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刻板印象内容的新维度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婕婷 张斌 汪新建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明确中国社会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维度及指标。方法:预研究通过88名被试筛选描述中国群体刻板印象的形容词;研究1测量217名被试对8个中国社会典型群体刻板印象,并构建因子模型;研究2通过272名被试对因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建立... 目的:明确中国社会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维度及指标。方法:预研究通过88名被试筛选描述中国群体刻板印象的形容词;研究1测量217名被试对8个中国社会典型群体刻板印象,并构建因子模型;研究2通过272名被试对因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建立刻板印象内容的热情和能力二因子模型,以及道德、社交性和能力的三因子模型;(2)三因子模型较优于二因子模型;(3)获得中国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17个形容词指标。结论: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由道德、社交性和能力三个维度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道德
下载PDF
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刻板印象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婕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1,共6页
刻板印象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利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偏差地图的外显测量、系列再生法的内隐测量,一致发现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有高热情和高能力的良好刻板印象,却因乡村流动到城市的特殊经历,受到... 刻板印象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利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偏差地图的外显测量、系列再生法的内隐测量,一致发现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有高热情和高能力的良好刻板印象,却因乡村流动到城市的特殊经历,受到乡村背景、父辈身份、社会固有观念的影响,导致刻板印象引发城市居民的积极情绪被弱化,反而与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所属的高热情-低能力群体丛一样,唤醒城市居民的同情以及排斥和帮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偏差地图 系列再生法
下载PDF
“凭感觉”的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内容的生理线索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婕婷 史梦薇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3-454,共12页
热情与能力是解析社会认知的普适性框架,同现实情境中诸多要素存在着关联。与众多明显带有社会属性的要素相比,源自面孔或者颜色的视觉、声音的听觉、身体姿态的动觉、温度变化的肤觉等生理线索,也可以跟热情与能力的社会知觉产生关联,... 热情与能力是解析社会认知的普适性框架,同现实情境中诸多要素存在着关联。与众多明显带有社会属性的要素相比,源自面孔或者颜色的视觉、声音的听觉、身体姿态的动觉、温度变化的肤觉等生理线索,也可以跟热情与能力的社会知觉产生关联,这个过程可能基于生理–社会的知觉联结假设或者知觉启动假设而发生。以生理–社会的知觉关系为切入点,热情与能力更能发挥解析具体情境的灵活性。侧重典型生理线索的挖掘、建立生理线索同热情与能力的组态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社会性偏向的影响,将有助于推进热情与能力融入更为广泛的社会应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情 能力 社会认知 生理线索
下载PDF
解析群际偏见--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认知神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汪新建 程婕婷 管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刻板印象、偏见、歧视作为三种社会性偏差依次属于心理学范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元素。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以热情和能力为基本维度,在群际层面将三者融为一体构成偏差地图,并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心理学领... 刻板印象、偏见、歧视作为三种社会性偏差依次属于心理学范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元素。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以热情和能力为基本维度,在群际层面将三者融为一体构成偏差地图,并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心理学领域新兴的认知神经研究方法,以大脑区域激活差异为判断依据,证明具有不同刻板印象内容的群体之间存在群际偏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见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偏差地图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系列再生法:探讨刻板印象的新思路 被引量:5
5
作者 管健 程婕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11-1518,共8页
系列再生法最早起源于Bartlett(1932)对记忆的研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该方法旨在寻找被试之间的信息如何传递和变形,其传播变形背后的意义和规律何在。目前应用该方法的最新研究围绕以记忆探测为出发点,寻求记忆链条的传播规律对刻板... 系列再生法最早起源于Bartlett(1932)对记忆的研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该方法旨在寻找被试之间的信息如何传递和变形,其传播变形背后的意义和规律何在。目前应用该方法的最新研究围绕以记忆探测为出发点,寻求记忆链条的传播规律对刻板印象的解释,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评述了系列再生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后,分析了该方法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证据和未来的应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再生法 刻板印象 传播 记忆
下载PDF
道德修养与压力应对:传统儒家应对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梦薇 王炳江 +1 位作者 岑怡 程婕婷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传统儒家应对观包含了压力源、应对资源和应对方式三个部分。首先,儒家认为压力的来源就是道德方面的缺陷;而儒家的应对资源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理想人格;儒家对压力的认知和应对也充满了道德因素。纵观儒家压力应对的全过程,儒家既注... 传统儒家应对观包含了压力源、应对资源和应对方式三个部分。首先,儒家认为压力的来源就是道德方面的缺陷;而儒家的应对资源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理想人格;儒家对压力的认知和应对也充满了道德因素。纵观儒家压力应对的全过程,儒家既注重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又注重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传统儒家应对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既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还能提高个人完成目标、克服困难的动机,也给予个体更多的自我调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 道德修养 压力应对
下载PDF
从“理性人”到“行为人”:公共政策研究的行为科学转向 被引量:30
7
作者 吕小康 武迪 +2 位作者 隋晓阳 汪新建 程婕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49-2259,共11页
伴随着行为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的质疑以及决策心理学领域的证据积累,公共政策研究愈加关注现实状态中的民众心理与行为规律。此类行为科学化的公共政策研究与实践注重以满意度、信任感等体现公共利益与主观体验的心理学指... 伴随着行为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的质疑以及决策心理学领域的证据积累,公共政策研究愈加关注现实状态中的民众心理与行为规律。此类行为科学化的公共政策研究与实践注重以满意度、信任感等体现公共利益与主观体验的心理学指标来判断公共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利用相应的心理效应与技术以提升公共管理质量、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借鉴英国的行为洞察团队、美国的社会与行为科学团队等实体机构的运作经验,进一步明晰行为公共政策研究的学科内涵,组建实体智库、并立足中国国情展开针对性研究,是推进今后我国行为公共政策研究及其实践的可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人 行为人 行为科学 行为公共政策
下载PDF
医患互动中的资源交换风险与信任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婕婷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93-105,共13页
医患双方主要基于协商形式进行资源交换,患方向医方提供物质或精神资源,医方向患方提供医疗服务或医学知识。在现行医疗制度下,医患间协商过程被简化,双方所默认的协商策略中包含证明自身可被信任的条件,加之交换资源涉及个体生命的特殊... 医患双方主要基于协商形式进行资源交换,患方向医方提供物质或精神资源,医方向患方提供医疗服务或医学知识。在现行医疗制度下,医患间协商过程被简化,双方所默认的协商策略中包含证明自身可被信任的条件,加之交换资源涉及个体生命的特殊性,双方利益若遭受损失,即使能够理性反思协商策略的偏误,也会威胁彼此间的信任状况。另外,医患间存在关系资源的互惠交换形式,用于辅助协商交换过程,以人情作为交换客体,起到约束医患双方行为的作用,并促进彼此间的信任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换 医患信任 社会互动 关系资源
下载PDF
交换资源特征对医患信任的影响: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婕婷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37-51,共15页
医患互动产生的资源交换过程,既能满足医患双方作为交换主体的需要,又是彼此展示自身值得被信任的途径。交换资源的透明度、协商过程、持续性影响医患信任的建立。医方公开记录、说明医疗方案和结果、通俗化表达医学术语,以及患方表明... 医患互动产生的资源交换过程,既能满足医患双方作为交换主体的需要,又是彼此展示自身值得被信任的途径。交换资源的透明度、协商过程、持续性影响医患信任的建立。医方公开记录、说明医疗方案和结果、通俗化表达医学术语,以及患方表明意愿、偏好、对医疗信息的反馈,这些方式通过提升医患资源的透明度,有助于双方判断资源交换过程的风险,为医患之间共同商讨并选择医疗方案的协商交换过程,提供风险排除与信任建立的基础。另外,人情或关系资源的持续性互惠交换过程,需要医患双方相信彼此不会损害对方的利益,所以,医患双方若产生持续性的资源交换效果,同样可以证明自己值得被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换 医患信任 透明度 协商交换 互惠交换
下载PDF
交换资源信息对医患信任与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婕婷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20年第1期137-154,M0009,M0010,共20页
医患双方通过交换资源满足各自的需要,为了避免交换风险并展示自身拥有值得被信任的条件,不能忽视交换资源信息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患方借助医疗资源信息完成多种模式的医疗决策,直接反映医患信任的状态。医方对疾... 医患双方通过交换资源满足各自的需要,为了避免交换风险并展示自身拥有值得被信任的条件,不能忽视交换资源信息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患方借助医疗资源信息完成多种模式的医疗决策,直接反映医患信任的状态。医方对疾病特征与医疗证据的理解,患方自身体验及对待疾病的独特性,令医患双方陷入针对特定交换主体提供交换资源信息的困境。对此,应提升医疗交换资源的透明度,促进双方对彼此资源的理解,为医疗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另外,医患共享决策以避免双方对信息的理解偏差、关注表征决策维度的信息特征为核心,有利于推动资源交换的协商过程与决策,解读医患信任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信任 医疗决策 社会交换理论 医疗资源
下载PDF
共识性歧视与刻板印象:以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群体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婕婷 管健 汪新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居民外群体偏好现象中的共识性歧视以及歧视程度的差异。方法: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偏差地图,对101名外来务工人员和相匹配的101名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①两类群体的刻板印象符合中国社会群体刻板印象... 目的: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居民外群体偏好现象中的共识性歧视以及歧视程度的差异。方法: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偏差地图,对101名外来务工人员和相匹配的101名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①两类群体的刻板印象符合中国社会群体刻板印象分类;②两类群体对外来务工人员低社会地位、低能力和高热情以及城市居民高社会地位、高能力和低热情达成共识,且外来务工人员的内群体评价高于城市居民的评价;③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对城市居民保护帮助和赞赏敬佩的外群体偏好。结论:外群体偏好现象存在共识性歧视的同时也存在共识性歧视程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识性歧视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偏差地图
原文传递
内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维度补偿现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婕婷 张斌 +1 位作者 汪新建 管健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0-1465,共6页
为验证内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具有补偿性的动态变化,研究采用系列再生法,将428名在校大学生分成3个实验组,每组分别阅读否定大学生群体的能力、社交性和道德的信息后,完成刻板印象内容的测量问卷。结果显示,单一维度的否定性信息改变内... 为验证内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具有补偿性的动态变化,研究采用系列再生法,将428名在校大学生分成3个实验组,每组分别阅读否定大学生群体的能力、社交性和道德的信息后,完成刻板印象内容的测量问卷。结果显示,单一维度的否定性信息改变内群体评价,具体表现为降低该维度评价,或者提升其他维度评价,或者二者同时发生。由此可见,内群体刻板印象内容存在"此高彼低"的补偿现象,并非保持稳定的偏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内容 维度补偿 刻板印象 内群体
原文传递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确认、测量及卷入的影响 被引量:48
13
作者 管健 程婕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1年第2期184-188,191,共6页
目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大陆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系统模型进行确认、测量,并检验心理卷入是否影响刻板印象改变。方法:预研究通过125名被试的开放式问卷收集典型群体32个,研究一通过103份有效问卷获得群体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目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大陆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系统模型进行确认、测量,并检验心理卷入是否影响刻板印象改变。方法:预研究通过125名被试的开放式问卷收集典型群体32个,研究一通过103份有效问卷获得群体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二通过112份有效问卷探索卷入对于模型改变的影响。结果:①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在中国大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②32个群体可以通过热情和能力维度聚类为四个群体类别;③以农民工群体为例,其刻板印象是混合的;④心理卷入对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具有较大影响。结论: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对中国群体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心理卷入程度改变模型的静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群际情绪-刻板印象-行为趋向系统模型 心理卷入
原文传递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本土研究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新建 程婕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3-149,共7页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基于热情和能力双维结构建立四项前提假设,备受肯定与广泛应用的同时,亦受到理论和现实的挑战。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面前,模型的验证与应用可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完成本土化过程,从话语表述上重新建立符合中国人用...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基于热情和能力双维结构建立四项前提假设,备受肯定与广泛应用的同时,亦受到理论和现实的挑战。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面前,模型的验证与应用可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完成本土化过程,从话语表述上重新建立符合中国人用语习惯的形容词描述方式,结合理论和环境对个体或群体的解读与影响完善维度框架,充分考虑中国当前社会结构因素同维度间的关联性,以单一和交互视角描述社会群体刻板印象的同时重视个体多重群体身份的影响,最终实现模型的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刻板印象 本土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