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施盆地红层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肖尚德 唐辉明 +1 位作者 唐睿旋 秦华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0-1087,共8页
恩施盆地红层分布范围广,存在大量的斜坡或人工高陡边坡。由于红层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特殊性,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边坡产生变形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城市市政工程和道路工程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制约。... 恩施盆地红层分布范围广,存在大量的斜坡或人工高陡边坡。由于红层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特殊性,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边坡产生变形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城市市政工程和道路工程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通过恩施盆地红层边坡的野外工程地质调查、钻探、现场试验(压水和渗水试验)、样品采集和室内岩体特性参数测试等工作,基本查清了红层的工程地质特性、水理特性和边坡变形特点。恩施盆地红层可分为"硬砂岩"和"软砂岩",前者由胶结较好的粉砂岩和砂岩组成,强度较高,透水性差,属相对隔水层;后者由胶结较差的砂岩构成,强度低,透水较强,为含水层。边坡变形破坏规模较小,但点多、危害较大。本文从运动方式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边坡变形破坏模式进行研究,依据斜坡岩土体运动方式,红层边坡变形破坏划分为:顺层岩质滑坡、坠落式崩塌、倾倒式崩塌3种;按变形破坏影响因素,边坡变形破坏划分为:软硬互层红砂岩差异风化、顺层结构面和切层结构面不利组合、人工开挖扰动3种,并分析了各类变形破坏模式的特点和变形破坏过程,对恩施盆地及同类型地区的红层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盆地 红层 边坡 变形破坏模式
下载PDF
川气管道工程湖北段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云彪 徐绍宇 +2 位作者 宁国民 秦华刚 肖音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42-49,共8页
川气天然气管道工程通过鄂西崩、滑、流极易发区,鄂中石膏、磷矿区,鄂北岗地膨胀土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隐藏了多种地质灾害隐患。通过沿线实地调查,以记实手法预测该工程在湖北段可能遭受16处主要地质灾害,其中崩塌灾害4处,滑坡灾... 川气天然气管道工程通过鄂西崩、滑、流极易发区,鄂中石膏、磷矿区,鄂北岗地膨胀土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隐藏了多种地质灾害隐患。通过沿线实地调查,以记实手法预测该工程在湖北段可能遭受16处主要地质灾害,其中崩塌灾害4处,滑坡灾害4处,泥石流灾害4处,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灾害3处,塌岸灾害1处。根据各处地质灾害成因特点不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采取避让、治理、防护、限制等应对措施来避免灾害发生,确保管道工程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措施 湖北 天然气 管道工程 川气出川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宁国民 陈国金 +1 位作者 秦华刚 肖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8-42,共5页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8市,地处北京—香港与上海—重庆“十”字型发展轴的交汇处,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在中部6省区具有核心地位,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本文根据圈域地质环境特点,从...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8市,地处北京—香港与上海—重庆“十”字型发展轴的交汇处,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在中部6省区具有核心地位,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本文根据圈域地质环境特点,从优势利用与脆弱性分析入手,按照扬长避短、人—资源—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从地学角度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地质环境 优势利用 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方略
下载PDF
保扎滑坡三次扩张及其机制分析
4
作者 秦华刚 宁国民 李智民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6期847-850,共4页
保扎滑坡共经历了三次滑移扩张,由北向南依次滚动,滑动规模逐次增大。丰富的地下水活动、顺层多级软弱层和前缘不断遭到侵蚀下切是滑坡扩张的主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 保扎滑坡 扩张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湖北省特大型滑坡区域风险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袁琴 宁国民 秦华刚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6期851-855,867,共6页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依据特大型滑坡区域地质环境、滑坡基本特征和成因机制,结合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对全省173处单体特大型滑坡风险性进行综合判定。在综合分析地形因素、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将...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依据特大型滑坡区域地质环境、滑坡基本特征和成因机制,结合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对全省173处单体特大型滑坡风险性进行综合判定。在综合分析地形因素、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六个评价区,采用层次分析法,在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不考虑承灾对象抵御灾害能力),对六个评价区1 223个评价单元进行风险评价,确定该单元风险性等级,根据同一风险性集中连片的原则,确定区域风险性预测评价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滑坡 区域风险评价 湖北省
下载PDF
荆门市十里牌地下热水形成的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智民 陈红艳 +2 位作者 杨建 李海兵 秦华刚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在概要介绍十里牌地热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水中同位素的组成研究表明,十里牌地下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从补给到形成地下热水,经历了长时间的深循环加温过程,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下热水在由深部向上部的运移过... 在概要介绍十里牌地热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水中同位素的组成研究表明,十里牌地下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从补给到形成地下热水,经历了长时间的深循环加温过程,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下热水在由深部向上部的运移过程中混入了大量冷水,在以后的开发利用中,必须注意地热田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同位素 地质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