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说的伦理学意义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泗岩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命题主要着眼于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具有伦理学意义,它与中国古代知行观侧重于解决道德建设问题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宋明时期,知行观开始了理论化、本体化的发展,出现重知的趋势,王守仁的&qu...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命题主要着眼于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具有伦理学意义,它与中国古代知行观侧重于解决道德建设问题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宋明时期,知行观开始了理论化、本体化的发展,出现重知的趋势,王守仁的"真知必在于行"说以其实践性意义纠正了这种偏向。"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建立在心学理论基础上的命题未免具有道德先验性的缺憾,与王守仁"一念发动即是行"的表述存在着矛盾,但梁启超等人的研究从为善与去恶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对道德修养过程具有的积极意义。就命题本身而言,"真知必在于行"指出了道德知识与道德认识的区别,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真知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2
作者 秦泗岩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7S期170-170,共1页
合理性并不是要去除情感,相反,是指个人运用理智来指导他们的生活并减少不合理信念对他们生活能力的影响。这对于如何让人变得更快乐是很重要的。另外,合理情绪行为治疗中使用了一系列认知方法帮助求助者发展合理的信念。
关键词 合理情绪行为 高校心理咨询 应用
下载PDF
好学生也需要关注——心理健康个例分析
3
作者 秦泗岩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7年第Z2期101-102,共2页
案例:"我宁可学习差点"小林是一个清秀的高二女生,白净的脸庞,长长的睫毛,可就是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她是因为失眠主动提出要来咨询的。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好学生 老师 学习成绩差 家长会 咨询 失眠 个例分析 父母 测验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8
4
作者 田淑梅 秦泗岩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年第7期73-74,共2页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在激发自我潜能,满足心理需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及团体凝集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锋 秦泗岩 朱春鹰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年第8期53-55,共3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大学校园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并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经济上的不平衡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多方面的不良心理特征,这就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和挑战。作为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大学校园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并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经济上的不平衡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多方面的不良心理特征,这就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和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分析其根源,有针对性地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扶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健康
下载PDF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从黑龙江大学“甲流”应对谈起
6
作者 许素萍 李柏英 +1 位作者 秦泗岩 朱春鹰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年第11期62-63,共2页
突发公共事件是超越常规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因其具有突然发生、难以预料,问题严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首次发生、无章可循等特征,决定了这类事件会给当事人带来复杂的心理过程,处理不好会产生严... 突发公共事件是超越常规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因其具有突然发生、难以预料,问题严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首次发生、无章可循等特征,决定了这类事件会给当事人带来复杂的心理过程,处理不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和社会影响。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需要政府、专业部门等各机构的协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事件给当事人带来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本文以黑龙江大学"甲流"期间的心理危机干预为例,说明此类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如何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公共事件 心理危机 甲流
下载PDF
王阳明成圣贤之路及其诗歌风格转变
7
作者 秦泗岩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9期58-63,共6页
王阳明11岁的时候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疑惑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①成圣贤成为王阳明的人生“第一等事”,也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儒家思想下,成圣贤意味着内... 王阳明11岁的时候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疑惑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①成圣贤成为王阳明的人生“第一等事”,也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儒家思想下,成圣贤意味着内圣外王的实现,“内圣”代表着个人的修身境界,“外王”则代表着对建功立业理想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圣贤 诗歌风格 儒家思想 内圣外王 “内圣” 建功立业 “外王”
原文传递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8
作者 秦泗岩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8年第21期89-90,共2页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告,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压力,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告,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压力,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事实表明,只有提高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素质,经济支持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单纯经济救助难以解决"心理贫困"。因此,了解掌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并研究相应解决策略,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解决策略 大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素质 贫困大学生 经济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 经济救助 人际关系
原文传递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贫困生心理适应方面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许素萍 秦泗岩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8年第15期98-99,共2页
引言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道,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实证调查和分析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 引言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道,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实证调查和分析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高校贫困生 心理适应 贫困大学生 贫困学生 团体辅导 心理健康状况 显著差异 人际交往 症状自评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