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听的天气 可视的芳香——移用·通感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予东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4期45-46,共2页
培训时期,有老师准备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疑惑:老舍先生还是语言大师呢,竟然在文中出现了“响亮的天气”这样的句子,响亮是形容声音的,怎么和天气联系起来了?难道不成是方言?闻之,心里一震,这位老师如... 培训时期,有老师准备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疑惑:老舍先生还是语言大师呢,竟然在文中出现了“响亮的天气”这样的句子,响亮是形容声音的,怎么和天气联系起来了?难道不成是方言?闻之,心里一震,这位老师如果在上课过程中据此来批判大师语言错误,将是谬误了。这样的句子和方言无关,不是错误,而是一种语言创造的出新出奇。细究起来是兼用了两种修辞手段——通感和移用。这样的修辞不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常用的修辞方法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 通感 移用 《语文课程标准》 《济南的冬天》 语言错误 修辞手段 修辞方法
下载PDF
向情感更深处漫溯
2
作者 程予东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第7期62-63,共2页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辞发,可直抒胸臆,亦可间接阐发。具体为文时,因情之为虚,故需依托人、事、物、理、景、境,这些多为实写,而情感向更深处漫溯,又常借助虚笔。虚实结合,乃文章之道。清朝唐彪...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辞发,可直抒胸臆,亦可间接阐发。具体为文时,因情之为虚,故需依托人、事、物、理、景、境,这些多为实写,而情感向更深处漫溯,又常借助虚笔。虚实结合,乃文章之道。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虚实相生,使文章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因实生虚,虚实相映,才能生辉。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元九书》 中说 唐彪 水照影 天机云锦 相济 夜雨 生存境遇 李商隐 心旌摇荡
下载PDF
我们可以这样欣赏叙事散文
3
作者 程予东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7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作家筱敏蜕:敞文作为一个容器很宽敞,可以说是广阔无边的文体。从柏拉图式的对话录到波德莱尔式的诗,从尼采式的思想断片到赫尔岑式的浩繁叙事。确实如此,因为它的广阔,因为它的不使劲儿、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所以被认为是文... 作家筱敏蜕:敞文作为一个容器很宽敞,可以说是广阔无边的文体。从柏拉图式的对话录到波德莱尔式的诗,从尼采式的思想断片到赫尔岑式的浩繁叙事。确实如此,因为它的广阔,因为它的不使劲儿、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所以被认为是文体里的轻骑兵。语文教材里散文所占的篇幅是最多的。它的分类也比较丰富,像常说的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敖文(哲理散文,随笔式的)。初中教材里,叙事散文又是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散文 欣赏 波德莱尔 语文教材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初中教材 赫尔岑
下载PDF
涉过心灵的冰河
4
作者 程予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6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我的面前摊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面的一句话钳住了我的眼睛: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我记得那夜夜燃起的烛光,那奋身不顾的甲虫,曾陪伴一朵野花涉过心灵冰河倔强开放。读初... 我的面前摊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面的一句话钳住了我的眼睛: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我记得那夜夜燃起的烛光,那奋身不顾的甲虫,曾陪伴一朵野花涉过心灵冰河倔强开放。读初二时,或许班主任看我是个老实人,做事儿比较可靠,指明让我做数学课代表。这有点难为我,我只是一朵路边的野花。那数学成绩着实不光鲜,做课代表怎么着成绩也要拿得出手。不然光收收作业,发发本子,这样的事儿谁都可以做啊。既然班主任信得过咱,目标悬在眼前,那就埋头干活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数学课代表 《百年孤独》 数学成绩 马尔克斯 班主任 老实人 倔强
下载PDF
换个思路教《我的老师》——魏巍《我的老师》教学札记
5
作者 程予东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6年第1期87-87,共1页
备课魏巍的叙事散文《我的老师》时,我揣摩着到底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难道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概括文中写了哪七件事儿吗?这可以锻炼初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这是重要的能力,我们叫整体感知。考试很常见的题目。或者问... 备课魏巍的叙事散文《我的老师》时,我揣摩着到底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难道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概括文中写了哪七件事儿吗?这可以锻炼初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这是重要的能力,我们叫整体感知。考试很常见的题目。或者问学生这是怎样一个老师?你们从哪里感受到的?这可以锻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我们叫人物鉴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老师》 教学札记 魏巍 初一学生 概括能力 课文内容 人物形象 叙事散文
下载PDF
玉米地里的自然法则课
6
作者 程予东 《中华家教》 2015年第8期61-61,共1页
小时候,每年点种玉米的季节我都会跟随去田地帮母亲一把。现在想来,年少时和玉米有关的课程鲜亮地点燃了我对世界的一些认识。多下两粒种子,会少一些失望 母亲用锄头在松软而又有些泛潮的麦垄与麦垄的空隙间刨出一个个小坑,我的任... 小时候,每年点种玉米的季节我都会跟随去田地帮母亲一把。现在想来,年少时和玉米有关的课程鲜亮地点燃了我对世界的一些认识。多下两粒种子,会少一些失望 母亲用锄头在松软而又有些泛潮的麦垄与麦垄的空隙间刨出一个个小坑,我的任务就是把精挑细选的玉米粒丢在小坑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地 自然法则 玉米粒 母亲 麦垄 田地 季节 点种
下载PDF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材指瑕
7
作者 程予东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1年第5期47-47,共1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汇聚了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许多杰出人物。本单元第十三课选用的是当代著名作家何为先生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先生向我们描绘了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上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汇聚了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许多杰出人物。本单元第十三课选用的是当代著名作家何为先生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先生向我们描绘了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上取得丰功伟绩的贝多芬在生活里面对汹涌而来的苦难潮水却选择逆风飞翔的生命坚韧姿态,聆听到他苦难生活中心灵世界的丰赡,读来令人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巨人贝多芬》 苦难生活 指瑕 教材 七年级下册 杰出人物 人类历史 《语文》
下载PDF
今天,你还没有学会做母亲
8
作者 程予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6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好像母亲根本不需要培训,一个女的有了孩子,身份转为母亲。做了母亲的女子爱子心无尽,恨不得把所有清凉一并给予自己的孩子。奉献,牺牲自我成了本能。再看母亲,好像都有着一张相似的脸谱,那就是任劳任怨宽容仁厚。既然母亲承载了... 好像母亲根本不需要培训,一个女的有了孩子,身份转为母亲。做了母亲的女子爱子心无尽,恨不得把所有清凉一并给予自己的孩子。奉献,牺牲自我成了本能。再看母亲,好像都有着一张相似的脸谱,那就是任劳任怨宽容仁厚。既然母亲承载了这么多赞美,为什么某网站有一档栏目叫做“父母皆祸害”?而且上面注册人数还在直线飙升?是孩子白眼狼,不懂感恩,不识好歹,还是父母身上确实存在让人难以认同的糟粕?我知道任何一个粗暴的评价都会招来潮水般的指斥。看来,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学会 注册人数 孩子 父母 直线
下载PDF
棉花棉花
9
作者 程予东 《作文(初中年级)》 2015年第3期52-52,共1页
原本活泼泼的生命终是抵挡不住赖着不走的秋风,柳辫上新月般喧闹的春意簌簌飞落,化作委地的尘泥,你能忍心看吗?枝头深处的烈焰烟花般冷却了,一地残红,碎碎的叹息,怎么能够忍心看呢?此时穿着浆洗过的棉布夹袄的母亲,正从西墙的... 原本活泼泼的生命终是抵挡不住赖着不走的秋风,柳辫上新月般喧闹的春意簌簌飞落,化作委地的尘泥,你能忍心看吗?枝头深处的烈焰烟花般冷却了,一地残红,碎碎的叹息,怎么能够忍心看呢?此时穿着浆洗过的棉布夹袄的母亲,正从西墙的绳子上抽下两条棉布口袋,那是母亲的手吗?灰褐色的肌肤,已经塌陷下去,松松的就着崚嶒的骨骼,怎么母亲也随秋而瘦了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母亲 棉布 秋风 褐色
下载PDF
我这样教《济南的冬天》
10
作者 程予东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6年第5期35-36,共2页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感受作者在文学作品里表达语言所采用的形式。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笔者以为这一课在语言表达上比较突出的是首段的对比手法运用,以及第三、四段的虚实写法的结合。
关键词 《济南的冬天》 语言表达 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 对比手法
下载PDF
话语蕴藉方法摭谈
11
作者 程予东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第1期61-61,共1页
学生习作语言大多粗浅直白,少有耐得起咀嚼品咂的文字,审美自然无从谈起。作为语文老师要晓谕学生具审美价值的文章往往话语蕴藉含蓄。
关键词 话语蕴藉 学生习作 审美价值 语文老师 文章
下载PDF
语言之美
12
作者 程予东 《作文成功之路》 2015年第6期4-4,共1页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欣赏积累优美的语言。从语言的根入手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探究语言之美的因由,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力。语言之美常常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语言表达力 语文教学 感受 学生
下载PDF
走近语言的骨头
13
作者 程予东 《初中生辅导》 2016年第14期24-26,共3页
作家张炜说:"动词是语言的骨头。"这告诉我们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动词是非常重要的。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含有动作的词语,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如"门前有小河,隔岸有高山。"不如说"门前流淌着小河,隔岸耸立着高山。... 作家张炜说:"动词是语言的骨头。"这告诉我们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动词是非常重要的。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含有动作的词语,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如"门前有小河,隔岸有高山。"不如说"门前流淌着小河,隔岸耸立着高山。"凡是要表示事物、人物,必须在事物、人物有动作,也就是动起来的时候。动作的呈现需要借助动词的运用。一个动作可以用数个动词来描摹。比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文化品格 品鉴 描绘性 语感能力 细小环节 福楼拜 莫泊桑 库存量 身体状况
原文传递
如此惩罚,是教育还是泄愤?
14
作者 程予东 《当代教育家》 2016年第8期13-13,共1页
课堂上,某老师要一学生拿笔记录,学生不愿,应了句:不拿能怎么样?老师气极,言语不免夹枪带棒,甚至在班主任调解过程中,还不忘放出狠话:你不要我管?好,毕业考试本学科成绩我给你打不及格!听至此,我凛然一惊。这位老师出于责任心,对东... 课堂上,某老师要一学生拿笔记录,学生不愿,应了句:不拿能怎么样?老师气极,言语不免夹枪带棒,甚至在班主任调解过程中,还不忘放出狠话:你不要我管?好,毕业考试本学科成绩我给你打不及格!听至此,我凛然一惊。这位老师出于责任心,对东西没有带齐的学生提出了恰切的要求,却遭到学生公然拒绝。这自然是学生有错,老师威慑一下也很正常——没有威慑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缺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过程 气极 不及格 毕业考试 给你 学科成绩 杨元元 学位证 育人者 上海海事大学
原文传递
对比尽妖娆
15
作者 程予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6X期84-85,共2页
对比手法是文学作品运用最为广泛的写作技巧。它通常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还可以掀起情节的波澜,引发情感的冲突,彰显人物的性格,引领读者... 对比手法是文学作品运用最为广泛的写作技巧。它通常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还可以掀起情节的波澜,引发情感的冲突,彰显人物的性格,引领读者深层地探寻。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人物性格的冲撞,文章就会显得一览无余,平淡无味。对比手法种类非常繁复,适于借鉴运用的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手法 平淡无味 文学作品 人物性格 人物对话 端木蕻良 泊枫桥 最后一课 自甘堕落 少年闰土
原文传递
如何提高作文语言表现力
16
作者 程予东 《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 2007年第9期47-47,共1页
对于好的文章学生多是羡慕的,他们以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之下他们写不出写不好文章更是心安理得的了。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知道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道它浸透了牺牲的血泪。老师说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就得多摘... 对于好的文章学生多是羡慕的,他们以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之下他们写不出写不好文章更是心安理得的了。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知道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道它浸透了牺牲的血泪。老师说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就得多摘记多背诵好词语好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表现力 作文创新 心理暗示 古诗文 情感转移 概念转化 自然景物 天成 朱光潜先生 原因构成
原文传递
2016年浙江宁波市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17
作者 程予东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第26期54-57,共4页
【真题回放】《现代汉语词典》对“亮”的释义如下:1、光线强。2、光。3、(声音)强;响亮。4、使声音响亮。5、(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6、显露、显示。请以“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关键词 作文素材 宁波市 《现代汉语词典》 解析 中考 浙江 生活体验 真题
原文传递
只要能考高分
18
作者 程予东 《语文学习》 2012年第12期1-1,共1页
“事实再一次证明:还是背诵满分作文见效快。”一位教师在介绍教学经验时如是说。你主张写作要说心里话.抒发真感情,可是他的话却非胡言,你想啊,考场作文批阅速度像火箭,头尾瞄一眼.中间大致看,书写还可观,头尾排比比喻有几段,
关键词 高分 满分作文 教学经验 作文批阅 背诵 教师 写作 速度
原文传递
向左向右
19
作者 程予东 《语文学习》 2011年第10期19-20,共2页
读了201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中俞发亮老师写的文章《真实、真情乃作文之生命》,对于文中揭示的一种作文阅卷评分结果印象非常深刻。文章提到了一位2002年参加某省高考阅卷教师的文章《你知道评卷老师“心灵”的选择吗?》。该文... 读了201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中俞发亮老师写的文章《真实、真情乃作文之生命》,对于文中揭示的一种作文阅卷评分结果印象非常深刻。文章提到了一位2002年参加某省高考阅卷教师的文章《你知道评卷老师“心灵”的选择吗?》。该文章披露了作文评卷中甚为严重的“立意得分误判”问题。例如一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爷爷,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叙述“我”在到省城参加英语竞赛之前得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是去参赛还是去探望爷爷?“我”最终选择了参赛,并拿回了一等奖。回来后爷爷已经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作文阅卷 作文评卷 作文题目 英语竞赛 “我” 文章 爷爷
原文传递
当学生远离生活真实……
20
作者 程予东 《语文学习》 2009年第11期13-14,共2页
语文月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仿句题:“小草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 )”收上来试卷,发现不少学生在第一个空里填上了这样的答案:麦子把秋天的门推开了。一看此答案,脑袋先是条件反射似的发懵:什么时候... 语文月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仿句题:“小草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 )”收上来试卷,发现不少学生在第一个空里填上了这样的答案:麦子把秋天的门推开了。一看此答案,脑袋先是条件反射似的发懵:什么时候麦子把秋天的门推开了?中国绝大部分地方在气候上可以说是四季分明的,麦子基本是在夏天成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真实 学生 条件反射 仿句题 麦子 试卷 夏天 秋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