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源系统小震调制比(r_m)和异常面积(Sr_m)起伏加剧的时空特征与强震的中、短期预报 被引量:21
1
作者 秦保燕 张晓东 +1 位作者 王裕仓 郭星全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对强震前震源系统的调制比r_m和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随时间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到下列研究结果:(1)强震前近源区以及中强震前近源区大多出现调制比r_m的起伏加剧,并大多在起伏频次达三次时有大震或... 本文对强震前震源系统的调制比r_m和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随时间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到下列研究结果:(1)强震前近源区以及中强震前近源区大多出现调制比r_m的起伏加剧,并大多在起伏频次达三次时有大震或中强震发生。(2)大多数中、强地震前r_m异常面积Sr_m围绕震源区呈现由小至大、由大至小的过程,因此引入最小异常面积Sr_(min)和最大异常面积Sr_(max)之比γ作为中、短期预报指标,根据统计得到异常指标[γ]如下式某些震例在震前出现异常面积Sr_m起伏的加剧过程,初步认为是震源区周围调整单元调整能力较差导致的结果。(3)r_m、Sr_m起伏加剧开始时间与震级有关,震级愈大,起伏加剧出现愈早。根据半年步长逐月滑动得到的r_m-T图,起伏加剧开始至发震的时间与震级M的统计,得到如下关系(T以月计)M=4.29+0.11T(4)强震前场区异常一般呈现随机异常型、波动型和衰减型三种。若场区某统计区出现r_m的三次起伏加剧时,说明该统计区未来有强震发生。(5)由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原理初步解释了震前震源区周围调整区调制比r_m及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起伏现象的周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 调制比 强震 中期预报
下载PDF
由地震图上的终止相研究1976年松潘续发性大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4
2
作者 秦保燕 姚兰予 +1 位作者 汪进 李亚荣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15,共15页
利用WWSSN长周期远场P波的初相、破出相和终止相研究了1976年8月16日、22日和23日松潘三次大震的震源断层面破裂错动传播的全过程,判定了发震断层面和确定了它们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由较弱的P波初相求得三次大震的始破裂区长度分别为8、5... 利用WWSSN长周期远场P波的初相、破出相和终止相研究了1976年8月16日、22日和23日松潘三次大震的震源断层面破裂错动传播的全过程,判定了发震断层面和确定了它们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由较弱的P波初相求得三次大震的始破裂区长度分别为8、5和6 km。它们均为双侧破裂,震源体的破裂长度分别为73、43和52km。由于震源区存在重叠现象,因此,总的震源尺度仅为90 km。由破出相确定8月16日松潘大震的震源深度为9 km。此外,研究还发现,显著的终止相和较大的破裂速度与震源端部存在调整单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图 终止相 震源 破裂 机制
下载PDF
震源系统不稳定度指标和强震短临预报 被引量:4
3
作者 秦保燕 王裕仓 +1 位作者 温增平 李亚荣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9,共9页
在探讨震源系统不稳定产生的物理基础前提下,应用调制模式提出了利用小震日频次起伏加剧与外因的相关性进行强震的短临时间预报的设想,具体提出了调制小震频次起伏加剧的两个判别震源系统不稳定度的指标λ_1和λ_2。前者为单因子... 在探讨震源系统不稳定产生的物理基础前提下,应用调制模式提出了利用小震日频次起伏加剧与外因的相关性进行强震的短临时间预报的设想,具体提出了调制小震频次起伏加剧的两个判别震源系统不稳定度的指标λ_1和λ_2。前者为单因子调制指标,后者为多因子调制或多因子调制强化指标。关于大震的地点预报,应用立交模式短临阶段出现调制小震通过未来大震的共轭小震活动条带进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 不稳定指标 强震预报 短临预报
下载PDF
线性震中迁移交汇法和强震位置预报机理讨论 被引量:4
4
作者 秦保燕 刘耀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6,共10页
由短期、长距离、线性震中迁移线交汇得到的稳定交汇区进行强震地点预报方法称为线性震中迁移交汇法。存在由源向场的迁移、由场向源的迁移及过源迁移3种迁移类型。这3种迁移的总特征是在未来震源区和其附近形成稳定的交汇区。着重讨... 由短期、长距离、线性震中迁移线交汇得到的稳定交汇区进行强震地点预报方法称为线性震中迁移交汇法。存在由源向场的迁移、由场向源的迁移及过源迁移3种迁移类型。这3种迁移的总特征是在未来震源区和其附近形成稳定的交汇区。着重讨论“交汇法”的物理基础,并用实例进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震中迁移 强震 预报机理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发震构造类型与震型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秦保燕 刘武英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9-36,共8页
本文讨论了发震构造类型与其所发生的地震的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弧形构造的地震类型主要为主余震型和主震—强余震型;平直构造为主震—弱余震型;拐折形构造为续发性大震型;当构造间交角区为拉应力区时,共轭形构造一般为双震型;破碎形构... 本文讨论了发震构造类型与其所发生的地震的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弧形构造的地震类型主要为主余震型和主震—强余震型;平直构造为主震—弱余震型;拐折形构造为续发性大震型;当构造间交角区为拉应力区时,共轭形构造一般为双震型;破碎形构造为震群型。另外,本文还讨论了震源端部构造条件对震形的影响。作者认为震源端部构造一般起调整作用,其能否为地震时断层的错动提供足够的让位条件,决定了其发震类型的差别。在本文中作者还讨论了不同发震构造的地理环境与最大地震强度的关系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预报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下载PDF
龙陵大震震型及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秦保燕 荣代潞 李启成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3-29,共7页
本文根据1976年龙陵大震三次主震由南向北的迁移特征以及3次主震及其强余震活动所反映的震源时空分区特征认为,该次大震属续发性大震型,即三次主震分别位于不同的震源区,但首尾相接,且各自有前震和余震。用立交模式和深部剪切蠕滑断层... 本文根据1976年龙陵大震三次主震由南向北的迁移特征以及3次主震及其强余震活动所反映的震源时空分区特征认为,该次大震属续发性大震型,即三次主震分别位于不同的震源区,但首尾相接,且各自有前震和余震。用立交模式和深部剪切蠕滑断层对龙陵大震发生在完整的花岗岩体内作了解释。用介质相对完整、区域压力大解释了主震发生时形成复式震源,以及余震相对发育的特征。对于复式震源提出了用各震源断层长度累计总和求震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大震 震型 震源
下载PDF
中强地震前小震调制比异常的动态检测与地点预报 被引量:5
7
作者 秦保燕 温增平 张晓东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4年第1期38-44,共7页
在小震调制比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探测中强震发生前震源附近调整区位置的一种动态检测法(又称抽时段检测法)。利用已发生的较强地震作为动力源,研究震时和震后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小震调制比的时空响应,响应明显的区(即调制... 在小震调制比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探测中强震发生前震源附近调整区位置的一种动态检测法(又称抽时段检测法)。利用已发生的较强地震作为动力源,研究震时和震后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小震调制比的时空响应,响应明显的区(即调制比异常区)可判定为未来震源的调整区。应用组合模式原理,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动态异常区得到的交汇区可进行中强震的地点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小震调制比
下载PDF
共和地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层次性与大震的跟踪预报 被引量:4
8
作者 秦保燕 李佐唐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大震前前兆起伏加剧具有普适性的特征,本文研究了1990年共和Ms7.0地震前地震频次、小震调制比、地下水中氧含量及泉水流量等异常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结果表明,各台大多数前兆异常可分出3个层次。综合分析各台前兆异常... 基于大震前前兆起伏加剧具有普适性的特征,本文研究了1990年共和Ms7.0地震前地震频次、小震调制比、地下水中氧含量及泉水流量等异常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结果表明,各台大多数前兆异常可分出3个层次。综合分析各台前兆异常的起伏加剧现象,可以发现,该次地震前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可分为4个层次,本文结合孕震过程对4个层次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可以对大震进行跟踪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强震 地震前兆 层次结构 跟踪预报 地震
下载PDF
前兆起伏加剧与短临地震预报 被引量:5
9
作者 秦保燕 白建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4-24,共11页
起伏加剧是相态突变前的一种临界现象,本文应用这一观点探讨了强地震前小震活动频次和地下流体、气体、地应力等前兆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并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1.临近强地震前较大范围内超过平均日活动水平的小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有序... 起伏加剧是相态突变前的一种临界现象,本文应用这一观点探讨了强地震前小震活动频次和地下流体、气体、地应力等前兆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并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1.临近强地震前较大范围内超过平均日活动水平的小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有序性,即出现穿过未来大震区的小地震活动条带,条带的交汇区为未来大震区。2.强地震前的小震高频次活动日大多与外因出现时间同步,目前发现的外因有塑望、节气、中强以上磁暴以及大气压力下降等。这种小震的高频次活动一般出现在震前当天至一个月时间内。3.前兆的起伏时间和小震频次的起伏时间大致同步。它们在成因上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起伏加剧 地震预报
下载PDF
r_s双区异常与强震中短期预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保燕 郭星全 王裕仓 《灾害学》 CSCD 1994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根据组合模式原理提出了一种用小震调制比(rm)异常区出现高频次的空间异常图,进行强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方法,简称rs法。该方法在预报强震地点和时间上可望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在介绍该方法的基础上,应用该法对3次7级以上大... 本文根据组合模式原理提出了一种用小震调制比(rm)异常区出现高频次的空间异常图,进行强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方法,简称rs法。该方法在预报强震地点和时间上可望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在介绍该方法的基础上,应用该法对3次7级以上大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中短期预报 双区异常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地震动态空区法与中、强震预报 被引量:11
11
作者 秦保燕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本文在组合模式和立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报中、强地震的动态空区法,应用该法对我国大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比单空区确定地震危险区有重要改进。文中还讨论了由动态空区出现的频次增多、地震共轭条带以及中小地震... 本文在组合模式和立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报中、强地震的动态空区法,应用该法对我国大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比单空区确定地震危险区有重要改进。文中还讨论了由动态空区出现的频次增多、地震共轭条带以及中小地震活动性加剧等判定震源断层的致锁和解锁时间,由此预测未来主震的震级和发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震源模式 地震空区 活断层
下载PDF
多源系统混合前兆场的分离原则、分离方法和强震时间预报讨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保燕 郭增建 张晓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1 995年 7月 1 2日~ 1 996年 2月 3日在云南及邻近地区曾发生过 3次强震 ,形成了多次地震在短时间内接踵发生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 ,各次地震的前兆场之间的相互叠加是不可避免的 .用“层次法”对各次地震的前兆场进行了分离 ,并讨论... 1 995年 7月 1 2日~ 1 996年 2月 3日在云南及邻近地区曾发生过 3次强震 ,形成了多次地震在短时间内接踵发生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 ,各次地震的前兆场之间的相互叠加是不可避免的 .用“层次法”对各次地震的前兆场进行了分离 ,并讨论了分离的原则 .结果表明 :(1 )某些震源不同层次点在时间轴上相遇时 ,由于叠加作用使异常幅度特别大 ;(2 )某些震源不同层次点时间相近时 ,形成前兆突跳群 ;(3)强震前兆和后效前兆明显 ,表明未来时段内有强震发生 ;(4)在多源系统发震的晚期阶段 ,前兆异常明显减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震前兆 异常特征 多源系统 层次法 混合前兆分离 强震时间预报
下载PDF
波速比异常空间演化与主震位置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保燕 张元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9,共5页
以组合模式为基础 ,应用“交会法”探讨了甘肃省及邻区几次中强地震前vP/vS 正负异常区的动态演化特征与主震位置的关系 ,发现主震发生在vP/vS 正负异常区的边界附近或多个异常区之间的联接地区 .认为波速比异常的成因与调整单元的运动... 以组合模式为基础 ,应用“交会法”探讨了甘肃省及邻区几次中强地震前vP/vS 正负异常区的动态演化特征与主震位置的关系 ,发现主震发生在vP/vS 正负异常区的边界附近或多个异常区之间的联接地区 .认为波速比异常的成因与调整单元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的讨论再次证明了“交会法”在预测主震位置中的普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空间异常 主震位置预测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场、源前兆的判别——λ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保燕 郭增建 《内陆地震》 1993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面对复杂的前兆场,进行场、源区分,确定未来大震位置,一直是地震预报中的难点之一。文献[1]首先提出统计物理学中描述系统演化的序参量的整个历程图λ型与大震由孕震、发震和震后的前兆后效过程曲线相类似。λ型的尖锋处相应于临界点或... 面对复杂的前兆场,进行场、源区分,确定未来大震位置,一直是地震预报中的难点之一。文献[1]首先提出统计物理学中描述系统演化的序参量的整个历程图λ型与大震由孕震、发震和震后的前兆后效过程曲线相类似。λ型的尖锋处相应于临界点或大震发生,尖锋前为对数曲线,尖锋后为急剧下降。根据模拟实验大震震例,进一步研究了λ型与震中距的关系,证明了λ型只有在源区和近源区出现,源外区和远源区λ型将发生畸变,因而提出了λ型和非λ型是判断源、场区前兆的重要指标。最后对λ型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场 λ型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型和强震预报 被引量:12
15
作者 秦保燕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83-92,共10页
根据以往研究的地震孕育和发生的3个模式提出了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式、地震前兆指标和预报方法。综合模式由7个单元组成:震源、震源端部的2个调整单元、震源顶部和底部的2个软弱层(这些单元均位于上岩石圈)以及下岩石圈的两个深部... 根据以往研究的地震孕育和发生的3个模式提出了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式、地震前兆指标和预报方法。综合模式由7个单元组成:震源、震源端部的2个调整单元、震源顶部和底部的2个软弱层(这些单元均位于上岩石圈)以及下岩石圈的两个深部剪切蠕滑断层(一个与震源断层面垂直立交,另一个与震源断层面同面立接)。这7个单元组成了导致强震后果的结构。在构造力源作用下每一个单元围绕震源运动。最终使震源区破裂和发生强震。根据这个模式各种地震前兆异常区的演化与模式中震源与其它各个单元之间的差异性有关,与调整单元、调整层、深部剪切蠕滑断层之间的差异性有关。这种差异性使不同时间或同一时段多个异常区、带边界的交汇点或连接区预示未来强震位置。在孕震后期,震源系统某些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并形成正反馈,前兆异常随时间的变化出现起伏加剧。根据总结,强震大多发生在第3次起伏加剧的峰值处和峰值后并得到M=4.29+0.11t式中t为起伏加剧的异常时间,以月为单位。由上述指标可以作出强震的中短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成因 综合模型 地震预报 强震
下载PDF
由孕震后期非线性层次演化探讨短临预报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保燕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2,共12页
鉴于震源区为最后失稳区,震前前兆信息量最少,最弱以及最晚出现,而近源区的调整单元(弱介质区或蠕滑断层等)前兆信息量最多,最强以及最早出现,提出由异常区边界交汇法确定震源位置(以场求源);又鉴于孕震过程存在阶段性和层次... 鉴于震源区为最后失稳区,震前前兆信息量最少,最弱以及最晚出现,而近源区的调整单元(弱介质区或蠕滑断层等)前兆信息量最多,最强以及最早出现,提出由异常区边界交汇法确定震源位置(以场求源);又鉴于孕震过程存在阶段性和层次性,提出由阶段性和层次性表现的时间特征确定主震发生时间(简称层次法),由上述二个思路和方法,本文对1995年永登地震孕震全过程和短临跟踪预报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地点中期预报基础上进一步由层次法进行前兆跟踪是实现短临预报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短临预报 孕震 层次演化
下载PDF
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预报问题讨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保燕 姚兰予 邵永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25,共7页
用地震活动性资料回顾性地研究了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的孕震结构和孕震过程,应用组合模式和孕震过程中显著地震的时间特征对集集大震的预报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孕震结构 孕震过程 强震预报
下载PDF
与中国大陆相邻的板块运动方向的确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秦保燕 谭爱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地震迁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沿构造带迁移,另一种是短时间、长距离、直线式的震中迁移,其迁移路线能跨越不同的构造单元。这后一种迁移类型,其迁移方向与构造压力方向呈45°夹角。按照立交模式的观点,它反映了下岩石圈中剪切蠕滑断... 地震迁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沿构造带迁移,另一种是短时间、长距离、直线式的震中迁移,其迁移路线能跨越不同的构造单元。这后一种迁移类型,其迁移方向与构造压力方向呈45°夹角。按照立交模式的观点,它反映了下岩石圈中剪切蠕滑断层的运动。本文利用上述观点和地震迁移资料对与中国大陆相邻板块运动方向进行了确定,得到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分别向西、向北和向南南西方向运动。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最近一次大震高潮期和低潮期板块运动方向是稳定的。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由地球自转引起的纬向和经向地震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 运动方向 中国 大陆 相邻带
下载PDF
强地震地点预报方法─—交汇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保燕 《内陆地震》 1997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利用小震调制比法、动态空区法、震群链式活动轨迹交汇法和短期震中迁移带交汇法这4种地震活动时空图像动态监测方法,结合震源模式中震源和其它单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调整单元、调整层、深浅构造之间的差异性对若干震例进行研究,发... 利用小震调制比法、动态空区法、震群链式活动轨迹交汇法和短期震中迁移带交汇法这4种地震活动时空图像动态监测方法,结合震源模式中震源和其它单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调整单元、调整层、深浅构造之间的差异性对若干震例进行研究,发现应用不同时段多个异常区边界或空区边界或条带交汇可求得未来强震的位置。交汇法使地震的预报范围大大缩小,这对防震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交汇法不仅具有明确的物理基础,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只要异常边界比较正确,采用的又是动态监测方法,这种预测强震位置的思路和方法还可推广到其它各种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前兆场的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震中 地震预报 震源孕育模式 异常区边界 交汇法
下载PDF
孟连7.3级强震短临预报研究——应用“层次法”的模拟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保燕 荣代潞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4,共6页
孟连 7.3级大震前有中强地震发生 ,这对大震的地点预报十分有利 ,但中、强震发生后是否一定有大震发生 ,这仍然是预报难题。其次 ,中、强震发生后 ,究竟相隔多长时间后发生大震 ,这是另一个预报难题。以孟连地震作为震例 ,用“层次法”... 孟连 7.3级大震前有中强地震发生 ,这对大震的地点预报十分有利 ,但中、强震发生后是否一定有大震发生 ,这仍然是预报难题。其次 ,中、强震发生后 ,究竟相隔多长时间后发生大震 ,这是另一个预报难题。以孟连地震作为震例 ,用“层次法”对上述二个问题作出回答。最后由“层次法”得到孟连地震的预报参数为 :震中 2 2°N,99°E;MX7.3;时间 1 995年 7月 1 2日。预测参数与实际地震参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法 中强前震 强震 短临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