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高校布局的非均衡性及其调适
被引量:
4
1
作者
秦苏滨
蔡永飞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高等教育公平指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而高等院校的现有布局,使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的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水平、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家应当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逐步改变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高校布局
不合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被引量:
6
2
作者
秦苏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5-248,共4页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教育机会的手段和资源,努力实现"机会的公平平等"。这就要求政府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在高考录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发展
高等教育公平
机会的公平平等
教育补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探讨
被引量:
3
3
作者
秦苏滨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1-194,共4页
高等教育对人的前途、命运影响重大,要做出高等教育政策的符合伦理的现实选择,就必须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由于存在观念上的障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以前没有把公平放到应有位置,而这种状况现在仍未完全扭转。要确立高等教育政策公平取...
高等教育对人的前途、命运影响重大,要做出高等教育政策的符合伦理的现实选择,就必须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由于存在观念上的障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以前没有把公平放到应有位置,而这种状况现在仍未完全扭转。要确立高等教育政策公平取向,应该坚持以能力为依据的入学机会平等和接受同等质量教育的过程平等;注重以质量为核心的效率;鼓励高等教育多样化;对弱势群体实施补偿性倾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平等
效率
多样化
补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权利及其实现
被引量:
4
4
作者
秦苏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机会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弱势群体的道德权利,也是他们的法律权利。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权利不平等,直接影响了他们高等教育非基本权利的获取,而高考录取对他们又没有任何补偿,这使得他们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十分困难。政...
机会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弱势群体的道德权利,也是他们的法律权利。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权利不平等,直接影响了他们高等教育非基本权利的获取,而高考录取对他们又没有任何补偿,这使得他们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十分困难。政府作为与公民教育权相对应的义务主体,应牢固树立义务意识,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针,高考录取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以保障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推进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权利
弱势群体
受教育权
平等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新视角
被引量:
3
5
作者
秦苏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64-166,共3页
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是由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忧患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把握国情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忧患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是由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忧患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把握国情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忧患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确定成才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忧患意识教育
切入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引导大学生建立道德信念的着力点
被引量:
3
6
作者
秦苏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39-40,共2页
道德信念是道德行为的最基本推动力,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建立道德信念的直接动力和重要影响因素是需要、情感和社会环境.要着力提升大学生的需要层次,使其产生道德需要,以建立道德信念;要用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使...
道德信念是道德行为的最基本推动力,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建立道德信念的直接动力和重要影响因素是需要、情感和社会环境.要着力提升大学生的需要层次,使其产生道德需要,以建立道德信念;要用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形成稳定、深刻、强烈的道德情感,以强化道德信念;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培养其道德判断力,增强免疫力,抵御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坚定道德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建立
道德信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生“写”论文刍议
被引量:
2
7
作者
秦苏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7期73-73,共1页
在学校图书馆的杂志上,常会看到有些文章旁注着“已用”、“再用”等字样,这是一些大学生为应付作业写文科课程的论文,先“采用”此文后担心重复使用给后来者的提醒留言。有一篇文章旁竟写着“已用”、“再用”、“又用”、“不能再...
在学校图书馆的杂志上,常会看到有些文章旁注着“已用”、“再用”等字样,这是一些大学生为应付作业写文科课程的论文,先“采用”此文后担心重复使用给后来者的提醒留言。有一篇文章旁竟写着“已用”、“再用”、“又用”、“不能再用啦”、“再用一次吧”这么真真假假一长串有调侃意味的文字。像这样在杂志上或网上找一篇文章印出来作为自己论文的做法,是现今一些大学生“写”论文的一个诀窍、一条捷径。某门课程结束时的小论文可以这么“写”,毕业设计的大论文也能这么“写”。被看中的文章往往利用率很高,“天下文章一大抄”到这里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本来,论文写作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写法与初衷相悖,意义尽失。从大学生的这种论文“写”法至少可以看出如下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写作
科学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意识
大学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
3
8
作者
秦苏滨
《社科纵横》
2004年第6期158-167,共2页
网络对高校德育对象有负面影响 ,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式、德育工作者素质也提出了挑战 ,如何应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冲击 ,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德育 ,本文做了分析思考 ,提出应高度重视网络德育 ,培养一支精通网络技术的德育...
网络对高校德育对象有负面影响 ,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式、德育工作者素质也提出了挑战 ,如何应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冲击 ,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德育 ,本文做了分析思考 ,提出应高度重视网络德育 ,培养一支精通网络技术的德育队伍、搞好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高校
德育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备课刍议
被引量:
1
9
作者
秦苏滨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91-92,共2页
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作用和性质,在备课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其课程目标定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和认知基础;关注社会热点,消解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
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作用和性质,在备课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其课程目标定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和认知基础;关注社会热点,消解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充实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备课
课程性质
教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考录取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之探讨
被引量:
1
10
作者
秦苏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弱势群体在初、中等教育阶段没有平等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政府对"最少受惠者"实施补偿措施,在高考录取时对弱势群体采取政策倾斜,是应该的、公平的。目前,高考录取向弱势群体倾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观念层面上,高等教育公...
弱势群体在初、中等教育阶段没有平等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政府对"最少受惠者"实施补偿措施,在高考录取时对弱势群体采取政策倾斜,是应该的、公平的。目前,高考录取向弱势群体倾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观念层面上,高等教育公平的深厚基础尚未形成;操作层面上,严密科学的录取方案难以制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需全社会努力建设公平文化,政府切实做好制度安排,高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录取政策
弱势群体
倾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追求高等教育公平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
3
11
作者
秦苏滨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85-88,105,共5页
美国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处境不利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采取了若干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和财政支持,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和强制性的补偿政策;实施早期干预;录取向少数族裔倾斜继而对所有种族平等对待...
美国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处境不利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采取了若干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和财政支持,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和强制性的补偿政策;实施早期干预;录取向少数族裔倾斜继而对所有种族平等对待;大规模、多层次的资助;学籍管理宽松灵活。这些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多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对策刍议
12
作者
秦苏滨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等学校协同努力。政府应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目标之一,建立以公平为导向的法律法规体系,均衡配置初、中等教育阶段的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一同加大对高等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等学校协同努力。政府应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目标之一,建立以公平为导向的法律法规体系,均衡配置初、中等教育阶段的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一同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对弱势群体进行"中学后教育的早期干预",切实提供积极的就业帮助,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和终身教育体系;高校对弱势群体应采取倾斜的高考录取政策,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采取宽松的学籍管理制度。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增进高等教育公平,改善弱势群体高等教育的不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高等教育公平
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不固则邪侵——“法轮功”痴迷者“三观”剖析
13
作者
秦苏滨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7-9,共3页
法轮功痴迷者上当受骗的表面原因是现实的、精神的、心理的需要 ,而本质上则是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炼法轮功之前的自发世界观 ,对社会生活、人生挫折的不正确认识和消极厌世态度以及贪图享受、追求物欲满足的思想倾向...
法轮功痴迷者上当受骗的表面原因是现实的、精神的、心理的需要 ,而本质上则是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炼法轮功之前的自发世界观 ,对社会生活、人生挫折的不正确认识和消极厌世态度以及贪图享受、追求物欲满足的思想倾向和急功近利心态 ,在李洪志歪理邪说的蛊惑和毒害下 ,演变成彻底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悲观主义人生观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这是大多数法轮功痴迷者执迷不悟的根本原因。因此 ,有效地进行“三观”教育 ,促进全民科学“三观”的建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轮功
邪教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大”
14
作者
秦苏滨
《唯实》
2003年第8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干部政绩
群众利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思想作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中的责任伦理缺失原因探析
被引量:
6
15
作者
张军
秦苏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115,共3页
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改革以来,贫困生问题凸显。虽然建立了贫困生助学制度,但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备受诟病。仅仅靠手段和技术的完善并不能解决问题,学生资助制度中主体责任伦理的错位和缺失才是资助制度运行效能低下的根本原因,主要表...
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改革以来,贫困生问题凸显。虽然建立了贫困生助学制度,但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备受诟病。仅仅靠手段和技术的完善并不能解决问题,学生资助制度中主体责任伦理的错位和缺失才是资助制度运行效能低下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责任伦理的错位、高校管理教育责任伦理的缺失、社会责任伦理的淡漠和功利以及受助者自身美德和诚信伦理有待唤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助制度
责任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加强社会公德规范的约束力
被引量:
1
16
作者
秦苏滨
魏金奎
《探索与求是》
2003年第Z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养成教育
中小学德育
社会风尚
监督功能
社会管理
他律
软约束
教育内容
正常生活秩序
公共秩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扶持弱势群体:通向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
被引量:
1
17
作者
秦苏滨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79-82,共4页
弱势群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是主要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政府作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主体,要建构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共识,完善扶持弱势群体的政策体系,计划并实施扶助弱势群体的行动项目,消除弱势群体不能控制的外在因素对其教育状态...
弱势群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是主要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政府作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主体,要建构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共识,完善扶持弱势群体的政策体系,计划并实施扶助弱势群体的行动项目,消除弱势群体不能控制的外在因素对其教育状态的不利影响,走向以天赋和努力程度为根据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和高等教育学业成功机会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扶持弱势群体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高校布局的非均衡性及其调适
被引量:
4
1
作者
秦苏滨
蔡永飞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民革中央调研部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文摘
高等教育公平指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而高等院校的现有布局,使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的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水平、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家应当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逐步改变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高校布局
不合理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equity
the distribu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reasonable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被引量:
6
2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D/2006/01/139)
文摘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教育机会的手段和资源,努力实现"机会的公平平等"。这就要求政府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在高考录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关键词
能力发展
高等教育公平
机会的公平平等
教育补偿
Keywords
ability development
equal opportunities of receiving higher education
equality of fair opportunity
education compensation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探讨
被引量:
3
3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1-194,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项目"伦理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D/2006/01/139)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高等教育对人的前途、命运影响重大,要做出高等教育政策的符合伦理的现实选择,就必须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由于存在观念上的障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以前没有把公平放到应有位置,而这种状况现在仍未完全扭转。要确立高等教育政策公平取向,应该坚持以能力为依据的入学机会平等和接受同等质量教育的过程平等;注重以质量为核心的效率;鼓励高等教育多样化;对弱势群体实施补偿性倾斜政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平等
效率
多样化
补偿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权利及其实现
被引量:
4
4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基金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权利及其现实化--弱势群体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ZH060)的研究成果之一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项目"伦理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D/2006/01/139)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机会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弱势群体的道德权利,也是他们的法律权利。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权利不平等,直接影响了他们高等教育非基本权利的获取,而高考录取对他们又没有任何补偿,这使得他们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十分困难。政府作为与公民教育权相对应的义务主体,应牢固树立义务意识,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针,高考录取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以保障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推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权利
弱势群体
受教育权
平等权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新视角
被引量:
3
5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64-166,共3页
文摘
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是由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忧患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把握国情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忧患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确定成才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
忧患意识教育
切入点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引导大学生建立道德信念的着力点
被引量:
3
6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39-40,共2页
文摘
道德信念是道德行为的最基本推动力,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建立道德信念的直接动力和重要影响因素是需要、情感和社会环境.要着力提升大学生的需要层次,使其产生道德需要,以建立道德信念;要用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形成稳定、深刻、强烈的道德情感,以强化道德信念;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培养其道德判断力,增强免疫力,抵御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坚定道德信念.
关键词
大学生
建立
道德信念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写”论文刍议
被引量:
2
7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7期73-73,共1页
文摘
在学校图书馆的杂志上,常会看到有些文章旁注着“已用”、“再用”等字样,这是一些大学生为应付作业写文科课程的论文,先“采用”此文后担心重复使用给后来者的提醒留言。有一篇文章旁竟写着“已用”、“再用”、“又用”、“不能再用啦”、“再用一次吧”这么真真假假一长串有调侃意味的文字。像这样在杂志上或网上找一篇文章印出来作为自己论文的做法,是现今一些大学生“写”论文的一个诀窍、一条捷径。某门课程结束时的小论文可以这么“写”,毕业设计的大论文也能这么“写”。被看中的文章往往利用率很高,“天下文章一大抄”到这里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本来,论文写作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写法与初衷相悖,意义尽失。从大学生的这种论文“写”法至少可以看出如下两个问题:
关键词
论文写作
科学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意识
大学生
分类号
G642.47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H152.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
3
8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
出处
《社科纵横》
2004年第6期158-167,共2页
文摘
网络对高校德育对象有负面影响 ,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式、德育工作者素质也提出了挑战 ,如何应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冲击 ,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德育 ,本文做了分析思考 ,提出应高度重视网络德育 ,培养一支精通网络技术的德育队伍、搞好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 。
关键词
网络
高校
德育
教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备课刍议
被引量:
1
9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91-92,共2页
文摘
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作用和性质,在备课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其课程目标定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和认知基础;关注社会热点,消解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充实更新。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备课
课程性质
教材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lesson preparation
curriculum nature
teaching materials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考录取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之探讨
被引量:
1
10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理工学院思政部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文摘
弱势群体在初、中等教育阶段没有平等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政府对"最少受惠者"实施补偿措施,在高考录取时对弱势群体采取政策倾斜,是应该的、公平的。目前,高考录取向弱势群体倾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观念层面上,高等教育公平的深厚基础尚未形成;操作层面上,严密科学的录取方案难以制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需全社会努力建设公平文化,政府切实做好制度安排,高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
高考录取政策
弱势群体
倾斜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追求高等教育公平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
3
11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85-88,105,共5页
文摘
美国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处境不利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采取了若干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和财政支持,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和强制性的补偿政策;实施早期干预;录取向少数族裔倾斜继而对所有种族平等对待;大规模、多层次的资助;学籍管理宽松灵活。这些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多有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经验
启示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equality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对策刍议
12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项目"伦理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D/2006/01/139)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等学校协同努力。政府应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目标之一,建立以公平为导向的法律法规体系,均衡配置初、中等教育阶段的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一同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对弱势群体进行"中学后教育的早期干预",切实提供积极的就业帮助,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和终身教育体系;高校对弱势群体应采取倾斜的高考录取政策,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采取宽松的学籍管理制度。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增进高等教育公平,改善弱势群体高等教育的不利状况。
关键词
弱势群体
高等教育公平
对策
分类号
D6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不固则邪侵——“法轮功”痴迷者“三观”剖析
13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7-9,共3页
文摘
法轮功痴迷者上当受骗的表面原因是现实的、精神的、心理的需要 ,而本质上则是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炼法轮功之前的自发世界观 ,对社会生活、人生挫折的不正确认识和消极厌世态度以及贪图享受、追求物欲满足的思想倾向和急功近利心态 ,在李洪志歪理邪说的蛊惑和毒害下 ,演变成彻底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悲观主义人生观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这是大多数法轮功痴迷者执迷不悟的根本原因。因此 ,有效地进行“三观”教育 ,促进全民科学“三观”的建立 。
关键词
法轮功
邪教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分类号
D65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大”
14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出处
《唯实》
2003年第8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干部政绩
群众利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思想作风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中的责任伦理缺失原因探析
被引量:
6
15
作者
张军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115,共3页
基金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ZH060)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思政课题(KYS09011)
文摘
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改革以来,贫困生问题凸显。虽然建立了贫困生助学制度,但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备受诟病。仅仅靠手段和技术的完善并不能解决问题,学生资助制度中主体责任伦理的错位和缺失才是资助制度运行效能低下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责任伦理的错位、高校管理教育责任伦理的缺失、社会责任伦理的淡漠和功利以及受助者自身美德和诚信伦理有待唤醒。
关键词
资助制度
责任伦理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加强社会公德规范的约束力
被引量:
1
16
作者
秦苏滨
魏金奎
出处
《探索与求是》
2003年第Z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养成教育
中小学德育
社会风尚
监督功能
社会管理
他律
软约束
教育内容
正常生活秩序
公共秩序
分类号
D648.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扶持弱势群体:通向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
被引量:
1
17
作者
秦苏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79-82,共4页
基金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权利及其现实化--弱势群体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10YJAZH060)研究成果
文摘
弱势群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是主要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政府作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主体,要建构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共识,完善扶持弱势群体的政策体系,计划并实施扶助弱势群体的行动项目,消除弱势群体不能控制的外在因素对其教育状态的不利影响,走向以天赋和努力程度为根据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和高等教育学业成功机会平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扶持弱势群体
Keywords
equity in higher education
supporting the vulnerable group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高校布局的非均衡性及其调适
秦苏滨
蔡永飞
《重庆社会科学》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秦苏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探讨
秦苏滨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权利及其实现
秦苏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新视角
秦苏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谈引导大学生建立道德信念的着力点
秦苏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大学生“写”论文刍议
秦苏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浅谈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秦苏滨
《社科纵横》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备课刍议
秦苏滨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高考录取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之探讨
秦苏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美国追求高等教育公平的经验与启示
秦苏滨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对策刍议
秦苏滨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本不固则邪侵——“法轮功”痴迷者“三观”剖析
秦苏滨
《广西社会科学》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说“大”
秦苏滨
《唯实》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中的责任伦理缺失原因探析
张军
秦苏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谈加强社会公德规范的约束力
秦苏滨
魏金奎
《探索与求是》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扶持弱势群体:通向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
秦苏滨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