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酸代谢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1
作者 黄嘉琦 秦晓东 +1 位作者 薛红宇 秦泽莲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7期1318-1323,共6页
脂肪酸是细胞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在细胞的物质代谢、结构组成、增殖、迁移、侵袭、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脂肪酸代谢的改变影响多种癌症细胞的功能。肿瘤细胞的脂肪酸代谢与正常细胞不同,其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脂肪酸相关代谢酶... 脂肪酸是细胞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在细胞的物质代谢、结构组成、增殖、迁移、侵袭、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脂肪酸代谢的改变影响多种癌症细胞的功能。肿瘤细胞的脂肪酸代谢与正常细胞不同,其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脂肪酸相关代谢酶高表达、脂肪酸相关产物增加,故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更强,同时脂肪酸代谢的改变还使其获得免疫逃逸和耐药的特征。在未来肿瘤治疗策略的研究中,通过靶向脂肪酸合成、脂肪酸氧化过程及其代谢产物的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脂肪酸代谢 功能障碍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正常和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秦泽莲 刘燕 +1 位作者 邓鸿业 邓玉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40-242,306,共4页
每天225mg/kg 剂量的氧化苦参碱(OM)给予 BABL/c 小鼠14天,无论是肌肉注射还是腹腔给药均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抗体分泌细胞——溶血空斑细胞(PFC)的生成,其抑制率分别为57.6%(P<0.001)和42.1%(P<0.01)。肌肉注射同样剂量的 OM后... 每天225mg/kg 剂量的氧化苦参碱(OM)给予 BABL/c 小鼠14天,无论是肌肉注射还是腹腔给药均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抗体分泌细胞——溶血空斑细胞(PFC)的生成,其抑制率分别为57.6%(P<0.001)和42.1%(P<0.01)。肌肉注射同样剂量的 OM后,胸腺重量指数正常小鼠的减少37.4%(P<0.05),移植小鼠减少23.8%(P<0.01),而二者的脾脏重量无明显变化。OM 对正常小鼠的碳粒廓清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它似乎能使移植小鼠的碳粒廓清速率回升至正常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异体移植 抗体生成 单核细胞 免疫学
下载PDF
过度增生性瘢痕相关基因的研究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秦泽莲 鲍卫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过度增生性瘢痕 基因表达 基因转染 病理状态 基因芯片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移植小鼠血象和谷丙转氨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泽莲 刘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37-240,306,共5页
每天225mg/kg 的氧化苦参碱(OM)对正常或心肌移植后小鼠的体重增长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无影响。OM 每天75mg/kg 剂量组小鼠的血小板(PLT)数为929.2×10~9/L,比盐水组之相应量减少43.1%(P【0.01),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减少(P【0.0... 每天225mg/kg 的氧化苦参碱(OM)对正常或心肌移植后小鼠的体重增长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无影响。OM 每天75mg/kg 剂量组小鼠的血小板(PLT)数为929.2×10~9/L,比盐水组之相应量减少43.1%(P【0.01),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减少(P【0.05),单核细胞比例似有增加(P≌0.05)。虽然其白细胞总数增加25.8%,淋巴细胞比例减少10%,但是二者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每天肌肉注射1mg/kg 或10mg/kg 剂量的地塞米松(DEX)给移植小鼠,其减少 PLT48.5%和56.4%(P【0.001),而血常规的其他指标及体重增长情况均与文献报道一致。OM(每天75mg/kg)与 DEX(每天1mg/kg)合用对移植小鼠的影响与二者单独使用时基本相似,但其对 PLT 的抑制作用则较二者单独使用明显减轻,PLT 数量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地塞米松 异体移值 血清谷丙转氨酶 血象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前胶原及纤维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边曦 吴江群 +1 位作者 聂兴举 秦泽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Ⅰ,Ⅲ,PCⅠ,PCⅢ)、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表达的作用,并与瘢痕治疗常规药物氢化可...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Ⅰ,Ⅲ,PCⅠ,PCⅢ)、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表达的作用,并与瘢痕治疗常规药物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plastic scar fibroblast,HFb)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NFb),分别使用OM(500μg/mL)、HC(2μg/mL)作用于KFb、HFb和NFb,RT-PCR法检测3种成纤维细胞PCⅠ、PCⅢ、FN及MMP-1mRNA表达及其药物干预后的变化。结果正常条件下,与NFb比较,KFb、HFb的PCⅠmRNA表达分别增加31.7%和34.2%(均P<0.05),且KFb的PCⅢmRNA表达增加44.9%(P<0.01)。药物干预后,OM使HFb的FN及PCⅠmRNA表达量分别减少18.8%和23.6%(均P<0.05);HC使HFb的FN及PCⅠmRNA表达量分别减少26.8%和43.6%(P<0.05,P<0.01);OM还使KFb的MMP-1mRNA表达量增加21.8%(P<0.05)。结论 OM可能通过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CⅠ和FNmRNA表达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HC比较,OM还可通过诱导KFb的MMP-1mRNA表达增加以促进ECM的降解,因而具有潜在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下载PDF
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对局部应用利多卡因的促渗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晓光 赵荣生 +4 位作者 秦泽莲 高云华 张洁 翟所迪 徐百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7-601,共5页
目的:评价NS-TP-5B型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对局部应用利多卡因的透皮促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设计。每名志愿者左右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和模拟贴片处理,测... 目的:评价NS-TP-5B型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对局部应用利多卡因的透皮促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设计。每名志愿者左右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和模拟贴片处理,测定局部应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20 min测定的疼痛评分与基线相比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4.7±1.5 vs 6.1±1.5,P<0.001)。对照组20 min结果与基线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对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具有一定的透皮促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经皮给药 利多卡因 疼痛测定 直观类比尺度
下载PDF
人periostin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畅 宋振华 秦泽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3-508,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人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periostin,POSTN)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构建shRNA质粒和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293T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POSNT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检测shRNA慢病毒载体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 目的:为了研究人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periostin,POSTN)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构建shRNA质粒和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293T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POSNT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检测shRNA慢病毒载体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特异性干扰人POSTN基因的小发卡RNA序列,合成含有干扰序列的双链DNAoligo,与经双酶切后的质粒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并对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测序鉴定。将构建的质粒采用脂质体共转染入293T细胞,36~48h后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而判断不同靶点的干扰效果。将干扰效果最好的序列包装shRNA质粒和慢病毒载体,利用生成的POSTNshRNA质粒和慢病毒分别感染293T细胞和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检测两种细胞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而观察基因干扰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转染干扰质粒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感染空质粒阴性对照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POSTNmRNA表达分别为1.98±0.03、1.12±0.03和1.08±0.03,实验组对比阴性对照组细胞的敲减率为43%(F=688.291,P<0.001)。感染干扰慢病毒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感染空病毒阴性对照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POSTNmRNA表达分别为0.44±0.09、0.81±0.07和0.37±0.05,实验组对比阴性对照组细胞的敲减率为46%(F=90.06,P<0.001)。实验组POSTN蛋白表达水平(0.29±0.04)比阴性对照组细胞(0.53±0.09)的表达降低45%(F=33.43,P<0.001),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POSTN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23±0.02。感染干扰质粒和慢病毒的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空质粒转染的对照细胞相比,POST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并趋近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达。从感染慢病毒48h开始,干扰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空质粒转染的对照组细胞相比增殖明显减慢,抑制率达19%。结论:本方法构建的POSTN基因干扰质粒和慢病毒构建成功,其能显著降低POSTN基因和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干扰POSTN基因表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OSTN基因干扰质粒和慢病毒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OSTN基因的功能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STIN 成纤维细胞 RNA干扰 瘢痕疙瘩 慢病毒属
下载PDF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胸腺素β4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 被引量:6
8
作者 聂芳菲 吴江群 秦泽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 观察病理性瘢痕中胸腺素β4 (TMSB4 ) m RNA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以组织块培养法于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 ,比较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 目的 观察病理性瘢痕中胸腺素β4 (TMSB4 ) m RNA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以组织块培养法于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 ,比较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及其培养的 3组成纤维细胞中 TMSB4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上述 3种组织中 ,TMSB4 m RNA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量显著少于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 (P均 <0 .0 1) ,瘢痕疙瘩 TMSB4 m RNA表达的平均值比增生性瘢痕减少 6 6 .98% ,比正常皮肤减少 6 2 .4 8%。在上述 3种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 ,TMSB4 m 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少于增生性瘢痕 ,平均减少 2 7.13% (P<0 .0 1) ;比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平均减少 16 .0 7%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MSB4 m RNA在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说明其与瘢痕疙瘩形成密切相关 ;TMSB4 m RNA在瘢痕疙瘩中表达减少可能是瘢痕疙瘩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胸腺素Β4 基因表达 TMSB4 皮肤组织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江群 聂兴举 秦泽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的影响,并且与瘢痕治疗常规药物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原代的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的影响,并且与瘢痕治疗常规药物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原代的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KFb、HFb、NFb)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将氧化苦参碱(2×10-6mol/L)、氢化可的松(5.5×10-9mol/L)分别作用于KFb、HFb、NFb,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ERK1的变化。结果 OM能明显抑制KFb、HFb和NFb的增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2%,14%,10%),促进KFb的凋亡(增加72%)。HC明显抑制KFb、HFb、NFb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21%,15%),并促进其凋亡(分别增加184%、121%和148%)。上述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OM、HC对三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及ERK1表达无显著作用。结论类似氢化可的松,氧化苦参碱通过抑制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作用而可能应用于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氢化可的松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胸腺素β4基因片断mRNA在人瘢痕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定位 被引量:4
10
作者 翟晓梅 聂兴举 +2 位作者 秦泽莲 赵霞 李健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研究胸腺素β4(thymosinβ4,Tβ4)基因片断mRNA在人包皮及其他部位正常皮肤、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Tβ4基因片断[BM005698(EST)基因]探针,利用组织切片的原位... 目的研究胸腺素β4(thymosinβ4,Tβ4)基因片断mRNA在人包皮及其他部位正常皮肤、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Tβ4基因片断[BM005698(EST)基因]探针,利用组织切片的原位杂交技术显示Tβ4 mRNA的表达,分别进行定性和体视学半定量分析4组标本的Tβ4表达情况。结果Tβ4基因片断的mRNA在大部分包皮及其他部位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表达Tβ4的阳性标本比率(2/10)仅为包皮(8/10)的25%,为其他部位正常皮肤(7/10)的28.6%,其真皮的表达多于表皮;Tβ4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较多。表达阳性标本真皮的平均光密度值,Tβ4基因片断在瘢痕疙瘩的表达为0.03±0.01,比它在正常皮肤0.09±0.03和增生性瘢痕0.09±0.02的表达分别明显减少(P=0.000;P=0.000);包皮组Tβ4基因表达为0.30±0.08,比其他部位正常皮肤增高231.5%(P<0.001)。4组的积分光密度值分析结果与平均光密度值比较结果基本相同。Tβ4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组中的表达阳性率(3/10)与包皮外其他部位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但4组的表达量均存在显著差异;Tβ4表达量在包皮组中最高,在其他部位的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次之,瘢痕疙瘩表达最少。结论Tβ4基因片断mRNA在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均有表达。Tβ4基因片断在瘢痕疙瘩中表达减少,在包皮中表达增加,说明Tβ4基因片断可能涉及瘢痕疙瘩形成的病理机制,可能是一个影响瘢痕疙瘩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Β4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皮肤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其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琪 陈斌 秦泽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50-1154,共5页
线粒体是机体能量产生的主要细胞器,在有氧呼吸、物质代谢、氧化应激、凋亡、Ca^(2+)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肿瘤密切相关,线粒体代谢异常、活性氧增多、线粒体基因突变、Ca^(2+)超载、凋亡异常影... 线粒体是机体能量产生的主要细胞器,在有氧呼吸、物质代谢、氧化应激、凋亡、Ca^(2+)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肿瘤密切相关,线粒体代谢异常、活性氧增多、线粒体基因突变、Ca^(2+)超载、凋亡异常影响多种肿瘤发生、生长、侵袭、转移。本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进行文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基因 功能障碍 肿瘤
下载PDF
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边曦 黄琛 +1 位作者 李博仑 秦泽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444-449,467,共7页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水平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与瘢痕疙瘩相关的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生物学通路、...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水平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与瘢痕疙瘩相关的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生物学通路、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功能注释聚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谱8个和文献922篇,筛选瘢痕疙瘩相关基因94个(71个上调,23个下调)。86个基因构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为核心蛋白。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参与信号转导、肿瘤形成等生物学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形成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等组分。结论 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等关键基因,TGF-β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形成相关通路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挖掘 生物信息学 瘢痕疙瘩 皮肤
下载PDF
periostin在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氢化可的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振华 秦泽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periostin在人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氢化可的松作用的反应,探讨periostin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以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24例人瘢痕和正常皮肤... 目的:通过检测periostin在人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氢化可的松作用的反应,探讨periostin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以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24例人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氢化可的松(0.1 g/L)的作用时间为96 h。结果:periostin的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1.645±0.549)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084±0.396)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0.274±0.215;P<0.05),两者分别增加83%和75%。氢化可的松作用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mRNA表达量分别减少32%和47%,两者与氢化可的松作用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riostin蛋白主要分布在成纤维细胞核周围的胞浆中,它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91.815±0.961和70.166±2.250)高于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41.011±1.576,P<0.01),两者分别增加55%和42%。结论:periostin在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增高,氢化可的松可能抑制其基因的表达;periostin可能影响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它可能是一种瘢痕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eriostin 成纤维细胞 瘢痕 肥大性 瘢痕疙瘩 氢化可的松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组织内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聂芳菲 张哲 秦泽莲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6期2892-2894,共3页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其发生、发展的主体细胞。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真皮浅层和真皮深层的成纤维细胞以及瘢痕疙瘩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形态、功能、分子表型等方面均具有异质...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其发生、发展的主体细胞。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真皮浅层和真皮深层的成纤维细胞以及瘢痕疙瘩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形态、功能、分子表型等方面均具有异质性。真皮深层的成纤维细胞可能是形成增生性瘢痕的主要细胞来源;而瘢痕疙瘩的形成则包含了真皮浅层和深层成纤维细胞的共同作用,并与其组织内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异质性 不同部位
下载PDF
内质网分子伴侣GRP94、GRP78和XBP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聂芳菲 秦泽莲 +1 位作者 陈东明 赵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关键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在病理性瘢痕的表达,探讨其基因表达及内质网应激反应与病理性瘢痕形成及转归的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GRP94、GRP78...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关键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在病理性瘢痕的表达,探讨其基因表达及内质网应激反应与病理性瘢痕形成及转归的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GRP94、GRP78和XBP1mRNA在:①瘢痕疙瘩(13例)、增生性瘢痕(17例)和正常皮肤(15例)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5例)、增生性瘢痕(5例)和正常皮肤(6例)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②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各5例)中经0.1mg/ml氢化可的松作用前后的表达。结果:①GRP94、GRP78和XBP1mRNA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及其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0.1mg/ml氢化可的松作用后,GRP94mRNA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RP78和XBP1mRNA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质网分子伴侣GRP94、GRP78和XBP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及其成纤维细胞中基因转录与正常皮肤组织及其成纤维细胞中基因转录水平一致;GRP94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X-盒结合蛋白1 瘢痕
下载PDF
神经功能指数评价不同腓神经修复方式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荣生 李健宁 +5 位作者 赵一鸣 秦泽莲 马勇光 王侠 牛星焘 李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202-3203,共2页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证实了神经功能指数评价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程度的可靠性,且经常被用来评价大鼠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程度。目的:本文拟用神经功能指数评价不同腓神经修复方式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证实了神经功能指数评价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程度的可靠性,且经常被用来评价大鼠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程度。目的:本文拟用神经功能指数评价不同腓神经修复方式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室完成,所需的实验材料为20只SD鼠。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中作为支持神经的胫神经均先行去外膜的“开窗”术,第1组行腓神经与胫神经“开窗”端侧缝合,第2组行腓神经与胫神经“开窗”的侧侧缝合。分别在术后的3,6,11,16周通过足印分析法计算出这两组的腓神经功能指数(peronealnervefunctionalin-dex,PFI),用t检验比较两组功能指数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两实验组PFI的差异。结果:术后6周:第1组PFI为-39.92±11.67,第2组PFI为-64.49±31.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15,P=0.033);术后16周:第1组PFI为-27.43±12.54,第2组PFI为-15.66±9.8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14,P=0.048)。结论:腓神经术后16周鼠类腓神经与胫神经侧侧缝合修复法功能恢复较端侧缝合法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神经 分析 功能性
下载PDF
微量元素与细胞外基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缪宓 秦泽莲 牛星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论述微量元素对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 ,探讨创伤愈合的生理和相关病理机制。方法以基础研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 ,分析微量元素与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关系 ,探讨创伤修复机制。结果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 ,微量元素通过参与酶的构成与激活... 目的 论述微量元素对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 ,探讨创伤愈合的生理和相关病理机制。方法以基础研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 ,分析微量元素与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关系 ,探讨创伤修复机制。结果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 ,微量元素通过参与酶的构成与激活、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及蛋白质成份、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以及调控自由基水平等功能 ,广泛参与到胶原蛋白和其它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解、沉积与重建过程中。结论 微量元素对细胞外基质的代谢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细胞外基质 创伤愈合 胶原 合成
下载PDF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眉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俊杰 张洁 +2 位作者 杨欣 李健宁 秦泽莲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眉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共8例眉部分或全部缺损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行眉部分或全眉再造。回顾性分析眉缺损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切口瘢痕和再造眉形态等。结果眉缺损得到良好修复...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眉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共8例眉部分或全部缺损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行眉部分或全眉再造。回顾性分析眉缺损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切口瘢痕和再造眉形态等。结果眉缺损得到良好修复,再造眉外观满意,供区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眉部分或全部缺损效果较好,再造的眉毛比较浓密,尤其适合眉毛较为浓密的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 眉缺损 眉再造
下载PDF
组织工程软骨实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雪峰 李健宁 +5 位作者 杨大平 秦泽莲 郝晨光 刘国锋 郭铁芳 许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设计一套计算机控制的组织工程软骨实验用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方法:通过计算机控制时间及流量,利用蠕动泵、密闭的硅胶管、玻璃管、储液瓶等串联设计一套无菌的灌流型软骨组织工程用生物反应器。结果:生物反应器由控制系统和培养系... 目的:设计一套计算机控制的组织工程软骨实验用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方法:通过计算机控制时间及流量,利用蠕动泵、密闭的硅胶管、玻璃管、储液瓶等串联设计一套无菌的灌流型软骨组织工程用生物反应器。结果:生物反应器由控制系统和培养系统组成,运行良好,能置于培养箱中对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进行动态培养。结论:反应器设计合理。整个生物反应器系统运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增生瘢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齐 秦泽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增生瘢痕 增生性瘢痕 MATRIX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瘢痕形成 创伤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