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证论治白塞氏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程丽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4期72-72,共1页
白塞氏综合征以口腔黏膜溃疡、眼和生殖器溃疡,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病因与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有关。中医《金匮要略》在两千年前就精辟阐述;以咽喉及前后阴溃疡和目赤为特征,其系一种感染虫毒引起的病患。笔者在临床上积累5例确诊病案... 白塞氏综合征以口腔黏膜溃疡、眼和生殖器溃疡,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病因与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有关。中医《金匮要略》在两千年前就精辟阐述;以咽喉及前后阴溃疡和目赤为特征,其系一种感染虫毒引起的病患。笔者在临床上积累5例确诊病案,遵循中医精辟理论,分析脉证,用辨证论治;清热解毒利湿,养阴邪热;肾亏阴虚,温补脾胃发临床分型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典型病例脉症分型清热滋阴法加减,连续服用30付痊愈。随访5年无复发。本方滋阴血而清热;阴得滋而火降,液得润而除躁,滋阴可增机体免疫能力,清热有抗炎作用,二者合用,标本兼治,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综合征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及防治
2
作者 程丽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1期96-97,共2页
牙髓根尖周病是口腔常见的多发病,可引起牙齿颌面部剧烈的疼痛和肿胀.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即使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患牙仍存在4%~15%的失败率[1].经过反复多次常规根管治疗,根尖周病变仍迁延不愈的病例称慢性尖周... 牙髓根尖周病是口腔常见的多发病,可引起牙齿颌面部剧烈的疼痛和肿胀.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即使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患牙仍存在4%~15%的失败率[1].经过反复多次常规根管治疗,根尖周病变仍迁延不愈的病例称慢性尖周炎[2],表现为复发性根尖周脓肿和进行性骨破坏,并导致牙槽内缺损和牙齿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牙髓病治疗的新难点,也是专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显微CT的问世,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病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镍钛再处理技术、光活化消毒技术、手术显微镜、显微外科技术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促进了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更新,为提高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最大限度保存患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治疗 防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惠玲 李生梅 +1 位作者 程丽东 曹云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7例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口腔...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7例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部位、感染源、病原菌分布特征。收集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血沉(ESR)、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淀粉样蛋白A(SA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等资料。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在感染源方面,有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外伤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在感染部位方面,单间隙感染占79.44%,多间隙感染占20.56%。分离出12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60.33%,革兰阴性菌占39.67%。感染组WBC、体温、血清hs-CRP、PCT、MI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WBC、hs-CRP、PCT、MIP-2、体温是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WBC、hs-CRP、PCT、MIP-2、体温是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诊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高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原文传递
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惠玲 李志艳 +2 位作者 程丽东 宁立强 梁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1期4152-4156,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技术探讨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形态、数量以及C型根管发生率和髓腔差值的异同。方法:从2016年5月到2018年12月青大附院口腔门诊牙齿CBCT扫描结果中选择藏、汉民下颌第二磨牙各300颗...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技术探讨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形态、数量以及C型根管发生率和髓腔差值的异同。方法:从2016年5月到2018年12月青大附院口腔门诊牙齿CBCT扫描结果中选择藏、汉民下颌第二磨牙各300颗,其中汉族150例,藏族150例。按照Vertucci分类对根管进行分型,探究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形态特点,同时对牙根类型、C型根管数量和发生率进行统计研究。结果: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牙根类型以双根牙为主,且其在藏族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于汉族人群。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分型以Ⅰ型和C型根管所占比例最高。在青海地区汉族人群和藏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中,C形根管所占比率分别为40.7%和27.0%,汉族人群C型根管发生率显著高于藏族人群(P<0.05)。在青海地区藏汉人群下颌第二磨牙中,女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青海地区藏族人群的MB-DB、DB-P平均值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5)。结论:青海地区藏汉族人群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形态基本类似,C型根管发生率汉族人群是远远大于藏族人群的,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性。但是C型根管发生率在青海地区藏汉人群中都是女性大于男性。同时藏族人群髓腔差值也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藏族 汉族 下颌第二磨牙 牙根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