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禹超南
尚清
+1 位作者
吕楠
万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为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痉...
目的观察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为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估,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观察患儿被动活动状态下腓肠肌、内收肌表面的肌电信号并记录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8周治疗后,GMFM-88评分、MAS评分、被动活动状态下腓肠肌、内收肌表面的AEM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腓肠肌AEMG分值、内收肌AEMG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降低患儿的肌张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肌张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禹超南
吕楠
+2 位作者
李东晓
万凯
尚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第6期468-472,共5页
脑性瘫痪是以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力和肌张力改变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维持头部及躯干稳定,保持身体平衡及动作协调,脑瘫患儿的前庭功能损害会导致平衡功能受损、姿势控制不良、眼球运动困难、头眼协调能力差及...
脑性瘫痪是以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力和肌张力改变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维持头部及躯干稳定,保持身体平衡及动作协调,脑瘫患儿的前庭功能损害会导致平衡功能受损、姿势控制不良、眼球运动困难、头眼协调能力差及运动发育延迟等。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个体化的非药物性的康复治疗项目,其主要通过前庭适应、前庭习服、前庭代偿等机制,通过反复强化前庭感受器,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促进损伤的脑组织区域产生新的神经通路,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姿势控制、平衡能力、肌力和肌张力、眼球运动等。目前,前庭康复训练在成人中已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脑卒中、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病等患者,在儿童中也被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全面发育迟缓等患儿,对脑性瘫痪患儿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上述背景,文章对前庭康复训练机制以及国内外有关前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好地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前庭康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禹超南
尚清
吕楠
万凯
机构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2018020595)。
文摘
目的观察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为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估,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观察患儿被动活动状态下腓肠肌、内收肌表面的肌电信号并记录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8周治疗后,GMFM-88评分、MAS评分、被动活动状态下腓肠肌、内收肌表面的AEM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腓肠肌AEMG分值、内收肌AEMG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降低患儿的肌张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肌张力
Keywords
Spastic cerebral palsy
Modifi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otor function
Muscle tension
分类号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禹超南
吕楠
李东晓
万凯
尚清
机构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遗传代谢疾病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第6期468-472,共5页
文摘
脑性瘫痪是以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力和肌张力改变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维持头部及躯干稳定,保持身体平衡及动作协调,脑瘫患儿的前庭功能损害会导致平衡功能受损、姿势控制不良、眼球运动困难、头眼协调能力差及运动发育延迟等。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个体化的非药物性的康复治疗项目,其主要通过前庭适应、前庭习服、前庭代偿等机制,通过反复强化前庭感受器,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促进损伤的脑组织区域产生新的神经通路,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姿势控制、平衡能力、肌力和肌张力、眼球运动等。目前,前庭康复训练在成人中已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脑卒中、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病等患者,在儿童中也被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全面发育迟缓等患儿,对脑性瘫痪患儿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上述背景,文章对前庭康复训练机制以及国内外有关前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好地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前庭康复
临床研究
Keywords
Cerebral palsy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research
分类号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良式前庭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
禹超南
尚清
吕楠
万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前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禹超南
吕楠
李东晓
万凯
尚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