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前儿童气导和骨导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研究
1
作者 周灯香 韩思雨 +7 位作者 程冰菲 陈耔辰 赵欢娣 张玉忠 张睿 杨军 张青 樊孟耘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6-710,共5页
目的:记录学龄前正常儿童气导声刺激和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引出情况和各项参数指标,为我国学龄前儿童cVEMP检测提供正常参考。方法:选取44例(88耳)3~7岁正常健康儿童,按照年龄分为3~4岁组(17例34耳)和5~7岁... 目的:记录学龄前正常儿童气导声刺激和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引出情况和各项参数指标,为我国学龄前儿童cVEMP检测提供正常参考。方法:选取44例(88耳)3~7岁正常健康儿童,按照年龄分为3~4岁组(17例34耳)和5~7岁组(27例54耳),分别行气导声刺激诱发的cVEMP(ACS-cVEMP)和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cVEMP(BCV-cVEMP)检测,记录引出率及波形参数,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88耳)正常儿童ACS-cVEMP和BCV-cVEMP引出率分别为96.59%(85/88)和97.73%(8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岁组与5~7岁组的ACS-cVEMP引出率分别为94.12%(32/34)和98.15%(5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岁组与5~7岁组BCV-cVEMP引出率分别为94.12%(32/34)和100.00%(5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7岁组相比,3~4岁组ACS-cVEMP的p1、n1潜伏期较短(P<0.05),振幅较高(P<0.05),其余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年龄组间BCV-cVEMP的引出率、p1潜伏期、n1潜伏期等各参数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学龄前儿童可引出ACS-cVEMP和BCV-cVEMP,cVEMP是一种可行的儿童前庭功能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气导声刺激 骨导振动刺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