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作文与多元思辨何以成为高考作文命题主流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振良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11Z期37-37,62,共2页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在2008年之后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形式上,话题作文淡出,2009至2011年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几乎平分秋色,去年和今年除了江苏卷为给材料加标题、天津卷为给材料加半标题,其余均为让考生根据材料自主拟题。二、注...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在2008年之后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形式上,话题作文淡出,2009至2011年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几乎平分秋色,去年和今年除了江苏卷为给材料加标题、天津卷为给材料加半标题,其余均为让考生根据材料自主拟题。二、注重多元思辨,大多不设定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 作文命题 话题作文 思维水平 思维空间 自拟题目 大学门 桥体 中说 幽默风趣
下载PDF
高考对联题应对方略
2
作者 秦振良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对联题 应对方略 高考 对偶句 特点 对称 上下 句组
下载PDF
一次作文阅卷引发的思考
3
作者 秦振良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6-68,共3页
作文评分是否客观,大多取决于命题和阅卷。通过高三期末考试的一次作文阅卷,笔者对此有了进一步思考。此次的作文题是:
关键词 作文阅卷 作文评分 期末考试 作文题
下载PDF
由“积叶成书”想到的——谈教师如何积累资料
4
作者 秦振良 《辽宁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Z1期30-30,共1页
元末明初有一位乡村教师叫陶宗仪,他家境贫寒,常趁教学之余,下田耕耘,休息的时侯,便把治学心得和诗作、见闻写到伸手捡到的几片树叶上,然后把它们放进一口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十年过去了,装满树叶的瓷有了十个。一天,他让学生把这些... 元末明初有一位乡村教师叫陶宗仪,他家境贫寒,常趁教学之余,下田耕耘,休息的时侯,便把治学心得和诗作、见闻写到伸手捡到的几片树叶上,然后把它们放进一口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十年过去了,装满树叶的瓷有了十个。一天,他让学生把这些瓮都挖出来,将叶子上的文字加以抄录整理,便写成一部书,书名叫《南村辍耕录》,共三十卷,这部书现在还能在某些图书馆里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资料 教学实践 《南村辍耕录》 乡村教师 元末明初 图书馆 陶宗仪 语文教学 家境贫寒 创造能力
下载PDF
由积叶成书想到的
5
作者 秦振良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1995年第2期59-59,共1页
元未明初有一位乡村教师叫陶宗仪,他家境贫寒,常趁教学之余,下田耕耘,休息的时候,便把治学心得和诗作、见闻写到伸手捡到的几片树叶上,然后把它们放进一口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十年过去了,装满树叶的瓮有了十个。一天,他让学生把这些... 元未明初有一位乡村教师叫陶宗仪,他家境贫寒,常趁教学之余,下田耕耘,休息的时候,便把治学心得和诗作、见闻写到伸手捡到的几片树叶上,然后把它们放进一口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十年过去了,装满树叶的瓮有了十个。一天,他让学生把这些瓮都挖出来,将叶子上的文字加抄录整理,便写成一部书,书名叫《南村辍耕录》,共三十卷,这部书现在还能在某些图书馆里看到。 由陶宗仪积叶成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村辍耕录》 陶宗仪 元未明初 图书馆 乡村教师 家境贫寒 创造能力 治学方法 教学实践 教学研究
下载PDF
由积叶成书想到的
6
作者 秦振良 《陕西教育(教学)》 1995年第4期26-27,共2页
元末明初有一位乡村教师叫陶宗仪。他家境贫寒,常趁教学之余,下田耕耘,休息的时候,便把治学心得和诗作、见闻写到伸手捡到的几片树叶上,然后把它们放进一口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10年过去了,装满树叶的瓮有了10个。一天。
关键词 修辞效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实践 积累资料 词类活用 元末明初 陶宗仪 教科书 思想政治工作 文言文教学
下载PDF
对联:高考试卷中的“保留节目”
7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05年第1期58-59,共2页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既与词赋相通,又与律诗相连。还与炼字炼句相关,熔语言、思维、章法、审美于一炉,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表现力。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全国卷、广东卷、福建卷、浙江卷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对联...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既与词赋相通,又与律诗相连。还与炼字炼句相关,熔语言、思维、章法、审美于一炉,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表现力。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全国卷、广东卷、福建卷、浙江卷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对联题,形式均为给出上联,对出下联。作为一个考点,对联很能检测考生遣词造句的水平、想象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这种形式将会像以往的仿写题一样成为高考试卷中的“保留节目”,因此学会写对联是很有必要的。同学们可以多留意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楹联,不妨也学着撰上一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试卷 对联题 福建卷 高考语文试题 节目 仿写题 全国卷 考生 思维 考点
原文传递
主观题解题四步骤——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分类解析(一)
8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07年第11期44-46,共3页
现代文阅读题,在语文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历年来考生得分差异比较大的一部分。因此,2007年中、高考结束后,大家都在分析试题,寻找正确有效的答题。方法。下文以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为蓝本,解析了主观题和客观题命题方式... 现代文阅读题,在语文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历年来考生得分差异比较大的一部分。因此,2007年中、高考结束后,大家都在分析试题,寻找正确有效的答题。方法。下文以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为蓝本,解析了主观题和客观题命题方式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总结了解题的基本技巧。题目会千变万化,但基本要求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所以专家的文章值得各个年级的同学认真阅读,仔细体会,以帮助你理清思路。学习方法。掌握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现代文阅读题 高考试 分类解析 主观题 解题 语文试卷 命题方式 学习方法
原文传递
谁在泯灭我们心灵的微光
9
作者 秦振良 《语文学习》 2012年第12期6-8,共3页
回首自己三十年的教学人生.最快乐的还是第一个十年,尤其是最初的几年。当时热情满怀,但不谙世事,很少去想高考的事,认为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和自己一样喜欢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品味出语文的醇美。
关键词 心灵 第一要务 三十年 语文 教学 高考 学生
原文传递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
10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07年第4期56-59,共4页
答题就是和命题人对话.认清、看准题目要求.答题时才能与命题人心心相印.成为命题人的知音。这样.做选择题。在理解文意后逐项排查时便心有灵犀.很快知道陷阱在哪里.干扰在何处;做简答题.下笔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非所问;做开... 答题就是和命题人对话.认清、看准题目要求.答题时才能与命题人心心相印.成为命题人的知音。这样.做选择题。在理解文意后逐项排查时便心有灵犀.很快知道陷阱在哪里.干扰在何处;做简答题.下笔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非所问;做开放题.才能紧扣题干指向.确切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 阅读 审题 命题 选择题 简答题 开放题
原文传递
高分作文“十二法”——紧扣“四个”得分点
11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10年第4期42-44,共3页
切合题意既是作文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为此,下笔前必须全面理解题意,以保证作文在立意、选材、行文方面均与题意切合,这是一篇作文得高分的前提。
关键词 高分作文 得分 题意
原文传递
教师应具有治学能力
12
作者 秦振良 《普教研究》 1994年第6期59-60,共2页
教学应当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就是看教师是否具有治学能力,是否能时时以治学的眼光来从事自己的工作。不治学,只是以例行公事的态度去教学,很可能要出现从教参到教案再到黑板这种重复地照搬现象,很难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关键词 治学能力 农村小学教师 语文教学论 课堂笔记 创造性 教参 卡片内容 叶圣陶 教案 勤治
原文传递
文言虚词的用法与辨析(四)
13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12年第6期46-49,共4页
“焉”常用作兼词、代词和语气助词,其位置有的在句末,有的在句首和旬中。 1.“焉”处在句末的辨析 (1)兼词和代词。 “焉”处在句末,如果“焉”的前面是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的动词),“焉”是代词;如果前面是不及物动词或形... “焉”常用作兼词、代词和语气助词,其位置有的在句末,有的在句首和旬中。 1.“焉”处在句末的辨析 (1)兼词和代词。 “焉”处在句末,如果“焉”的前面是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的动词),“焉”是代词;如果前面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焉”作补语,相当“于之”、“于此”等,“焉”是兼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的用法 不及物动词 文言 “焉” 语气助词 兼词 代词 句末
原文传递
文言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三)
14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1.介词“于”的辨析 在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于”,用法只限于介词,“于”和它后面的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因此,对中学生来说,“于”的辨析不在用法,而在作用和意义。确认方法如下... 1.介词“于”的辨析 在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于”,用法只限于介词,“于”和它后面的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因此,对中学生来说,“于”的辨析不在用法,而在作用和意义。确认方法如下: (1)“于”在动词后,介绍的是动作发生的地点、时间,或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在”、“到”、“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的用法 文言文 名词性短语 “于” 语文课本 介宾短语 中学生 “在”
原文传递
让刘翔们休息一下吧——高考作文选材技巧
15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12年第5期4-5,共2页
人们论作文之道时常用这样的比喻:文章的中心是灵魂。文章的结构是骨架,而文章的材料是血肉。的确。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如果缺少鲜活的材料,跟风炒冷饭,凭空编故事。轻者瘦骨嶙岣,形如瘪三;重者灵魂出窍,魂不附体。
关键词 作文选材 技巧 高考 休息 刘翔 文章 议论文 记叙文
原文传递
文言虚词的用法与辨析
16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11年第11期40-43,共4页
“之”常用作代词、助词,也用作动词。 1.代词的辨析 “之”在动词和介词的后面,用作代词。 (1)可代人,也可代物、代事;可代单数,也可代复数。译为“他(她、它)们”,或“这件事、”“这些事”等。
关键词 词的用法 文言 “之” 代词 动词 介词 单数 复数
原文传递
文言虚词的用法与辨析
17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11年第10期40-43,共4页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掌握一个虚词,必须能对这个虚词几种不同的用法准确辨析。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初、高中课本中使用频率高和用法复杂的文言虚词的用法逐一辨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内容较...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掌握一个虚词,必须能对这个虚词几种不同的用法准确辨析。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初、高中课本中使用频率高和用法复杂的文言虚词的用法逐一辨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内容较多,本栏将分期发表,敬请读者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学习 词的用法 文言虚词 使用频率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内容 读者
原文传递
一树梅花百首诗——作文巧立意
18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09年第1期36-37,共2页
作文命题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奥运会刚过,许多激动人心的场景还都历历在目,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我便拟了下面这道作文题:
关键词 作文命题 立意 梅花 奥运会 作文题 学生 考试
原文传递
客观题怎样准确选择——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分类解析(二)
19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07年第12期44-45,共2页
与主观题相比,同一内容用客观题,即选择题的形式测试,会降低试题的难度,因为主观题要白手起家,而选择题已将正误答案列出,只是选一下,因此,命题者为了达到测试的目的,就要设法增加各选项的干扰因素。这是检测考生对阅读内容是... 与主观题相比,同一内容用客观题,即选择题的形式测试,会降低试题的难度,因为主观题要白手起家,而选择题已将正误答案列出,只是选一下,因此,命题者为了达到测试的目的,就要设法增加各选项的干扰因素。这是检测考生对阅读内容是否准确理解的一种手段,它常常使粗心大意的考生陷入误区。总结一下命题者设计干扰项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在通读全文、整体理解了文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题 客观题 分类解析 高考 阅读内容 整体理解 主观题 选择题
原文传递
现代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20
作者 秦振良 《新读写》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试卷中这是必出的考点。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从近几年的试题看,这类词语包括:①多义词在语境...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试卷中这是必出的考点。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从近几年的试题看,这类词语包括:①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②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③词语的修辞义、引申义;④隐含信息丰富的词语;⑤与段落乃至全文中心直接相关的词语;⑥代词及某个词语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解题技巧 考点 语文 多义词 高考 2006年 专题复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