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审美——女性审美解放的新道路?
1
作者 程宏燕 夏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中性审美作为超越传统二元性别对立的审美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男权秩序和社会规训的审美规则,是平权意识觉醒和资本助推的结果。两性个体在中性审美的推动下重塑着个体性别表达的自由性、性别认同张弛关系与权力规训机制的变革,是现代社... 中性审美作为超越传统二元性别对立的审美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男权秩序和社会规训的审美规则,是平权意识觉醒和资本助推的结果。两性个体在中性审美的推动下重塑着个体性别表达的自由性、性别认同张弛关系与权力规训机制的变革,是现代社会中女性审美解放的新道路。但中性审美并不意味着女性审美的真正解放,审美作为人的自由和本质的创造指向人类解放,并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以第三条道路凸显女性解放之新路,崇尚科学理性与智力价值引领人的社会性发展趋势,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将由中性审美获得的精神性解放成果有效转化为物质性解放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审美 二元对立 两性个体 性别平等 审美解放
下载PDF
理想对话情景能否在互联网中重建——基于齐泽克对哈贝马斯沟通伦理批判视角
2
作者 程宏燕 张陈杰 《武陵学刊》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何以祛魅网络公共空间的话语乱象,是西方当代诸多学者极为关注并对此进行了诸多论辩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哈贝马斯等学者试图通过沟通伦理营造理性和谐的网络公共空间环境,而这一理论尝试却遭到了齐泽克的批判,齐泽克认为其关于语言、... 何以祛魅网络公共空间的话语乱象,是西方当代诸多学者极为关注并对此进行了诸多论辩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哈贝马斯等学者试图通过沟通伦理营造理性和谐的网络公共空间环境,而这一理论尝试却遭到了齐泽克的批判,齐泽克认为其关于语言、主体及共同体规范等内容存在理想化的缺陷。由此,齐泽克提出了基于主体欲望负责的伦理规范来解决网络公共空间话语问题。事实上,当代社会更需要基于主体责任的沟通伦理来解决网络语言、网络交往行动、网络群体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以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空间话语 哈贝马斯 沟通伦理 齐泽克 欲望伦理
下载PDF
以智能科技赋能深化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
3
作者 程宏燕 李泽芃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4-21,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在民主治理领域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产物。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产生到不断完善,都深受科技进步成果的影响,表现在其重要执行平台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在民主治理领域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产物。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产生到不断完善,都深受科技进步成果的影响,表现在其重要执行平台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过程中。数字化时代我们有必要从参政空间、上行下效、监督机制等方面分析智能科技创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过程的赋能,从素养协同、地方建设、舆论信息等角度指明智能科技成果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短板的揭示,从科技教育、网络阵地、成果转化等角度思考智能科技手段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前景的导向,以此促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智能科技 新基建 数字监督
下载PDF
科技文化三元素科学理性、人文特质与创新因子论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宏燕 杨怀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依赖于合理的科学技术文化元素的构建。科技文化的基本元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科学理性对科学技术发展有固本强根之力;人文特质调适事实和虚幻的合理间距,既能把科学技术人员从教条枷锁中解放出来,又利于培养人的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依赖于合理的科学技术文化元素的构建。科技文化的基本元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科学理性对科学技术发展有固本强根之力;人文特质调适事实和虚幻的合理间距,既能把科学技术人员从教条枷锁中解放出来,又利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情怀;创新因子引领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和宗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以科学理性为轴心,人文特质为滋养,原始创新因子为动力,来构建科技文化,以消解科技役人的异化现象,并循着科技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路径,引导科学技术及科技工作者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文化 科学理性 创新因子 人文特质
下载PDF
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文明视域下科技文化的必然走向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宏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976,共6页
当今,科技关涉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由生态科技精神与生态理性价值观念所构筑的生态科技文化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文化基础。生态科技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现代演化的必然趋向;生态科技文化是科技文化实践的认识论转向;生态科技文化是彰... 当今,科技关涉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由生态科技精神与生态理性价值观念所构筑的生态科技文化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文化基础。生态科技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现代演化的必然趋向;生态科技文化是科技文化实践的认识论转向;生态科技文化是彰显社会幸福生存意义的实践文化,保障了人类的幸福生活之根,提供了社会持续发展之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科技文化 实践文化 生态文明 认识论转向
下载PDF
从“两课”教育改革谈高校素质教育工作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宏燕 王盛开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46,共2页
高校素质教育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它们是辨证统一的。高校“两课”教育改革正是遵循这两大原则进行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创新,以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素质教育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它们是辨证统一的。高校“两课”教育改革正是遵循这两大原则进行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创新,以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推导出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素质教育 “两课”教育改革
下载PDF
虚拟世界与理性的科学信仰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宏燕 陈莹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0-32,共3页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兴盛,致使许多人对科学信仰进入迷恋状态。虚拟世界和信仰都具有虚实交错的特点,表现为现实心理和理想心理、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既冲突又联结的关系。虚拟世界的虚实交错特点对主体存在的价值及未来发展的认识产生...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兴盛,致使许多人对科学信仰进入迷恋状态。虚拟世界和信仰都具有虚实交错的特点,表现为现实心理和理想心理、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既冲突又联结的关系。虚拟世界的虚实交错特点对主体存在的价值及未来发展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负面效应。需要树立理性的科学信仰关怀科学和虚拟世界,适时地消解虚拟世界带给主体的负作用,以便用现代科学去实现人类自我满足与自我完善、自我创造与自我实现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世界 虚实交错 理性的科学信仰
下载PDF
诚信原则:师德建设中的杠杆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宏燕 谢晓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89-91,共3页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意识、诚信践履的导向有利于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培养教师为主的高等师范类院校展开诚信品德教育十分必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立人”、“立业”。教师要有效地践履诚信,一要持有“慎独”、“...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意识、诚信践履的导向有利于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培养教师为主的高等师范类院校展开诚信品德教育十分必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立人”、“立业”。教师要有效地践履诚信,一要持有“慎独”、“向善”之心。二要丰富诚信的道德情感和磨炼诚信的道德意志。此外还必须建立高校教师诚信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师德建设 杠杆
下载PDF
技术的感性文明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宏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7-191,共5页
一座城市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而这种文化符号基本上由种种建构城市的技术所衍生出来。技术的感性文明与城市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技术的感性文明是指技术流程立足于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健康、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外化在产品的... 一座城市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而这种文化符号基本上由种种建构城市的技术所衍生出来。技术的感性文明与城市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技术的感性文明是指技术流程立足于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健康、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外化在产品的功能和形式上,使民众在接触、享用技术产品中感受和美之意。它是当代技术的内在规定,富有人文情感、生态学意义和未来学观念特征,是现代工业文明转向后现代文明的要素。技术的感性文明是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能够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降低城市生存与扩张的风险;同时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的感性文明 生态文化 城市 节点
下载PDF
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节点:企业文化的阶段性管理——以联想为案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宏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10-113,共4页
基于联想企业文化3个发展历程的研究,提出科技型企业若想突破发展的瓶颈,需要遵循企业文化阶段性管理的基本原则:在适应企业环境变化、憧憬基本规划的前提下,内核在稳定中因时修正,外围相应变革。为我国高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培育企业文化... 基于联想企业文化3个发展历程的研究,提出科技型企业若想突破发展的瓶颈,需要遵循企业文化阶段性管理的基本原则:在适应企业环境变化、憧憬基本规划的前提下,内核在稳定中因时修正,外围相应变革。为我国高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培育企业文化和更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指南,以提升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 阶段性管理 企业文化
下载PDF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看人力资源配置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宏燕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85,共2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2004年似乎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之前,大家关注的是每年春节之后汹涌而至的"民工潮";之后,不期而遇,让人惊呼在经济相对活跃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无论"民工潮"问题,还是"民工荒&q...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2004年似乎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之前,大家关注的是每年春节之后汹涌而至的"民工潮";之后,不期而遇,让人惊呼在经济相对活跃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无论"民工潮"问题,还是"民工荒"问题,都是"三农"问题一种实实在在的反映.其本质就是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村是农村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和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及其路径对缓解城乡矛盾,提高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欠发达地区 “三农”问题 社会主义 劳动力输出 农民收入
下载PDF
异化劳动与理想社会——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科技文化观
12
作者 程宏燕 杨怀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1,共3页
现代科技不仅在日常生活方面带来巨大的价值,而且引发了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范式转换。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突破惯常认识范式,在"科技文化—社会制度—人类未来社会"系统内建构了科技文化观:本体论是社会现实的人... 现代科技不仅在日常生活方面带来巨大的价值,而且引发了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范式转换。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突破惯常认识范式,在"科技文化—社会制度—人类未来社会"系统内建构了科技文化观:本体论是社会现实的人与感性自然物的息息相关性,其具体内容是自然科技文化、人文科学文化、社会科学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其实现途径是在社会系统层面重建社会制度规范,价值指向是追求社会和人类未来的全面发展。要消除异化劳动,人类必须在具有合理生存性能的理想社会保障下建立系统性科技文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科技文化观 理想社会
下载PDF
农村传统殡葬文化的道德叙事与现代性嬗变
13
作者 程宏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120-1125,共6页
农村传统的殡葬文化充满着传统道德的叙事。基于历史性的集体记忆和以故土为本根的家园文化与爱的情感维度下,孝道礼教仪式、无论厚薄的礼葬形式、家园故土,这三者构成了农村传统殡葬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诗意栖居与生命延绵在故土家园... 农村传统的殡葬文化充满着传统道德的叙事。基于历史性的集体记忆和以故土为本根的家园文化与爱的情感维度下,孝道礼教仪式、无论厚薄的礼葬形式、家园故土,这三者构成了农村传统殡葬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诗意栖居与生命延绵在故土家园上的归一,是生者与逝者共同的心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需要相应的价值传承和道德重建,需要对本土的殡葬文化进行道德蕴意的现代性嬗变,形成现代的生死观:以死观生、以生敬死、以死孕生;实现人的"三生"价值——生命价值、生活价值、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传统殡葬文化 道德叙事 道德嬗变 现代性
下载PDF
儒家贵德价值观体系的结构分析
14
作者 程宏燕 范松仁 《宜春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3-36,共4页
儒家价值观体系以“良知之心”为根源,以合智与德的“道”为最高价值规范,围绕“仁爱”价值原则和价值核心,展开于“义利之辩”主题,指向利济苍生目的,最终归宿到“天人合德”,达成人和自然、社会在智慧与道德范畴内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 儒家价值观体系以“良知之心”为根源,以合智与德的“道”为最高价值规范,围绕“仁爱”价值原则和价值核心,展开于“义利之辩”主题,指向利济苍生目的,最终归宿到“天人合德”,达成人和自然、社会在智慧与道德范畴内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儒家贵德价值观体系以强大的支撑力和整合力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良性运行秩序。分析贵德价值观体系严谨的内在结构,对进一步完善转型期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有借鉴意义,对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德价值观体系 结构分析 儒家
下载PDF
儒家贵德价值观的当代经济价值
15
作者 程宏燕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中国古代以儒家贵德价值观统率社会,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泱泱大国的经济发展。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结合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挖掘并与时俱进地赋新儒家贵德价值观的当代经济价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地转向,有利于经济建设与人文道... 中国古代以儒家贵德价值观统率社会,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泱泱大国的经济发展。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结合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挖掘并与时俱进地赋新儒家贵德价值观的当代经济价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地转向,有利于经济建设与人文道德建设同步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德价值观 经济发展 儒家思想 人格定位 发展途径 中国
下载PDF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及评价机制创新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怀中 程宏燕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2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机制必须创新,对辅助课堂教学的高校红色网站、教师博客、QQ聊天室和BBS等应构建基本的评价内容,从而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机制的时代发展性。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评价机制
下载PDF
两委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尺——农村自治制下的两委关系的实质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盛开 程宏燕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0,共3页
“乡政村治”下的农村自治是社会基层群众性自治。两委关系的好坏是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尺。两委的关系实质是村党委会(党总支或党支部)的领导权和村委会的自治权的关系。村两委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村支委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摩擦与争执。... “乡政村治”下的农村自治是社会基层群众性自治。两委关系的好坏是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尺。两委的关系实质是村党委会(党总支或党支部)的领导权和村委会的自治权的关系。村两委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村支委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摩擦与争执。疏理两委关系的路径:一、充分尊重农民自治权,由农民选举产生村委会,彻底结束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实际隶属关系。二、在两委组织构建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如村党委会(党总支或党支部)不应与村委会相配套。三、村委会成员工资、岗位津贴取自于集体资产管理、经营。只有农民的权利获得认同和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农村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两委关系 农村社会和谐
下载PDF
陈独秀前期人权观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文卫勇 程宏燕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中国近现代人权观念的演变集中在上世纪前五十年,而仅仅这五十年就走过了西方人权理论三、四百年发展的历程。陈独秀的人权观是这五十年的人权观念变化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陈独秀前期人权观——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前的人权观是一种... 中国近现代人权观念的演变集中在上世纪前五十年,而仅仅这五十年就走过了西方人权理论三、四百年发展的历程。陈独秀的人权观是这五十年的人权观念变化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陈独秀前期人权观——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前的人权观是一种自由主义人权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反封建伦理专制 自由主义人权观 中国近现代人权观
下载PDF
科技智慧·伦理世界·自在生活——评《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反思》
19
作者 韩东屏 程宏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36,共2页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很少有人关注科学技术进步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效应,学术界对科学技术的伦理学研究也寥寥无几。杨怀中教授独具前瞻性视域,开科技伦理学学术研究之先河,先后出版了《科技伦理学》(1988)、《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很少有人关注科学技术进步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效应,学术界对科学技术的伦理学研究也寥寥无几。杨怀中教授独具前瞻性视域,开科技伦理学学术研究之先河,先后出版了《科技伦理学》(1988)、《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高科技伦理研究》(2004)。之后,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硕硕成果终汇聚而成《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反思》(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版)。该著厚积薄发,立意高远,视角独特,在科技文化大视野范围内,立足于中西科技伦理思想的历史考察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沿循理念--本质--运行机制的研究思路,进行全方位的深度研究,在近年来的科技伦理学研究专著中堪称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技术 科技伦理学 伦理反思 伦理世界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 智慧
下载PDF
陆九渊的自由精神论
20
作者 王盛开 程宏燕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和学术弊病,陆九渊以道德本心为本对物我之间的关系多方阐述,提出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崇尚观念自由和学术自由,强调用求知充实主体的自由精神,实现主体自在性与目的性、理想性的相互交融。陆九渊的自由精神对构建现... 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和学术弊病,陆九渊以道德本心为本对物我之间的关系多方阐述,提出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崇尚观念自由和学术自由,强调用求知充实主体的自由精神,实现主体自在性与目的性、理想性的相互交融。陆九渊的自由精神对构建现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对现代人重塑积极自由理念以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自由精神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