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纯化培养 被引量:9
1
作者 禹晓东 罗卓荆 +2 位作者 张琳 李亮 白崇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591-593,i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高效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原代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脊髓背根神经节,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阿糖胞苷以纯化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与重组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高效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原代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脊髓背根神经节,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阿糖胞苷以纯化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与重组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DF12培养基中,观察神经元生长状况,用细胞计数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细胞纯度。结果:培养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生长状态正常,有神经突起生长和标记蛋白的表达,可达到90%左右的纯度。结论:本培养方法简单、稳定、高效,为对神经元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纯化 免疫细胞化学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失血性休克兔肠黏膜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禹晓东 王仁 +1 位作者 柴治国 朱世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失血性休克兔肠黏膜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药物治疗组,通过Tonometry张力计测定并计算休克前(S0)、休克起点(S1)及再灌注1 h(REP1),再灌注2 h(REP2)乙状结肠pHi及Pi...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失血性休克兔肠黏膜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药物治疗组,通过Tonometry张力计测定并计算休克前(S0)、休克起点(S1)及再灌注1 h(REP1),再灌注2 h(REP2)乙状结肠pHi及Pi-aCO2,同时在上述时间点测定肠系膜静脉血乳酸浓度(Lac)、血氧饱和度(Sv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结果:休克组pHi(6.84±0.14)及肠系膜静脉血SvO2(44±7)%及PCO2(23.5±3.9)mmHg与对照组[分别为(7.31±0.06),(75±7)%,(40.4±0.8)mmHg]相比降低显著,肠系膜静脉乳酸值(3.62±0.32)mmol/L与对照组(1.49±0.72)mmol/L相比升高显著(P<0.01),尽管予以充分复苏,上述指标仍无明显改善;治疗组应用卡托普利后,肠黏膜的pHi(7.13±0.11)及肠系膜静脉血SvO2(66±6)%,PCO2(29.7±3.5)mmHg与休克组相比明显升高,肠系膜静脉血乳酸值(2.54±0.47)mmol/L明显下降(P<0.01).结论:卡托普利能大大改善失血性休克兔肠黏膜的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卡托普利 灌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失血性休克 肠黏膜血流灌注
下载PDF
嗅鞘细胞对培养脊髓神经元生长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禹晓东 罗卓荆 +1 位作者 张琳 龚凯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对体外培养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与嗅鞘细胞共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生长发育情况,染色后进行细胞计数,并测定细胞活性。结果共培养组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对体外培养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与嗅鞘细胞共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生长发育情况,染色后进行细胞计数,并测定细胞活性。结果共培养组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元胞体大而饱满,突起较长,细胞活性较高。结论嗅鞘细胞可明显促进体外培养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生长,提高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细胞培养
下载PDF
TSRH脊柱钉钩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被引量:1
4
作者 禹晓东 许向东 +3 位作者 孟新文 杜俊杰 罗卓荆 李新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67-468,共2页
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相对成人而言有其特殊性,由于病程短,多表现为单纯峡部裂,椎间盘的完整性良好无退变,椎体滑脱程度轻或无滑脱。而治疗要求对生理结构的破坏越少越好,不能影响发育,我们采用美国美敦力公司的TSRH椎弓根钉钩系统。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脊柱钉钩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成人鼻腔嗅黏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禹晓东 罗卓荆 +1 位作者 白崇峰 李亮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自成人鼻腔嗅黏膜中培养纯化嗅鞘细胞,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探讨嗅黏膜中嗅鞘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取成人嗅黏膜,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通过纯化,可获得纯度约为... 目的 自成人鼻腔嗅黏膜中培养纯化嗅鞘细胞,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探讨嗅黏膜中嗅鞘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取成人嗅黏膜,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通过纯化,可获得纯度约为75%的嗅鞘细胞,并表达P75NGFr,光镜下细胞形态以带有细长突起的双极细胞及三极细胞为主,有少量的扁平“煎蛋样”细胞。结论 自成人鼻腔嗅黏膜可成功分离培养出嗅鞘细胞,为开展自体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提供了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鼻腔 成人 纯化 免疫细胞化学法 形态学观察 技术与方法 化学鉴定 培养方法 人嗅黏膜 双极细胞 细胞形态 分离培养 脊髓损伤 移植修复 高纯度 贴壁法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禹晓东 罗卓荆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信号传递 被引量:1
7
作者 禹晓东 许向东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6期2445-2448,共4页
神经元凋亡是脊髓损伤后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在脊髓损伤中,凋亡细胞可于受伤脊髓部位甚至周边节段被检测出来,凋亡发生于几乎脊髓所有种类的细胞中。发生于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如何导致神经功能丧失目前仍不明确,但研究已经证实,损伤后... 神经元凋亡是脊髓损伤后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在脊髓损伤中,凋亡细胞可于受伤脊髓部位甚至周边节段被检测出来,凋亡发生于几乎脊髓所有种类的细胞中。发生于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如何导致神经功能丧失目前仍不明确,但研究已经证实,损伤后脊髓局部多种生物化学信号的出现是导致脊髓内各种细胞凋亡的始动因素。现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脊髓损伤后的凋亡信号传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326髋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仁 禹晓东 +5 位作者 许向东 孟新文 王二丰 张卫涛 李先志 徐军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53-235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对274例32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小切口显露并保留臀中肌和梨状...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对274例32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小切口显露并保留臀中肌和梨状肌的完整性。参照术前X线片依据ARCO分型。对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69~96分,平均92.5分。术中发生大粗隆撕脱骨折3例、粗隆间后侧骨皮质线性骨折2例,分别给予钢丝或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并适当延迟负重。术后发生脱位2例,其中1例为搬动不当所致,经手法复位在随访期内再未发生脱位,另1例为髋臼角过大导致脱位,术后11d再次手术纠正。因假体松动、髋臼内陷原因行翻修手术5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注重全身状况、关节病损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情况评估,术中正确判断和处理病损髋臼和选择合适假体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人工全髋关节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维生素C与小剂量激素联用对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志恒 禹晓东 +2 位作者 王海强 王哲 罗卓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与维生素C(vitamin C,Vc)联用对兔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144只,平均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小剂量MP组(C组)、Vc组(D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与维生素C(vitamin C,Vc)联用对兔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144只,平均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小剂量MP组(C组)、Vc组(D组)、大剂量MP组(E组)、MP+Vc组(F组),每组24只。夹闭腹主动脉25 min后,移除动脉夹,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随即给予相应的处理。于再灌注30 min、6、12、24、48 h每组各取4只动物,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表达水平;每组取4只动物于麻醉清醒即刻,再灌注24、48 h按Tarlov评分系统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并于48 h评分完毕后取材行HE染色及TUNEL凋亡染色。结果A、E、F组MDA、CAT、SOD、GSH-Px于再灌注30 min、6、12、24 h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C、D组(P<0.05),且A、E、F 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48 h Tarlov评分结果提示E(3.25±0.43)、F(3.50±0.50)组明显优于B(2.00±0.71)、C(2.50±0.50)、D(2.50±0.50)组;HE染色及TUNEL凋亡染色观察E组(29.68±4.57)%与F组(30.50±4.40)%损伤程度及细胞凋亡指数相当,均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小剂量MP与Vc联合应用对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效果与大剂量MP相当,避免大剂量激素应用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维生素C
下载PDF
不同入路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戎波 王仁 +5 位作者 王二丰 刘军 许向东 禹晓东 乔林 王峰亮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外侧、后外侧3种不同手术入路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同髋关节疾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同髋关节病种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脱...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外侧、后外侧3种不同手术入路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同髋关节疾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同髋关节病种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情况,总结术后并发症类型与入路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组536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后脱位3例。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均为前外侧入路,后脱位3例均为后外侧入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280例,发生后脱位1例,术后深静脉血栓1例。髋臼骨折术后骨性关节炎组50例,发生后脱位1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组22例,术后发生脱位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组38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组34例,发生后脱位1例。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更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外侧入路更适合单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例。后外侧入路更适合髋臼骨折术后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及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个体化的入路选择可以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脱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入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关节脱位
下载PDF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矢状位髌骨骨折18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仁 张春才 +2 位作者 许硕贵 禹晓东 陈戎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81-2182,共2页
目的:矢状位髌骨骨折是一种少见的髌骨骨折类型,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探求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组18例矢状位髌骨骨折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回顾分析治疗方法及临床结果.结果:经6~24 mo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1wk... 目的:矢状位髌骨骨折是一种少见的髌骨骨折类型,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探求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组18例矢状位髌骨骨折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回顾分析治疗方法及临床结果.结果:经6~24 mo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1wk,平均8 wk.膝关节功能优良率100%.结论:NT-PC能有效对抗髌股关节的张应力、维持膝关节正常的旋转中心范围和股四头肌的力臂.应用于矢状位髌骨骨折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位骨折 镍钛聚髌器 髌骨骨折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凯 罗卓荆 +1 位作者 禹晓东 褚尤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4-387,i000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elatonin,MT)对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4d胚胎大鼠脊髓,分离并原代培养脊髓NSCs。传四代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T(100μmol/L...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elatonin,MT)对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4d胚胎大鼠脊髓,分离并原代培养脊髓NSCs。传四代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T(100μmol/L、1μmol/L及10nmol/L)。采用细胞计数结合免疫荧光检测法,观察脊髓NSCs的生长增殖及分化状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00μmol/L和1μmol/L的浓度的MT均能促进脊髓NSCs增殖;10nmol/L时则抑制脊髓NSCs的增殖;3种浓度的MT均能使脊髓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率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神经元分化比率分别为(23.6±2)%、(45.3±1)%、(42.5±2)%、(50.7±2)%。结论:3种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大鼠脊髓NSCs体外增殖有着不同的作用,但都有促进其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神经干细胞 褪黑素 分化 神经元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RA和SHH体外联合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慧敏 罗卓荆 +2 位作者 丁坦 胡学昱 禹晓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使用全反式维甲酸(RA)和音猬因子(SHH)联合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转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髂骨处抽取骨髓5ml,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到第三代后分别接种于A组[RA0.5μg/ml]、B组[SHH500ng/ml+碱性成... 目的研究体外使用全反式维甲酸(RA)和音猬因子(SHH)联合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转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髂骨处抽取骨髓5ml,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到第三代后分别接种于A组[RA0.5μg/ml]、B组[SHH50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8(FGF-8)100ng/ml]和C组[RA0.5μg/ml+SHH500ng/ml+FGF-8100ng/ml]诱导液中,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诱导前后细胞改变。结果诱导7d后,各组均有部分BMSCs胞体收缩,折光性增强,突起伸出,表现出神经细胞的形态。免疫荧光表现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β微管蛋白(β-tubulin)阳性。C组的各种分化细胞数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HH联合RA可以在体外有效诱导人BMSCs转化为神经细胞,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细胞分化 音猾因子 全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成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傥 张湘生 +3 位作者 雷霆 禹晓东 熊光仲 黄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能,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与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复合培养,测定细胞黏附率及细胞毒... 目的:探讨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能,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与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复合培养,测定细胞黏附率及细胞毒性,应用电镜观察细胞在骨材料表面生长情况。并饲养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3组(n=20),即BMSCs/异种骨组、单纯异种骨组和自体髂骨组,在髂骨翼分别植入BMSCs成骨诱导后复合的异种骨、单纯异种骨和自体髂骨。术后4,8,12,24周取材并应用RT-PCR检测骨形态诱导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mRNA。结果:BMSCs对小牛骨黏附率良好,材料毒性评级0-1级。电镜观察细胞均在小牛骨表面生长,并可延入材料孔隙之中,有基质分泌。在各时间点,单纯异种骨组BMP-2mRNA的表达低于BMSCs/异种骨组和自体髂骨组(P<0.05),BMSCs/异种骨组低于自体髂骨组(P<0.05)。结论:复合兔BMSCs的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 组织工程学 骨形态诱导蛋白-2
下载PDF
慢性脊髓压迫减压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志恒 禹晓东 +3 位作者 王海强 王哲 杜俊杰 罗卓荆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为慢性脊髓压迫症减压后不明脊髓功能丧失的致伤因素。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96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慢性压迫减压组)。于0h、0.5h、6h、12h、24h,48h各时间点每组分别取4只动物,检...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为慢性脊髓压迫症减压后不明脊髓功能丧失的致伤因素。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96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慢性压迫减压组)。于0h、0.5h、6h、12h、24h,48h各时间点每组分别取4只动物,检测MDA、CAT、SOD、GSH-Px表达水平;每组于0h及48h时各取4只动物取材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B组MDA、CAT、SOD、GSH-Px于0.5h、6h、12h、24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C组MDA、CAT、SOD、GSH-Px于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组间各时间点表达水平无明显区别;C组0h及48h时TUNEL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脊髓压迫减压后减压局部并无明显缺血再灌注损伤标志,缺血再灌注并非减压后脊髓功能丧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症 减压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乔林 周玉萍 +4 位作者 徐军鹏 陈波 殷杰 张欢 禹晓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治疗的病人82例,按照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Mis-TLIF治疗。B组42例,采用开放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Open-TLIF),比...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治疗的病人82例,按照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Mis-TLIF治疗。B组42例,采用开放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Open-TLIF),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41. 3±10. 8)分钟,术中透视(12. 0±1. 5)次,B组分别为(118. 5±10. 3)分钟和(4. 0±1. 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术中出血量(127. 5±1. 3) ml,术后引流量(95. 8±3. 1) ml,术后卧床时间(28. 0±1. 5)小时、术后住院时间(120. 0±2. 4)小时,无严重并发症者例数。B组分别为(320. 5±1. 2) ml、(72. 0±3. 2)小时、(144. 0±2. 1)小时、严重并发症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病人腰痛VAS评分术后7天为(2. 0±0. 5)、术后3个月为(3. 1±0. 4),B组分别为(3. 5±0. 5)和(2. 0±0. 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8个月的评估结果中,A组无融合器移位、下沉、内固定失败,Ⅰ级与Ⅱ级融合分别为29例(72. 5%)和11例(27. 5%),B组融合器移位2例,无融合器下沉和内固定失败病人,Ⅰ级与Ⅱ级融合分别为26例(61. 9%)和16例(38. 1%)。结论在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治疗中采用MIS-TLIF方法治疗,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开放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
下载PDF
军队医院高原寒区机动卫勤保障建议 被引量:11
17
作者 麻林 蒋少华 +1 位作者 禹晓东 孙志鹏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7年第11期1018-1019,共2页
总结分析医院参加高原寒区机动卫勤保障的经验,探讨高原寒区驻训的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医疗救治后送及药材保障等特点和对策,有针对性地提出卫勤分队信息化平台建设、卫勤保障预案、人才队伍培养的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 高原 寒区 卫勤保障
下载PDF
两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和植骨材料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新文 边江 禹晓东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研究经后路复位内固定并行伤椎植骨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椎体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使用AF或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后,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植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和同种异体骨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32例468椎,... 目的:研究经后路复位内固定并行伤椎植骨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椎体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使用AF或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后,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植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和同种异体骨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32例468椎,手术后椎体高度即刻恢复100%的319椎;95%以上80椎;90%以上60椎;80%以上的9椎。398例获得随访,随访10月~8年,伤椎均获得骨性愈合,脊柱稳定性及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胸、腰椎椎体骨折经AF或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后,伤椎植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和同种异体骨的疗效确切,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重建钢板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仁 禹晓东 +5 位作者 魏敦宏 付青海 许向东 张春才 胡志刚 张重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评价单一或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2000-04~2009-06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9例髋臼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2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拍片,参照Matta标准进行评... 目的:评价单一或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2000-04~2009-06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9例髋臼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2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拍片,参照Matta标准进行评价,48例(97.95%)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复位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1例(2.05%)因复位欠佳,骨折愈合但功能恢复不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移位骨折的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重建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IGF-Ⅰ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仁 禹晓东 +2 位作者 付青格 许硕贵 张春才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兔肱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IGF-Ⅰ的含量的影响,探讨SMC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兔一侧肱骨,截骨后SMC固定,为实验组。对侧肱骨同法截骨后,在相应位置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兔肱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IGF-Ⅰ的含量的影响,探讨SMC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兔一侧肱骨,截骨后SMC固定,为实验组。对侧肱骨同法截骨后,在相应位置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为对照组。术后第2、3、4、6、8、12周分别处死动物,以骨折线两侧0.5cm范围内为取材区。分别测定不同时间各组骨标本中IGF-Ⅰ含量。结果实验组骨折局部IGF-Ⅰ含量在术后2w逐渐增高,6w时达到顶峰,8~12wIGF-Ⅰ含量逐渐下降;DCP组骨折局部IGF-Ⅰ含量在术后2w逐渐增高,8w时达到顶峰,12周IGF-Ⅰ含量下降。两组间相比,术后3、4、6周,SMC组骨折局部IGF-Ⅰ含量明显高于DCP组,4周时差异最大。结论SMC较DCP更能促进骨折局部IGF-Ⅰ的分泌,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记忆接骨器 IGF-Ⅰ 骨折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