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淀粉DE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武金霞 高洁 +2 位作者 张贺迎 殷鹏 程会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X期91-92,共2页
建立了基于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糖化酶活力的DE值测定方法,确定了测定淀粉DE值的条件、步骤及计算公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精确度高、终点易观察等特点。
关键词 硫代硫酸钠滴定法 DE值测定
下载PDF
百日咳毒素抗原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会欣 王丽婵 +9 位作者 张立志 卫辰 骆鹏 徐树利 薛晨宝 王巍巍 马国涛 刘波 高强 王治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6期20-28,共9页
目的建立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的ELISA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应用。方法以PT作为检测抗原,用高效价鼠单抗和相应的兔多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重复性、准确性、专属性等,并进... 目的建立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的ELISA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应用。方法以PT作为检测抗原,用高效价鼠单抗和相应的兔多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重复性、准确性、专属性等,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 PT质量浓度在2.5~80.0 ng/m L时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0.98。该方法与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原液、甲肝疫苗原液、乙肝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百日咳丝状血凝素(filamantous hemagglutinin,FHA)、黏着素(pertactin,PRN)均无明显交叉反应,重复性好,专属性较强,其他均符合常规质控要求。该抗原检测系统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以正确反映原液及成品中PT的稳定性。结论建立了PT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生产过程中PT含量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下载PDF
激活剂对米曲霉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武金霞 程会欣 张贺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1,共4页
双菌种制曲可以弥补米曲霉分泌酶系的不足,但米曲霉和黑曲霉孢子萌发时间不一致的问题限制了双菌种制曲的实际应用。研究首先明确了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黑曲霉和米曲霉孢子萌发的时间差,添加激活剂可以加快米曲霉的孢子萌发速度,激活剂的... 双菌种制曲可以弥补米曲霉分泌酶系的不足,但米曲霉和黑曲霉孢子萌发时间不一致的问题限制了双菌种制曲的实际应用。研究首先明确了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黑曲霉和米曲霉孢子萌发的时间差,添加激活剂可以加快米曲霉的孢子萌发速度,激活剂的最佳浓度为0.4%。添加该浓度激活剂,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米曲霉和黑曲霉的孢子,结果表明,38℃下培养4.5 h,能使米曲霉和黑曲霉的孢子萌发率基本达到一致,分别达到72%和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率 激活剂 米曲霉
下载PDF
激活酿造对多菌株制曲发酵酱油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武金霞 潘书娟 +1 位作者 程会欣 张贺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4,共3页
文章研究了激活酿造对米曲霉GM与米曲霉HL、ZH和黑曲霉AS 3.350混合培养制曲发酵酱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曲时添加物料干重0.4%的激活剂,与GM单独培养时相比,GM∶ZH为6∶4时,成曲蛋白酶活力提高16.4%;GM∶ZH为3∶7组合时,氨基氮提高15.1... 文章研究了激活酿造对米曲霉GM与米曲霉HL、ZH和黑曲霉AS 3.350混合培养制曲发酵酱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曲时添加物料干重0.4%的激活剂,与GM单独培养时相比,GM∶ZH为6∶4时,成曲蛋白酶活力提高16.4%;GM∶ZH为3∶7组合时,氨基氮提高15.1%;GM∶AS 3.350为8.5∶1.5时,酱汁的红色指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酿造 米曲霉 制曲 酱油
下载PDF
CHO细胞法检测百日咳毒素毒性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巍巍 刘波 +8 位作者 王治伟 程会欣 马国涛 徐树利 董高峰 薛晨宝 许丽 高强 张立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9年第2期29-35,共7页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不同牛血清、血清灭活与否及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外源物质对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PT)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CHO)簇集试验中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3种培养基F-12K、DMEM/F12和1640...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不同牛血清、血清灭活与否及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外源物质对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PT)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CHO)簇集试验中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3种培养基F-12K、DMEM/F12和1640培养CHO细胞,并进行CHO细胞簇集试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PT引起细胞簇集的敏感性;分别选取2个厂家的牛血清(对2种血清进行灭活和不灭活处理)培养CHO细胞,观察4种牛血清对细胞生长及簇集的影响;选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物质进行CHO细胞簇集试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是否出现簇集,确定不影响细胞生长的最高浓度,同时使用不影响细胞生长的各添加物质最高浓度进行小鼠组胺致敏试验,观察与CHO细胞簇集试验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3种培养基对CHO细胞生长及CHO细胞簇集存在明显差异,F-12K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形态规则、典型,其他2种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生长缓慢,且对PT的敏感性均低于F-12K培养基;4种牛血清中胎牛血清培养的细胞生长最快且形态规则,簇集试验敏感性优于其他3组血清;添加的各外源物质均会导致细胞生长缓慢或死亡,在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可以排除添加物质对CHO细胞簇集试验的影响,同时在小鼠组胺致敏试验中不会引起动物死亡。结论 F-12K培养基最适宜实验室CHO细胞生长,不同血清对细胞生长和簇集的敏感度有一定差异,添加的外源物质残留量应进行控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仓鼠卵巢细胞 簇集试验 百日咳毒素 牛血清 组胺致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