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例多发性脑囊虫病致慢性扁桃体下疝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树贵 代明安 +5 位作者 李晖 黄明军 秦玉翰 黄志梅 王秋华 马秀银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50-50,共1页
我们通过手术减压及分流术对18例多发性脑囊虫合并高颅压的病人进行了治疗,其中4例伴有慢性扁桃体下疝,经枕下减压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多发性脑囊虫病 慢性扁桃体下疝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减压 分流术 诊断 MRI
下载PDF
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习予祥 秦玉翰 冯书贵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5-626,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90例脑卒中为卒中单元组,去年同期88例脑卒中常规治疗为非卒中单元组,比较临床指标、FMA量表评分、ADL指数。结果:卒中单元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未见明显增...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90例脑卒中为卒中单元组,去年同期88例脑卒中常规治疗为非卒中单元组,比较临床指标、FMA量表评分、ADL指数。结果:卒中单元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未见明显增加,治愈率提高5%,死亡率下降1%。结论:联合卒中单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卒中单元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脑桥腔隙性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习予祥 秦玉翰 冯树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脑桥腔隙性梗死 临床表现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25例报告
4
作者 李薇 黄志梅 秦玉翰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5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疗法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及处理浅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代明安 李硕彦 +1 位作者 秦玉翰 冯树贵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7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中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我们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治疗的63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所发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630例次患者共发并发症135次,经处理均恢复。结...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中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我们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治疗的63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所发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630例次患者共发并发症135次,经处理均恢复。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较多,有时非常凶险,星状神经节治疗可靠,因此,要求实施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熟练操作技巧,具有一定的危机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并发症 处理
下载PDF
颈椎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电图诱发电位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薇 黄志梅 +1 位作者 秦玉翰 孙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图 诱发电位 ALS
下载PDF
口服乙酰唑胺致双眼急性近视二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春杰 秦玉翰 樊全治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口服乙酰唑胺 双眼急性近视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胃肠功能障碍8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习予祥 秦玉翰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62-63,共2页
帕金森病(PD)是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和治疗学研究取得很大进步.临床特点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为主,但在临床工作中该类病人除上述典型征象外,还会合并不同程... 帕金森病(PD)是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和治疗学研究取得很大进步.临床特点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为主,但在临床工作中该类病人除上述典型征象外,还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且随病程延长有加重趋势.现将我院收治8例病人加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胃肠功能障碍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脑囊虫病10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薇 黄志梅 +1 位作者 秦玉翰 孙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97-97,114,共2页
关键词 脑囊虫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习予祥 冯树贵 秦玉翰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9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特征。方法对65例VaD患者进行P300及智能测定,并以65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VaD患者P300潜伏期为(396.6±35.4)m s,波幅为(7.14±3.21)μ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特征。方法对65例VaD患者进行P300及智能测定,并以65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VaD患者P300潜伏期为(396.6±35.4)m s,波幅为(7.14±3.21)μ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的改变与患者的智能改变呈负相关(P<0.05〉)。结论P300可以作为评价VaD患者高级神经活动功能损害的客观量化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智能测定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11
作者 习予祥 秦玉翰 +1 位作者 冯树贵 黄志梅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4104-410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分为40倒,综合康复组采用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吞咽治疗仪;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5d后综合康复组较对照组在吞咽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分为40倒,综合康复组采用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吞咽治疗仪;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5d后综合康复组较对照组在吞咽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法可明显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带状疱疹误诊的分析
12
作者 尹伟欣 秦玉翰 樊全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418-1419,共2页
目的对带状疱疹患者误诊的原因和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通过收集某一阶段皮肤科门诊带状疱疹患者首诊科室、误诊率、治疗时期、治疗措施、预后等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带状疱疹患者中首诊在皮肤科的占70... 目的对带状疱疹患者误诊的原因和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通过收集某一阶段皮肤科门诊带状疱疹患者首诊科室、误诊率、治疗时期、治疗措施、预后等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带状疱疹患者中首诊在皮肤科的占70.34%,首诊在非专科的占29.66%。在非专科的误诊率达92.76%。首诊专科及时有效治疗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0.26%;误诊患者因延误治疗时机后遗神经痛发生率20.9%。结论带状疱疹首诊科室不在皮肤科时误诊率高,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相关科室应提高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误诊 分析
下载PDF
依达拉奉准介入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13
作者 习予祥 秦玉翰 +1 位作者 冯书贵 李崇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准介入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介入组采用依达拉奉准介入+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药物,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营养脑细胞治疗。结果介入组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准介入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介入组采用依达拉奉准介入+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药物,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营养脑细胞治疗。结果介入组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准介入组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包括恢复期、后遗症期,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准介入 脑梗死
下载PDF
老年人脑囊虫病31例报道
14
作者 李薇 黄志梅 +1 位作者 秦玉翰 孙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4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老年 脑囊虫病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习予祥 秦玉翰 +3 位作者 冯书贵 黄明军 代明安 李晖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走症状脑梗死 诊断 无症状脑梗死 临床分析 脑梗死患者 2004年
下载PDF
脑囊虫病与脑卒中20例报告
16
作者 习予祥 秦玉翰 +1 位作者 黄志梅 丁菊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脑囊虫病 脑卒中
下载PDF
偏头痛相关缺血性卒中6例报告
17
作者 习予祥 秦玉翰 +3 位作者 丁红莲 黄志梅 丁菊 杨林涵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偏头痛 相关缺血性卒中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和醋酸曲安奈德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尹伟欣 李旭阳 +1 位作者 尹光文 秦玉翰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1期29-30,33,共3页
目的比较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82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1例,治疗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加2%利多卡因2ml,0.2ml/cm2局部注射,每4周1次,连续3次,对照... 目的比较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82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1例,治疗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加2%利多卡因2ml,0.2ml/cm2局部注射,每4周1次,连续3次,对照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ml加2%利多卡因2ml,0.2ml/cm2局部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同时口服维生素B6片(20mg,3次/d),谷维素片(20mg,3次/d),分别观察治疗后第4、8、12周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7.58%和30.77%,P<0.05;第8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6.15%和53.85%,P>0.05;第1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52%和70.33%,P<0.05。结论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疗效确切,早期醋酸曲安奈德组疗效高于复方倍他米松组,但后期复方倍他米松组疗效高于醋酸曲安奈德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复方倍他米松 醋酸曲安奈德 局部注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