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JAPAS截骨治疗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继发僵硬高弓畸形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宇 张晖 +5 位作者 李亚星 邓伟 刘熹 秦博泉 任毅 吴仕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538-542,547,共6页
背景: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往往继发中足僵硬以及创伤后平足或高弓畸形。中足截骨术矫正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焦点。目的:探讨改良JAPAS截骨治疗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继发僵硬高弓畸形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 背景: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往往继发中足僵硬以及创伤后平足或高弓畸形。中足截骨术矫正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焦点。目的:探讨改良JAPAS截骨治疗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继发僵硬高弓畸形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改良JAPAS截骨治疗的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继发僵硬高弓畸形的21例患者。收集并测量患者手术前后足部X线正、侧位片的距骨第一跖骨角(正、侧位Meary角)并对比分析冠矢双平面畸形的角度的差异性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36.7±7.5)个月。19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例患者发生足背切口延迟愈合。所有患者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术后1例患者出现止血带麻痹,1例患者发生腓深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正、侧位Meary角均较术前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JAPAS截骨不仅可以多平面矫正陈旧Lisfranc损伤后继发僵硬高弓畸形,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复合体 改良JAPAS 截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
2
作者 邓伟 刘熹 +6 位作者 陈宇 吴仕舟 秦博泉 李亚星 任毅 甘廷江 张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33-537,共5页
背景:先天性跖骨短小症是一种罕见的足部畸形,最常发生于第1、4跖骨,纠正畸形和改善功能是手术目的。目的:探讨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行骨痂延长术治疗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微... 背景:先天性跖骨短小症是一种罕见的足部畸形,最常发生于第1、4跖骨,纠正畸形和改善功能是手术目的。目的:探讨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行骨痂延长术治疗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行骨痂延长术治疗的12例19足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平均(25.0±4.8)岁。双侧7例,单侧5例;痛性胼胝形成9例12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第4跖骨短缩15~25 mm,平均(19.5±2.6)mm。结果:12例19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6±5.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未发生应力性骨折。针道感染1足,第4跖趾关节僵硬2足,跖趾关节半脱位1足。跖骨骨延长长度14~24 mm,平均(18.0±2.7)mm。末次随访的X线片示第4跖骨骨延长和骨矿化均满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3.9±0.8)分降至末次随访的(1.2±0.4)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前足评分由术前平均(63.4±4.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4±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1年随访7例10足痛性胼胝形成得到改善,改善率83.3%(10足/12足)。疗效满意度:非常满意8足,满意6足,一般2足,不满意3足,满意率73.7%(14足/19足)。结论: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行骨痂延长术治疗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跖骨短小症 ILIZAROV技术 微创截骨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C3型Pilon骨折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宇 张晖 +5 位作者 刘熹 李亚星 秦博泉 任毅 吴仕舟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采用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的23例C3型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2~61岁,平均47.9岁。23例均为高能量损伤,其中交... 目的探讨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采用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的23例C3型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2~61岁,平均47.9岁。23例均为高能量损伤,其中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12例。1例为GustiloⅢA型开放骨折,经早期扩创后创面未见明显感染征象;其余患者均为闭合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3~40 h,平均16.4 h。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22±1.17)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为0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分别为(1.13±0.26)、(4.79±0.93)°。22例合并腓骨骨折。一期采用后方入路复位胫骨后柱骨折、外支架临时辅助固定;待软组织危象解除后,二期经前方入路行最终复位内固定。结果23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84个月,平均26.6个月。一期手术前等待时间为4~47 h,平均23.4 h;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为6~11 d,平均7.9 d。一期手术时间为60~90 min,平均67.8 min;二期手术时间为110~160 min,平均124.1 min。住院时间为15~28 d,平均23.5 d。二期术后1例(4.35%)出现止血带麻痹症状,2例(8.7%)发生胫前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两期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影像学复查示,术后3个月关节面复位质量达优19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骨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7例出现不同程度骨关节炎表现。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89±0.88)分,AOFAS评分为(81.3±7.8)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分别为(10.23±5.05)、(20.97±3.9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分期分部策略中一期胫骨后柱固定及减压为二期手术提供了关节面复位模板,提高了复位质量,还缩短了两期手术间隔时间和二期手术时间,能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型Pilon骨折 分期手术 内固定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 被引量:7
4
作者 秦博泉 吴仕舟 +2 位作者 解慧琪 黄富国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6月,采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14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39.3岁。病程5~15年,平均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6月,采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14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39.3岁。病程5~15年,平均11.2年。痛风石体积2.5 cm×2.7 cm×2.2 cm^5.2 cm×2.9 cm×2.4 cm。X线片显示骨缺损长度2.0~4.6 cm,平均3.4 cm。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6±0.9)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47.5±4.3)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为(79.7±4.7)分。结果术后13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对症处理后愈合。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6个月。X线片示第1跖列骨缺损修复;骨延长时间2~6周,平均3.6周;截骨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1.2周。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无针道感染,后期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4±0.5)分、AOFAS评分为(86.6±4.8)分、SF-36量表评分为(89.1±3.3)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2,P=0.000;t=22.702,P=0.000;t=6.124,P=0.000)。结论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第1跖趾关节 骨缺损 ILIZAROV技术 病灶清除
原文传递
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嘉 吴仕舟 +3 位作者 甘廷江 秦博泉 尹诗九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2-809,共8页
目的 探讨采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21年11月,58例(58踝)采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 目的 探讨采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21年11月,58例(58踝)采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41~85岁,平均62.6岁。根据术前胫距角(tibiotalar angle,TTA)将患者分为中度内翻组(A组,TTA 5°~15°,n=34)、重度内翻组(B组,TTA>15°,n=24)。两组患者性别、侧别、病因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总活动度、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年龄小于B组,骨关节炎(Takakura分期)及关节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程度更轻,以及TTA、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后足对线角(hindfoot alignment angle,HAA)更小,胫骨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和总活动度,以及踝关节相关影像学指标,包括TTA、TAS、TT、HAA、TLS。记录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72个月,平均38.9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VAS评分降低,AOFAS评分以及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总活动度增加,TTA、TAS、TT、HAA及TLS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前后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1例因为距骨假体组件较大行翻修。A、B组间临床评价指标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指标中除TLS外,其他指标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是一种有效手段,在中、重度内翻患者中均可获得良好临床及影像学结果,骨性结构矫正及正确的软组织平衡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 踝关节炎 内翻畸形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新鲜与陈旧隐性Lisfranc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吴仕舟 秦博泉 +2 位作者 解慧琪 黄富国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5-969,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新鲜与陈旧隐性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5年7月采用ORIF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隐性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于伤后6周内手术(...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新鲜与陈旧隐性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5年7月采用ORIF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隐性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于伤后6周内手术(新鲜组),12例于6周后手术(陈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12量表)心理及生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摄X线片,观察Lisfranc关节复位、内固定物在位情况以及有无创伤后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采用VAS评分评价关节疼痛程度,AOFAS评分评价中足功能,SF-12量表心理及生理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新鲜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陈旧组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SF-12量表生理及心理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患者手术疗效满意率100%,陈旧组为83.3%(10/12)。术后9~24个月20例患者(新鲜组11例、陈旧组9例)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平均取出时间为14.5个月。X线片复查示随访期间未见关节炎表现及中足塌陷,无内固定失效及复位丢失。结论 ORIF治疗新鲜和陈旧隐性Lisfranc损伤可获得相似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Lisfranc损伤 新鲜损伤 陈旧损伤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背侧楔形截骨与跖骨头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仕舟 秦博泉 +3 位作者 唐霞 解慧琪 黄富国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比较背侧楔形截骨(dorsiflexion osteotomy,DO)及跖骨头置换(implant arthroplasty,IA)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Smillie Ⅳ、Ⅴ型Freiberg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D... 目的比较背侧楔形截骨(dorsiflexion osteotomy,DO)及跖骨头置换(implant arthroplasty,IA)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Smillie Ⅳ、Ⅴ型Freiberg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DO治疗(DO组),12例行IA治疗(I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足侧别、部位、Smillie分型、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X线片复查两组内固定或假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DO组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7个月;IA组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IA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多于DO组(t=2.742,P=0.011)。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DO组患者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5周;两组均无内固定及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DO及IA均可有效治疗晚期Freiberg病,明显缓解跖趾关节疼痛并改善活动度,但DO术式住院费用低于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IBERG病 跖骨头置换 背侧楔形截骨 跖趾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