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调治理与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改革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启光 刘剑虹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0-94,共5页
政府的强力推动,是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源动力,新型农民培训的政府管理体制便成为影响我国农民教育培训成效的显著要素。目前,农民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呈现部门结构失衡、政府体制错位、动态调控滞后的现状。结合我国新型农民教育培... 政府的强力推动,是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源动力,新型农民培训的政府管理体制便成为影响我国农民教育培训成效的显著要素。目前,农民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呈现部门结构失衡、政府体制错位、动态调控滞后的现状。结合我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在协调治理价值引导下,探索促进新型农民培训体制改革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治理 农民教育培训 政府管理
下载PDF
论教师教育实践生态:要素、模式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启光 李芙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2-58,共7页
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回归实践现场,分析教师教育实践场域内的要素。通过分析教师教育现场存在的"教师教育者""教师学习者""内容"和"环境"四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可以建构一个教师教育的实践生态模式... 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回归实践现场,分析教师教育实践场域内的要素。通过分析教师教育现场存在的"教师教育者""教师学习者""内容"和"环境"四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可以建构一个教师教育的实践生态模式。实践生态模式下的教师教育基于生态取向的哲学基础,倡导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复归人的主体性和创生性的建设路径,表现出系统性、主体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教师教育实践生态对教师教育研究及其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历时性、共时性与现时性等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实践生态 要素 模式 启示
下载PDF
奥格布的文化生态理论: 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教育融合
3
作者 秦启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4-60,共7页
在文化与社会结构的连接和相互作用中,社会学与人类学的交织话语体系显示了文化生态理论范式融合的属性。而学界对奥格布基于种族不公的文化生态理论的评价普遍存在狭隘与片面的取向。文化生态理论是奥格布结合了人类学文化生态分析及... 在文化与社会结构的连接和相互作用中,社会学与人类学的交织话语体系显示了文化生态理论范式融合的属性。而学界对奥格布基于种族不公的文化生态理论的评价普遍存在狭隘与片面的取向。文化生态理论是奥格布结合了人类学文化生态分析及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甚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多层次的学校民族志实征研究而形成的基础理论。既展现出了教育社会学中抗拒理论的意蕴,又体现了人类学家文化相对主义的理性思考。契合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欧美教育人类学理论嬗变及新教育社会学范式转移的进程,具有提纲式预示和启迪作用。因此,理解奥格布的理论就需要在文化与社会这个人类学和社会学协商的广阔话语体系内,透过对学科演进的科学革命历程的照见,探寻其理论更本质的倾诉,从而为教育学科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格布 文化生态理论 抗拒论 融合
下载PDF
重塑学术权力: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必经之路
4
作者 秦启光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6期22-24,28,共4页
高校内部去行政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重要方面,对其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内部行政化的内涵及表现,阐述了去行政化对高校内部组织的诉求是通过强化服务职能实现行政组织职能的转变,以尊重知识为高校内部组织设计的... 高校内部去行政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重要方面,对其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内部行政化的内涵及表现,阐述了去行政化对高校内部组织的诉求是通过强化服务职能实现行政组织职能的转变,以尊重知识为高校内部组织设计的价值取向,并倡导从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角度,重塑高校学术权力系统,构建扁平化、咨询化、开放化的高校内部学术组织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去行政化 学习型组织
下载PDF
政府协调机制: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课题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剑虹 秦启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4,共5页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地市级城市高等教育治理主体权力秩序逐步改变,院校力量、市场力量及社会自主力量发展壮大,区域高等教育网络治理结构愈加复杂。区域内,政府自身以及政府与各界之间在网络治理中的协调成为重大命题。以政府协调...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地市级城市高等教育治理主体权力秩序逐步改变,院校力量、市场力量及社会自主力量发展壮大,区域高等教育网络治理结构愈加复杂。区域内,政府自身以及政府与各界之间在网络治理中的协调成为重大命题。以政府协调为中心,在网络治理背景下,尝试探索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在界定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政府协调机制的概念与特征,分析政府协调治理区域高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政府协调机制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高等教育 网络治理 政府协调机制
下载PDF
关于区域经济理论的几种理论解释 被引量:5
6
作者 秦启光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6-28,共3页
区域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区域为着眼点 ,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来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也就是探索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区域经济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关键词 区域经济理论 马克思 绝对成本 比较成本理论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下载PDF
师范生制度认同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曾丽红 秦启光 高慧珠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6-71,共6页
为了探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师范生制度认同、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的关系,随机选取F省737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制度认同、心理资本、职业认同的得分都呈中等偏上水平;师范生制... 为了探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师范生制度认同、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的关系,随机选取F省737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制度认同、心理资本、职业认同的得分都呈中等偏上水平;师范生制度认同、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制度认同、心理资本能正向预测职业认同;心理资本在制度认同与职业认同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制度认同 心理资本 职业认同
下载PDF
区域性大学文化的审视与建构
8
作者 胡晓波 秦启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5-19,共5页
大学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区域性大学的灵魂和根本性存在。区域性大学一方面经过历史的积淀具备了独特的大学文化传统,另外一方面又深受区域文化的浸染。本文首先对区域性大学文化进行了逻辑审视,分析了其内含"... 大学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区域性大学的灵魂和根本性存在。区域性大学一方面经过历史的积淀具备了独特的大学文化传统,另外一方面又深受区域文化的浸染。本文首先对区域性大学文化进行了逻辑审视,分析了其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不可偏废的系统性,并通过对区域性大学文化的现实意蕴进行透析,凝练出区域性大学文化建设实质上是谋求一条动态的文化发展之路,实现发展范式的转变。区域性大学的发展与区域社会文化血肉相连,因此,本文从"文化互动、文化融合、文化协作"三个方面对积极建构区域性大学文化作出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大学 大学文化 审视 建构
下载PDF
以农为主 综合经营 提高整体服务功能——苏坡乡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调查
9
作者 秦启光 万群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25-27,共3页
一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是个农、副、工综合发展的城郊乡,农业在全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1988年,全乡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8%,农副业合起来也只占30%。但是,苏坡乡党委、政府在工作中始终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近年... 一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是个农、副、工综合发展的城郊乡,农业在全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1988年,全乡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8%,农副业合起来也只占30%。但是,苏坡乡党委、政府在工作中始终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近年来,把发展农业的着眼点放在大力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建立健全农技、农机、农经、水利、畜牧五大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整体服务功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效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经营 社会化服务 整体服务 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收入 成都市青羊区 综合发展 农业服务 农机服务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及对策
10
作者 秦启光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6年第3期77-78,共2页
创新驱动是我国现在及未来很长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 创新驱动是我国现在及未来很长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发展。但当前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的实践中,仍然困难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 市场竞争 基础研究 融资途径 人才流动 钱纳里 贡献作用 主导产业
下载PDF
四川:资金短缺成因及对策
11
作者 秦启光 《西南金融》 1995年第9期36-37,共2页
四川:资金短缺成因及对策新华社记者毛朝敬省政府研究室秦启光记者在四川采访,沿途许多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反映资金紧缺,要求适当增加对四川的信贷投入,缓解大批“贫血”企业缺资金的燃眉之急。企业“缺血”的诉说资金是发展经济... 四川:资金短缺成因及对策新华社记者毛朝敬省政府研究室秦启光记者在四川采访,沿途许多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反映资金紧缺,要求适当增加对四川的信贷投入,缓解大批“贫血”企业缺资金的燃眉之急。企业“缺血”的诉说资金是发展经济的血液。近几年,资金紧缺一直是四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短缺 企业流动资金 工业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 四川经济 四川省 三角债 发展经济 资金紧缺 成因及对策
下载PDF
迈开职能转变的三大步
12
作者 秦启光 毛朝敬 《西南金融》 1995年第8期31-32,共2页
迈开职能转变的三大步省政府研究室秦启光新华社记者毛朝敬在四川,记者获得的一个突出印象是: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系统加大改革力度,在全国率先迈开职能转变三大步,促使全行面貌大变,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新景象:整顿金融秩序、贯彻“... 迈开职能转变的三大步省政府研究室秦启光新华社记者毛朝敬在四川,记者获得的一个突出印象是: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系统加大改革力度,在全国率先迈开职能转变三大步,促使全行面貌大变,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新景象:整顿金融秩序、贯彻“约法三章”、转换职能用得了令全国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能转变 金融监管 四川省分行 转换职能 专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约法三章” 金融秩序 地方政府 信贷资金
下载PDF
加快发展是构建和谐昌元的第一要务
13
作者 秦启光 《决策导刊》 2009年第2期39-40,共2页
荣昌县昌元街道是一个刚建立不久、由镇转街的街道。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经济总量小且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薄弱,调整起来难度大;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下载PDF
从规训到关怀:治理视角下的中小学师德管理
14
作者 耿雅璇 秦启光 《中小学德育》 2021年第10期33-36,共4页
中小学控制型师德管理机制致使教师主体意识缺场、情感被漠视、行动管理异化。治理视域下的师德管理强调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关注教师情感认同,契合师德管理的发展和服务本质,符应了师德管理的关系化和情境性特质。基于此,治理视域下的... 中小学控制型师德管理机制致使教师主体意识缺场、情感被漠视、行动管理异化。治理视域下的师德管理强调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关注教师情感认同,契合师德管理的发展和服务本质,符应了师德管理的关系化和情境性特质。基于此,治理视域下的师德管理,倡导协商对话的治理模式,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介入具体情境,关注教师情感劳动;重申教师话语权,催化师德管理主体的联合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师德管理 规训 关怀 善治
下载PDF
四川电视节的实践分析
15
作者 <四川电视节对策研究>课题组 王顺洋 +6 位作者 刘奇 张兆安 葛晓鹏 徐旭 李利民 杨乃富 秦启光 《西部广播电视》 2000年第9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四川电视节 电视事业 实践分析
下载PDF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政府行为的阶段性与层次性
16
作者 胡德锌 秦启光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01年第3期58-59,共2页
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单靠市场机制或政府调节都难以完成,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农业产业化中的政府行为由于产业化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然随产业化的程度进展而具有不同的重点和特点,形成明显的阶段性与层次性... 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单靠市场机制或政府调节都难以完成,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农业产业化中的政府行为由于产业化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然随产业化的程度进展而具有不同的重点和特点,形成明显的阶段性与层次性。一、政府行为的阶段性从我国东部地区农业产业化过程看,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过程。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区情,此过程可能更长。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政府与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地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西部地区 政府行为 东部地区 层次性 市场机制 农业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 政府与市场
下载PDF
经济学的选择与政府的经济职能
17
作者 胡德锌 秦启光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01年第6期29-30,共2页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和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经济学》萨廖尔森著)由此我们自然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和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经济学》萨廖尔森著)由此我们自然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以便使用有限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作为一种属性的存在,是事物本质决定的,这种属性会渗透到该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中去。经济学的选择性将贯穿于各种经济运行方式。经济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运行,政府首先应具备普通企业那种市场主体的职能,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还具有普通企业不具备的那种职能——宏观调控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经济运行方式 政府经济职能 不完全竞争 选择性 宏观调控职能 市场经济 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 市场主体
下载PDF
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与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18
作者 黄开元 秦启光 《重庆社科文汇》 2002年第11期7-8,共2页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全党要“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全党要“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广泛的是农村基层干部。在广大群众心目中,基层干部的作风代表着党的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作风建设 人民群众 农村基层干部 党的思想建设 十五届六中全会 学习教育活动 血肉联系 “三个代表” 组织建设 核心问题
原文传递
“隐形差距”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流动实践及师资困境纾解
19
作者 秦启光 刘剑虹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1-30,共10页
本研究对两所个案学校开展了长期田野调查,描述县域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常态化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困境。研究发现“小规模”在城乡之间形塑了一种“隐形差距”,使乡村小规模学校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洼地”,在教师流动中“只出不进”,... 本研究对两所个案学校开展了长期田野调查,描述县域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常态化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困境。研究发现“小规模”在城乡之间形塑了一种“隐形差距”,使乡村小规模学校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洼地”,在教师流动中“只出不进”,面临稳定的师资结构与不稳定的教师队伍并存的矛盾,其教师流动实践呈现扭曲的“另类二元性”。“县管校聘”为制度载体的流动机制未能扭转城乡师资不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困境,生成其流动“局外人”身份。完善教师流动机制的思路需综合考量,以真正落实乡村立场为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打破城区集团特权为条件,探寻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困境的纾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流动 县管校聘 乡村小校 师资困境 纾解路径
原文传递
论教师教育文化生态的失衡与建设
20
作者 秦启光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18,共4页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中出现传统师范文化消解和实践中新教师教育文化缺失及混乱的问题,本质上是教师教育文化生态失衡所致。通过借鉴吸收不同学科的文化生态概念可得出教师教育文化生态的科学定义;在文化生态的视角下,教师教育文化...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中出现传统师范文化消解和实践中新教师教育文化缺失及混乱的问题,本质上是教师教育文化生态失衡所致。通过借鉴吸收不同学科的文化生态概念可得出教师教育文化生态的科学定义;在文化生态的视角下,教师教育文化生态的异化表现为历史时序下的冲突和空间现实内的失衡;最终要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重构,来促进教师教育文化生态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文化生态 失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