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收获机扰动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王兴欢 魏忠彩 +7 位作者 苏国粱 孟鹏祥 王法明 张祥彩 王宪良 程修沛 李志合 金诚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针对现有的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筛面土块破碎效果不佳而影响分离效率和收获品质等问题,结合北方马铃薯主产区收获模式和常用杆条式分离装置,设计了一款马铃薯收获机扰动分离装置。在阐述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的碰撞特性和... 针对现有的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筛面土块破碎效果不佳而影响分离效率和收获品质等问题,结合北方马铃薯主产区收获模式和常用杆条式分离装置,设计了一款马铃薯收获机扰动分离装置。在阐述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的碰撞特性和土块的破碎过程分析,得到影响薯块损伤和土块破碎的主要因素为扰动深度、偏心轮转速和偏心距;通过EDEM-RecurDyn耦合构建仿真模型,单因素试验得到扰动杆数量最优为4,以扰动深度、偏心轮转速和偏心距为试验因素,以马铃薯碰撞力和土块破碎率为评价指标,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仿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利用响应面分析了各交互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际工况确定影响因素最佳取值。验证试验表明:当收获机分离筛运行速度为0.7 m/s、扰动深度为51.5 mm、偏心轮转速通过调速器设为2.3 r/s、偏心距为31 mm时,土块破碎率为60.7%,电子马铃薯采集的碰撞加速度峰值平均值为790.66 m/s~2,小于马铃薯临界损伤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收获机 薯土分离装置 扰动分离装置 耦合仿真
下载PDF
基于气固耦合的气筛式马铃薯清选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
2
作者 李晓晖 魏忠彩 +5 位作者 苏国粱 王兴欢 张祥彩 王宪良 程修沛 金诚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8,共13页
针对马铃薯联合收获后含杂率高、后续二次清选伤薯破皮严重等问题,对气筛式马铃薯清选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低损伤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清选除杂功能,在阐述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马铃薯运动学模型和碰撞特性分析,得到影响除杂率... 针对马铃薯联合收获后含杂率高、后续二次清选伤薯破皮严重等问题,对气筛式马铃薯清选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低损伤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清选除杂功能,在阐述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马铃薯运动学模型和碰撞特性分析,得到影响除杂率和薯块损伤的主要因素,通过EDEM-Fluent耦合构建仿真模型,以风机出风口气流速度、摆抖筛摆抖形式、摆抖频率、筛面倾角为试验因素,以马铃薯清选率和洁净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清选过程进行了多组仿真,并依据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清选装置风机出风口气流速度对马铃薯气力清选的可行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摆抖筛摆抖形式、摆抖频率和筛面倾角对清选效果影响大,影响由大到小为风机出风口气流速度、摆抖筛筛面倾角、摆抖筛摆抖频率,且摆抖筛前后简谐摆抖优于上下摆抖。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摆抖筛前后简谐摆抖、摆抖筛筛面倾角为25°、摆抖频率为10 Hz、风机出风口气流速度为60 m/s,此时仿真试验马铃薯清选率为93.1%,洁净率为98.7%,台架试验马铃薯清选率为91.6%,洁净率为99.2%。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清选装置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清选分离装置 薯石分离 气固耦合
下载PDF
关于高性能播种机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3
作者 杨茹莎 程修沛 《山东农机化》 2024年第2期7-8,共2页
高性能播种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播种质量好等优点,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提升和农民增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我国高性能播种机发展较晚,在关键零部件、整机性能以及产业化方面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应强化政策扶持,实行... 高性能播种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播种质量好等优点,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提升和农民增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我国高性能播种机发展较晚,在关键零部件、整机性能以及产业化方面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应强化政策扶持,实行“优机优补”,梳理主推机型,推动作业补贴,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播种机 现状 调研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秸秆-土壤复合体载荷传递研究
4
作者 钟晓康 张祥彩 +3 位作者 耿元乐 魏忠彩 程修沛 王宪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4,共8页
针对目前玉米秸秆-土壤混合介质下土壤应力传递特性不明确的问题,以黄淮海麦玉一年两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建立了0、30%、40%、50%含量的秸秆-土壤混合介质离散元模型。以室内... 针对目前玉米秸秆-土壤混合介质下土壤应力传递特性不明确的问题,以黄淮海麦玉一年两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建立了0、30%、40%、50%含量的秸秆-土壤混合介质离散元模型。以室内平板载荷试验为基础,对建立的秸秆-土壤混合模型进行离散元模拟仿真,通过控制加载板的施加力大小和作用时间记录不同加载状态下4种秸秆含量土壤颗粒的运动规律;同时,对土壤剖面进行分割,取土壤模型的3个不同深度土层,深度分别为40、90、140mm,进一步从仿真的角度揭示秸秆含量对土壤应力传递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秸秆-土壤混合介质中,秸秆通过减小土壤颗粒间接触面积来减小土壤间摩擦力以及改变土壤颗粒的运动方向等方式对土壤应力的传递起到阻碍作用;秸秆的添加会导致应力垂直传递减少,在40mm处各应力值比无秸秆时分别降低了21.7%、52.9%、67.2%;在同一施加力情况下,土壤应力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随秸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综合而言,适量的秸秆含量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力学行为,当秸秆还田比例为10%~30%时土壤应力值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离散元 土壤模型 应力传递
下载PDF
小麦小区播种机排种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1
5
作者 程修沛 李洪文 +3 位作者 王庆杰 何进 卢彩云 杨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38,共9页
为了提高小区播种机自动化水平,解决传统小区播种机械作业参数不易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小麦小区播种机排种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Android终端、STM32主控制系统、存种筒提升控制系统、锥体格盘控制系统以及分种器控制系... 为了提高小区播种机自动化水平,解决传统小区播种机械作业参数不易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小麦小区播种机排种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Android终端、STM32主控制系统、存种筒提升控制系统、锥体格盘控制系统以及分种器控制系统等组成,确定存种筒延迟落下时间,分别建立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调速模型,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作业参数设置,实现了小区排种作业参数与实际作业需求的快速匹配。搭建室内试验台,以锥体格盘转速、分种器转速为试验因素,以行间均匀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锥体格盘转速、分种器转速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行间均匀性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当锥体格盘转速为4r/min、分种器转速为1250r/min时,行间均匀性变异系数均值为4.53%,行间均匀性较好,且籽粒破碎率较低。该系统实现了小区排种作业精确控制,为小区播种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区播种机 控制系统 行间均匀性
下载PDF
小麦小区条播机离心分种器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程修沛 李洪文 +6 位作者 卢彩云 何进 王庆杰 王超 于畅畅 魏忠彩 王春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9,共9页
为了对离心分种器进行结构改进和参数优化以提高小麦小区播种机的分种均匀性,该文对小麦离心分种过程进行运动分析,得出小麦籽粒的运动受到离心分种器转速、分种面夹角和分种距离的影响;采用离散元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以离心分种器... 为了对离心分种器进行结构改进和参数优化以提高小麦小区播种机的分种均匀性,该文对小麦离心分种过程进行运动分析,得出小麦籽粒的运动受到离心分种器转速、分种面夹角和分种距离的影响;采用离散元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以离心分种器转速、分种面夹角和分种距离为试验因素,以分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不同播量下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各个因素对分种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以获得较优的参数组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播量为2000、3000粒时影响分种均匀性的主次因素为离心分种器转速、分种距离和分种面夹角,在播量为1000粒时为离心分种器转速、分种面夹角、分种距离;通过仿真试验和台架试验,确定离心分种器较优参数组合为离心分种器转速1250 r/min、分种面夹角120°、分种距离17.5 mm,台架试验条件下3种播量的分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为5.18%、4.45%和3.98%,与仿真试验结果相差0.36%、0.14%和0.55%,两者基本一致,且籽粒破碎率为0.17%、0.13%和0.14%,具有较小的籽粒破碎。该研究可为小麦小区条播机的离心分种器优化改进以及分种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离散元法 小麦 小区播种 离心分种器 参数优化
下载PDF
气吸型孔组合式小麦精密排种器设计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25
7
作者 程修沛 卢彩云 +1 位作者 孟志军 于佳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9,共9页
针对当前小麦籽粒小、播量大、形状不规则,传统排种器难以实现精密播种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气吸型孔组合式小麦精密排种器。排种器采用气流-型孔组合式工作原理,气流负压吸种与型孔充种相结合能够使其获得良好单粒充种性能。根据小麦... 针对当前小麦籽粒小、播量大、形状不规则,传统排种器难以实现精密播种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气吸型孔组合式小麦精密排种器。排种器采用气流-型孔组合式工作原理,气流负压吸种与型孔充种相结合能够使其获得良好单粒充种性能。根据小麦精密播种的粒距要求和三维尺寸,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排种器的型孔轮半径为50 mm,以6°螺旋升角布置三排型孔,每排30个型孔,型孔为长槽形,长、宽、深分别为8.5、5和2.5mm;通过流场分析,研究了不同吸孔孔径对气流变化的影响,确定了吸孔的孔径范围1.4~1.8 mm。搭建试验台,以气流负压、吸孔直径和型孔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重复充种率、漏充率和充种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分析各试验因素对于性能指标的影响显著性。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气吸型孔组合式小麦精密排种器较优的组合参数为负压3500Pa、吸孔直径1.6 mm、排种型孔轮转速40 r/min时,进行试验验证,其重复充种率为5.1%、漏充率为4.7%,充种合格率为90.2%。该排种器能够满足小麦的精密排种对充种性能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麦精密播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农作物 设计 气吸型孔组合式 精密排种器 小麦 充种 试验
下载PDF
上拉茎掰穗式玉米收获台架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程修沛 贾晓东 +1 位作者 陈美舟 李其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0-55,共6页
针对现有摘穗装置存在的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该文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掰穗原理,搭建了上拉茎掰穗式玉米收获试验台,进行了摘穗辊转速、两摘穗辊间隙和摘穗辊与水平面夹角对玉米籽粒损失的影响试验;试验中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玉米... 针对现有摘穗装置存在的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该文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掰穗原理,搭建了上拉茎掰穗式玉米收获试验台,进行了摘穗辊转速、两摘穗辊间隙和摘穗辊与水平面夹角对玉米籽粒损失的影响试验;试验中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玉米摘穗过程进行快速捕捉,有助于后期的综合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玉米摘穗辊转速对玉米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在500~1 000 r/min变化范围内,玉米籽粒损失率的变化先降低再升高,700 r/min时损失最小,籽粒损失范围0.22%~0.39%;两摘穗辊间隙在4~12 mm范围内,玉米籽粒损失总体呈下降趋势,间隙为10 mm时损失最小,玉米籽粒平均损失率0.33%,两摘穗辊间隙对玉米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摘穗辊与水平面夹角对玉米籽粒损失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上而下的摘穗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传统摘穗装置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实现低损伤摘穗。该研究丰富了玉米摘穗理论,为玉米收获机型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试验 上拉茎摘穗装置 玉米 籽粒损失 单因素试验 方差分析
下载PDF
小麦宽苗带等深播种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程修沛 陈美舟 +2 位作者 贾晓东 李其昀 徐文腾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针对当前播种机仿形效果差、播种深度稳定性差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采用机械执行部件优化与电气控制相互配合的方法,设计了小麦宽苗带等深播种装置。设计出等高位宽幅播种开沟器和刮土整备器,优化了开沟器与覆土器;通过PLC系统对地表的... 针对当前播种机仿形效果差、播种深度稳定性差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采用机械执行部件优化与电气控制相互配合的方法,设计了小麦宽苗带等深播种装置。设计出等高位宽幅播种开沟器和刮土整备器,优化了开沟器与覆土器;通过PLC系统对地表的镇压轮垂直反力的监测,采用闭环控制实现播种深度的实时控制。并对装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播种深度为25、30、35mm时,实际播种深度均值为25.7、29.4、35.7mm,播深稳定性系数为92.6%、93.2%、90.8%,播种深度一致,满足了播深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深度 播种 宽幅播种 小麦 宽苗带
下载PDF
卧辊式摘穗机构摘穗辊高度差对玉米籽粒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美舟 孙雪峰 +2 位作者 程修沛 贾晓东 李其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8,共6页
针对卧辊式摘穗装置存在的玉米籽粒损失严重、含杂率高等问题,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摘穗过程中两辊高度差对玉米损伤的影响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θ(两辊轴线垂直的平面内,两辊中心连线与水... 针对卧辊式摘穗装置存在的玉米籽粒损失严重、含杂率高等问题,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摘穗过程中两辊高度差对玉米损伤的影响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θ(两辊轴线垂直的平面内,两辊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用θ表示)对玉米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θ在24°~30°范围内,玉米平均籽粒损失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θ在30°时玉米平均籽粒损失率最小,3次试验的平均籽粒损失为0.242%~0.483%;θ在33°、36°时,籽粒损失率较小,且相差不大。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摘穗过程分析发现,θ较小时,果穗滞留摘穗辊和"弹跳"现象是造成果穗二次损伤的主要原因;θ较大时,玉米植株喂入困难,玉米秸秆弯曲严重甚至折断。为此,提出了在低位辊上安装弧形隔板的优化方案,试验验证表明,果穗通过弧形隔板滚动出摘穗区域,避免了低位辊对果穗的损伤,有效降低了玉米果穗的啃伤和籽粒损失率。该研究为卧辊式玉米摘穗装置的优化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方差分析 试验 卧辊式摘穗装置 高度差 二次损伤 籽粒损失
下载PDF
仿生手掰穗玉米收获装置结构及运行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美舟 程修沛 +2 位作者 贾晓东 张丽萍 李其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2,共8页
针对板式摘穗含杂率高,辊式摘穗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仿生掰穗手式玉米收获机构。通过对该机构及关键部件的理论分析,确定整机结构参数,掰穗手数目1~3个、掰穗手速度0.95~2.85 m/s、夹持导轨行进速度0.83~1.67 m... 针对板式摘穗含杂率高,辊式摘穗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仿生掰穗手式玉米收获机构。通过对该机构及关键部件的理论分析,确定整机结构参数,掰穗手数目1~3个、掰穗手速度0.95~2.85 m/s、夹持导轨行进速度0.83~1.67 m/s;利用搭建的仿生掰穗手式玉米收获台架试验装置,以掰穗手数目、掰穗手速度、夹持导轨行进速度作为试验因素对籽粒损失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通过Design-Expert 8.0.6数据分析软件,建立各因素与指标的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籽粒损失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影响主次顺序为掰穗手速度>掰穗手数目>夹持导轨行进速度;得到各试验因素最优参数组合为掰穗手数目2个,掰穗手速度2.15 m/s,夹持导轨行进速度1.14 m/s,对应的籽粒损失率为0.031%。根据该试验参数组合,进行台架试验验证,可以得到籽粒损失率为0.04%,评价指标与理论优化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009%,远低于国家标准(2%),优化预测模型可靠。该研究实现了玉米果穗的低损收获,验证了模仿人工掰穗的可能性,为低损伤玉米收获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仿生 优化 玉米收获 低损伤 籽粒损失
下载PDF
入射角度对气力射播小麦种粒入土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超 李洪文 +4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程修沛 魏忠彩 刘俊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2-39,共8页
针对稻麦轮作区黏湿土壤条件下的小麦机械化播种,为避免传统接触式小麦播种技术存在的粘附堵塞严重和作业阻力、功耗大等问题,该文采用非接触式小麦气力射播技术理论,通过自制的小麦气力射播试验台,开展整洁种床土壤条件下入射角度对气... 针对稻麦轮作区黏湿土壤条件下的小麦机械化播种,为避免传统接触式小麦播种技术存在的粘附堵塞严重和作业阻力、功耗大等问题,该文采用非接触式小麦气力射播技术理论,通过自制的小麦气力射播试验台,开展整洁种床土壤条件下入射角度对气力射播小麦种粒入土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相同加速气压下小麦种粒的射播速度垂直分量和射播深度不断增加,小麦种粒触土后产生水平滑移和弹跳的几率变小,且各入射角度下射播深度与射播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入射角度下小麦种粒呈现出不同射播深度和土壤冲击效果,小麦种粒未产生损坏情况;当入射角度≥45°和射播速度垂直分量≥25 m/s时,小麦种粒可被完全射播入土壤中且出苗率大于86%,90°入射角度下的射播效果最好。同时,为实现田间作业时小麦种粒的垂直射播入土,应使射播速度水平分量与机具作业速度相等且射播速度垂直分量≥25m/s。试验结果可为非接触式小麦射播装备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试验 小麦 气力射播 入射角度 非接触式
下载PDF
玉米根茬挖切装置功耗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13
作者 陈美舟 李其昀 +1 位作者 程修沛 贾晓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针对秸秆还田机对根茬处理效果较差、功率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安装在玉米秸秆还田机上的玉米根茬挖切装置。以刀轴转速、台车前进速度、挖茬深度为因素,挖茬功耗为指标,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方法安排试验,建立了挖茬功耗与各... 针对秸秆还田机对根茬处理效果较差、功率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安装在玉米秸秆还田机上的玉米根茬挖切装置。以刀轴转速、台车前进速度、挖茬深度为因素,挖茬功耗为指标,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方法安排试验,建立了挖茬功耗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Design-Expert 8.0软件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刀轴转速640r/min,台车前进速度1.2m/s,挖茬深度31mm为最佳参数组合,此时玉米根茬挖切装置的挖茬功耗为615W,表明该组合下试验误差较小。同时,对刀轴转速做了单因素试验,用Origin 8.0进行数据拟合并绘图,计算显示:固定挖茬深度为31mm、台车前进速度为1.2m/s条件下,完成根茬挖切作业的最低刀轴转速为626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茬挖切装置 挖茬功耗 正交试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稻麦轮作区小麦气力播种机构工作参数的初步台架试验研究
14
作者 王超 卢彩云 +3 位作者 李洪文 何进 王庆杰 程修沛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第18期84-84,共1页
为解决稻麦轮作区黏湿土壤条件下的小麦播种机具粘附堵塞严重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小麦气力射播技术理念,通过自行研制的气力射播试验装置将小麦种粒经加速气压加速后以一定的射播速度射入土壤中。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速摄影技术,... 为解决稻麦轮作区黏湿土壤条件下的小麦播种机具粘附堵塞严重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小麦气力射播技术理念,通过自行研制的气力射播试验装置将小麦种粒经加速气压加速后以一定的射播速度射入土壤中。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开展壤质黏土土壤含水率为30%、35%、40%、45%、50%共5个水平下的小麦种粒气力射播的入土参数初步台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种粒气力射播的射播深度、射播速度与土壤含水率水平密切相关,当土壤含水率不断增大时,小麦种粒在较小的射播速度下便可实现相对较深的射播深度,且随着射播速度的提高,小麦种粒的射播深度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同时不同射播速度下小麦种粒均未产生损坏情况;当土壤含水率为30%、35%、40%、45%、50%时,小麦种粒以自由落体加速(射播速度约为2.93m/s)无法实现射播入土,而小麦种粒刚好实现完全的射播入土(射播深度约为3mm)所需的射播速度分别为40-50 m/s、30-40 m/s、20-30 m/s、10-20 m/s、2.93-10 m/s。该试验结果能够为非接触式稻茬小麦射播装备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射播 壤质黏土 土壤粘附 稻茬麦 高速摄影
下载PDF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除杂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15
作者 魏忠彩 王业炜 +5 位作者 苏国粱 张祥彩 王宪良 程修沛 李学强 金诚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2024年第10期1-13,共13页
高效低损除杂是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马铃薯的收获效率与收获品质,是助推马铃薯收获模式制定与收获装备研发与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由于不同马铃薯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区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模式复杂多变... 高效低损除杂是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马铃薯的收获效率与收获品质,是助推马铃薯收获模式制定与收获装备研发与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由于不同马铃薯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区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模式复杂多变,因此对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除杂技术、装置结构和作业原理的需求各不相同。机械化收获除杂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该研究基于国内马铃薯种植农艺,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的马铃薯收获机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对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秧膜杂处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薯土分离、薯秧分离、残膜回收及杂质清选等环节的装置结构与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不同除杂装置的特点与技术指标。针对国内覆膜种植、丘陵地区土壤粘重等特点,指出制约国内马铃薯除杂机械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规范种植体系,研制适用机型与专用装备,农机农艺农信相融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等建议,以期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除杂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收获 马铃薯 秧膜杂处理 薯土分离 薯秧分离 残膜回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