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秦虹霞 杨清成 孙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我科收治的76例TI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2~3d后,71例TIA症状完全控制,5例症状仍有发作,行DSA检查均证实为颈内动脉高度狭窄,2例...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我科收治的76例TI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2~3d后,71例TIA症状完全控制,5例症状仍有发作,行DSA检查均证实为颈内动脉高度狭窄,2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症状均得到控制,其余2例因拒绝手术治疗渐进展为脑梗死。结论发病机制:微栓子学说、微小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特点,TIA症状发作时间为1h,有局灶定位体征;治疗:抗栓是TIA首选方法;如果有颈动脉高度狭窄可考虑尽快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抗栓 手术
下载PDF
中青年脑梗死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秦虹霞 张向东 黄美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易患因素及病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基础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本组90例患者痊愈32例,明显好转42例,二者共74例;恢复差(进步及恶化)14例;死亡2例,为脑干及大脑半球同时脑梗死。中青年脑...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易患因素及病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基础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本组90例患者痊愈32例,明显好转42例,二者共74例;恢复差(进步及恶化)14例;死亡2例,为脑干及大脑半球同时脑梗死。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最常见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相关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酗酒、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定位多为颈内动脉系统,大脑半球梗死。结论积极控制控制基础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戒烟限酒,规律的生活,必要时行咽喉部手术,治疗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防止动脉硬化发生,是降低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易患因素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秦虹霞 陈亮 张向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6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0例经颅脑MRI或DW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0例经颅脑MRI或DW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秦虹霞 张向东 孙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9期68-69,共2页
本文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和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11... 本文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和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11—2013-11我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6h~<48h)60例,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70.5(55~8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以周围神经病表现为主的Churg-strauss综合征
5
作者 秦虹霞 张向东 陈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0期196-197,共2页
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又名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系统性血管炎病变,一种中小动脉受累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肉芽肿性血管炎,表现为多器官受累,常见:肺、心脏、胃肠道、周围神经病、皮肤受累。该病临床少见,发病迅速,... 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又名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系统性血管炎病变,一种中小动脉受累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肉芽肿性血管炎,表现为多器官受累,常见:肺、心脏、胃肠道、周围神经病、皮肤受累。该病临床少见,发病迅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RG-STRAUSS综合征 周围神经病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系统性血管炎 多器官受累 预后不良 小动脉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秦虹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1期48-50,共3页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和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的...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和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的hs-CRP水平、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不稳定斑块患者与稳定斑块、无斑块患者的hs-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患者与无斑块患者的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颈动脉斑块性质具有密切关系,可将其作为对急性脑梗死程度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能够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斑块 诊断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秦虹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应用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检测方式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实施评定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1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轻、中、重度分别作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55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5例,作为对照... 目的应用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检测方式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实施评定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1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轻、中、重度分别作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55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实施测定并对比结果。结果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P<0.05);观察1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2组和观察3组(P<0.05);观察2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3组(P<0.05)。结论应用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检测方式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实施评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这是由于腔隙性脑梗死疾病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会明显降低,且这一趋势随病情的不断加重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血清维生素B12 检测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注射丹参多酚酸的用药护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华丽 秦虹霞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用药护理。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后采用常规用药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用药护理。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后采用常规用药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用药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护理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相比于对照组较优(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采用综合护理满意度更高,NIHSS评分、BI评分均得到了改善,对sICAM-1、sVCAM-1有降低作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使得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许绯 秦虹霞 陈亮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2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的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PCT、CRP预测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安阳市人民医院重症脑卒中手术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n=2... 目的探究基于的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PCT、CRP预测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安阳市人民医院重症脑卒中手术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n=255)及感染组(n=65),收集全部入选全部病例基线资料、疾病方面因素、手术情况、临床给药情况、侵入性操作等,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剖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9分、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72 h、院外转入、前期使用抗生素、术后3 d PCT≥2.5 ng/L、术后3 d CRP≥15.0 mg/L、静脉全麻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预测术后感染诊断效能灵敏度为99.13%,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83.33%,较CRP诊断效能高(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术后感染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各方面因素进行防治,术后3d监测血清PCT,有助于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及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合并慢性疾病 手术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