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文卿简介
1
作者 秦文卿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秦文卿,一九七四年出生。师从我国著名画家王梦湖先生,主攻山水兼善花鸟,现为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人文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山东人文画院高级画师、山东酒器文化研究会艺术总监、天桥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关键词 中国致公党 简介 美术家协会 山东省 著名画家 协会会员 艺术交流
下载PDF
秦文卿作品欣赏
2
作者 秦文卿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黄芩苷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活性及其对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杨 黄媛 +5 位作者 廖毅 秦文卿 刘玲玲 李革 舒赛男 方峰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0期1124-1129,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芩苷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活性;探讨黄芩苷对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HEL细胞对黄芩苷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MTC);标准空斑抑制法测定黄芩苷抗HCM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用流... 目的观察黄芩苷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活性;探讨黄芩苷对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HEL细胞对黄芩苷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MTC);标准空斑抑制法测定黄芩苷抗HCM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对高、低感染复数组不同时间点(感染后24,48,72,96 h)凋亡率及凋亡关键蛋白pro-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HEL细胞对黄芩苷的MTC为20.6μg·m L^(-1);黄芩苷抗HCMV的EC50为16.13μg·m L^(-1);大小剂量黄芩苷处理高低感染复数HCMV感染的细胞后,均表现出较强的凋亡抑制效应。大剂量黄芩苷处理高感染复数HCMV感染细胞后pro-caspase-3表达量较未处理前增多(P<0.05)。结论黄芩苷体外具有直接抗HCMV效应,其抑制感染细胞凋亡和拮抗pro-caspase-3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人巨细胞病毒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pro-caspase-3表达
下载PDF
IL-17A参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后脾脏病理改变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玲玲 李旭芳 +4 位作者 秦文卿 刘兴楼 李革 舒赛男 方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播散性感染的小鼠模型,在整体水平观察脾脏病理损伤与促炎因子IL-17A表达的关系,初步探讨IL-17A参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后脾脏病理改变的机制。方法建立鼠巨细胞病毒全身播散性感染模型,MCMVSmith株腹腔接种...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播散性感染的小鼠模型,在整体水平观察脾脏病理损伤与促炎因子IL-17A表达的关系,初步探讨IL-17A参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后脾脏病理改变的机制。方法建立鼠巨细胞病毒全身播散性感染模型,MCMVSmith株腹腔接种后3、7、14、28d各处死小鼠3只,同时设正常小鼠作为模拟感染对照。标准空斑实验检测脾脏的病毒滴度,lit.PCR法测定脾脏中MCMVmRNA、IL-17A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的IL-17A蛋白的表达,HE染色法评估脾脏的病理性损伤程度,分析IL-17A的表达与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脾组织的病毒滴度在巨细胞病毒感染后3d升高,7d有所降低,在感染后第14天用标准空斑实验检测不到病毒。MCMVmRNA在病毒感染后3、7d可以检测的到;IL-17AmRNA的表达,与模拟感染对照组相比,MCMV感染组表达逐渐增加,并在14d达到高峰,28d显著下降。免疫组化法检测的脾脏IL-17A蛋白的表达也在14d达到高峰。脾组织的病理损伤逐渐加重,至感染后第14天病变达高峰后逐渐减轻。脾脏组织病理损伤最重与IL-17A高表达出现在同一时期。结论促炎因子IL-17A的高表达与脾脏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呈现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脾脏病理 TH17 IL-17A
原文传递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秦文卿 张慧 +2 位作者 陈刚 陈明 姚玉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7期3301-3304,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RMPP患儿纳入研究,记作RMPP组。另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RMPP患儿纳入研究,记作RMPP组。另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此外,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基线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比较两组患儿的影像学特征。结果:RMPP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RMPP组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OR=2.773、2.344、1.058、2.515,均P<0.05)。RMPP组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支气管肺炎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MPP患儿血清IL-6以及IL-10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 炎性细胞因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党员干部之友》创刊30周年书画作品选登
6
作者 杜深江 秦文卿 +1 位作者 李文泺 高远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