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X线摄影在尘肺病患者检查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秦好朴 孙吉林 +2 位作者 赵欣 张明 徐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99-2100,2110,共3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DR)在尘肺病患者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24例尘肺病患者进行了低剂量DR和常规剂量DR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剂量的图片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所用曝光剂量不同,但是...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DR)在尘肺病患者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24例尘肺病患者进行了低剂量DR和常规剂量DR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剂量的图片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所用曝光剂量不同,但是患者在第一前肋间、第二前肋间、第三前肋间、第四前肋间、肺肝重叠区、背景区等6个区域的DR照片密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t=1.54、1.52、1.76、1.98、0.56、1.92,P>0.05)。这表明低剂量DR胸片质量与常规剂量比较无明显差异,可以达到有效诊断的效果。结论在尘肺病患者胸部检查中虽然降低了数字化X线摄影的曝光量,但是对DR胸片质量无明显影响,可以获得与常规剂量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相同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胸部 低剂量
下载PDF
多支架治疗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好朴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4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胆管置入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刺入路胆管,行内外引流后,置入支架。结果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患者术后2和6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和支架下段梗阻,分别行二次介入治疗。全... 目的探讨胆管置入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刺入路胆管,行内外引流后,置入支架。结果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患者术后2和6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和支架下段梗阻,分别行二次介入治疗。全部患者随访6~90周,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有效安全可行的姑息性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 胆管梗阻 黄疸 支架
下载PDF
放射科数字化建设与PACS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好朴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6期14-15,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放射科数字化升级过程中影像网络配套建设情况及各自优缺点,提醒大家重视放射科数字化升级改造中影像网络建设,以尽可能发挥数字影像设备及影像网络的最大性能。方法通过走访多家进行了放射科数字化升级的医院,总结出...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放射科数字化升级过程中影像网络配套建设情况及各自优缺点,提醒大家重视放射科数字化升级改造中影像网络建设,以尽可能发挥数字影像设备及影像网络的最大性能。方法通过走访多家进行了放射科数字化升级的医院,总结出现存的3种规模的影像网络,分析各自优缺点。结果建立功能强大的PACS系统,能充分发挥数字影像设备的优势。而简单的影像网络不能全面发挥数字设备的优势,但投资成本小,适合小型医院使用。结论影像网络性能对数字影像设备能否充分发挥其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放射科数字化升级改造时,要重视影像网络建设,做到提早规划,配套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数字化 升级改造 影像网络
下载PDF
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4
作者 秦好朴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2期1811-181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经肝胆汁引流(PT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患者43例行ERCP,40例行PTBD。结果:ERCP内引流成功38例,所有PTBD术全部引流成功,引流术后2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经肝胆汁引流(PT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患者43例行ERCP,40例行PTBD。结果:ERCP内引流成功38例,所有PTBD术全部引流成功,引流术后2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生存时间最短26d,最长16个月。结论:ERCP或PTB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梗阻性 介入放射学 治疗
下载PDF
多种材料联合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路延平 秦好朴 张孟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6-568,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PTO)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以明胶海绵,无水乙醇和弹簧圈为栓塞剂联合栓塞治疗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结果 48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超选择插管,成功栓塞。17例急性上消化...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PTO)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以明胶海绵,无水乙醇和弹簧圈为栓塞剂联合栓塞治疗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结果 48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超选择插管,成功栓塞。1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例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再次出血死亡。33例患者术后胃镜复查显示,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者27例,明显改善者6例,35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4~36个月,再出血5例,死亡2例。结论多种材料联合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低张双重造影数字成像对食管隆起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鲁北 郭强 +2 位作者 秦好朴 陈威 路延平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8期847-851,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腔内不同大小隆起性肿瘤的数字化低张双重造影X线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胃肠机行低张双重对比造影发现并经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食管腔内隆起性肿瘤的病例资料,其中恶性74例,良性28例... 目的:分析食管腔内不同大小隆起性肿瘤的数字化低张双重造影X线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胃肠机行低张双重对比造影发现并经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食管腔内隆起性肿瘤的病例资料,其中恶性74例,良性28例,对不同大小肿瘤X线特点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良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点。结果:102例食管腔内隆起性肿瘤中,长径<1cm者12例,良恶性鉴别点主要以病变轮廓改变和管壁的功能性改变为主,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长径1~3cm者37例,良恶性诊断要点除轮廓及管壁功能改变外,肿瘤的形态、钡剂的涂抹具有重要鉴别作用,诊断符合率为94.6%;长径>3cm者53例,良恶性肿瘤各自特点更加明显,尤其表现在黏膜和钡剂涂抹方面,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5.2%;102例食管腔内隆起性肿瘤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93.1%,随着瘤体的增大,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呈升序排列。结论:数字化低张双重造影在食管腔内隆起性肿瘤的良恶性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X线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GE数字胃肠机故障检修一则
7
作者 鲁北 刘沧君 +1 位作者 秦好朴 穆立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0-1180,共1页
关键词 数字胃肠机 故障检修 GE 数字透视 高压报警 数字采集系统 错误代码 影像增强器
下载PDF
胃贲门下区癌X线诊断(附60例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慧生 何玉 秦好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胃贲门下区癌肿X线特征。材料与方法:本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9~59岁。全部病例均经钡气双对比造影及胃镜确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肿块型12例;平坦型6例中云雾样染钡区2例,树根样染钡区... 目的:探讨胃贲门下区癌肿X线特征。材料与方法:本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9~59岁。全部病例均经钡气双对比造影及胃镜确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肿块型12例;平坦型6例中云雾样染钡区2例,树根样染钡区4例,溃疡型42例中不规则钡斑36例,圆形钡斑6例,龛影周围粘膜变形、中断,均显示不同程度“环堤征”。结论:半立左前斜位是显示胃贲门下区癌最佳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下区癌 X线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小儿胸部DR低辐射剂量对影像质量及诊断价值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欣 秦好朴 +3 位作者 张孟增 鲁北 穆立国 高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790-179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胸部DR使用低辐射剂量对影像质量及诊断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胸部DR摄影的0~3岁儿童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低剂量组,对照组为常规剂量组,每组40例患儿,对两组曝光参数进行收集和对比... 目的探讨小儿胸部DR使用低辐射剂量对影像质量及诊断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胸部DR摄影的0~3岁儿童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低剂量组,对照组为常规剂量组,每组40例患儿,对两组曝光参数进行收集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影像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胸部DR适合选用90kv摄影千伏,可以降低被检测患儿的m As和辐射剂量,两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胸部DR 低辐射剂量 影响质量
下载PDF
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的曝光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好朴 孙吉林 +1 位作者 张明 徐晓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822-824,共3页
目的对比手动曝光控制与自动曝光控制在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并行胸部X线摄影患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手控组与自控组,每组68例,手控组采取手动曝... 目的对比手动曝光控制与自动曝光控制在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并行胸部X线摄影患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手控组与自控组,每组68例,手控组采取手动曝光控制,自控组采取自动曝光控制,比较两组患儿胸部DR的影像质量,并统计两种曝光控制方法的辐射剂量及摄影成功率。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手控组患儿胸部影像甲级片65例,乙级片3例,甲级片率95.59%,废片率0;自控组甲级片54例,乙级片9例,甲级片率79.41%,废片率7.35%。手控组甲级片率明显高于自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控组患儿辐射剂量(6.0±0.7)Gy,平均曝光时间(2.57±0.41)ms,手控组平均曝光时间及辐射剂量明显小于自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婴幼儿胸部DR摄影采取手动曝光控制模式能够显著提高DR图像甲级片率,并且患儿整体辐射剂量降低,摄影成功率较高,废片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 曝光控制
下载PDF
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手动与自动曝光控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玉娟 鲁北 +1 位作者 秦好朴 路延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795-1797,共3页
目的探讨手动与自动曝光控制对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4例接受DR胸片摄影的婴幼儿按照曝光控制分为手动曝光组和自动曝光组,比较两种曝光控制模式对图片质量的影响。结果数字化X线摄影手动曝光的DR图像废片为0... 目的探讨手动与自动曝光控制对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4例接受DR胸片摄影的婴幼儿按照曝光控制分为手动曝光组和自动曝光组,比较两种曝光控制模式对图片质量的影响。结果数字化X线摄影手动曝光的DR图像废片为0例,与自动曝光相比较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4,P<0.05)。这表明与自动曝光相比,婴幼儿DR胸片手动曝光可以明显减少废片率,图像质量更佳。结论手动曝光控制可以获得更佳的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更适用于婴幼儿胸部DR摄影,重照率,这样从而可以降低婴幼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数字化X线摄影 手动曝光 自动曝光
下载PDF
降低小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DR)辐射剂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秦好朴 孙吉林 +1 位作者 周建峰 孙玉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研究降低小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DR)辐射剂量方法。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行胸部DR的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2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曝光方法,研究组患儿实行质量控制,曝... 目的研究降低小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DR)辐射剂量方法。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行胸部DR的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2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曝光方法,研究组患儿实行质量控制,曝光条件设定为次高千伏(90 k V),AEC自动曝光控制,根据患儿年龄选择曝光体位,比较两组DR胸片质量以及患儿所受辐射剂量。结果采用甲级片评价标准判断两组DR胸片的一级、二级、三级以及废片,其中研究组一级片39例,二级片3例,无三级片及废片,一级片率92.86%;对照组一级片30例,二级片11例,三级片1例,无废片,一级片率71.43%;研究组DR胸片一级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辐射剂量采集结果显示为(0.301±0.085)m Gy,研究组患儿辐射剂量为(0.103±0.019)m 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胸部DR进行有效的影像质量控制可显著提高DR胸片一级片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所受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胸部数字X线摄影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好朴 何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1668-1669,共2页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胆道系统或邻近器官恶性肿瘤侵犯压迫所致,若继发肝肾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常加速患者死亡。经皮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能使狭窄闭塞的胆道得以复通,恢复正常肝肠循环,缓解梗阻性黄疸,是目前姑息治疗高位梗阻...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胆道系统或邻近器官恶性肿瘤侵犯压迫所致,若继发肝肾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常加速患者死亡。经皮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能使狭窄闭塞的胆道得以复通,恢复正常肝肠循环,缓解梗阻性黄疸,是目前姑息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采用此方法,对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胆道内置入支架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姑息治疗 临床观察 金属支架置入术 肝肾功能损害 肿瘤侵犯 邻近器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