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向”孩子的3个教育提醒
1
作者 罗静 积木育儿 《健康》 2018年第4期37-39,共3页
“内向”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受中国父母待见的词,不过现实中给孩子随意贴上“内向”的标签显然对孩子不公平,因为内向绝对不应该和不好划等号。
关键词 内向 孩子 教育 不公平 等号
原文传递
高质量陪伴孩子的3个秘密
2
作者 积木育儿 《健康》 2019年第1期28-29,共2页
所有的早期教育都在强调,0~6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为什么呢?因为6岁前的孩子,判断力和承受力差,心理比较脆弱,且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会让他们把身边发生的所有事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比如:父母陪伴自己少,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可... 所有的早期教育都在强调,0~6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为什么呢?因为6岁前的孩子,判断力和承受力差,心理比较脆弱,且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会让他们把身边发生的所有事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比如:父母陪伴自己少,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可爱,不值得他们陪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 质量 早期教育 思维方式 安全感 承受力 判断力
原文传递
如何帮助孩子快速融入群体
3
作者 积木育儿 《健康》 2021年第4期30-32,共3页
为什么社交金句“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没效果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绘本和幼儿园的课程中都会引导孩子在社交中使用“我可以XX吗?”“你好,请问……”这样的礼貌用语,而且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其实,这完全是大人... 为什么社交金句“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没效果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绘本和幼儿园的课程中都会引导孩子在社交中使用“我可以XX吗?”“你好,请问……”这样的礼貌用语,而且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其实,这完全是大人的社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用语 绘本 社交方式 幼儿园 引导孩子
原文传递
孩子过于好胜,原来是因为……
4
作者 积木育儿 《健康》 2019年第8期30-32,共3页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是自卑的,有着想克服自卑、追I求卓越的内驱力。也因此,这种自卑感是推动个人获得成就的主要动力。这句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天生就有比较的能力,只不过不同阶段用以比较的参照物有所不同;也...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是自卑的,有着想克服自卑、追I求卓越的内驱力。也因此,这种自卑感是推动个人获得成就的主要动力。这句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天生就有比较的能力,只不过不同阶段用以比较的参照物有所不同;也因为有了比较,所以会自卑。自卑是根植于我们基因里的东西,是人类的天性。人们终其一生,都在超越自卑,追求一种卓越感。也正是因为自卑,才驱动人们不断改变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 自卑感 创始人 心理学 参照物
原文传递
真的只要“开心就好”吗
5
作者 积木育儿 永辉(供图) 《健康》 2018年第10期36-39,共4页
近年来,我见过很多家长强调:我的孩子只要开心就好。也许是上一代父母过于家长权威式的管教.给太多孩子带去无力感和心理阴影,等这些孩子长大做了父母后。最大的希望就是避免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给孩子自由和快乐,但——
关键词 家长权威 心理阴影 孩子 父母
原文传递
做会好好说话的家长
6
作者 积木育儿 《健康》 2019年第2期28-29,共2页
听孩子说话心不在焉孩子在跟父母倾诉的时候,如果父母总是心不在焉,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一次两次,他可能会问“你在听吗”,三次四次之后,等你再想听的时候,孩子已经不想再说了。是的,孩子就是这么敏感的“小动物”。
关键词 家长 孩子 小动物
原文传递
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锣,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7
作者 积木育儿 大跑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第9期36-37,共2页
仪式感会将家中所有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家人把平常难以言说的情感表达出来,彼此接纳、认可,并从中获得力量。
关键词 仪式感 生活 情感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