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仪式中的身体叙事及其功能探究——以大理白族“绕三灵”仪式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程安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4-149,共6页
身体叙事在仪式的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叙事语力与功能:一、仪式主题层面,以身演事,即以身体象征符号展示来言说族群文化记忆;二、仪式过程层面,以身行事,即作为叙事符号推动仪式过程的展开;三、仪式效应层面,以身成事,运用多种身体修辞... 身体叙事在仪式的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叙事语力与功能:一、仪式主题层面,以身演事,即以身体象征符号展示来言说族群文化记忆;二、仪式过程层面,以身行事,即作为叙事符号推动仪式过程的展开;三、仪式效应层面,以身成事,运用多种身体修辞策略强化仪式效果。以大理白族绕三灵仪式为例,探讨了身体叙事在仪式文本所具有的层次性及其呈现出的记忆功能、结构功能、强化和审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三灵 以身演事 以身行事 以身成事 功能
下载PDF
符号叙事学视域下民俗图像叙事模式探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程安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127-130,共4页
从叙事者角度出发,民俗图像叙事可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叙述性民俗图像叙事和象征性民俗图像叙事。前者通过截取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瞬间或者利用多瞬间序列建构时间流来暗示事件的时间过程;后者则是将图像视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符号,通过... 从叙事者角度出发,民俗图像叙事可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叙述性民俗图像叙事和象征性民俗图像叙事。前者通过截取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瞬间或者利用多瞬间序列建构时间流来暗示事件的时间过程;后者则是将图像视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符号,通过物象图符空间构图和图义表达,构成一个可被观赏者理解的意义世界。从叙事接受者角度出发,民俗图像的语义结构包含三个层面的意义:民俗视象层及其原初意义、视觉主题层及其程式意义、象征意识层及其内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图像叙事 叙述性 象征性 叙事机制 语义结构
下载PDF
试论民间祭祀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以洛阳关林庙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8
3
作者 程安霞 《文化遗产》 CSSCI 2014年第5期137-143,共7页
在遗产旅游、产业化、文化消费等一些现代经济因素的刺激下,民间祭祀空间正在从传统的地方性公共信仰空间朝着全球性、全民性的文化展示空间、文化消费空间转变。本文以洛阳关林庙为例,考察了民间祭祀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是以地方文化差... 在遗产旅游、产业化、文化消费等一些现代经济因素的刺激下,民间祭祀空间正在从传统的地方性公共信仰空间朝着全球性、全民性的文化展示空间、文化消费空间转变。本文以洛阳关林庙为例,考察了民间祭祀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是以地方文化差异性作为生产前提的,其生产过程运用了真实性原则、意义感原则、可读性原则三种策略。同时,游客目光对可参观性生产也产生了重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祭祀空间 可参观性生产 文化展示 关林庙
下载PDF
侗族村落建筑的生态意蕴——基于贵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安霞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侗族村落建筑构筑的村落形态呈现出来的空间结构、景观布局蕴含着自己的组织类型、生产方式、信仰系统等文化创造。基于贵州黎平黄岗村侗寨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其村落形态、建筑景观、精神空间等方面的考查,探究其独特的生态观、文化观。
关键词 黄岗侗寨 村落建筑 生态观 文化观
下载PDF
非遗保护语境下民俗文化的嬗变与调适——山西洪洞走亲仪式的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安霞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从灵性个体与社会结构互动的角度考察了山西洪洞走亲仪式从迷信到遗产资源的历时变迁图景,指出民俗文化传承不会绝对地受制于社会结构的制约力量,它会自觉地调整、重塑;尤其在非遗保护语境下,民俗文化有意识地附着于各种现代观念和现代... 从灵性个体与社会结构互动的角度考察了山西洪洞走亲仪式从迷信到遗产资源的历时变迁图景,指出民俗文化传承不会绝对地受制于社会结构的制约力量,它会自觉地调整、重塑;尤其在非遗保护语境下,民俗文化有意识地附着于各种现代观念和现代形式中,使其传承呈现出新的特征,如传承主体的多元化与女性化、传播途径的立体化、仪式组织资源分配的多重化、仪式功能的多样化等。因此,非遗保护应该以民俗文化的内在传承规律为基础,关注传承主体的立场和在场,重视民俗文化自身的调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遗 自我调适 文化传承 文化整合
下载PDF
“三月三接姑姑”走亲仪式活动田野考察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安霞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4期124-136,共13页
山西省洪洞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繁多。这里,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尧王访贤、虞舜躬耕历山、尧嫁二女于舜的传说,并且,在此传说的基础上洪洞县的羊獬、历山两地形成了延续千年的"接姑姑""迎娘娘"的... 山西省洪洞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繁多。这里,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尧王访贤、虞舜躬耕历山、尧嫁二女于舜的传说,并且,在此传说的基础上洪洞县的羊獬、历山两地形成了延续千年的"接姑姑""迎娘娘"的走亲习俗。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力图对"三月三"走亲活动的全貌进行整体描述,并尝试对其仪式要素进行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月三接姑姑”仪式 文化符号 “流动的语言”
下载PDF
礼物范式下的地方神灵信仰仪式研究——基于山西洪洞“接姑姑迎娘娘”信仰仪式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安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90,共7页
基于山西洪洞"接姑姑迎娘娘"信仰仪式的考察,本文尝试从礼物范式的视角认识地方神灵信仰及其衍生的村落联合仪式。拟亲属关系的生产为人神间、村落间交往实践搭建了一个支撑机制,定期的仪式性礼物交换在人与神、村落间建立一... 基于山西洪洞"接姑姑迎娘娘"信仰仪式的考察,本文尝试从礼物范式的视角认识地方神灵信仰及其衍生的村落联合仪式。拟亲属关系的生产为人神间、村落间交往实践搭建了一个支撑机制,定期的仪式性礼物交换在人与神、村落间建立一种差序的互惠关系。两者的动态交织运行揭示了中国地方信仰仪式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范式 地方神灵信仰 拟亲属关系生产 仪式性交换
下载PDF
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旅游开发原则及其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程安霞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4年第6期32-34,共3页
洛阳涧西工业遗产风格独特,气势宏阔,充分体现了国家"一五"时期的文化精神,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情感价值突出。在对涧西工业遗产街的旅游开发当中,要遵循系统性开发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回归生活世界"原则;注重... 洛阳涧西工业遗产风格独特,气势宏阔,充分体现了国家"一五"时期的文化精神,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情感价值突出。在对涧西工业遗产街的旅游开发当中,要遵循系统性开发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回归生活世界"原则;注重保留原址原貌,营造真实的体验空间,进行多元化景观空间改造,提升工业遗产街的文化功能,突出工业遗产街的文化价值,迎合旅客体验性消费需求,设计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涧西 工业遗产 旅游开发 原则与建议
下载PDF
传说、结构、话语:民间四大传说中的女性叙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安霞 《文教资料》 2014年第7期5-6,共2页
在四大传说的爱情故事中,女主人公一方面作为主动性角色出场,推动故事发展,另一方面作为象征性文化符号被书写和叙事,由此构成一种有意识或集体无意识的“女性叙事”。
关键词 四大传说 女性叙事 传说 结构 话语
下载PDF
四大爱情传说的魅力——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安霞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0-92,共3页
四大爱情传说故事历来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从其情节发展来看,四大爱情传说都具有严整紧凑的叙事序列,使情节一波三折,荡气回肠;从其深层结构来看,四大爱情传说背后蕴含着人类进步的"异质"因素和人对社会秩序的矛盾心理。从... 四大爱情传说故事历来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从其情节发展来看,四大爱情传说都具有严整紧凑的叙事序列,使情节一波三折,荡气回肠;从其深层结构来看,四大爱情传说背后蕴含着人类进步的"异质"因素和人对社会秩序的矛盾心理。从四大爱情传说的叙事结构方面来探讨它们被广大民众喜爱的原因所在,至今对各类文本的创作仍有其现实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爱情传说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下载PDF
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化心理与现代社区的对称发展——基于对洛阳市龙祥社区的考察
11
作者 程安霞 贾涛 +3 位作者 张彤阳 覃桦楸 王甜甜 杨震飞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7-41,共5页
地域文化心理决定了某个地域的文化特色。现代社区是新型城市化的产物,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略精神文明。通过对洛阳市洛龙区龙祥社区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化心理发展的调研,发现地域文化心理与现代社区发展的不对称,并对地域... 地域文化心理决定了某个地域的文化特色。现代社区是新型城市化的产物,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略精神文明。通过对洛阳市洛龙区龙祥社区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化心理发展的调研,发现地域文化心理与现代社区发展的不对称,并对地域文化心理与现代社区的对称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心理 现代社区 对称发展
下载PDF
驾楼:民俗物在仪式中的多重象征意义——以对洪洞走亲仪式中关键象征物的分析为例
12
作者 程安霞 《民间文化论坛》 2010年第6期51-57,共7页
仪式中的食品、服装、乐器、道具等物品以及它们的材料、形状、色彩、气味、音色等性质,并由这些不同民俗物品的同时出现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文化符号系统。在这一文化符号系统中,按照各个民俗象征物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可以... 仪式中的食品、服装、乐器、道具等物品以及它们的材料、形状、色彩、气味、音色等性质,并由这些不同民俗物品的同时出现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文化符号系统。在这一文化符号系统中,按照各个民俗象征物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可以分为"支配性象征符号"和"工具性象征符号"。文章以对洪洞走亲仪式中"驾楼"的分析为例,尝试探讨民俗物在仪式过程中的象征结构和多重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物 支配性象征符号 多重意义
下载PDF
鳕鱼腹中的假牙:一个语境中的传说
13
作者 埃里克.温布鲁克斯 菲欧.米德 程安霞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2期86-93,共8页
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激发了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又增添了故事内容。本文通过"鳕鱼腹中的假牙"传说探讨一下民间叙事和社会文化行为、民俗和实际生活中的"逗笑"之间是如何互动的,以及古老的故事是如何与实际生活地... 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激发了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又增添了故事内容。本文通过"鳕鱼腹中的假牙"传说探讨一下民间叙事和社会文化行为、民俗和实际生活中的"逗笑"之间是如何互动的,以及古老的故事是如何与实际生活地区的传统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 假牙 媒体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沟谷型传统村落空间生产研究——以洛阳市倒盏村为例
14
作者 程安霞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2-47,共6页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记忆之场”,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空间未必都能吸引游客。因此,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可参观性生产,即通过对村落文化要素的整合、重组,搭建一处被观赏、能...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记忆之场”,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空间未必都能吸引游客。因此,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可参观性生产,即通过对村落文化要素的整合、重组,搭建一处被观赏、能体验、可消费且蕴含丰富意义的旅游文化空间尤为重要。村落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内容包括物质景观空间、文化符号空间、消费体验空间等三方面的交融性生产。就其空间生产的动力来说,地方怀旧情结和基于农耕文明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吸引游客的目光投向传统村落,并驱动传统村落空间向文化旅游空间演变。政府、旅游企业、村民、游客等不同主体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以不同姿态共同参与村落旅游空间的生产,并成为空间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空间 可参观性生产 文旅融合
下载PDF
关于民俗志书写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安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6,共5页
随着民俗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民俗志书写逐渐成为民俗学的基本研究方式之一。然而,当前民俗志书写中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书写样式"八股化",书写中看不到"人"的在场,没有"情境"的呈现,弃用生动的"民俗... 随着民俗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民俗志书写逐渐成为民俗学的基本研究方式之一。然而,当前民俗志书写中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书写样式"八股化",书写中看不到"人"的在场,没有"情境"的呈现,弃用生动的"民俗话语",缺乏"地方感"。一篇成功的民俗志应该以深度描述、深度解释为基础,力求整体性叙事,具有反思精神,讲究生动的写作风格,从而立体化地呈现出民俗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志 书写 整体性叙事 反思精神 写作风格
原文传递
浅析音乐在大学生形塑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安霞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2年第10期145-,154,共2页
探讨了音乐在形塑大学生的心理认知、道德认知、思维创新能力、生命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课堂教学和音乐社团活动两种教学施行模式为依托,通过音乐鉴赏、音乐训练、音乐治疗、音乐表演等方式切实发挥音乐在普通高校... 探讨了音乐在形塑大学生的心理认知、道德认知、思维创新能力、生命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课堂教学和音乐社团活动两种教学施行模式为依托,通过音乐鉴赏、音乐训练、音乐治疗、音乐表演等方式切实发挥音乐在普通高校教育中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大学生 形塑 音乐治疗
原文传递
美国民俗学领域物质文化研究的兴起与现状--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杰森·拜尔德·杰克逊访谈录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丽君 李维屏 +1 位作者 于倩 程安霞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47-56,共10页
物质文化研究是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部分。印大的口头艺术研究已为中国同行所熟知,但学界对其民俗学领域内的物质文化研究引介不多。杰森·拜尔德·杰克逊在印大长期致力于物质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物质文化研究是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部分。印大的口头艺术研究已为中国同行所熟知,但学界对其民俗学领域内的物质文化研究引介不多。杰森·拜尔德·杰克逊在印大长期致力于物质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此次访谈中,他梳理了美国民俗学领域和印大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物质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历史。物质文化研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征;同时,民俗学领域对于物质文化的研究又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独特性。杰克逊教授对此作了细致深入的介绍。在访谈的最后,他还分享了他在美国物质文化及公共民俗教学与专业训练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 民俗研究 跨学科性 杰森·拜尔德·杰克逊 美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