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演变
1
作者 戴雪 钱心月 +4 位作者 朱昱腾 郭润言 秦大千 万荣荣 游海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8-2058,共11页
周期性的淹没或出露是洪泛型湖泊湿地的重要物理特征,湖泊湿地的淹没动态对其生态过程有显著影响。三峡工程运行以来,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引发了剧烈生态效应,而目前研究尚未对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鄱阳湖淹没动态演变进行... 周期性的淹没或出露是洪泛型湖泊湿地的重要物理特征,湖泊湿地的淹没动态对其生态过程有显著影响。三峡工程运行以来,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引发了剧烈生态效应,而目前研究尚未对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鄱阳湖淹没动态演变进行系统量化,也制约了对其驱动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原因与机制的了解。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水文站实测数据与遥感观测资料,以淹没开始时间、淹没结束时间以及淹没历时3个变量共同表征湖泊湿地淹没动态,从站点及全湖尺度分别对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的变化趋势、量级及显著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鄱阳湖湿地淹没开始时间在64%的湖区被推迟,推迟速率约为1.10天/年;仅在入江水道及碟形湖小幅提前,且提前趋势并不显著;(2)鄱阳湖湿地淹没结束时间在72%的湖区显著提前,提前速率约为1.46天/年;仅在有闸控工程的碟形湖因延迟泄水而有所延迟;(3)受淹没开始时间推迟而结束时间提前的影响,鄱阳湖湿地淹没历时在70%的湖区显著缩短,缩短速率约为2.19天/年,而在有闸控工程的碟形湖则有所延长。本文从站点与全湖尺度分别给出了基于实测而非模型模拟的鄱阳湖淹没动态量化评估结果,从空间尺度揭示了淹没动态在碟形湖与主体湖区的巨大差异。同时,研究结果从淹没动态角度深化了当前对三峡工程水文影响的认识,为鄱阳湖湿地后续的水资源管理及生态水文过程调节提供了理论与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三峡工程时代 鄱阳湖 淹没动态演变 趋势 量级 显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