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秦保锋 翁伟力 +1 位作者 章丽琼 郭咏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S0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和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和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连续治疗1个疗程(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多伦多临床系统评分(TCSS评分)、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血清TNF-α浓度、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以后,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清TNF-α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黄芪桂枝五物汤 神经传导速度 生活质量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严世芸教授应用虫类药物治疗杂病经验总结 被引量:8
2
作者 秦保锋 严骅 +2 位作者 徐燕 盛昭园 姚洁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01-3002,共2页
严世芸教授潜心中医经典和临床研究,善于运用虫类药物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中风 瘾疹 癥痕 温病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秦保锋 翁伟力 +3 位作者 张雯 叶青 朱旭莹 潘卫东 《河北中医》 2015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基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疗效...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基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VEGF变化。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VEGF均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DPN具有明显疗效,对神经传导速度、VEGF改善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中药疗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 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地黄饮子加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VEGF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秦保锋 王明哲 +3 位作者 龚帆 王骏 张红智 郭咏梅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加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地黄饮...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加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小板聚集率与VEGF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血小板聚集率及VEGF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地黄饮子加减可能通过调节血小板聚集功能、VEGF表达改善急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地黄饮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秦保锋 翁伟力 +2 位作者 朱旭莹 郭咏梅 潘卫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6期3654-3655,共2页
检索近5年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秦保锋 张婷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5年第4期230-234,共5页
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相关因素很多,具体病因不明,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认识也不断完善,结合有关文献就其病因作一综述。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雌激素 孕激素 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实验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7
作者 秦保锋 严世芸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2期2185-2187,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动物模型,以供基础实验研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CM模型组,DCM组予腹腔注射阿霉素2.5mg/(kg.week),生理盐水稀释浓度为1mg/ml,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根据体重调整阿...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动物模型,以供基础实验研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CM模型组,DCM组予腹腔注射阿霉素2.5mg/(kg.week),生理盐水稀释浓度为1mg/ml,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根据体重调整阿霉素剂量,用药6周后,检查心脏超声、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观察心肌病理切片。结果心脏超声心动图示模型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肌病理HE染色观察、结果符合DCM改变。结论该制造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成功率高,造模周期较短,结果可靠,可以做为基础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扩张型心肌病
下载PDF
严世芸治疗周围神经病之麻木经验浅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秦保锋 严骅 +1 位作者 徐燕 姚洁敏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第6期51-53,共3页
周围神经病出现的麻木,临床上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严世芸教授提出"无风不作麻""无痰不作麻""无虚不作麻""无瘀不作麻"的观点,杂合而治,疗效显著。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 麻木 无风不作麻 无痰不作麻 无虚不作麻 无瘀不作麻
下载PDF
谈《金匮要略》妇科腹痛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1
9
作者 秦保锋 张婷婷 刘津辉 《河北中医》 2005年第5期392-394,共3页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腹痛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实验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保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1年第6期347-350,共4页
扩张型心肌病作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就阿霉素诱导实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行总结,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发展过程中血管新生的意义。
关键词 阿霉素 扩张型心肌病 自由基 细胞凋亡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保锋 方正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9年第3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保锋 《河北中医》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反应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可以调节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减少致残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质 中药疗法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保锋 方正龙 《江西中医药》 2008年第7期7-8,共2页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基因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秦保锋 张婷婷 曹霖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5年第6期354-356,共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疑难病症,其发病机理至今未得到明确的阐述。近来,大多医家从基因学角度探讨其发病机理,现就内异症发病相关基因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因
下载PDF
月经失调从心论治的思考
15
作者 秦保锋 张婷婷 《河北中医》 2006年第3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月经失调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严世芸治疗五脏病经验
16
作者 秦保锋 严骅 +1 位作者 徐燕 杨爱东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3期64-66,85,共4页
严世芸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对中医内科多种疑难病具有独特的见解。严教授根据五脏的特性,调节脏腑以达到“和”的状态,临床用药圆机活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用一些药物配伍,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并举验案五则。
关键词 圆机活法 五脏病 疑难病 名医经验 验案
下载PDF
试谈阴吹与治验
17
作者 秦保锋 张婷婷 《江西中医药》 2005年第9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阴吹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药红藤方对大鼠的异位子宫内膜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婷婷 秦保锋 +6 位作者 曹阳 谢淑武 马丽 朱焰 束兰娣 曹霖 戴德英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85-390,423,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红藤方对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手术自体移植法成功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红藤方高剂量组(80g生药/kg,A组)、低剂量组(20g生药/kg,B组)、达那唑组(60mg/kg,C组)、去势组(D组)和模型组(E组)... 目的:探讨中药红藤方对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手术自体移植法成功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红藤方高剂量组(80g生药/kg,A组)、低剂量组(20g生药/kg,B组)、达那唑组(60mg/kg,C组)、去势组(D组)和模型组(E组),连续给药21d后,检测各组的血清E2水平及异位内膜和卵巢的芳香化酶的变化;另测定异位内膜的体积。结果:A组、C组和D组的异位内膜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且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E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异位内膜呈退化趋势,A、C和D组间大鼠血清中的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E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C组及D组异位内膜、卵巢组织的芳香化酶P450低表达,A组与E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藤方可通过抑制异位内膜、卵巢的芳香化酶活性表达,降低局部雌激素含量,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使异位内膜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红藤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 芳香化酶
下载PDF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行为学及miR-146a炎症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咏梅 钟兆怡 +4 位作者 王明哲 龚帆 王骏 张红智 秦保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S01期186-189,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行为学、痛阈值和血清中miR-146a、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的方法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行为学、痛阈值和血清中miR-146a、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的方法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进行50%机械缩足阈值(PWT)测定,完成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模型。成模后,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高剂量组和英夫利昔单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0.9%NaCl溶液。检测治疗后各组时间点的血糖、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机械痛阈的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清中miR-146a、IL-1β、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各治疗组血糖与模型组相比无差异(P>0.05)。②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组明显减慢,中药组及英夫利昔单抗组均能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在16周时的疗效优于英夫利昔单抗组(P<0.05)。③药物干预后不同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各中药组大鼠PWT差异显著(P<0.05)。④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及英夫利昔单抗组均能升高miR-146a,降低IL-1β、TNF-α,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有更加明显的改善效果(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机械痛阈值,通过上调miR-146a,进而抑制IL-1β,TNF-α激活,从而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炎症反应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MIR-146A
下载PDF
补肺活血胶囊结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睡眠障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祁春雷 宋秀明 +3 位作者 潘卫东 王骏 秦保锋 苏小静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8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价补肺活血胶囊结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予西医抗COPD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补肺... 目的评价补肺活血胶囊结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予西医抗COPD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补肺活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6周。利用"便携式加速度记录仪"客观量化观察患者服药前与服药6周后的日常活动与生理节律(DP-BR)、入睡延迟时间(SL)、睡眠效率(SE)、昼间活动量(AA)及最低5小时活动量(L5)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6周后,共有118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组61例,对照组57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SE、SL、AA、L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DP-BR较前改善,夜间活动量明显减少,昼间活动增加。③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肺活血胶囊能够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睡眠障碍,DP-BR、SL、SE、AA及L5或可作为评估COPD睡眠障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障碍 补肺活血胶囊 定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