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谭雪 马启刚 +1 位作者 程志坤 高贵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究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胸腰椎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侧竖脊... 目的探究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胸腰椎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阻滞所需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术后镇痛情况,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首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按压时间、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以及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手术结束时(T_(2))、气管拔管时(T_(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观察组睁眼时间多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低于对照组,首次PCIA按压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1)、T_(2)、T_(3)时间点的SBP、DBP、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腰椎手术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提升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麻醉 传导 镇痛
下载PDF
剖宫产术麻醉中产妇低体温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程志坤 马启刚 +2 位作者 张传鑫 马金芝 吴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麻醉中(CD)产妇发生低体温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实施CD产妇196例临床资料,在麻醉中发生低体温98例产妇为低体温组,非低体温98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麻醉中(CD)产妇发生低体温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实施CD产妇196例临床资料,在麻醉中发生低体温98例产妇为低体温组,非低体温98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CD麻醉中产妇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腰麻,麻醉后体温<36.75℃,术中产妇体液丢失量>980ml,没用采取主动保温,主动保温持续时间<30min,没有采取输液加温,进入手术室室温≤23℃,术中室温≤23℃是影响CD麻醉中产妇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准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C指数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和0.852,提示列线图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良好一致性。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腰麻,麻醉后体温<36.75℃,术中产妇体液丢失量>980ml,没用采取主动保温,主动保温持续时间<30 min,没有采取输液加温,进入手术室室温≤23℃,术中室温≤23℃是影响CD麻醉中产妇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CD产妇体温过低制定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麻醉 低体温 列线图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犇 程志坤 +2 位作者 马启刚 李娟 武百山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SCV)穿刺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需要中心静脉置管的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入路组(n=40)和锁骨上入路组(n=40)。记录2组SCV长轴图像超声定位时间;测量2组SCV长轴图像与探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SCV)穿刺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需要中心静脉置管的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入路组(n=40)和锁骨上入路组(n=40)。记录2组SCV长轴图像超声定位时间;测量2组SCV长轴图像与探头的垂直距离;测量2组SCV的平均内径;记录2组穿刺时间、总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记录2组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锁骨下入路组相比,锁骨上入路组SCV长轴图像超声定位时间更短(P<0.05),SCV长轴图像与探头的垂直距离更短(P<0.05),SCV的平均内径明显较长(P<0.05),穿刺时间明显较短(P<0.05),总穿刺次数明显较少(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较高(P<0.05)。2组总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SCV穿刺具有定位时间短、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值得在颅脑手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上入路 穿刺术 颅脑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