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与逻辑中把握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1
作者 秦益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23-30,共8页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开天辟地”“开端的运动”。从此,共产主义在中国不是空中“游荡”“徘徊”的“幽灵”,而是用手可以触摸到的感性实践。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足中国、凝结历史;坚持改革...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开天辟地”“开端的运动”。从此,共产主义在中国不是空中“游荡”“徘徊”的“幽灵”,而是用手可以触摸到的感性实践。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足中国、凝结历史;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面向世界、开辟未来,最终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回到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根本的意义。目标句中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形态的“社会有机体”,其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收获”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各个革命阶段的成果,成为基本“够格”的社会主义,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革命 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下载PDF
哲学问题不能从哲学本身去寻找——纪念刘奔同志 被引量:1
2
作者 秦益成 《晋阳学刊》 2021年第6期3-9,共7页
作为我国卓越的学术期刊编辑家和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刘奔的人生折射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他坚持“以现实问题研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深化现实问题研究”的办刊立场方法,并贯彻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中,贯彻到《哲学... 作为我国卓越的学术期刊编辑家和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刘奔的人生折射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他坚持“以现实问题研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深化现实问题研究”的办刊立场方法,并贯彻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中,贯彻到《哲学研究》编辑工作与哲学研究人才培养之中,从而在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价值哲学、文化哲学以及人才培养等许多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奔文集》 中共党史 改革开放 编辑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下载PDF
百年党史的叙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3
作者 秦益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5-27,共13页
对于研究和叙述历史而言,“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研究历史要“论(逻辑)从史出”,叙述历史要“史论结合”,要做到逻辑的和历史的相一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整个人类历史后得出的“论”。毛泽东概括了社会革命... 对于研究和叙述历史而言,“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研究历史要“论(逻辑)从史出”,叙述历史要“史论结合”,要做到逻辑的和历史的相一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整个人类历史后得出的“论”。毛泽东概括了社会革命一般规律,即“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也就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革命。从1919年到2012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正是这样一轮革命。而按照无产阶级革命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二轮。“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为叙述百年党史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共党史 逻辑的和历史的相一致 社会革命一般规律 无产阶级革命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下载PDF
补充修正还是过度阐释——“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修正?
4
作者 秦益成 《晋阳学刊》 2022年第5期64-71,共8页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论断。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有一种看法,认为“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补充、修正、完善甚至替代。文章认为,这种看法是一些学者对马克思本意的一种过度阐释...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论断。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有一种看法,认为“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补充、修正、完善甚至替代。文章认为,这种看法是一些学者对马克思本意的一种过度阐释。从文本考察,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有过这种观点。“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如一的观点。“两个决不会”是《序言》中唯物史观经典表述中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总概括,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以这个普遍规律作为前提,《序言》论述了“人类社会史前时期”的告终,即“两个必然”。把“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人为地拼凑在同一个认识视阈内,构成一个所谓相对完满的体系,是牵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五种社会形态
下载PDF
近代中国历史主流及社会主义潜质
5
作者 秦益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15-21,共7页
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初发生主要不是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而是由于遭受外部入侵,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急剧变革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严重对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率先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帝... 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初发生主要不是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而是由于遭受外部入侵,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急剧变革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严重对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率先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决定了“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主义的潜质。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最后叠加在无产阶级领导(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中,这是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历史的主流,我们不应把封建王朝及腐朽反动势力的衰败和灭亡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主流。党的三大法宝深藏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逻辑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帝国主义 近代中国历史主流 社会主义潜质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念经研究和学科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
6
作者 秦益成 《学术动态(北京)》 2009年第12期10-13,共4页
2009年2月4日和3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召开了两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座谈会”。下面对这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 学科建设 座谈会 义理
下载PDF
正确把握“社会革命”的科学内涵——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被引量:6
7
作者 秦益成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6,共8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有二个特点和贡献,一是总体观,从时间来说是人类历史的总体,揭示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空间来说概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突出了生产力在总体中的基础性地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有二个特点和贡献,一是总体观,从时间来说是人类历史的总体,揭示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空间来说概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突出了生产力在总体中的基础性地位。理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与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的对立统一,是把握人类社会生活的关键,也是把握唯物史观的关键。把握社会革命的科学内涵必须从生产力基础性地位和人类生活总体性两个方面去进行。从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去认识社会革命的动力是新兴生产力,社会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新兴生产力;从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去理解社会革命的总体性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深化理解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生产力 社会革命 不断革命论 阶段论
下载PDF
国外学者政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秦益成 李荷英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国外学者 政要 世界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30年 国际共产主义 中国社会 中国模式
下载PDF
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是理解“伟大社会革命”的关键——兼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被引量:4
9
作者 秦益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15,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然而,当前思想理论界的一些文章没有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影响了对&q...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然而,当前思想理论界的一些文章没有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影响了对"伟大社会革命"重要论述的学习、阐述和宣传,也影响了对改革开放革命意义的理解。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在我国高校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都有阐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是我们时代精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那种轻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状况应当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革命 生产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下载PDF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党的基本路线--从毛泽东、邓小平与四项基本原则的确立说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益成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0,共9页
邓小平说:"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党的一大所制定的党纲中就蕴含着四项基本原则,毛泽东倾其一生领导党和人民把它们逐项由理想变为现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邓小平说:"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党的一大所制定的党纲中就蕴含着四项基本原则,毛泽东倾其一生领导党和人民把它们逐项由理想变为现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成功,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概括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创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反映了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捍卫和发展。党的基本路线最后一句作为目的句,实质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又回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是党的政治路线(基本路线)的总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 党的基本路线 习近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下载PDF
历史叙述与逻辑叙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益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4-31,共8页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不但"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既是对党的奋斗历程的历史叙述,又是逻辑叙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历史叙述,也是逻辑叙述,可以说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形象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站住了”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基本路线
下载PDF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基于伟大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益成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60,共17页
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上层建筑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生产力革命),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它实现了中国从封建社... 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上层建筑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生产力革命),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它实现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改革开放本身就是革命,是"第二次革命",是伟大中国革命的推进和继续,是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继续革命,是伟大中国革命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透彻地理解伟大的中国革命,理解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进行阐述,才能达到真理的全面性。党的基本路线既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论总结又是面向未来的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社会革命 生产力革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13
作者 秦益成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8-44,共7页
马克思在研究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时,建立了社会革命理论,回答了为什么发生社会革命。毛泽东概括出社会革命的一般规律,回答了怎样进行社会革命,即“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面对国内复杂局势,... 马克思在研究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时,建立了社会革命理论,回答了为什么发生社会革命。毛泽东概括出社会革命的一般规律,回答了怎样进行社会革命,即“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面对国内复杂局势,邓小平审时度势,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回答了如何把社会革命推进到“大大发展生产力”阶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革命 新时代 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党的百年历程的历史与逻辑--感悟习近平在把握党史把握大历史中把握新时代
14
作者 秦益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2-20,共9页
毛泽东继承《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总结出社会革命的一般规律:首先进行上层建筑革命,然后进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革命,再进行生产力革命。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2012年的奋斗史,又是对党的历史进程的理论概括,是党的内在逻辑。生产... 毛泽东继承《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总结出社会革命的一般规律:首先进行上层建筑革命,然后进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革命,再进行生产力革命。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2012年的奋斗史,又是对党的历史进程的理论概括,是党的内在逻辑。生产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怎么解决?在历史的螺旋式上升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做一遍”,重回上层建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在更高的历史阶梯上,推进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变革,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2012年—约2050年)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
下载PDF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三重论证
15
作者 秦益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2期13-19,共7页
“两个必然”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结论,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及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命旨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都是论证“两个必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通过历史事实论证“两个必... “两个必然”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结论,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及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命旨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都是论证“两个必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通过历史事实论证“两个必然”,并从实践上指导无产阶级怎样实现“两个必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最终科学确立,主要通过形式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主要通过“大写字母的逻辑”(辩证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其结论也是“两个必然”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必然” 《共产党宣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资本论》
下载PDF
毛泽东一生第二件大事研究回顾及方法论启示
16
作者 秦益成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9-42,共14页
毛泽东曾经用"我一生做了两件事情"来给自己"定论"。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另一件是"文化大革命"。对于毛泽东一生两件大事的研究经历了... 毛泽东曾经用"我一生做了两件事情"来给自己"定论"。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另一件是"文化大革命"。对于毛泽东一生两件大事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1981年历史决议之前的肯定阶段,二是1981年历史决议之后的搁置阶段,三是"八九政治风波"之后胡乔木、薄一波、胡绳、许全兴的新解读阶段。这一新的解读有利于对历史认识的全面和深化。中央文件用"党的三件大事"概括党的历程。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的史料的公布和研究方法的创新,这一研究仍然具有广阔的阐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两件大事” 党史研究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模式” 被引量:11
17
作者 秦益成 翟胜明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5,共6页
"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既包含着一些国外学者、政要对中国取得成就的肯定,也包含着他们以非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对中国取得成就奥秘的探寻,虽然有一定合理成分,但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即"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既包含着一些国外学者、政要对中国取得成就的肯定,也包含着他们以非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对中国取得成就奥秘的探寻,虽然有一定合理成分,但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即"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面旗帜"有很大距离。当前我国思想理论界热议"中国模式",从各个方面去注解"中国模式",其中有些学者用"中国模式"概括中国成就和进步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面旗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质内涵 中国模式 话语权
原文传递
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 被引量:21
18
作者 秦益成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30,80,共6页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aterial wealth are the two counterparts of man-made nature, as well as two poles of natural division resulted from the human productive activities. With the mode of human production develop...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aterial wealth are the two counterparts of man-made nature, as well as two poles of natural division resulted from the human productive activities. With the mode of human production developing into the stage of capitalism, there seems to exist a magical power, which has been producing an immense amount of material wealth and garbage, while turning the mankind into property owners and proletariat. They are both the inevitable results of the capital’s logic, i. e., pursuing the maximization of its profits, and the facts of struggling against the capitalism. It has been turned out that the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the west led by the U. S. are the wildest destroyer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Some theories on the issue shun this fact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herefore, they fail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issue, nor are they able to find out the historical way of solv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is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capitalism is doomed to destruction, which is not only our lesson taught by the issue, but also the only road to resolution for the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的逻辑 资源 利润最大化 不发达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 人类生存 美元 本位币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环境问题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益成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CSSCI 2009年第2期78-89,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 思想关系 述评 历史条件 历史内涵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的历史方位与党的先进性
20
作者 秦益成 王林丽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8,共7页
中华民族当前所处的时代依然是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这是由当前世界的内在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就在于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在于它带领广大中国人民顺应了... 中华民族当前所处的时代依然是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这是由当前世界的内在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就在于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在于它带领广大中国人民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争取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维护了工人阶级的统治和利益。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革命和实践中,深刻展现了其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