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不同包扎止血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安成玲 李玲 +1 位作者 苗宗娥 程林慧 《临床护理杂志》 2012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止血贴包扎的效果。方法将108例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止血贴包扎,术后12h后可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包扎法,术后24h拆除绷带,可下床活动。结果两组均未出现穿...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止血贴包扎的效果。方法将108例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止血贴包扎,术后12h后可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包扎法,术后24h拆除绷带,可下床活动。结果两组均未出现穿刺处血肿,观察组1例出现伤口渗出现象。观察组皮肤过敏现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肢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便秘、尿潴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止血贴包扎安全、可行,且能减少患者腰酸背痛、尿潴留、便秘,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止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术后不同止血方法的护理 被引量:9
2
作者 易巧云 王明风 +1 位作者 安成玲 程林慧 《现代护理》 2007年第08Z期2191-2192,共2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压迫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病人的止血效果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1月间所做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100例,按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50例,“8”字绷带包扎止血组50例,比较2... 目的探讨桡动脉压迫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病人的止血效果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1月间所做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100例,按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50例,“8”字绷带包扎止血组50例,比较2组的出血情况,舒适度、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肢体肿胀、皮肤硬结、红晕。结果桡动脉压迫器压迫组穿刺点出血、舒适度、局部皮肤并发症均优于传统的"8"字绷带包扎组,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穿刺点出血和手背部肿胀,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减少病人痛苦的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止血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护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易巧云 程林慧 苗宗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6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防护对策。方法:选择我科103例需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并发症防护知识的宣教和心理疏导,并对护理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在术后并发症防护方面的知... 目的:探讨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防护对策。方法:选择我科103例需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并发症防护知识的宣教和心理疏导,并对护理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在术后并发症防护方面的知识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并发症防护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对并发症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 并发症 防护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泥鳅、大鳞副泥鳅选育群体杂交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福贵 程林慧 +5 位作者 何坤 张士林 刘铮铮 孙艺文 阮记明 吴华东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评估泥鳅、大鳞副泥鳅选育群体的遗传育种潜力,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一代测序技术,获得经两代群体选育的泥鳅自繁(M)、大鳞副泥鳅自繁(P)及其正交(MP)、反交(PM)等4个子代泥鳅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 为评估泥鳅、大鳞副泥鳅选育群体的遗传育种潜力,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一代测序技术,获得经两代群体选育的泥鳅自繁(M)、大鳞副泥鳅自繁(P)及其正交(MP)、反交(PM)等4个子代泥鳅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显示:(1)4种泥鳅的COⅠ基因片段碱基组成相似,均表现为A+T的含量(54.0%~56.2%)高于C+G的含量(43.8%~46.4%);(2)4种泥鳅COⅠ基因片段的682个位点中,共检测到135个多态位点(占19.79%),其中128个为简约信息位点,7个为单碱基变异位点,变异均为转换或颠换,未发现碱基的插入与缺失;(3)M、P、MP、PM各定义1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均为1.000±0.024,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02066±0.00648、0.02580±0.00231、0.02961±0.00562和0.02230±0.00194,均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态性;(4)M、P、MP、PM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0、0~0.024、0~0.027和0~0.023,种间遗传距离为0.024~0.18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MP与M亲缘关系更近,PM与P亲缘关系更近,体现出明显的偏母系遗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泥鳅、大鳞副泥鳅两个选育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分别经进一步群体选育后用于培育具有优势性状的杂交泥鳅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明凤 程林慧 苗宗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10期72-73,共2页
随着冠心病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冠心病介入治疗(PCI)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受益。但PCI又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笔者所在科对PCI术患者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期降低... 随着冠心病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冠心病介入治疗(PCI)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受益。但PCI又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笔者所在科对PCI术患者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现将整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系统化 整体护理
下载PDF
泥鳅(♀)×大鳞副泥鳅(♂)正交F1代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林慧 吴华东 +5 位作者 王自蕊 周颖 孙艺文 吴娜 熊六凤 李福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0-969,共10页
【目的】为探究属间杂交对泥鳅肌肉品质的改良效果,对4个F1代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以及滋味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方法】以泥鳅自交F1代(M)、大鳞副泥鳅自交F1代(P)、大鳞副泥鳅(♀)×泥鳅(♂)反交F1代(PM)为对照组,对泥鳅(♀)×... 【目的】为探究属间杂交对泥鳅肌肉品质的改良效果,对4个F1代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以及滋味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方法】以泥鳅自交F1代(M)、大鳞副泥鳅自交F1代(P)、大鳞副泥鳅(♀)×泥鳅(♂)反交F1代(PM)为对照组,对泥鳅(♀)×大鳞副泥鳅(♂)正交F1代(MP)新鲜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核苷酸进行测定与评价分析,【结果】(1)MP粗蛋白质含量分别高于PM、P、M 3个,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MP的粗脂肪含量低于P、M(P>0.05),显著低于PM(P<0.05);(2)在4个F1代泥鳅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中,雌性与雄性个体存在差异,雌性依次为MF(41.15 mg/g)、MPF(54.95 mg/g)、PMF(55.60 mg/g)、PF(59.89 mg/g),雄性依次为MM(48.44 mg/g)、PMM(53.23 mg/g)、MPM(53.95 mg/g)、PM(58.35 mg/g),表明雌性MP组合肌肉总氨基酸含量高于M低于PM、P,雄性MP组合肌肉总氨基酸含量高于M、PM,低于P;(3)结合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可以看出,每个组合的蛋氨酸(Met)数值皆为最小值,表明蛋氨酸为4个F1代泥鳅的共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4)呈味核苷酸与游离氨基酸TAV结果显示,仅MPM与MPF的赖氨酸(Lys)的TAV大于1,对呈味具有显著贡献。【结论】综上所述,2个属间杂交F1代(MP与PM)的基本营养成分、总氨基酸含量等均处于2个自交F1代的(M与P)中间,MP营养价值、滋味优于M,接近于PM,劣于P,为泥鳅肌肉品质提升策略及其新品种选育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属间杂交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核苷酸
下载PDF
泥鳅选育品系、大鳞副泥鳅选育品系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和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林慧 吴华东 +6 位作者 王自蕊 周颖 孙艺文 钟建贵 彭建华 吴春林 李福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505,共12页
【目的】旨在探究属间杂交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及形态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泥鳅(M)与大鳞副泥鳅(P)优良个体为亲本,通过人工繁殖建立了泥鳅自交M(泥鳅♀×泥鳅♂)、大鳞副泥鳅自交P(大鳞副泥鳅♀... 【目的】旨在探究属间杂交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及形态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泥鳅(M)与大鳞副泥鳅(P)优良个体为亲本,通过人工繁殖建立了泥鳅自交M(泥鳅♀×泥鳅♂)、大鳞副泥鳅自交P(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正交MP(泥鳅♀×大鳞副泥鳅♂)与反交PM(大鳞副泥鳅♀×泥鳅♂)4个试验群体,并对其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4个群体生长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2,3,4,5,12月龄等生长阶段,4个群体生长速率差异趋势相似,且MP与PM在生长性能上差异显著(P<0.05),MP生长速率显著高于PM、M(P<0.05)、显著低于P(P<0.05),PM生长速率显著高于M(P<0.05)、显著低于P(P<0.05)。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MP群体与PM群体鳍条数目皆偏向于M亲本。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P与PM聚为1支,再与M聚为1支,最后与P聚为1支;主成分分析概括出方差贡献率较大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8.806%,其中主成分1方差贡献率为43.000%;在27个测量参数中挑选21个对主成分1贡献较大的参数建立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83.33%~93.33%。【结论】综上所述,杂交后代生长性状体现出了明显的超单亲(泥鳅)优势,且两种杂交泥鳅形态相近,均与泥鳅更相似。研究结果为杂种泥鳅的鉴定、育种及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杂交子代 生长性能 形态差异
下载PDF
江西3个地理群体野生鲫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福贵 程林慧 +7 位作者 韩雨晴 张士林 何坤 孙艺文 吴华东 刘凯月 段晓迪 董传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5-765,共11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地理群体野生鲫肌间骨数目与形态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规测量法和解剖法,比较分析了江西3个地理群体野生鲫的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结果】结果表明:萍乡PX(赣西)、南昌NC(赣中)、瑞昌RC(赣北)3个... 【目的】为探究不同地理群体野生鲫肌间骨数目与形态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规测量法和解剖法,比较分析了江西3个地理群体野生鲫的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结果】结果表明:萍乡PX(赣西)、南昌NC(赣中)、瑞昌RC(赣北)3个地理群体野生鲫的平均总肌间骨数分别为(80.00±3.08),(79.83±8.06)和(83.25±4.9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X、NC、RC 3个地理群体均有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均无椎体小骨;3个地理群体髓弓小骨的平均数目分别为(54.80±2.39),(54.80±6.85)和(54.00±3.37),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脉弓小骨平均数目为(25.20±3.90),(25.17±2.32)和(29.25±4.1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地理群体均具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的肌间骨,NC群体还有两端多叉形肌间骨。【结论】3个地理群体髓弓小骨数量均多于脉弓小骨且形状更复杂,NC群体躯轴上、尾部上与下部“)”形肌间骨少于PX群体、RC群体;而两端两分叉、两端多分叉形肌间骨均多于PX群体和RC群体,表现为更加复杂的肌间骨特征。研究结果为鲫肌间骨遗传改良提供了形态学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群体 肌间骨 数目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