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阿霉素-黄芪甲苷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成祥 岳贵娟 +5 位作者 秦楠坤 张婉乔 于梦琦 王莉婷 徐广 马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32-37,共6页
目的优选盐酸阿霉素-黄芪甲苷脂质体(LPs-DOX/AS)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脂质体制备方法、游离药物去除方式、孵育温度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以盐酸阿霉素、黄芪甲苷的包封率与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 目的优选盐酸阿霉素-黄芪甲苷脂质体(LPs-DOX/AS)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脂质体制备方法、游离药物去除方式、孵育温度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以盐酸阿霉素、黄芪甲苷的包封率与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磷脂浓度、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药脂比对LPs-DOX/AS制备工艺的影响,并对所制得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微观形态和药物包封率及载药量等进行表征。结果 LPs-DOX/AS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磷脂浓度为8 mg/mL,磷脂与胆固醇比为10∶1,药脂比为1∶5。所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为(102.6±0.2)nm,大小分散均匀;盐酸阿霉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8.57±0.49)%、(4.62±0.02)%,黄芪甲苷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9.37±0.08)%、(14.45±0.04)%。结论优选工艺所制备的LPs-DOX/AS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大小分散均匀,为LPs-DOX/AS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黄芪甲苷 脂质体 正交设计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于梦琦 张婉乔 +5 位作者 王成祥 秦楠坤 赖晓静 杨飞 李双双 马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7-104,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HFM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月,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共222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利巴韦林相比,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HFMD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3,95%CI(1.18,1.29),P<0.001]、缩短退热时间[MD=-1.48,95%CI(-1.29,-0.77),P<0.001]、皮疹消退时间[MD=-1.82,95%CI(-2.16,-1.47),P<0.001]、口腔疱疹消退时间[MD=-1.82,95%CI(-2.20,-1.45),P<0.001]及住院时间[MD=-2.17,95%CI(-3.09,-1.25),P<0.001],可降低白细胞计数[MD=-1.32,95%CI(-1.44,-1.20),P<0.001]、超敏C反应蛋白[MD=-2.40,95%CI(-2.81,-2.00),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MD=-5.44,95%CI(-5.88,-4.99),P<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MD=-2.87,95%CI(-5.03,-0.72),P=0.009];10项研究提及药品不良反应,3项研究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他研究未提及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HFMD在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指标等方面优于单用利巴韦林,但其安全性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紫草素微囊的固化机制与性能
3
作者 梁莉靖 李双双 +4 位作者 杨飞 于梦琦 秦楠坤 王成祥 马群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考察单宁酸和氯化钙作为固化剂对微囊的成囊性及体外释药特征的影响,并对其固化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单宁酸和氯化钙作为固化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紫草素微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径测试仪、红外光谱仪等... 目的考察单宁酸和氯化钙作为固化剂对微囊的成囊性及体外释药特征的影响,并对其固化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单宁酸和氯化钙作为固化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紫草素微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径测试仪、红外光谱仪等手段研究微囊微球的形态结构;采用转篮法评价微囊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得到了球形良好、缓释效果良好的单宁酸微囊,单宁酸和氯化钙制备的微囊包封率分别为90.34%±1.36%和69.89%±1.28%;平均粒径为241.7±6.94和278.1±4.74 nm,Zeta电位为-27.3±3.6和-24.7±3.2 mV;红外图谱显示单宁酸固化的微囊可以将紫草素包裹得更完全,使紫草素的特征峰完全消失,而氯化钙固化的微囊只能包裹部分紫草素,不能使其特征峰消失。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单宁酸作固化剂制备的微囊在12 h时释药率达到96.81%;而以氯化钙作固化剂制备的微囊,在6 h时释药率达到97.57%。结论固化剂的选择对微囊的成囊有较大的影响,为微囊固化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微囊 复凝聚法 固化剂 体外释药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黄芪甲苷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岳贵娟 王成祥 +5 位作者 秦楠坤 于梦琦 方杰 石文筠 王莉婷 马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45-3548,共4页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技术探讨黄芪甲苷逆转乳腺癌阿霉素(DOX)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接种人乳腺癌DOX耐药细胞构建原位乳腺癌耐药裸鼠模型,根据裸鼠肿瘤体积和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DOX组、DOX-黄芪甲苷联用组,取各组裸鼠肿瘤组织用...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技术探讨黄芪甲苷逆转乳腺癌阿霉素(DOX)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接种人乳腺癌DOX耐药细胞构建原位乳腺癌耐药裸鼠模型,根据裸鼠肿瘤体积和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DOX组、DOX-黄芪甲苷联用组,取各组裸鼠肿瘤组织用以提取总RNA,Illumina平台测序,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所有基因表达差异,通过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筛选出与耐药产生及逆转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结果:黄芪甲苷与DOX联用可上调Dkk-1、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F-κB、BAMBI基因的表达;下调了GPC-4、分泌性卷曲相关蛋白5、FLT4(VEGFR3)、IQSEC2基因表达。结论:黄芪甲苷对乳腺癌DOX耐药发挥增敏或逆转耐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MAPK等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耐药 黄芪甲苷 乳腺癌 转录组学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阿霉素多药耐药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岳贵娟 王成祥 +6 位作者 于梦琦 秦楠坤 问莹 张婉乔 赖晓静 郭宇瑛 马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237-5242,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耐药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DOX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以噻唑蓝(MTT)法测定黄芪甲苷的细胞毒性及其处理前后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变化。采用乙醇注入法-硫酸铵梯度法构建共载阿霉素-黄芪甲苷的脂质...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耐药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DOX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以噻唑蓝(MTT)法测定黄芪甲苷的细胞毒性及其处理前后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变化。采用乙醇注入法-硫酸铵梯度法构建共载阿霉素-黄芪甲苷的脂质体(LPs-DOX/AS),并评价其对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LPs-DOX/A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黄芪甲苷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乳腺癌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与黄芪甲苷联用后,阿霉素对MDA-MB-231、MDA-MB-231/DOX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均下降(P<0.05),并且对耐药细胞的干预效果更明显(P<0.01)。脂质体包载后的LPs-DOX/AS-IV比游离DOX/AS-IV对2种乳腺癌细胞的IC50值均下降(P<0.05),同样对耐药株的效果更明显(P<0.01)。经LPs-DOX/AS-IV处理的耐药株细胞凋亡率也显著高于游离药物组(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阿霉素多药耐药具有很好的逆转作用,黄芪甲苷与阿霉素联用及其脂质体共递送体系的开发可以有效逆转或增敏乳腺癌的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阿霉素 乳腺癌 耐药性 阿霉素-黄芪甲苷脂质体 逆转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