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酶法大黄米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 被引量:3
1
作者 秦智欣 郑明珠 +2 位作者 林楠 潘楚 刘景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50,共13页
以吸油率为指标,大黄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α-淀粉酶和糖化酶)制备大黄米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与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大黄米多孔淀粉制备的工艺参数,并对原淀粉及大黄米多孔淀粉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复合酶法制备... 以吸油率为指标,大黄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α-淀粉酶和糖化酶)制备大黄米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与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大黄米多孔淀粉制备的工艺参数,并对原淀粉及大黄米多孔淀粉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复合酶法制备大黄米多孔淀粉的最优工艺参数是:复合酶添加量1.2%,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14 h,酶解pH 4.6,复合酶配比1∶4。在此条件下大黄米多孔淀粉的吸油率为(174.00±2.0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形成多孔淀粉后,淀粉颗粒表面存在不均匀分布的孔洞及圆形凹陷,内部呈中空结构。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多孔淀粉粒径均减小,淀粉颗粒分布均一度提高。X-射线衍射分析及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酶的水解作用不会改变大黄米淀粉的A型晶体结构及基本化学结构,相对结晶度和红外吸收峰均明显增加,淀粉颗粒内部有序程度提高。低温氮气吸附结果表明,复合酶酶解作用使大黄米淀粉的比表面积由13.9 m^(2)/g增加至29.42 m^(2)/g,孔径由4.143 nm增加至6.637 nm,孔容由14.81×10-3 cm3/g增加至25.05×10-3 cm3/g。黏度测定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降低。本研究可为多孔淀粉的开发应用及大黄米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米淀粉 多孔淀粉 吸油率 糖化酶 Α-淀粉酶
下载PDF
麦芽糖对糯性谷物淀粉糊化和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楠 肖瑜 +6 位作者 杨新标 郑明珠 潘楚 秦智欣 李学震 张泸月 刘景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共7页
以大黄米、糯米、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快速黏度分析仪、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低场强核磁研究不同添加量的(2%、6%和10%)麦芽糖对糯性谷物淀粉糊化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糖能够提高3种糯性谷物淀粉的成糊温度,显著降低... 以大黄米、糯米、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快速黏度分析仪、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低场强核磁研究不同添加量的(2%、6%和10%)麦芽糖对糯性谷物淀粉糊化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糖能够提高3种糯性谷物淀粉的成糊温度,显著降低3种淀粉的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生值;随着麦芽糖添加量的增加,3种淀粉糊的剪切应力逐渐降低,稠度系数降低,体系仍为假塑性流体,相比于大黄米淀粉和糯米淀粉,10%的麦芽糖对糯玉米淀粉的影响更大,稠度系数由32.546 Pa·s^(n)降至4.801 Pa·s^(n),剪切变稀现象更为明显;热力学研究显示添加麦芽糖均能增加3种糯性谷物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值,且随着麦芽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通过低场强核磁分析可知,添加麦芽糖使整个体系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含量增加,自由水含量减少,进一步解释添加麦芽糖能够降低体系黏度,增加淀粉糊化温度;本研究可为麦芽糖在糯性谷物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性谷物淀粉 麦芽糖 糊化特性 流变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