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食管癌患者伴同时性多发性原发性消化系癌的诊治 被引量:3
1
作者 程存拴 韩学生 +5 位作者 梁金顺 李玉保 王建平 焦保昌 元安昌 郝六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95-396,392,共3页
于1982年4月—1988年9月间,在本院1486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发现有26例并存多原发性食管癌和其他消化系脏器癌。术前确诊6例,其余19例均仅于手术中发现并经术后病理确诊。本文讨论了同时件多发痛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食管癌 消化系癌 诊断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细胞凋亡、MVD及PCNA、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程艳丽 王越先 +2 位作者 程存拴 张桂英 王菊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77,80,共4页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中细胞凋亡、PCNA、VEGF、MVD与传统组织病理学因素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 (TUNEL法 )、免疫组化 (S -P法 )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凋亡、PCNA、CD34、VEGF的表达 ,...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中细胞凋亡、PCNA、VEGF、MVD与传统组织病理学因素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 (TUNEL法 )、免疫组化 (S -P法 )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凋亡、PCNA、CD34、VEGF的表达 ,计算出凋亡指数 (AI)、增殖指数 (PI)及微血管密度 (MVD) ,并测出VEGF的平均吸光度。结果 AI、PI、VEGF、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密切关系。低分化程度组和高TNM分期组PI、MVD值、VEGF吸光度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TNM分期组 (P <0 .0 1) ,而其AI值明显低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TNM分期组 (P <0 .0 1)。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MVD明显高于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及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 ,而AI与浸润深度无关 (P >0 .0 5 ) ,PI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降低与AI、PI、MVD、VEGF、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结论 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形成 ,并对其生长起促进作用。VEGF与食管鳞癌的血管形成有密切关系 ,VEGF和MVD表达增高有助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 ;患者生存率降低与AI、PI、MVD、VEGF、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核抗原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贲门癌切除可能性的术前综合判断及体会(附单纯探查150例切除100例对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程林江 刘志才 +3 位作者 程存拴 高文俊 王明福 李玉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36-338,共3页
作者对本院1978年~1985年间经手术治疗的877例贲门癌病例中随机抽取探查组150例及切除组100例行对照分析,探讨晚期贲门癌切除可能性的临床和X线判断指标。结果表明:患者近期食量减少约一半以上,上腹部持续性钝疼以及剑突下明显深压痛3... 作者对本院1978年~1985年间经手术治疗的877例贲门癌病例中随机抽取探查组150例及切除组100例行对照分析,探讨晚期贲门癌切除可能性的临床和X线判断指标。结果表明:患者近期食量减少约一半以上,上腹部持续性钝疼以及剑突下明显深压痛3项为肿瘤外侵的重要临床征象;胃背间局限性密度增高、胃小弯明显成角以及贲门胃小弯巨大软组织块影3项为肿瘤外侵的X线表现。凡同时出现上述6项征象者,可判断肿瘤不能切除;凡出现X线任何1项和临床3项征象者,则手术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X线诊断 判断
下载PDF
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吻合技术的改进125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民 石瑞生 +2 位作者 冯健 孟华 程存拴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4期387-388,共2页
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植入吻合术有很好的预防吻合口并发症作用,但是贲门癌大部分沿胃小弯向下浸润,肿瘤切除后,残胃斜切口角度大,手工连续缝合后,在胃大弯形成一宽度较窄的管状胃,胃吻合口处胃壁血运差,食管植入胃壁内困难,经改进效果良... 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植入吻合术有很好的预防吻合口并发症作用,但是贲门癌大部分沿胃小弯向下浸润,肿瘤切除后,残胃斜切口角度大,手工连续缝合后,在胃大弯形成一宽度较窄的管状胃,胃吻合口处胃壁血运差,食管植入胃壁内困难,经改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技术 切除后 贲门癌 植入吻合术 吻合口并发症 连续缝合 胃吻合口 胃小弯
下载PDF
全食管切除左梨状窝胃(结肠)吻合术治疗颈段食管癌16例分析
5
作者 王付增 张明奎 +2 位作者 程艳云 程存拴 原云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 探讨部分下咽、全食管切除 ,左梨状窝 胃 (结肠 )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 1987年 11月~ 2 0 0 1年 5月采用非开胸行部分下咽、全食管切除 ,治疗颈段食管癌 16例 ,其中左梨状窝 胃吻合 12例 ,梨状窝 结肠... 目的 探讨部分下咽、全食管切除 ,左梨状窝 胃 (结肠 )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 1987年 11月~ 2 0 0 1年 5月采用非开胸行部分下咽、全食管切除 ,治疗颈段食管癌 16例 ,其中左梨状窝 胃吻合 12例 ,梨状窝 结肠吻合 4例。 12例作左侧颈淋巴结清扫 ,4例作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结果 术后轻度返流 1例 ,胃壁坏死 1例 ,吻合口瘘 1例。无喉返神经损伤 ,无手术住院死亡。 3年生存率为 4 2 .9% (6 / 14 )。结论 部分下咽、全食管切除 ,左梨状窝 胃 (结肠 )吻合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左梨状窝-胃吻合 左梨状窝-结肠吻合
下载PDF
贲门癌切除后预防吻合口并发症的研究
6
作者 王晓民 石瑞生 +2 位作者 冯健 孟华 程存拴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1期65-66,共2页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共施行贲门癌手术65例,其中根治性切除58例,姑息性切除7例;57例行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套入吻合术。通过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贲门癌切除后,预防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 贲门癌 切除后 预防 2009年 根治性切除 姑息性切除 胃大部切除
下载PDF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24例分析
7
作者 程艳云 崔海成 +1 位作者 李增苏 程存拴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0期72-73,共2页
目的评价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及手术效果。方法自2001年6月-2005年11月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为24例患者施行了手术。单纯子宫肌瘤15例,子宫腺肌病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例。子宫肥大症1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良性囊肿3例。结果全组... 目的评价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及手术效果。方法自2001年6月-2005年11月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为24例患者施行了手术。单纯子宫肌瘤15例,子宫腺肌病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例。子宫肥大症1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良性囊肿3例。结果全组无膀胱输尿管损伤、无直肠损伤。手术时间45-135min,平均83min;失血量100ml左右。住院时间(8±2)d。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小、创伤小、腹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值得应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手术时间 失血量
下载PDF
胃壁坏死性穿孔和大面积坏死性瘘18例
8
作者 王付增 程存拴 +1 位作者 原云峰 王晓民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9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术后胃壁坏死性穿孔和胃壁大面积坏死性瘘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1969年9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4855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共发生胃壁坏死性穿孔8例,胃壁大面积坏死性瘘10例。8例二次开胸手术治疗。结果18例中,4例死亡...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术后胃壁坏死性穿孔和胃壁大面积坏死性瘘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1969年9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4855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共发生胃壁坏死性穿孔8例,胃壁大面积坏死性瘘10例。8例二次开胸手术治疗。结果18例中,4例死亡,14例治愈,病死率22%。结论术中保护胃壁及其营养血管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对较大的胃壁坏死性穿孔和大面积胃壁坏死性瘘应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术 胃壁坏死性穿孔 胃壁大面积坏死性瘘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及PCNA在子宫颈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艳云 王付增 +2 位作者 李翠英 程存拴 何琼琼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子宫颈鳞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 ,检测 3 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D3 4 和PCNA的表达 ,并计算出微血管密度 (MVD)和增殖指数 (PI...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子宫颈鳞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 ,检测 3 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D3 4 和PCNA的表达 ,并计算出微血管密度 (MVD)和增殖指数 (PI)。结果 PI、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FIGO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低分化程度组和高FIGO临床分期组PI、MVD值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FIGO临床分期组 (P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PI、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 ,且MVD与PI密切相关。 (r=0 861,P <0 0 1)。结论 血管形成参与了子宫颈鳞癌的形成 ;MVD和PCNA与子宫颈鳞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密度 细胞增殖核抗原 子宫颈鳞癌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食管大部整块切除治疗Ⅰ型食管-胃结合部癌16例报告
10
作者 王付增 赵松 +2 位作者 胡伟 程存拴 李增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17-518,共2页
目的探讨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的手术方式。方法施行食管大部整块切除治疗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结果16例清扫淋巴结1294枚,平均(81.00±15.72)枚,11例术后病理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8.8%;共转移淋巴结85枚,转移度... 目的探讨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的手术方式。方法施行食管大部整块切除治疗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结果16例清扫淋巴结1294枚,平均(81.00±15.72)枚,11例术后病理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8.8%;共转移淋巴结85枚,转移度6.6%。肿瘤距上切缘长度平均(11.38±2.60)cm,距下切缘平均(10.34±2.18)cm。结论对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患者,食管大部整块切除是理想的根治性切除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切除术/方法 食管肿瘤/外科学 胃肿瘤/外科学
原文传递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付增 程存拴 +5 位作者 程云峰 魏广青 王青亮 程志彬 程晓刚 郭海云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左胸切口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213例,采用左胸第6肋间切口,对纵隔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淋巴清扫,并切除左右两侧纵隔胸膜,腹... 目的探讨经左胸切口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213例,采用左胸第6肋间切口,对纵隔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淋巴清扫,并切除左右两侧纵隔胸膜,腹野清扫1—5组,7—12a组,16al、19组淋巴结,颈野仅做食管系膜内淋巴结摘除。结果213例共检出淋巴结14197枚,平均(66.65±24.73)枚;淋巴结转移105例,转移率49.29%(105/213),转移淋巴结423枚,转移度2.97%(423/14197),术后病理检查食管标本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手术时间2.92~4.67(3.37±0.42)h,术中术后输红细胞0—6^u(1.08±0.93)^u;术中术后输血浆0—1400(103.77±184.89)ml;住院时间14—39(17.64±4.12)d。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0.04%(1/213)。结论经左胸第6肋间切1:3,扩大了标准三野清扫术中的胸野淋巴结清扫范围,缩小了颈野淋巴结清扫范围,上腹部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达到选择性队水平,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切除术/方法 食管肿瘤/外科学
原文传递
食管胃植入式黏膜吻合重建消化道1236例分析
12
作者 王付增 张明奎 +3 位作者 程艳云 程子豪 程志彬 程存拴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470-1471,共2页
目的 分析食管胃植入式黏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效果。方法 采用作者自行设计的食管胃植入式食管黏膜和胃黏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共 12 3 6例。吻合后胃浆肌层、食管肌层、黏膜吻合线在三个不同平面。结果 食管癌 842... 目的 分析食管胃植入式黏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效果。方法 采用作者自行设计的食管胃植入式食管黏膜和胃黏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共 12 3 6例。吻合后胃浆肌层、食管肌层、黏膜吻合线在三个不同平面。结果 食管癌 842例 ,贲门癌 3 94例 ;其中咽下胃吻合 15例 ,食管胃颈部吻合 193例 ,弓上吻合 63 4例 ,弓下吻合 3 94例。 1例因难治性心肌缺血于术后2 4h死亡 ,2例呼吸衰竭死亡。本组无吻合口瘘、狭窄 ,无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 食管胃植入式黏膜吻合术是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食管胃植入式黏膜吻合
原文传递
重复小肠一例
13
作者 李青开 王生水 程存拴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5-225,共1页
关键词 重复小肠 腹痛 开腹探查术 诊断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程艳丽 林静 +2 位作者 张明奎 王付增 程存拴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S-P法)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6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VEGF的表达。计算出...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S-P法)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6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VEGF的表达。计算出凋亡指数(AI)并测出VEGF的平均吸光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AI和VEGF吸光度(A)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低分化程度组和高TNM分期组VEGF吸光度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TNM分期组(P〈0.01),而其AI值明显低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TNM分期组(P〈0.01)。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明显高于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AI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降低与AI、VEGF、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AI、VEGF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形成;VEGF与食管鳞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表达增高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AI、VEGF是食管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淋巴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