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对黑臭水体氮磷释放抑制及流场仿真模拟
1
作者 李雯 杨鹏 +3 位作者 郑广乐 张婷婷 朱娜 程扬健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利用片状闽东南麦饭石作为覆盖材料,对受污染底泥进行覆盖并研究其对氮磷缓释的影响,探究不同覆盖量与流速对底泥氮磷污染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麦饭石的覆盖量达到8 kg·m-2以上,流速不超过0.1 m·s-1时,对底泥原位覆盖488 ... 利用片状闽东南麦饭石作为覆盖材料,对受污染底泥进行覆盖并研究其对氮磷缓释的影响,探究不同覆盖量与流速对底泥氮磷污染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麦饭石的覆盖量达到8 kg·m-2以上,流速不超过0.1 m·s-1时,对底泥原位覆盖488 h后上覆水满足Ⅳ类水质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麦饭石对氮和磷的吸附过程分别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吸附类型分别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和多分子层物理吸附.最后根据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规律建立一种流场-浓度场耦合模型,模型预测的氮磷释放量与实验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235和0.010,表明该模型对氮磷释放的计算与预测是准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覆盖 黑臭水体 闽东南麦饭石 吸附过程 氮磷释放
下载PDF
山美水库洪水淹没分析及方法研究
2
作者 程扬健 李红 +2 位作者 谢伟 朱洋 聂闻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631-7639,共9页
在全球极端天气逐年增多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愈来愈大。中国为防洪抗旱近年来兴建水库,而水库一旦发生洪水灾情,水库的泄洪淹没范围对下游防汛规划及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以山美水库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 在全球极端天气逐年增多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愈来愈大。中国为防洪抗旱近年来兴建水库,而水库一旦发生洪水灾情,水库的泄洪淹没范围对下游防汛规划及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以山美水库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选用有源淹没方法确定山美水库遭遇3种重现期洪水泄洪的淹没范围,并利用洪水量等于淹没水量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运用二分法迭代有源淹没的淹没水位确定方法。通过输入3种不同重现期洪水量,本研究模拟出山美水库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下游淹没面积为20.04 km^(2),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下游淹没面积为24.42 km^(2),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下游淹没面积为26.07 km^(2)。结果显示,淹没区域集中在水库下游的梅山镇、罗东镇、码头镇。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管理洪水风险、制定防洪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有源淹没 淹没范围 二分法 洪水风险
下载PDF
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毒株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蔡雨豪 张婷婷 程扬健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10-216,共7页
引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已经在全世界大规模传播了3年,并衍生出许多变异毒株。目前,在全球造成大规模... 引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已经在全世界大规模传播了3年,并衍生出许多变异毒株。目前,在全球造成大规模传播的Omicron变异毒株具有极高传染性和较低毒性的特点,并已经演变出BA.4、BA.5、XBB等亚型,其对疫苗引发的免疫具有逃逸性,但疫苗加强针的施打可恢复一定程度的中和能力。针对Omicron变异毒株的新代疫苗和治疗药物正陆续问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抵御措施和治疗方法。本文对Omicron变异毒株的特征、人体的免疫机制、现今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以及感染后遗症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浅析,并对未来应对SARS-CoV-2的方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cron变异毒株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免疫系统 疫苗和药物 后遗症
下载PDF
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复合抗热保护剂优化研究
4
作者 陈郑榕 陈龙照 +6 位作者 程扬健 张秉涯 赵思睿 陈建民 陈勇红 陈晓晨 林日珲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目的】针对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低及易失活等问题,对喷雾干燥复合抗热保护剂进行优化研究,以期为其菌剂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以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为指标,利用喷雾干燥生产工艺,... 【目的】针对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低及易失活等问题,对喷雾干燥复合抗热保护剂进行优化研究,以期为其菌剂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以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为指标,利用喷雾干燥生产工艺,考察海藻糖、脱脂奶粉、麦饭石改性材料(H-MS)对菌体的抗热保护效果;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复合抗热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结果】不添加抗热保护剂的菌剂菌体存活率仅有(34.15±1.07)%;添加单一保护剂时,以海藻糖保护效果最佳,麦饭石改性材料(H-MS)及脱脂奶粉次之,菌体存活率分别可达(52.17±1.08)%,(51.64±0.77)%,(43.67±1.62)%,海藻糖和H-MS对菌体存活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脱脂奶粉对菌体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复合抗热保护剂配方为海藻糖4.33%、脱脂奶粉2.90%和麦饭石改性材料(H-MS)7.57%。在此最佳添加配比下,菌体存活率为(73.32±0.76)%,活菌数最高可达1.12×10^(9)CFU·g^(-1)。【结论】添加3种抗热保护剂均能提高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且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复合使用的抗热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海藻糖和脱脂奶粉将菌体包埋成微胶囊固定在麦饭石改性材料(H-MS)的孔道中,能有效保护菌体细胞,提高菌剂菌体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饭石 胶质芽孢杆菌 响应面优化 喷雾干燥 抗热保护剂
下载PDF
装载RNA“病毒样”纳米颗粒表面巯基化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荧光修饰
5
作者 程扬健 梁基选 李庆阁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4-878,共5页
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能够装载外源RNA片段的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表达载体为基础,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将衣壳蛋白基因的第15位密码子由编码苏氨酸突变为胱氨酸。表达产物在35%蔗糖密度梯度处有一目的产物,目的产物在透射电镜下呈球形,直径... 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能够装载外源RNA片段的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表达载体为基础,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将衣壳蛋白基因的第15位密码子由编码苏氨酸突变为胱氨酸。表达产物在35%蔗糖密度梯度处有一目的产物,目的产物在透射电镜下呈球形,直径大小约为27nm。用马来酰亚胺5′荧光素对表达产物进行化学修饰,经光谱分析、SDSPAGE分析和MALDITOFMS鉴定,证明巯基在表达产物的外表面,并能与马来酰亚胺5′荧光素进行反应。这种携带外源RNA片段的荧光修饰的天然纳米颗粒为制备各种功能性纳米材料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样”颗粒 MS2噬菌体 衣壳蛋白 半胱氨酸残基 荧光修饰
下载PDF
福州市某内河黑臭水体污染源调查及治理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晓华 陈龙照 +7 位作者 詹勇 程扬健 林晓晖 江善元 刘明忠 吴志山 赵思睿 郭腾飞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10期61-67,74,共8页
采用现场调查、GSSI探地雷达探测和水样分析等方法对福州市某内河黑臭水体现状和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主要污染源并提出合理化治理建议。结果表明:该内河黑臭水体主要污染源为居民生活污水排污口(L001、L002)、河道周边小型工厂排污... 采用现场调查、GSSI探地雷达探测和水样分析等方法对福州市某内河黑臭水体现状和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主要污染源并提出合理化治理建议。结果表明:该内河黑臭水体主要污染源为居民生活污水排污口(L001、L002)、河道周边小型工厂排污口(L003、L004)、养殖区面源污染(L010)和内源底泥污染。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治理河道黑臭的合理化建议,即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河道修复和自净化生态链的构建等手段,以彻底消除河道黑臭,重塑河道良性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污染源调查 GSSI探地雷达 自净化生态链构建
下载PDF
微生物作用下金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应用
7
作者 黄振 李雪珍 +2 位作者 许心雅 孟丹杰 程扬健 《广州化学》 CAS 2016年第6期62-69,共8页
微生物对金的转化和循环有着重要作用,推动了金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自然界中微生物先把矿石中的金溶解沥滤出来,再通过微生物的吸附,累积,最后被矿化成二次金,使金在环境中不断循环。文章从能够富集金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机理和... 微生物对金的转化和循环有着重要作用,推动了金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自然界中微生物先把矿石中的金溶解沥滤出来,再通过微生物的吸附,累积,最后被矿化成二次金,使金在环境中不断循环。文章从能够富集金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概述,阐述了微生物在金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理解和推动利用微生物回收金尾矿和含金废弃物中的金元素研究的不断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次成矿
下载PDF
微藻矿化去除Pb^(2+)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韩冉 林文挺 +3 位作者 杨鹏 黄振 刘明华 程扬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8-615,共8页
藻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通过生物积累、生物矿化等生理功能与环境中的重金属相互作用、对重金属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探讨藻类生物矿化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现象,文中研究了淡水微藻FZUL-321对Pb^(2+)的去除及矿化。... 藻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通过生物积累、生物矿化等生理功能与环境中的重金属相互作用、对重金属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探讨藻类生物矿化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现象,文中研究了淡水微藻FZUL-321对Pb^(2+)的去除及矿化。结果表明:微藻FZUL-321对Pb^(2+)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且是一个快速去除的过程。随着Pb2+浓度增大,该微藻对Pb^(2+)的去除效果也增大。在弱酸性条件下(p H5.0),其去除Pb^(2+)的效果较好。如在Pb^(2+)初始浓度为100 mg/L,p H 5.0,去除时间为40 min,此时Pb^(2+)的去除量为423.2×10^(-3)干重。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细胞表面的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微藻FZUL-321与Pb(2+)作用后,细胞形貌和尺寸变化较大,如细胞褶皱并塌陷,细胞表面变得粗糙等。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藻细胞表面的羧基、氨基和磷酸基团等官能团参与前期Pb2+的吸附沉淀。最终,通过一系列生化作用,微藻FZUL-321将离子态的Pb^(2+)矿化,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矿化产物为Pb_5(PO_4)_3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矿化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微生物矿化机制研究中的介观分析技术——以微生物与六价铬相互作用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栗斌 程扬健 +5 位作者 马晓艳 王永好 郑晋生 储旺盛 吴自玉 林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1-656,共6页
微生物矿化的微观机理研究是当前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以苍白杆菌与铬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例,阐述了各种介观方法在微生物矿化模拟实验及微观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该研究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X射线... 微生物矿化的微观机理研究是当前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以苍白杆菌与铬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例,阐述了各种介观方法在微生物矿化模拟实验及微观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该研究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等表面与纳米表征手段,获得了铬还原菌与六价铬作用过程中的微观结构信息,包括菌体的形貌变化、铬在菌体内外的分布和成晶情况、非晶态还原产物的离子价态以及局域配位环境。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揭示微生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理,对其它类似体系的研究亦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机理 微生物矿化 介观分析技术 纳米
下载PDF
红树林土壤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骆韵涵 柯志滨 +1 位作者 钟超 程扬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64-2673,共10页
从罗源湾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解磷菌,筛选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NR113645.1)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NR043242.1),研究它们的解磷特性和动态解磷过程.HPLC结果表明,B.cepacia菌液上清中含葡萄糖酸、丙酮... 从罗源湾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解磷菌,筛选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NR113645.1)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NR043242.1),研究它们的解磷特性和动态解磷过程.HPLC结果表明,B.cepacia菌液上清中含葡萄糖酸、丙酮酸、乳酸、乙酸、丁二酸,这些有机酸的产生导致磷酸盐溶解.B.pumilus菌液上清中仅检测到少量的葡萄糖酸,因此该菌溶磷效果不佳.在细菌动态溶磷过程中发现,经B.cepacia菌处理的磷酸钙,其X射线衍射(XRD)特征峰强度随时间的增长降低,显微镜图像显示磷酸钙颗粒随时间增长变小,甚至消失.而经B.pumilus菌处理的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内磷酸钙峰强度和颗粒大小没有明显变化.细菌产生有机酸是溶解磷酸盐的重要前提,这是解决板结土壤中难溶性磷源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源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解磷菌 有机酸 生物可利用磷 动态解磷特性
下载PDF
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方法初探——以福州市茶亭河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龙照 罗晓华 +7 位作者 赵思睿 林晓晖 沈开和 陈建民 陈宝明 程扬健 陈郑榕 赖正生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10期7-11,共5页
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日益严重,很多河道治理后返淤、返臭,黑臭水体治理陷入反复治理的恶循环。为打破这种恶循环,以福州市茶亭河黑臭水体治理为例,初步探索了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河床底泥原位覆盖和再造河床活性底... 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日益严重,很多河道治理后返淤、返臭,黑臭水体治理陷入反复治理的恶循环。为打破这种恶循环,以福州市茶亭河黑臭水体治理为例,初步探索了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河床底泥原位覆盖和再造河床活性底泥等关键技术,能全面有效地控制水体底泥污染,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重建河道的自净化生态系统,最终达到黑臭水体长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河段施工治理 底泥污染 河床底泥原位覆盖技术 自净生态链
下载PDF
Surface Changes of Ochrobactrum Anthropi in Cr(Ⅵ) Treatment for 1 Hour 被引量:4
12
作者 栗斌 王永好 +3 位作者 程扬健 马晓艳 潘丹梅 林璋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45-249,共5页
Bioremediation has been a considerable method for treating Cr(VI) contamination. Bacterial surface changes of Ochrobactrum anthropi during Cr biosorp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Cr adsorption c... Bioremediation has been a considerable method for treating Cr(VI) contamination. Bacterial surface changes of Ochrobactrum anthropi during Cr biosorp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Cr ad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morpholog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surface roughnes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bacterial surfaces became rougher during Cr uptake proces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showed that Cr(Ⅲ) was adsorbed on the bacterial surface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alysis showed that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including C-O and C-N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Cr biosorp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ORPTION FT-IR AFM surface roughness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pherical Cellulose Adsorbent for Reduction Adsorption of Trichloroacetic Acid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春香 田晨 +3 位作者 刘以凡 程扬健 林璋 刘明华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401-1408,共8页
A novel spherical cellulose adsorbent has been prepared by homogeneous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MBA) onto cellulose in an ionic liquid, 1-N-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BMIMC1),... A novel spherical cellulose adsorbent has been prepared by homogeneous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MBA) onto cellulose in an ionic liquid, 1-N-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BMIMC1), which was then partially amine methylated through Mannich reaction to get bifunctionalized materials containing both amide and sulphinate moities. Factors affecting the attachment of functional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dsorb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E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Cellulose adsorbent was then tested for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reduction adsorption oftrichloroacetic acid (TCAA) from aqueous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ose adsorbent reduction adsorption trichloroacetic acid Mannich rea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sorption Performance of Silver by Bacillus Licheniformis
14
作者 卞霄婧 柯志滨 +3 位作者 钟超 骆韵涵 刘明华 程扬健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61-68,2,共9页
The demand of silver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recent decades, because silver and its related products are widely used in modern industry and deco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cover silver from waste water using an effi... The demand of silver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recent decades, because silver and its related products are widely used in modern industry and deco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cover silver from waste water using an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method due to its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this paper, we eliminated the interference of Cl-and light conditions, and then studied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sorption performance of silver by Bacillus licheniformis. The max biosorption amount was 87.4 mg/g(dry weight) with the initial Ag+concentration of 100 mg/L at pH 6.0. XRD pattern showed that the product was an amorphous compound. SEM/EDS-mapping and FT-IR results implied that phosphate,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located on the cell walls involved in the biosorption of Ag^+. The XPS spectra result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EB of Ag 3d_(5/2_(367.51 eV) corresponded to the energy values for Ag(Ⅰ), and indicated Ag^+ adsorbed to the surface of cell still maintained mono-valence.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B. licheniformis just adsorb Ag+ but cannot covert soluble Ag^+ to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precious METAL BIOSORPTION BACILLUS LICHENIFORMIS
下载PDF
Su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Component Changes of Chromiu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 CYS-25 Strain
15
作者 马晓艳 杨春鹏 +5 位作者 程扬健 栗斌 李冬松 林璋 黄丰 郑晶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0,共6页
Enterobacter cloacae CYS-25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a chromate plant. This bacterium was capable of resisting high hexavalent chromium concentration and reducing Cr(VI)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CrO4^2- stimulated t... Enterobacter cloacae CYS-25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a chromate plant. This bacterium was capable of resisting high hexavalent chromium concentration and reducing Cr(VI)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CrO4^2- stimulated the increase of bacterial size and production of compact convex paths containing chromium on the bacterial surface. The increase of bacterial size was caused by integrative growth but not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hyperplasia. IR and SDS-PAGE analyses showed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 components were mainly proteins and had no obvious changes whether the strains were induced by Cr(VI) or not. The EPS was amorphous and contained trivalent chromium. Under CrO4^2- growth condition, the extracellular substance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CYS-25 strains and Cr(VI) had redox reaction. The products were Cr^3*-protein complexes which formed a piece of compact convex paths on the surface of bacteria and prevented Cr(VI) from entering into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obacter cloacae chromium-resistanc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Energy Sources on Ochrobactrum anthropi Bacteria Chromium Reduction
16
作者 马晓艳 潘晓鸿 +6 位作者 程扬健 吴兆贤 潘丹梅 陈志 栗斌 林璋 关雄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819-826,共8页
Ochrobactrum anthropi CTS-325 isolated from a chromium-contaminated site had better resistance to Cr(Ⅵ) in LB medium under aerobic condition.Meanwhile,it was found that the reduction of Cr(Ⅵ) is not complete dur... Ochrobactrum anthropi CTS-325 isolated from a chromium-contaminated site had better resistance to Cr(Ⅵ) in LB medium under aerobic condition.Meanwhile,it was found that the reduction of Cr(Ⅵ) is not complete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Therefore,a series of small molecule energy sources including nitrogen and carbon sources were added into the LB medium in the bacterial stationary phase to promote the chromium reducibility.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l growt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romium reduction.SDS-PAG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in groups were changed when the bacteria were stimulated by the chromium.Additionally,it was revealed that O.anthropi CTS-325 could utilize the cheaper alternative of sugar(sucrose residue leaching solution) well for further growth and restart the chromium reduction,which offered a new metho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hrobactrum anthropi CTS-325 chromium-reduction energy sources
下载PDF
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铜基小孔分子筛耐硫性能及再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帅 朱娜 +1 位作者 程扬健 陈缔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1-779,共9页
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因其具有优异的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NH_(3)-SCR)活性、水热稳定性、氮气选择性和较宽的温度窗口等特点,成为当前国六标准柴油车的首选催化剂。但是,柴油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对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活... 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因其具有优异的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NH_(3)-SCR)活性、水热稳定性、氮气选择性和较宽的温度窗口等特点,成为当前国六标准柴油车的首选催化剂。但是,柴油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对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影响很大,甚至导致催化剂发生不可逆失活。本文以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的硫中毒机理为主线,简要介绍了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及活性位点研究现状,进一步对催化剂耐硫性能的改进及硫中毒催化剂再生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基于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硫中毒机理研究开展耐硫性能改进及再生工艺研究,以及多种中毒因子的协同影响及失活机制研究是未来铜基小孔分子筛实际应用于柴油车尾气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铜基小孔分子筛 选择性催化还原 硫中毒 再生
原文传递
干湿交替下植物单种与混种对土质覆盖层甲烷减排的影响
18
作者 刘红位 卞晓冉 +2 位作者 冯嵩 张滢 程扬健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为研究干湿交替下植物单种(百慕大草)与混种(鹅掌柴和百慕大草)对土质覆盖层甲烷(CH_(4))减排的影响,设计3层土质覆盖层分别由机制砂尾料混合10%膨润土层、碎石层和粉砂层组成。一共开展4次干-湿交替试验,试验期间记录植物生长、土柱各... 为研究干湿交替下植物单种(百慕大草)与混种(鹅掌柴和百慕大草)对土质覆盖层甲烷(CH_(4))减排的影响,设计3层土质覆盖层分别由机制砂尾料混合10%膨润土层、碎石层和粉砂层组成。一共开展4次干-湿交替试验,试验期间记录植物生长、土柱各层土体含水量及气压变化规律,监测各组分气体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填埋气对植物生长具有胁迫作用,可导致植物叶片枯萎、光合及蒸腾速率下降;混种组的CH_(4)氧化能力强于单种组,单种的CH_(4)去除率为混种组的69%~89%;混种组与单种组土体CH_(4)氧化能力差值随着干湿交替次数增加而提高;4次干湿交替后,混种组与单种组CH_(4)氧化能力均下降,分别为第1次干旱峰值的45%与34%;植物根系提高了土体的CH_(4)氧化能力,根系区土体的CH_(4)氧化能力大于根系区外土体。该研究揭示了干湿交替下植物组合方式对土质覆盖层CH_(4)氧化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垃圾填埋场CH_(4)减排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植物组合 甲烷减排 3层土质覆盖层 土柱试验
原文传递
矿物光电子-微生物体系重金属离子价态调控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发勤 刘明学 +2 位作者 郝瑞霞 程扬健 周根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8,158,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典型污染区重金属离子赋存状态与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质量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源电子、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对重金属离子的价态调节双向控制;总结了电子穿梭体、空穴捕获剂等小分... 本文综述了典型污染区重金属离子赋存状态与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质量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源电子、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对重金属离子的价态调节双向控制;总结了电子穿梭体、空穴捕获剂等小分子有机物对光电子还原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及机制,以及半导体矿物光电子、重金属价电子协同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还原氧化效率与价态调控;分析了微生物及其表面基团对重金属离子的矿化与转化作用,以及微生物界面固定转化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本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和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协同作用对重金属离子的定向调节、电子转移途径、晶相转化机制提供指导,对深入探讨光-半导体矿物-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多相复杂体系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环境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微生物 光电子 价态调控 矿化 环境效应
原文传递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诱导矿化回收稀土离子La(Ⅲ)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园园 陈龙照 +2 位作者 余倩怡 程超 程扬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1-1631,共11页
【目的】从罗源湾红树林浅滩土壤中筛选出产脲酶真菌,研究其对镧La(Ⅲ)的最大耐受浓度,利用其吸附和产脲酶作用诱导矿化回收稀土离子La(Ⅲ),以期为稀土离子La(Ⅲ)的资源回收提供菌种资源和应用技术指导。【方法】从罗源湾红树林浅滩土... 【目的】从罗源湾红树林浅滩土壤中筛选出产脲酶真菌,研究其对镧La(Ⅲ)的最大耐受浓度,利用其吸附和产脲酶作用诱导矿化回收稀土离子La(Ⅲ),以期为稀土离子La(Ⅲ)的资源回收提供菌种资源和应用技术指导。【方法】从罗源湾红树林浅滩土壤中分离、筛选、纯化出可产脲酶及耐La(Ⅲ)真菌,通过IT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利用XRD、SEM-Mapping及FT-IR分析探讨菌株回收La(Ⅲ)的机理。【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可产脲酶及耐受高浓度La(Ⅲ)的真菌FZU-07,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其具有较强诱导矿化回收La(Ⅲ)的能力,对La(Ⅲ)的最大耐受浓度为400 mg/L。菌株FZU-07单独对La(Ⅲ)吸附回收效率为46.19%;在诱导矿化条件下回收效率可提高到99.16%。FT-IR和SEM-Mapping分析表明,尖孢镰刀菌吸附La(Ⅲ)与菌丝体表面的氨基、羟基、羰基和磷酸基团相关;XRD和SEM-Mapping结果表明诱导矿化是通过该菌的产脲酶特性,使尿素分解产生碳酸,并与钙离子结合生成球霰石晶型的碳酸钙,La(Ⅲ)被捕获在球霰石晶格中,形成La(Ⅲ)和碳酸钙的混合固相,以共沉淀的形式被回收。【结论】菌株FZU-07,是一株具有产脲酶特性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且具有较强的诱导矿化回收La(Ⅲ)能力。表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是一种可行且生态友好的回收稀土离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稀土离子La(Ⅲ) 产脲酶真菌 诱导矿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