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平井技术在边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 1
-
-
作者
秦雪辉
-
机构
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
出处
《江汉石油科技》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
文摘
广华油田广一区潜33油组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油藏,地层能量充足,在利用直井井网开采了30多年后,主力层已基本水淹。由于直井开发水锥现象严重,开发状况不断恶化,导致采收率低,大量剩余油滞留地下无法采出。针对该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不但明显提高了采油速度,改善了开发状况,而且采收率由52.3%提高到55.4%,提高了3.1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
关键词
边底水油藏
水锥
采收率
水平井
剩余油
-
分类号
TE34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2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
-
题名新沟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 2
-
-
作者
秦雪辉
-
机构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2年第10期82-84,共3页
-
文摘
江汉油区新沟嘴组油藏资源量丰富,但受其地质条件影响,开发水平一直难以提高。新沟油田作为新沟嘴组“双低”开发单元的典型代表,具有地质构造复杂,纵向含油层系多且层间非均质性突出等特点。在复杂构造精细地震解释、储层展布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综合调整对策及方案研究,通过现场实施,明显改善了新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油田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得到大幅提升,对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调整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
关键词
新沟嘴组
构造特征
储层特征
剩余油分布
采收率
-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习家口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技术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张建荣
秦雪辉
-
机构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
出处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1-13,共3页
-
文摘
江汉油区习家口油田位于潜江凹陷西斜坡,蚌湖生油深洼陷以西,包括习一、习二两个区块。该区为一复杂断块油藏,投入开发已30多年,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至"九五"末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8%,已近废弃;但"十五"期间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特别是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和构造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再结合大位移多靶点定向钻井技术挖掘断层附近及井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高含水
精细小层
剩余油挖潜
-
Keywords
Complex Section Reservoirs
High Water Cut
Fine Layers
Tapping Residual Oil
-
分类号
TE34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广华油田细分层系挖潜剩余油实践与认识
- 4
-
-
作者
邓丽君
秦雪辉
庞陵
-
机构
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
出处
《江汉石油科技》
2010年第3期22-23,28,共3页
-
文摘
广华油田纵向上含油层系多,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近几年通过精细油层对比、细分层开采,优化挖潜方案,利用水平井、老井开发等成功实践,取得了油田产量上升的良好效果。
-
关键词
细分层系
地层对比
水平井
老井利用
-
分类号
TE34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亲水油藏开发后期水淹层再认识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秦雪辉
-
机构
长江大学研究生院
-
出处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41-43,65,共4页
-
文摘
基于油田高含水期水淹层测井解释存在的问题,低电阻油层识别和中、低水淹区域的开发成为目前老区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难题。以王场油田西区-王广潜4~3油组为例,在综合分析测井、地质、测试、试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期低电阻层开发实际,总结出水淹层挖潜总体原则。即平面上以完善单砂体注采井网为主,老井可补孔水淹层,电性特征以电阻值与围岩电阻值对比下降幅度小于10Ω·m为标准,在储量动用程度较低、物性相对较差的区域实施水淹层补孔。
-
关键词
王场油田
潜4~3油组
水淹层
剩余油
-
Keywords
Wangchang Oilfield
Qian-4~3 Oil Group
Water-cut Layers
Remaining Oil
-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