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葫芦素B对肾癌768-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种一然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目的 探究葫芦素B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自噬的影响及其经由的细胞通路。方法 培养人肾癌768-O细胞,利用MTT细胞增殖实验,得到最佳作用浓度。即利用培养基饥饿过夜处理后加入不同浓度的(20、40、60、80 nmol/L)葫芦素B处理48 h,... 目的 探究葫芦素B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自噬的影响及其经由的细胞通路。方法 培养人肾癌768-O细胞,利用MTT细胞增殖实验,得到最佳作用浓度。即利用培养基饥饿过夜处理后加入不同浓度的(20、40、60、80 nmol/L)葫芦素B处理48 h,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葫芦素B组、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葫芦素B+LY294002组,分别通过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4种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葫芦素B组、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葫芦素B+LY294002组;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Akt、p-Akt、N-cadherin、EGFR、LC3-Ⅱ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自噬情况。结果 葫芦素B呈浓度梯度抑制细胞增殖;葫芦素B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噬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葫芦素B后,细胞的p-Akt、N-cadherin及EGFR蛋白表达减少,LC3-Ⅱ表达增加(P<0.01)。结论 葫芦素B在768-O肾癌细胞中通过下调EGFR、p-Akt、N-cadherin的表达,抑制肾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促进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 肾癌 增殖侵袭 自噬
下载PDF
血液中鸟氨酸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研究
2
作者 种一然 李锦成 陶维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2期109-113,共5页
目的研究数据表明,鸟氨酸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在癌细胞活性及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人们目前还不清楚鸟氨酸是否与人类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有关。本实验研究了女性血液中鸟氨酸的水平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选取2... 目的研究数据表明,鸟氨酸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在癌细胞活性及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人们目前还不清楚鸟氨酸是否与人类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有关。本实验研究了女性血液中鸟氨酸的水平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选取2017年至2018年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407例女性乳腺癌病例为实验组,并把407例乳腺良性肿瘤的女性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年龄比1∶1的比例,将这些女性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女性病例都进行了病理检查、临床检查、病史询问和其他检查(即血液常规及传染病学检查)。用空腹血液样本来测量鸟氨酸水平。实验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来估计鸟氨酸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3±7.6)岁和(48.4±7.7)岁,鸟氨酸水平每增加1个SD,乳腺癌风险就降低27%(OR=0.76,95%CI:0.65~0.89)。当鸟氨酸水平被划分为四分位数时,最低四分位数的女性鸟氨酸水平相比最高四分位数女性的鸟氨酸水平患乳腺癌的风险也更低(OR=0.76,95%CI:0.51~1.13)。鸟氨酸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不随临床分期或肿瘤分级而改变(P>0.05),且不受分子亚型相互作用(P=0.927)。结论鸟氨酸水平越高,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低。未来的研究将证实本实验研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 乳腺癌 女性 病例对照研究 风险估计
下载PDF
基于临床实践的《传染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红霞 种一然 +1 位作者 孙鸣晨 邱振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0期10-13,共4页
传染病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是改写了人类的历史。目前,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基于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同时也给传染病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传染病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是改写了人类的历史。目前,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基于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同时也给传染病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认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是当前传染病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全面分析了当前传染病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优化教学内容、构建虚拟教学平台、强化公共卫生思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提出解决策略,符合新医科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求,为新时代传染病实践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学 临床实践 教学改革 新发突发传染病 应急处置 虚拟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