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
1
作者 秦崇 潘磊 +2 位作者 李佳 邓会 张婧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580-1588,共9页
目的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循环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明显改变,探索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tion,PH)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通过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大鼠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分别于入... 目的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循环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明显改变,探索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tion,PH)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通过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大鼠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分别于入舱后的3、7、14、21、28d各个节点,利用右心导管测量血流动力学、病理染色观察肺血管组织形态学、以及RT-qPCR技术检测肺组织和外周循环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的改变。结果与常压常氧对照组相比,外周循环中Th1、Th2、Th17水平基本与低压低氧持续的时间成正比,而Treg在0~7d呈上升趋势,14d时较前下降,但表达仍高于常压常氧对照组,21、28d持续下降且均少于对照组;而在肺组织中,各节点Th1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2在0~14d持续升高、随后下降,Th17于0~21d持续升高、随后下降,Treg在0~7d持续下降,14d时升高至对照组水平,21、28d均较前进一步升高。这与观察到的肺小血管壁增厚在0~21d内进行性加重,而21d后无明显差异性改变的趋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还在肺组织中观察到了具有代表长期免疫炎症刺激的三级淋巴结构(TLOs)也在0~21d时逐步形成、加重、维持,而28d较前趋于稳定。结论免疫炎症机制,特别是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可能参与了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血管重塑的启动和进展,在初次进入高原环境后,积极予以抑制炎症治疗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新的预防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血管重塑 免疫炎症 T淋巴细胞亚群 三级淋巴结构
下载PDF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红 敖国昆 +2 位作者 全昌斌 袁小东 秦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548-551,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特点,探讨CT对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1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2岁。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30例多形性腺瘤患者...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特点,探讨CT对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1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2岁。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30例多形性腺瘤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5岁。回顾性分析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CT表现。结果 15例腮腺腺淋巴瘤中多发9(60%)例,双侧同时发现病灶12例,共发现42个病灶,39(92.9%)个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双期增强动脉期CT值平均上升(38.5±12.8)Hu。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多发1/30(3.3%)例,仅1/30(3.3%)个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双期增强动脉期CT值平均上升(15.5±9.2)Hu。结论对于中老年男性,发生于腮腺后下象限,病灶多发,内密度不均,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应首先考虑为腮腺腺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多形性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320层CTA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田媛 敖国昆 +3 位作者 全昌斌 袁小东 田梅 秦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分析CTA与DSA结果。将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及单侧下肢动脉分为15个节段,本组病例共900节段,进行盲法评估。结果在全部900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诊断Ⅲ及Ⅳ级病变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9%、98%。在评估主动脉、髂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股动脉、腘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腘动脉以下水平的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7%、99%。另有1个节段在320CTA显示不清,49个节段在DSA显示不清,无法评估。结论 320层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较DSA能显示更多节段,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及临床治疗计划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层CT DSA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双入口灌注技术在肺结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利佳 敖国昆 +5 位作者 袁小东 李明星 许国宇 乔远罡 秦崇 韩东梅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双入口灌注技术在定量评估活动性肺结核血流灌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不同类型肺结核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方法:23例肺结核病例按形态学分3组:结核球8例,空洞型病灶4例,浸润型病灶11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肺CT动态容...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双入口灌注技术在定量评估活动性肺结核血流灌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不同类型肺结核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方法:23例肺结核病例按形态学分3组:结核球8例,空洞型病灶4例,浸润型病灶11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肺CT动态容积扫描,利用灌注软件获取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及灌注指数(PI),并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病灶的血流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球病灶PF(41.51±10.32)ml/(min·100ml)、BF(11.87±5.76)ml/(min·100ml)、PI(0.72±0.09);浸润型病灶PF(82.53±51.57)ml/(min·100ml)、BF(40.20±19.06)ml/(min·100ml)、PI 0.66±0.07;空洞型病灶PF(36.15±12.88)ml/(min·100ml)、BF(23.69±4.51)ml/(min·100ml)、PI 0.51±0.14。3组病灶的PF值均大于BF值(P<0.05)。浸润病灶与结核球、浸润病灶与空洞型病灶的BF和P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核球与空洞型病灶的BF、P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灶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结核的血供灌注研究表明,结核性病变同时接受肺循环和体循环供血,其中肺循环占优势。3组病灶中浸润型病灶的灌注值(PF和BF)最高,空洞型病灶的PF值最低,结核球病灶的BF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结核 肺循环
下载PDF
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气管软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媛 黄沁 +4 位作者 敖国昆 刘杰爱 谈志远 秦崇 戴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RP)气管软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RP累及气管、支气管致重度气管软化的患者行倒Y形气道内支架置入术,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左主支气管,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右主支气管,... 目的探讨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RP)气管软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RP累及气管、支气管致重度气管软化的患者行倒Y形气道内支架置入术,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左主支气管,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右主支气管,3例支架置于气管下段及左主支气管。结果对5例患者均顺利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患者缺氧症状得到缓解,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是治疗RP气管软化的有效方法,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软骨炎 复发性 支架 气管软化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痰涂片结果与薄层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董莘 洪剑 +1 位作者 秦崇 敖国昆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薄层CT表现与痰涂片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薄层CT表现,根据痰涂片结果,将其分成涂阳(n=145)、涂阴(n=202)两组。分别评价其薄层CT表现,包括微结节、结节、肿块、实变、空洞、磨玻璃样...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薄层CT表现与痰涂片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薄层CT表现,根据痰涂片结果,将其分成涂阳(n=145)、涂阴(n=202)两组。分别评价其薄层CT表现,包括微结节、结节、肿块、实变、空洞、磨玻璃样影、支气管异常以及病变数量和空洞腔的最大直径。结果:结节、肿块、微结节呈随机分布、小叶中心分布和反晕征、磨玻璃样影、薄壁空洞、均匀的支气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不规则线状影、肺实质束带影、瘢痕周围肺气肿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发病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微结节呈结节病星系征和结节病丛征,实变、厚壁和虫蚀样空洞以及不均匀的支气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的发病率在涂阳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2,x2=3.228,x2=6.041,x2=1.687;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薄层CT表现与涂阳性和涂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活动性 涂阳 涂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薄层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的MRI特点 被引量:4
7
作者 董莘 李海斌 +1 位作者 敖国昆 秦崇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11期45-48,共4页
目的:评价结核性脑膜炎和缺血性卒中腔隙性脑梗死在基底节区的MRI影像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缺血性卒中导致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根据梗死位置,将基底节区梗死MRI表... 目的:评价结核性脑膜炎和缺血性卒中腔隙性脑梗死在基底节区的MRI影像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缺血性卒中导致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根据梗死位置,将基底节区梗死MRI表现分为前部和后部。评价累及基底节区前部和后部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缺血性卒中腔隙性脑梗死的MRI影像分布特点。结果:将78例结核性脑膜炎和20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44例仅累及基底节区的前部;在缺血性卒中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48例仅累及后部。结核性脑膜炎腔隙性脑梗死累及豆状核和内囊膝部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在结核性脑膜炎腔隙性脑梗死累及基底节区后部的34例患者中,有26例有卒中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分布取决于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基底节区前部的受累,尤其是尾状核和内囊膝部以及病变的多发性常提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能性;而后部受累,多提示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结核 卒中 缺血性 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对左心室静脉系统的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闯 秦崇 +5 位作者 袁小东 全昌斌 乔远罡 敖国昆 唐发宽 单兆亮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左心室静脉系统进行评价,以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左心室电极的植入。方法对110例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系统重建,重建时相在体表心电图RR间期的30%-80%。其中男性40例,女性70例,年龄(57.9...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左心室静脉系统进行评价,以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左心室电极的植入。方法对110例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系统重建,重建时相在体表心电图RR间期的30%-80%。其中男性40例,女性70例,年龄(57.9±10.8)岁。结果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心脏静脉系统,91.2%的患者在30%-50%的RR间期得到最佳成像效果;在CRT最常用的靶静脉(心后侧静脉和心侧静脉),单支靶静脉缺如合并另一支细小的占23.6%-26.4%,双支均缺如占5.5%。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可以提供清晰的心脏静脉系统影像,特别是可以对CRT最常用的靶静脉进行系统评价,帮助指导CRT左室电极的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静脉 心脏再同步治疗
下载PDF
肝结核的CT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董莘 秦崇 +1 位作者 敖国昆 全昌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10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及经皮肝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肝结核的CT表现分为3种类型:①肝浆膜型31例,平扫肝包膜及包膜下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边缘轻度至中度强化;②...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及经皮肝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肝结核的CT表现分为3种类型:①肝浆膜型31例,平扫肝包膜及包膜下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边缘轻度至中度强化;②肝实质型21例,分为粟粒型12例和结节型9例。前者CT平扫显示,肝内散在多发粟粒小结节状低密度灶,直径<2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周边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后者CT平扫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直径>2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周边环形强化或成簇样强化;③结核性胆管炎2例,CT表现胆管狭窄及远端胆管扩张。结论:CT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结核的感染途径。而病灶的增强方式又反映了肝结核的不同病理改变。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对肝结核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320排CT在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莘 秦崇 +1 位作者 时文伟 敖国昆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3期62-66,共5页
目的:评估糖尿病(DM)和无DM患者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的不同。方法:比较由于胸痛和冠心病的筛查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232例DM患者和487例无DM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 目的:评估糖尿病(DM)和无DM患者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的不同。方法:比较由于胸痛和冠心病的筛查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232例DM患者和487例无DM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结果:DM患者与无DM患者相比较,DM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低(x^2=5.434,P<0.05);2支血管病变发病率相似(x^2=0.912,P>0.05);而3、4支血管病变发病率高(x^2=4.88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DM组混合性斑块、梗阻性斑块以及阳性重构(PR)发病率高(x^2=4.214,x^2=4.415,x^2=6.215;P<0.05),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仅PR与DM呈正相关(危害比5.61(2.11-14.71,95%CI),P<0.001)。结论:与无DM患者比较,DM患者有较高的多支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的MP负荷以及PR,预示有更高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斑块 阳性重构
下载PDF
心包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董莘 时文伟 +1 位作者 秦崇 敖国昆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10期79-82,共4页
目的:评估心包脂肪组织(PAT)体积与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1597例,其中发现存在动脉斑块的患者382例,分别比较1支、2支、3支以及4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无狭窄或... 目的:评估心包脂肪组织(PAT)体积与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1597例,其中发现存在动脉斑块的患者382例,分别比较1支、2支、3支以及4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无狭窄或管腔不规则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者的PAT体积。同时比较了存在斑块、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和混合斑块(MP)与无冠心病者的PAT体积。结果: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CP、NCP、MP及多支病变者的PAT体积大于无斑块者分别为(211.4±93.6)cm3、(233.2±95)cm3、(257.3±82.1)cm3及(261.5±101.7)cm3,与无斑块者(173.7±98.1)c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t=7.11,t=9.66,t=11.65;P<0.05)。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危害比=4.79(2.03-13.16)(95%CI),P<0.001)。结论:PAT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AT体积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斑块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军团菌肺炎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莉 张杜超 +2 位作者 秦崇 刘佳 潘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748-752,共5页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军团菌肺炎(L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收集确诊社区获得性LP的住院患者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比较单纯军团菌感染组及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及治疗预后等方面...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军团菌肺炎(L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收集确诊社区获得性LP的住院患者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比较单纯军团菌感染组及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及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9例患者,共有34例(87.2%)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38.5%)、冠心病(33.3%)、2型糖尿病(25.6%)、恶性肿瘤(23.1%)、肾功能不全(35.9%)、脑血管病(20.5%)等。单纯军团菌感染18例(46.2%),合并其他细菌或真菌感染21例(53.8%)。合并感染组的年龄及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情况显著高于单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4.9%)、咳嗽(92.3%)、呼吸困难(20.5%)、肌肉酸痛(2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占30.8%、低蛋白血症占76.9%、白细胞升高占43.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79.5%、CRP升高占92.3%、PCT升高占71.8%。合并感染组中,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及PCT升高所占比例显著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例患者均表现为斑片影,其中多发斑片影33例(84.6%),单发斑片影6例(15.4%),合并胸腔积液10例(2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例单纯军团菌肺炎患者均给予喹诺酮类抗菌素治疗2周并痊愈。21例合并感染组患者,给予喹诺酮类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有4例(19.0%)死亡,17例(81.0%)痊愈。结论社区获得性军团菌肺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对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警惕军团菌肺炎合并其他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可能,早期诊断并尽早应用喹诺酮类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肺炎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19例肺炎型黏液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会 薛新颖 +2 位作者 秦崇 王勇 潘磊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分析肺炎型黏液腺癌的影像表现及对应病理基础,探讨其形成及播散的机制。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影像初筛表现为磨玻璃渗出、片状不规则实变等影像学符合肺炎,通过病理最终... 目的分析肺炎型黏液腺癌的影像表现及对应病理基础,探讨其形成及播散的机制。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影像初筛表现为磨玻璃渗出、片状不规则实变等影像学符合肺炎,通过病理最终确诊为肺黏液腺癌的19例患者,并整理出对应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17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症状,1例无明显症状,1例表现为咳嗽。影像学表现为片状分布实变(100%)、磨玻璃渗出(78.9%)、空洞(15.8%)、支气管充气征(26.3%),52.6%双侧肺部受累,15.8%左肺下叶受累,15.8%右肺下叶受累。73.7%的患者经过评估后给予药物化疗,3例行肺叶切除,1例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肺炎型黏液腺癌可累及多叶多段肺叶,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磨玻璃渗出、实变从病理上判断为肺泡腔内黏液填充及部分肿瘤细胞的播散。同时对患者排出的黏液痰涂片行迪夫染色,可见肿瘤细胞。结论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影、实变,同时有结节、空洞、枯树枝征等表现,需要考虑肺炎型黏液癌的可能。影像上磨玻璃改变警惕肺黏液腺癌通过黏液中腺癌细胞播散进而导致的支气管-肺内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黏液腺癌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
下载PDF
不同时间低压低氧刺激对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组织的影响
14
作者 邓会 王勇 +2 位作者 陈小兰 秦崇 潘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60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低压低氧刺激时间对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肺组织及酪氨酸激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 目的观察不同低压低氧刺激时间对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肺组织及酪氨酸激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海拔环境下饲养21 d;B组持续低压低氧环境(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高度)21 d,C组每天6 h低压低氧环境持续21 d,D组间断24 h(隔天)低压低氧环境21 d,光照、饮食、饮水等因素相同。利用BL-420S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通过右心导管法测量每组大鼠肺动脉压力;HE染色观察每组大鼠肺组织;ELISA方法测定每组大鼠血清中VEGF、PDGF、FGF表达量。结果(1)B、C、D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较A组升高(P<0.05),其中B组升高最明显,平均肺动脉压力为(27.4±1.2)mmHg(1 mmHg=0.133 kPa),其次为D组,平均肺动脉压力为(22.1±1.1)mmHg。(2)B、C、D组大鼠肺血管周围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B、D组大鼠肺组织可见炎症细胞及纤维组织引起的局部实变,亦可见局部肺泡过度充气,呈肺气肿表现。(3)B、C、D组VEGF、PDGF、FGF表达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间断低压低氧刺激可以诱发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但是间断低压低氧6 h、间断低压低氧24 h持续21 d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未达到25 mmHg;间断低压低氧导致肺内炎症细胞浸润增多、肺泡壁结构破坏,进而造成肺实变、肺气肿病变;VEGF、PDGF、FGF等酪氨酸激酶表达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肺动脉压力 肺组织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Moyamoya病合并脑动静脉畸形一例
15
作者 秦崇 全昌斌 敖国昆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1期I0023-I0024,共2页
患者女,56岁,突发意识障碍3h入院。入院3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休息后无缓解,随后出现言语不清、昏迷。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9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80/115mmHg。意识呈浅昏迷状态,不言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 患者女,56岁,突发意识障碍3h入院。入院3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休息后无缓解,随后出现言语不清、昏迷。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9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80/115mmHg。意识呈浅昏迷状态,不言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无抵抗。双侧膝腱反射减弱,双侧巴氏征弱阳性。急诊CT平扫显示:左侧丘脑及脑室系统可见斑片状及铸型高密度影(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YAMOYA病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诊断 螺旋CT 容积 突发意识障碍 入院查体 膝腱反射减弱
原文传递
肾盂旁囊肿的CT诊断及分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全昌斌 张娅丽 +4 位作者 敖国昆 袁小东 骆吉鸿 李利佳 秦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分析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增强多期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1例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31~86岁,平均63岁。71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肾盂旁囊肿单、双侧肾盂分布以及并发积... 目的分析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增强多期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1例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31~86岁,平均63岁。71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肾盂旁囊肿单、双侧肾盂分布以及并发积水、结石情况在两种分型间的差异行χ2检验,统计学软件为SPSS 13.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将其CT表现分为Ⅰ、Ⅱ两型:Ⅰ型(单发类圆形)囊肿41例,多呈位于单侧肾窦内或由肾窦外侵入肾窦、膨胀性生长的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囊样低密度影;Ⅱ型(多发"蔓藤"状)囊肿30例,多为位于双侧肾窦内、围绕肾盂"匍匐"状延伸的多发"蔓藤"状或不规则形囊样低密度影。Ⅱ型双侧发病率明显高于Ⅰ型(χ2=46.49,P<0.001);Ⅰ型较Ⅱ型更易伴发肾盂积水(χ2=8.52,P<0.001);两者伴肾结石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χ2=0.02,P=0.901)。在CT平扫时,肾盂旁囊肿常因紧邻肾盂,缺乏密度对比以及无明显肾窦脂肪衬托或分隔,易误诊为肾盂积水,故CT增强多期扫描尤其是延迟期必不可少。结论 CT分型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CT增强多期扫描对确诊及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旁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分型
原文传递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梗死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海斌 董莘 +2 位作者 陈红兵 敖国昆 秦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0期89-92,共4页
目的评价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梗死的发病率和预后因素。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根据MRI表现分为梗死组和无梗死组,评价其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 201例结核性脑膜炎纳入本研究... 目的评价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梗死的发病率和预后因素。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根据MRI表现分为梗死组和无梗死组,评价其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 201例结核性脑膜炎纳入本研究。75例合并脑梗死,梗死组有28例(37.3%)死亡,33例(44.0%)严重残疾;无梗死组有2例(1.6%)死亡,12例(9.5%)严重残疾。梗死组的不良预后者明显高于无梗死组(P<0.05);而无梗死组的预后良好者明显高于梗死组(P<0.05)。单因素分析,与死亡和严重残疾相关的重要预测因素是偏瘫、视觉受损、新发梗死、多发性梗死、Ⅲ期结核性脑膜炎以及脑积水(P<0.05)。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与预后差相关(P<0.05)。结论合并脑梗死预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结核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原文传递
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的320排CT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莘 秦崇 +1 位作者 敖国昆 全昌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3期93-96,共4页
目的应用320排CT探讨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67例患者的320排CTA。记录两侧椎动脉的直径和基底动脉的直径和长度,在MPR图像上测量基底动脉偏离程度。结果左侧椎动脉直径(2.53±0.49)mm,右侧椎... 目的应用320排CT探讨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67例患者的320排CTA。记录两侧椎动脉的直径和基底动脉的直径和长度,在MPR图像上测量基底动脉偏离程度。结果左侧椎动脉直径(2.53±0.49)mm,右侧椎动脉直径(1.92±0.41)mm,二者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5<0.05)。基底动脉直径(3.21±0.58)mm,基底动脉长度(24.7±3.8)mm。不同年龄组之间基底动脉有无偏离无统计学差异。性别、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以及酗酒与基底动脉偏离以及基底动脉分叉升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高血压、吸烟及以前曾经吸烟与基底动脉偏离程度以及基底动脉分叉升高之间显著相关(P<0.05)。左椎动脉优势和右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73<0.05),左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通常向右侧弯曲;右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通常向左侧弯曲。结论椎动脉优势造成了基底动脉向非优势方向弯曲以及分叉升高。高血压、吸烟和曾经吸烟等是发生这种弯曲以及分叉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基底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和组成的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董莘 秦崇 +1 位作者 时文伟 敖国昆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4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估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和组成的区别。方法比较由于胸痛和冠心病的筛查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108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7.0±9.9)岁,64.8%为男性]和246例无糖尿病患者[... 目的评估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和组成的区别。方法比较由于胸痛和冠心病的筛查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108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7.0±9.9)岁,64.8%为男性]和246例无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5.0±12.3)岁,62.2%为男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斑块,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和混合斑块(MP)]。斑块的范围是指存在斑块节段数的连续变量。结果与无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低(41.7%vs.72.0%,P=0.012),而2、3、4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31.5%vs.19.1%,P=0.043;22.2%vs.8.9%,P=0.031;4.6%vs.0);糖尿病患者的CP、NCP和MP发生率高(36.1%vs.32.9%,P=0.721;80.9%vs.39.0%,P<0.001;74.1%vs.35.4%,P=0.009)和总斑块、CP、NCP和MP范围发生率亦高[(4.88±3.91)个节段vs.(1.76±2.87)个节段,P<0.001;(1.62±1.71)个节段vs.(0.55±1.83)个节段,P=0.039;(2.34±2.25)个节段vs.(0.78±1.65)个节段,P=0.019;(2.51±2.33)个节段vs.(0.97±1.54)个节段,P=0.026]。另外,糖尿病患者有着高的冠状动脉单发狭窄(34.3%vs.9.8%,P=0.047)和显著高的多发狭窄(21.3%vs.8.5%,P<0.001)。结论与无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多支血管病变、单发和多发狭窄发生率以及高的总斑块、CP、NCP和MP负荷。预示有更高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原文传递
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结核的薄层CT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董莘 秦崇 敖国昆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0期5919-5924,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薄层CT探讨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的薄层CT。12例患者由于痰涂片/培养阴性或无随访结果或最后诊断为非结核性疾病被排除在本研究外,12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病变的活动性和... 目的本研究利用薄层CT探讨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的薄层CT。12例患者由于痰涂片/培养阴性或无随访结果或最后诊断为非结核性疾病被排除在本研究外,12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病变的活动性和非活动性,分别评价其薄层CT模式,包括微结节、结节、肿块、实变、空洞、磨玻璃影以及支气管异常。结果 116例肺结核中,活动性91例;非活动性35例。活动性结核最常见的薄层CT表现是小叶中央性微结节模式、支气管扩张、实变、腺泡样微结节、磨玻璃密度影、结节、厚壁空洞、不均匀的支气管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或闭塞、肿块和粟粒性微结节。其中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厚壁空洞、不均匀的支气管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或闭塞和粟粒性微结节为其特异性表现。非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的薄层CT表现是钙化性结节、不规则线状影、境界清楚的小叶中央性微结节、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境界清楚的腺泡样微结节、瘢痕周围肺气肿、肺实质束带影、部分钙化性结节以及均匀的支气管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其中不规则线状影、瘢痕周围肺气肿、肺实质束带影以及均匀的支气管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为其特异性表现。结论这些交互影响的薄层CT征象有助于区别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肺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