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马雅杰 鲍建喜 +7 位作者 高悦欣 李雅楠 秦文萱 王彦博 龙艳 李金萍 董振营 万向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661,共15页
适宜的株高和穗位高可提高植株的养分利用效率及抗倒伏性,对玉米增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854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体的2795个SNP标记对4个环境下玉米株高、穗位... 适宜的株高和穗位高可提高植株的养分利用效率及抗倒伏性,对玉米增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854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体的2795个SNP标记对4个环境下玉米株高、穗位高以及穗位系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共定位到81个显著关联SNP位点(P<0.0001),其中与株高显著关联的SNP为35个,单个位点表型解释率为0.02%~6.23%;与穗位高显著关联SNP为31个,单个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0.03%~3.06%;与穗位系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为24个,单个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0.03%~6.64%。进一步鉴定出15个可在2个及以上环境共定位的稳定SNP,其中6个为本研究首次发现,9个位于前人定位QTL区间或/和关联SNP位点2 Mb范围内。在15个稳定SNP位点上下游各200kb的置信区间共发现83个功能注释基因,结合文献分析筛选出了每个位点最有可能的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主要参与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糖类代谢、细胞分裂调控等途径。鉴定出6个主效SNP位点,并发现1个可同时调控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的一因多效位点。本研究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效遗传位点,为精细定位和克隆株高与穗位高相关性状基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玉米雌穗产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殷芳冰 李雅楠 +7 位作者 鲍建喜 马雅杰 秦文萱 王锐璞 龙艳 李金萍 董振营 万向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7-391,共15页
玉米雌穗产量相关性状直接影响玉米最终产量,解析其遗传机制可为玉米高产提供有益指导。本研究以733份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在2个环境下随机区组种植,调查穗行数(KRN)、穗长(EL)和穗粗(ED)3个产量相关性状,利用MaizeSNP3072芯片对其... 玉米雌穗产量相关性状直接影响玉米最终产量,解析其遗传机制可为玉米高产提供有益指导。本研究以733份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在2个环境下随机区组种植,调查穗行数(KRN)、穗长(EL)和穗粗(ED)3个产量相关性状,利用MaizeSNP3072芯片对其进行基因分型,采用FarmCPU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鉴定出16、13和24个与3个性状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0.01%~7.08%、0.01%~5.34%和0.07%~4.34%。其中,分别有6、2和5个与3个性状存在显著关联的高可信度(high confidence,HC)SNP,而且有2个HC-SNP同时与KRN和ED显著相关,1个KRN HC-SNP和3个ED HC-SNP为本研究首次报道。在所鉴定HC-SNP上下游200 kb范围内筛选出33个重要候选基因,其中9号染色体SNP标记PZE-109003046所在基因PIN1a为控制生长素极性运输从而调控雌穗性状的已知基因。另一些候选基因编码不同转录因子,以及参与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等激素介导的信号转导、DNA甲基化和蛋白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过程的蛋白,可能从不同方面调控雌穗相关性状。本研究所挖掘的11个HC-SNP与33个候选基因可以为进一步克隆雌穗性状功能基因、揭示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雌穗产量相关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防治无公害辣椒病虫害的生态控制方法介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江枫 张莉 +1 位作者 邵清 秦文萱 《中国食品》 2023年第16期158-160,共3页
在种植无公害辣椒的过程中,面对病虫害问题,各地始终坚持防治为主、生态防治优先的原则,利用各种物理防治手段,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对无公害辣椒安全性带来不良影响,提升辣椒品质。本文主要对防治无公害辣椒病虫害的生态控制方法进行了... 在种植无公害辣椒的过程中,面对病虫害问题,各地始终坚持防治为主、生态防治优先的原则,利用各种物理防治手段,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对无公害辣椒安全性带来不良影响,提升辣椒品质。本文主要对防治无公害辣椒病虫害的生态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问题 无公害辣椒 物理防治 生态防治 辣椒品质 化学药剂 生态控制方法 不良影响
下载PDF
餐饮工业化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莉 丁江枫 +1 位作者 秦文萱 邵清 《上海轻工业》 2023年第5期38-40,共3页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餐饮业也在逐步工业化,全国各地都在增加餐饮工厂建设的投入。在餐饮行业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和工人等各个流程出现问题,且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形势令人担忧。文章主要阐述在餐...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餐饮业也在逐步工业化,全国各地都在增加餐饮工厂建设的投入。在餐饮行业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和工人等各个流程出现问题,且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形势令人担忧。文章主要阐述在餐饮不断工业化的形势下,餐饮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 工业化 食品安全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玉米叶夹角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关键位点优异等位变异挖掘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文萱 鲍建喜 +5 位作者 王彦博 马雅杰 龙艳 李金萍 董振营 万向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91-2705,共15页
玉米叶夹角是冠层结构的重要组成之一,可直接影响光和CO_(2)在冠层的分布及群体的光能利用效率,从而影响玉米产量。为解析玉米叶夹角的遗传基础,挖掘与玉米叶夹角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854份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在... 玉米叶夹角是冠层结构的重要组成之一,可直接影响光和CO_(2)在冠层的分布及群体的光能利用效率,从而影响玉米产量。为解析玉米叶夹角的遗传基础,挖掘与玉米叶夹角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854份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在5个环境下对玉米穗位上1叶(ULA1)、上2叶(ULA2)和上3叶(ULA3)的叶夹角性状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并分别利用均匀分布于玉米基因组10条染色体的279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基于Farm CPU算法,共检测到81个与叶夹角性状显著关联的SNP,其中与ULA1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为26个,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在0.03%~9.68%;与ULA2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为27个,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在0.06%~9.30%;与ULA3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为28个,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在0.01%~8.23%。进一步鉴定出17个可被重复检测到的高可信显著关联SNP,其中3个SNP关联区间为本研究首次报道, 14个SNP标记位于前人已定位QTL置信区间或/和已知叶夹角显著SNP标记1 Mb之内, 9个SNP标记可与不同节位叶夹角性状同时显著关联。鉴定出7个PVE> 5%的主效SNP,通过等位变异效应分析进一步挖掘出9份聚合7个主效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叶夹角性状显著降低的优异种质资源。在17个高可信显著SNP候选区间共鉴定出131个候选基因,其中1号染色体PZE-101039301标记下游70kb存在调控叶夹角的已知基因DRL1,其他候选基因均尚未验证其调控玉米叶夹角的功能。本研究采用GWAS策略所挖掘玉米叶夹角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有助于揭示叶夹角的遗传机制,并为今后克隆玉米叶夹角调控基因提供理论指导,所鉴定优异等位变异和种质资源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叶夹角性状和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夹角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优异等位变异
下载PDF
玉米叶夹角形成的遗传基础与分子机制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秦文萱 刘鑫 +2 位作者 龙艳 董振营 万向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4-87,共14页
玉米产量取决于植株捕获光能和固定CO;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效率。叶夹角是株型重要性状之一,较小叶夹角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光合作用效率和种植密度,因而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研究表明玉米叶夹角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其遗传力较高,... 玉米产量取决于植株捕获光能和固定CO;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效率。叶夹角是株型重要性状之一,较小叶夹角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光合作用效率和种植密度,因而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研究表明玉米叶夹角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其遗传力较高,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调控。目前,利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定位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等方法已鉴定数百个玉米叶夹角相关QTL;结合突变体分析等方法,已克隆数十个调控叶夹角关键基因,这为了解玉米叶夹角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由于前人研究所采用群体、分析方法及参考基因组版本不同,各研究之间所鉴定QTL差异较大,因此无法客观揭示叶夹角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此,通过总结前人所定位叶夹角相关QTL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并构建一致性图谱,鉴定出叶夹角性状定位热点区间,并对调控叶夹角的已知基因进行功能分类。这不仅为了解玉米叶夹角的遗传结构、推动叶夹角相关重要基因克隆提供数据支撑,也对进一步开发叶夹角相关分子标记,指导玉米分子育种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夹角 数量性状位点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遗传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