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事实婚姻”一词不应乱用
1
作者
程宗枢
马成冬
《社会》
1986年第6期32-33,共2页
对于无配偶男女未履行结婚的法定程序而同居生活的,社会上流行着一个名词,称之“事实婚姻”。近年来,这个词也越来越被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所采用,并往往以“双方承认,家长承认,单位承认,亲友承认”作为依据,赋予它一种“准合法婚姻”...
对于无配偶男女未履行结婚的法定程序而同居生活的,社会上流行着一个名词,称之“事实婚姻”。近年来,这个词也越来越被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所采用,并往往以“双方承认,家长承认,单位承认,亲友承认”作为依据,赋予它一种“准合法婚姻”的含义。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下列一些不同看法。首先,“事实婚姻”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概念,它并不是与合法婚姻相对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婚姻法公布于1950年4月30日,规定了“结婚应男女双方来到所在地人民政府登记”,并规定了结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婚姻
名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结婚条件
结婚登记
合法婚姻
实际工作
同居生活
历史概念
法定程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他们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介绍上海的社会救济福利事业
2
作者
程宗枢
《社会》
1982年第1期16-18,共3页
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许多盲人、聋哑人、残缺、痴呆、孤老、孤幼、精神病患者等,他们是社会上最困难、最不幸的人。但是,在社会主义的阳光照耀下,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都得到了政府真正的关怀和照顾,从而过着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生产单位
生产自救
人民生活
上海
组织形式
政府
介绍
社会救济
社会主义
福利事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改革的一些看法
3
作者
徐崇仁
程宗枢
《社会》
1983年第4期20-21,共2页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的对象范围,主要是孤老病残和精神病人。但就具体工作而言,除了盲人、聋哑人外,对孤老、智残和精神病人,历来都强调只限于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三无”对象。我们认为,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的对象范围,主要是孤老病残和精神病人。但就具体工作而言,除了盲人、聋哑人外,对孤老、智残和精神病人,历来都强调只限于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三无”对象。我们认为,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城市、特别象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因为: 一、当前“三无”对象已经越来越少。上海属于“三无”对象的孤老残幼者和精神病人,基本上都已收养,散居的孤老人员中生活困难的救济户孤老也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二、对妥善安置有家孤老病残和精神病人的问题,社会上呼声越来越高。据近年来调查,市区有退休、退养孤老近七千人,社会残缺人员一万余人(包括体残二千七百余人,智残七千四百余人),社会闲散的精神病人二万八千余人。这些人各有其特殊困难,不少孤老年迈多病,生活自理有困难;相当数量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缺人员,要求解决生活出路;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无照管条件的残缺人员,包括一些学龄痴呆儿童要求照管等。三、上海市近年来的城市福利工作,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三无”对象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能力
生活来源
大城市
精神病人
街道
社会救济
家庭
工作改革
劳动就业
日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事实婚姻”一词不应乱用
1
作者
程宗枢
马成冬
出处
《社会》
1986年第6期32-33,共2页
文摘
对于无配偶男女未履行结婚的法定程序而同居生活的,社会上流行着一个名词,称之“事实婚姻”。近年来,这个词也越来越被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所采用,并往往以“双方承认,家长承认,单位承认,亲友承认”作为依据,赋予它一种“准合法婚姻”的含义。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下列一些不同看法。首先,“事实婚姻”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概念,它并不是与合法婚姻相对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婚姻法公布于1950年4月30日,规定了“结婚应男女双方来到所在地人民政府登记”,并规定了结婚条件。
关键词
事实婚姻
名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结婚条件
结婚登记
合法婚姻
实际工作
同居生活
历史概念
法定程序
分类号
C0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他们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介绍上海的社会救济福利事业
2
作者
程宗枢
机构
上海市社会福利研究会
出处
《社会》
1982年第1期16-18,共3页
文摘
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许多盲人、聋哑人、残缺、痴呆、孤老、孤幼、精神病患者等,他们是社会上最困难、最不幸的人。但是,在社会主义的阳光照耀下,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都得到了政府真正的关怀和照顾,从而过着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生产单位
生产自救
人民生活
上海
组织形式
政府
介绍
社会救济
社会主义
福利事业
分类号
C0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改革的一些看法
3
作者
徐崇仁
程宗枢
出处
《社会》
1983年第4期20-21,共2页
文摘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的对象范围,主要是孤老病残和精神病人。但就具体工作而言,除了盲人、聋哑人外,对孤老、智残和精神病人,历来都强调只限于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三无”对象。我们认为,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城市、特别象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因为: 一、当前“三无”对象已经越来越少。上海属于“三无”对象的孤老残幼者和精神病人,基本上都已收养,散居的孤老人员中生活困难的救济户孤老也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二、对妥善安置有家孤老病残和精神病人的问题,社会上呼声越来越高。据近年来调查,市区有退休、退养孤老近七千人,社会残缺人员一万余人(包括体残二千七百余人,智残七千四百余人),社会闲散的精神病人二万八千余人。这些人各有其特殊困难,不少孤老年迈多病,生活自理有困难;相当数量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缺人员,要求解决生活出路;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无照管条件的残缺人员,包括一些学龄痴呆儿童要求照管等。三、上海市近年来的城市福利工作,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三无”对象的界限。
关键词
劳动能力
生活来源
大城市
精神病人
街道
社会救济
家庭
工作改革
劳动就业
日托
分类号
C0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事实婚姻”一词不应乱用
程宗枢
马成冬
《社会》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他们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介绍上海的社会救济福利事业
程宗枢
《社会》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改革的一些看法
徐崇仁
程宗枢
《社会》
198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