上,关节早期活动可以改善组织修复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 软骨骨折 间歇被动活动 治疗 功能锻炼
下载PDF
改良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被引量:17
2
作者 禹宝庆 张春才 +5 位作者 苏佳灿 王家林 孙建伟 许硕贵 胡海波 刘辉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7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复杂性髋臼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禹宝庆 张春才 +3 位作者 苏佳灿 付青格 胡海波 刘辉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6期402-403,共2页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愈合 治疗方案
下载PDF
膝、髋关节骨及软骨骨折术后早期关节间歇被动、主动活动疗效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禹宝庆 邱广义 +5 位作者 吴岳嵩 侯铁胜 张春才 张少成 邵卫 纪方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11期1648-1649,共2页
目的 探讨膝髋关节骨折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膝髋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坚强固定,并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的间歇被动活动和关节间歇主动活动。结果 通过与长期关节制动相比,术后早期活动膝髋关节的患者,其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优于... 目的 探讨膝髋关节骨折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膝髋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坚强固定,并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的间歇被动活动和关节间歇主动活动。结果 通过与长期关节制动相比,术后早期活动膝髋关节的患者,其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前者。结论 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基础上,关节早期活动可以改善组织修复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 软骨 骨折 间歇活动疗法
下载PDF
家兔骨软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禹宝庆 邱广义 +2 位作者 吴岳嵩 孙庆斌 王家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和关节活动方式对象兔骨软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4只家兔分为骨折不固定、普通螺钉固定和Herbert螺钉固定3组,术后均无外固定。右膝关节采取间歇被动活动十间歇主动活动的方式,左膝则采...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和关节活动方式对象兔骨软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4只家兔分为骨折不固定、普通螺钉固定和Herbert螺钉固定3组,术后均无外固定。右膝关节采取间歇被动活动十间歇主动活动的方式,左膝则采取间歇主动活动的方式。分别于术后6周、12周行大体、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未固定组最早出现了关节软骨退变及关节粘连;普通螺钉组左膝愈合缓慢,且有轻度粘连,而右膝则出现了轻度的关节软骨的退变;Herbert螺钉组右膝关节愈合最快,质量最好,而左膝次之。结论:关节早期活动固然可以促进软骨愈合、改善修复组织的质量,但必须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基础上,否则会适得其反。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更贴近临床的关节软骨骨折的修复及治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骨折 骨软骨 HERBERT螺钉 骨折愈合
下载PDF
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禹宝庆 张春才 +2 位作者 苏佳灿 胡海波 刘辉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骨不连的内固定方法。方法:根据桡骨远端的解剖学特点、骨折发生机制及骨折端的应力情况,利用镍钛生物记忆材料的特殊力学行为,设计一种专门处理此类骨折、骨不连的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临床上采...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骨不连的内固定方法。方法:根据桡骨远端的解剖学特点、骨折发生机制及骨折端的应力情况,利用镍钛生物记忆材料的特殊力学行为,设计一种专门处理此类骨折、骨不连的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临床上采用该接骨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例,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20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组中,男3例,女2例;年龄44~65岁,平均51.3岁。骨不连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4~70岁,平均55.7岁;其中采用普通钢板固定7例,三棱针固定8例,克氏针加钢丝固定2例,外固定架固定1例,石膏固定2例。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本接骨器具有良好的耐疲劳与重复使用性,初期产生的最大环抱持骨力12.82MPa,纵向压力13.6MPa。本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3年。1例出现切口软组织的浅表感染,经局部换药2周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腕关节伸屈活动范围120°~140°,术后6~10周骨折线消失。所有患者术后骨折无成角畸形、骨折再移位出现,无骨不连发生,取出聚合器后无再骨折。结论: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符合桡骨远端的解剖特点,可以在骨折端产生持续纵向加压的作用,具有抗剪力、抗折弯力、抗分离、抗旋转作用,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治疗髋部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禹宝庆 张少成 +1 位作者 马玉海 韩雪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1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临床观察 坐骨神经痛 梨状肌 长海医院 神经缺损 临床表现 应用解剖 腓总神经麻痹 关节固定
下载PDF
如何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治水平 被引量:3
8
作者 禹宝庆 敖荣广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5期361-362,359,共2页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骨折的复杂性及较高的并发症使胫骨平台骨折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严重的胫骨平台骨折可合并关节内结构如半月板、交叉韧带的损伤,以及关节外稳定结构如侧副韧带的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骨折的复杂性及较高的并发症使胫骨平台骨折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严重的胫骨平台骨折可合并关节内结构如半月板、交叉韧带的损伤,以及关节外稳定结构如侧副韧带的损伤。当关节面塌陷移位〉5 mm时,包括半月板、侧副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内骨折 治水 临床研究 侧副韧带 交叉韧带 塌陷移位 半月板
下载PDF
以新发展理念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君 禹宝庆 +3 位作者 龚惠君 薛冰 马晓婷 赵江霞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应不断拓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本研究应用“党建+”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将公立医院党建和业务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体制创新、技术创新、... 在“健康中国战略”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应不断拓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本研究应用“党建+”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将公立医院党建和业务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工作创新,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模式 党建引领 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桡骨头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2
10
作者 禹宝庆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51-252,共2页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附属伦敦圣约瑟夫医院手与上肢中心G.J.King教授在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人工桡骨头置换技术颇具独到之处.今年4月,他应邀在上海就桡骨头骨折的治疗作了一个专题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附属伦敦圣约瑟夫医院手与上肢中心G.J.King教授在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人工桡骨头置换技术颇具独到之处.今年4月,他应邀在上海就桡骨头骨折的治疗作了一个专题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现予整理,与同道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约瑟夫医院 人工桡骨头 临床经验 KING 置换技术 专题报告 治疗方 加拿大
下载PDF
髋部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11
作者 禹宝庆 张少成 韩雪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28-928,931-931,934-934,共3页
关键词 坐骨神经 创伤 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改良结扣编织缝合法修复肌腱损伤
12
作者 禹宝庆 张少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09-909,912,共2页
关键词 缝合技术 腱损伤
下载PDF
上肢骨干天鹅型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9
13
作者 张春才 许硕贵 +5 位作者 王家林 禹宝庆 王秋根 张秋林 梁雨田 王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 :研制应用于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内固定的新型记忆合金接骨器。方法 :利用镍钛合金与上肢骨干解剖生理的特性和特征 ,采用光弹、电测及三维有限元法研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临床应用于锁骨、肱骨、尺桡骨干骨折与骨不连 188... 目的 :研制应用于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内固定的新型记忆合金接骨器。方法 :利用镍钛合金与上肢骨干解剖生理的特性和特征 ,采用光弹、电测及三维有限元法研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临床应用于锁骨、肱骨、尺桡骨干骨折与骨不连 188例 2 43根 ,平均随访 2 .2 5年。结果 :SMC在轴向多点位抗剪、折、旋 ,持骨力 98.40~ 12 5 .0 5 N;在纵向 ,将 15 2~ 196 N的记忆应力作用于骨断端。骨不连 92例 10 6根 ,平均术后 3.8个月 ,不连处为类骨板样骨替代 ;骨折 93例 134根 ,平均术后2 .6个月骨折处为骨板样愈合。全部病例无感染、无取出本器后再骨折和因本器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优良率 98.76 %。结论 :SMC多点位轴向持骨、纵向加压 ,是治疗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新而有效的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上肢
下载PDF
髋臼三柱概念与髋臼骨折浮动分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0
14
作者 张春才 苏佳灿 +15 位作者 许硕贵 禹宝庆 王家林 牛云飞 张鹏 王仁 杨郁野 管华鹏 刘欣伟 郑金煜 张殿英 沈惠良 吕德成 王刚 王家让 周东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7期433-436,共4页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髋臼骨折是当前骨伤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Judet-Letournel的髋臼二柱概念和骨折分类及手术入路,已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里程碑,但文献资料中众多并发症的报道及治疗方式的争论表明,髋臼的相关概念、骨折分类、诊断及治...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髋臼骨折是当前骨伤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Judet-Letournel的髋臼二柱概念和骨折分类及手术入路,已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里程碑,但文献资料中众多并发症的报道及治疗方式的争论表明,髋臼的相关概念、骨折分类、诊断及治疗,仍存在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张春才等学者在充分认识髋臼生理发育、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的基础上,从人类髋臼进化的解剖学和治疗髋臼骨折的实用角度,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提出了髋臼骨折浮动分类法。这一分类法,一则能比较明快地反映出髋臼骨折的严重程度;二则有利于医生决策其整体化、系统化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学术问题,总是在比较、鉴别、发现、探索、求真中,不断得到发展。我们热切欢迎读者来稿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折分类 临床意义 骨折治疗 高能量损伤 手术入路 治疗方式 文献资料
下载PDF
肱骨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被引量:22
15
作者 苏佳灿 张春才 +6 位作者 王家林 许硕贵 禹宝庆 纪方 薛召军 吴建国 丁祖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618-1619,共2页
目的肱骨骨折治疗方法多样,但是常遗留严重的并发症如骨不连等,介绍肱骨三维模型的构建并探讨其相关的生物力学意义,以期为肱骨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湿肱骨标本行CT成像得到肱骨每层横截面图像,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 目的肱骨骨折治疗方法多样,但是常遗留严重的并发症如骨不连等,介绍肱骨三维模型的构建并探讨其相关的生物力学意义,以期为肱骨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湿肱骨标本行CT成像得到肱骨每层横截面图像,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6建立肱骨三维模型。结果所构建肱骨三维模型,逼真反映肱骨真实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同时与CT切片图像对比以判断其精确性。结论肱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为肱骨正常力学行为以及骨折后内固定的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三维模型 肱骨骨折 生物力学 并发症 骨不连 解剖形态
下载PDF
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病例对照试验 被引量:24
16
作者 苏佳灿 曹烈虎 +7 位作者 李卓东 王思成 张前进 马玉海 扶晓明 禹宝庆 杜宁 张春才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2期914-916,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艾灸与红外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法,根据SAS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6... 目的:比较研究艾灸与红外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法,根据SAS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61.2±6.4)岁;病程9~43个月,平均(23.6±13.8)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9~28分,平均(24.3±3.3)分。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7~79岁,平均(62.5±9.3)岁;病程8~45个月,平均(24.6±16.6)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20~29分,平均(25.9±3.0)分。治疗组给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红外线治疗,治疗随访4周,对比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照Lysholm临床疗效评分,治疗组平均为(87.5±5.6)分,对照组为(85.9±3.5)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关节屈伸度、关节稳定度与上下楼梯分值进行比较,疼痛与关节稳定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红外线治疗相比,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稳定性,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条灸 红外线 骨关节炎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永安 禹宝庆 +2 位作者 周建华 敖荣广 瞿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649-5654,共6页
背景:对于年轻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螺钉内固定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减少创伤,保护好创伤部位的局部血运,降低术后并发症是学者们共同关心的热点。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年轻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对双下肢长度和... 背景:对于年轻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螺钉内固定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减少创伤,保护好创伤部位的局部血运,降低术后并发症是学者们共同关心的热点。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年轻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对双下肢长度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浦东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采用牵引床下透视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作为经皮微创组;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采用切开复位股方肌骨瓣移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作为肌骨瓣移植组。观察2组的疗效、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3个月和1年双下肢长度差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1)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2)经皮微创组优良率为90%,肌骨瓣移植组为93%,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07,P>0.05);(3)经皮微创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肌骨瓣移植组(P<0.01),而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1年双下肢长度差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4)结果提示,牵引床下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年轻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闭合复位满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用于各型年轻股骨颈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加压空心螺纹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记忆生物力学计算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苏佳灿 张春才 +7 位作者 许硕贵 王家林 纪方 禹宝庆 田甜 薛召军 吴建国 丁祖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14-915,共2页
目的:探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记忆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莫尔原理计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同时应用实验力学方法对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载荷形变进行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记忆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莫尔原理计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同时应用实验力学方法对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载荷形变进行测定。结果:生物力学计算求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受力P和位移δ之间的关系为:P=13.69δ,实验测定发现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 记忆 生物力学 计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股骨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及肿瘤 被引量:31
19
作者 徐卫东 吴岳嵩 +4 位作者 张春才 禹宝庆 李光业 刘植珊 侯铁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讨论股骨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在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及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2 6例创伤性骨折 ,5例股骨粗隆下肿瘤 ( 2例病理骨折 ) ,按Seinsheimers分类 :Ⅱ型 3例 ,Ⅲ型 5例 ,Ⅳ型 16例 ,Ⅴ型 4例。采用股骨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固... 目的 :讨论股骨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在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及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2 6例创伤性骨折 ,5例股骨粗隆下肿瘤 ( 2例病理骨折 ) ,按Seinsheimers分类 :Ⅱ型 3例 ,Ⅲ型 5例 ,Ⅳ型 16例 ,Ⅴ型 4例。采用股骨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固定。结果 :3 0例获得随访 10~ 113个月 ,平均 2 9个月。术后病人无需外固定 ,未出现感染、交锁钉断裂等并发症。可早期功能锻炼及不负重下地 ,优良率为 93 .4%。结论 :作者认为对粗隆下及合并其它部位的复杂股骨粉碎骨折、粗隆下肿瘤等 ,重建股骨颈型的闭合交锁髓内钉较为合适 ,创伤小、并发症少 ,缩短了住院日 ,并且骨折愈合快 ,功能恢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固定 股骨骨折 股骨肿瘤 治疗
下载PDF
带血管肋间神经转位重建截瘫患者的部分感觉功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少成 禹宝庆 +7 位作者 王新伟 纪荣明 党瑞山 姚一平 柳顺发 杨海林 闫国章 陈建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重建胸腰段脊柱骨折所致感觉平面位于T9~11脊髓节段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臀、股外侧和外阴、股内侧区皮肤感觉功能。方法:6例截瘫患者均为男性,磁共振检查证实脊髓损伤达T10~11。切取截瘫平面以上1~2个节段的肋间神... 目的:重建胸腰段脊柱骨折所致感觉平面位于T9~11脊髓节段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臀、股外侧和外阴、股内侧区皮肤感觉功能。方法:6例截瘫患者均为男性,磁共振检查证实脊髓损伤达T10~11。切取截瘫平面以上1~2个节段的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一般为第7/8或8/9肋间神经),带肋间动静脉转位经皮下隧道引至腹壁外侧,与切断的髂腹股沟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远端用移植的腓肠神经桥接吻合。结果:6例均恢复了大粗隆及臀、股外侧区和外阴、股内侧区S2~3节段的感觉,感觉恢复区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扩大,供区原感觉平面无明显改变。结论:本手术可使T9~11节段截瘫患者的感觉平面下降3~4个节段,尤其是外阴区和股骨大粗隆臀外侧区感觉的恢复对患者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肋间神经转位 神经移植 周围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